請大蝦指點怎樣判斷液晶質量好壞SAMSUNG710NZ12

熱心網友

亮度如果大家平時有留意的話,現在CRT顯示器的宣傳中經常提到“高亮”這個概念,為什么要這么高的亮度呢?因為更高的亮度,圖象的顯示效果就越清晰,所能看到的細節就越多。其實在我們身邊也可以看到很多例子,每個人都應該很清楚的。亮度是液晶的一個弱項,普及型液晶的亮度一般都在250cd/㎡(流明),低于這個亮度的顯示器就不可取了,大部分消費者認為只要是液晶顯示器,因為其無輻射無閃爍就一定對眼睛無害。其實,很多亮度不均勻的液晶顯示器對眼睛的傷害也很大,長期注視這種顯示器的屏幕就很容易使眼睛疲勞,大家要避免購買到那些對亮度平衡處理得不好的顯示器。在挑選產品的時候,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只盯著宣傳單張的參數指標看,不好好利用自己的眼睛去識別。有些液晶顯示器的亮度是以燈管超標運作縮短壽命實現的,這類產品有個共同特點,就是亮度高的時候眼睛看著總覺得不那么舒服。所以在看液晶顯示器亮度的時候,不但要看指標,還要看亮得來效果好不好。對比度明暗之間的亮度差稱作對比度,隨著對比度的提高,顯示器還原的色彩也就越鮮艷,畫面色彩的層次感更加分明,色階過渡更細膩。液晶板使用的很多部件對對比度都有一定影響,比如控制IC、彩色濾光片甚至定向膜等。只有一個適宜的對比度才能令液晶顯示器呈現出理想的灰階、色階,從而實現飽滿、豐富的影象效果。人眼可以接受的對比度一般在250:1左右,日常使用的經驗告訴我們,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對比度能夠達到350:1就能夠讓人十分滿意了。而CRT顯示器可以輕易的達到500:1甚至更高。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現在也推出了一些高對比度的液晶,如MAYA的V500已經達到了500:1。目前普及型液晶的對比度基本上都在300:1以上。由于對比度很難通過儀器準確測量,所以經常成為爭議較大的液晶指標之一。但有一點是業界共識——對比度越大并非越好,一定要與亮度配合才能塑造出完美的色彩。筆者曾見過國內某知名品牌的一款15寸液晶,調節對比度的時候畫面效果變化很大,但亮度不管怎么調都不變,結果對比度一調高看著就非常刺眼,極不舒服。所以在看對比度的時候不要單一地看,要配合著亮度調節看,還是那句話,以眼睛看著舒服漂亮為準。分辨率分辨率是指單位面積顯示像素的數量。液晶面板的顯示就好象排列好的一個個小門來讓光通過,液晶屏所能表現的像素便是由單位面積上的“小門”的數量來決定的,這就決定了液晶顯示器的物理分辨率是固定不變的,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永遠都是使用著同一個分辨率的。對于CRT顯示器而言,只要調整電子束的偏轉電壓,就可以改變不同的分辨率。但是在液晶顯示器里面實現起來就復雜得多了,必須要通過運算來模擬出顯示效果,實際上的分辨率是沒有改變的。由于并不是所有的像素同時放大(例如:從800x600分辨率到1024x768分辨率放大倍數為1。28),這就存在著縮放誤差。當液晶顯示器使用在非標準分辨率時,文本顯示效果就會變差,文字的邊緣就會被虛化。買液晶的時候千萬不要只顧著看亮度對比度,而忘了看它的物理分辨率了。壞點壞點是用戶在選購液晶顯示器時最需要注意的技術問題之一,同時這也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液晶面板是由眾多的顯示點組成,靠每個顯示點上的液晶材料在電信號控制下改變光的折射率成像的。我們計算一下在1024×768分辨率下,一個液晶板就有786432個顯示點,如此多的點很難完全保證沒有壞點。如果將有壞點的液晶板全部報廢,那就要耗費巨大的成本,因此生產廠商一般避開壞點來分割液晶板。把沒有壞點或者極少壞點的液晶板以較高價賣給知名品牌整機生產廠商,而那些壞點數目比較多的液晶板則一般以低價賣給小廠商生產成廉價整機,以低價策略到市場傾銷。全球各地的廠商根據壞點數目的多少來衡量液晶板的等級,日本標準是以3個壞點以下為A級合格、韓國標準是以5個壞點以下為A級合格、而臺灣標準則以8個壞點以下為A級合格。屏幕壞點最常見的就是白點和黑點,大家在購買的時候也可以利用下面簡單的方法來進行鑒別的:一般黑點的鑒別方法是將整個屏幕背景調成白屏,那黑點就一般逃不出你的眼睛;白點則正好相反,將屏幕背景調成黑色,這時候白點也就會現出原形啦!不過除了白點和黑點,有時還有其他的“彩點”,這時候消費者可以分別建立紅黃藍三原色的屏幕背景來簡單鑒別一下。總之壞點的共同特征就是“死點”,他們對電信號沒有反應,一直都是以那個顏色在那里亮著。對于壞點,廠商有他們一些繁瑣的標識,大致分為“三個壞點、無亮點(三個暗點)和無壞點”?!叭齻€壞點”很簡單,就是連亮點和暗點,加起來不能超過三個,也就是說可以允許有亮點;“無亮點”指屏幕上不能有亮點(但可以有暗點),并且保證暗點在三個以內,因為亮點比較顯眼,而暗點一般不容易被注意到,因此暗點的接受程度和顯示效果比亮點好一些,“三個暗點”(無亮點)的指標好于“三個壞點”;最后一個是“無壞點”,意思是整個液晶屏上不能出現一個亮點或一個暗點,否則都是不合格?!盁o壞點”的標準最為嚴格,對消費者來說也最好。在這三種壞點的標識中嚴格關系(低至高):三個壞點——三個暗點(無亮點)——無壞點。大家在挑選液晶的時候,最好不要選那些超過三個壞點的。目前很多液晶顯示器都標明無亮點,但暗點必須控制在三個以內,而最好的當然是沒有壞點了。另外,大家在選購液晶的時候一定要要注意是“無亮點”還是“無壞點”,這兩個概念是不一樣的,有些商家經常拿這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來蒙蔽那些不懂的消費者。(對于這點,一定不要盲目相信廠商的資料,最好是能夠先按照上述的方法進行簡單鑒別)壞點亮點暗點,普遍的讀者看了都會頭痛的。其實根本不要管它,市場上很多經銷商都可以保障,給你的貨包沒壞點,就找那種地方買,并在發票里寫清楚這個保障服務就是了。如果非得買有壞點的東東,千萬注意某些廠商會玩貓膩,壞點出現在屏冪不同位置對視覺效果的影響是絕對不同的。你肯定寧愿屏冪邊緣有三個壞點也不愿屏冪中間有一個壞點,有些廠商的產品規格里寫明了容許多少個壞點的同時,還寫明可以出現壞點的位置,有些則沒寫明,購買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響應時間響應時間指的是液晶顯示器對于輸入信號的反應速度,也就是液晶由暗轉亮或者是由亮轉暗的反應時間,通常都是以毫秒(ms)來計算。響應時間一般來說分為兩個部分--Rising(上升時間)和Falling(下降時間),而我們所說的響應時間指的就是兩者之和?;旧享憫獣r間越小越好。響應時間越小,用戶在看移動的畫面時就不會出現類似殘影或者拖沓的痕跡。因為按照人眼的生理特點,響應時間如果超過40毫秒(<1000÷40=25幀/秒),就會出現運動圖像的遲滯現象,這在玩3D游戲和看DVD影碟等對幀數要求高的時候最為明顯。液晶響應時間慢一直是很多游戲愛好者咻之以鼻的。不過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液晶的響應時間也有所提升。目前市場上響應時間最低的接受范圍是30ms,這也是現在的液晶顯示器較多的標識。即便是30ms(1000÷30=33。3幀/秒)也會出現拖尾現象,只是目前這還是一個普遍的參數,一些更好的面板可以達到25ms或20ms,甚至更高的16ms(1000÷16=62。5幀/秒)足夠滿足大部分追求速度感的游戲愛好者了。一些喜歡玩文字游戲的商家喜歡標注“最快響應時間1Xms”,很多人就以為它的響應時間就是1Xms了,但是它的最慢響應時間到底是多少呢?實際的響應速度應該取它的平均響應時間來的,并不是片面地看它最快響應速度的;剛才都跟大家說了液晶的響應時間可以細分為“上升響應時間”和“下降響應時間”,我們常說的響應時間是“上升+下降”的總時間。通常上升響應時間要快于下降響應時間,它們各自都一定小于總的響應時間,而一些商家只標明上升(或下降)響應時間,自然消費者們看起來會比較小,說它錯也不算錯,但明顯是誤導我們消費者。所以還是那句話,大家要提高自己認識水平,那樣才能清楚地選購液晶。由于大家在購買的時候并沒有很好的條件拿專門的軟件來慢慢測試,所以在這里向大家介紹一個簡單辨別液晶響應時間的方法。首先在“我的電腦”打開C盤下WINDOWS目錄(因為里面是最多文件的),然后用鼠標拖動滾動條,由慢到快,再由慢到快,最后快速拖動,留意文件的圖標有沒有拖影的現象。如果拖影比較嚴重,那就別考慮了,如果有一點或根本沒有,那還可以考慮一下:)燈管由于液晶是一種介于固態與液態之間的物質,所以液晶本身是不能發光的,出于技術、成本和設計控制等方面考慮,液晶顯示器是不可能為每個液晶象素都單獨分配一個光源的,因此內部都有燈管來照亮液晶面板。目前使用得比較多的是兩燈管設計,就是在液晶的上邊和下邊各有一個燈管,這種液晶也最為普遍?,F在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又開始出現四燈管和六燈管設計。在四燈管陣營中分為兩類,一類是在原有兩燈管的基礎上,在屏幕的左邊和右邊各增加一個燈管,便成了四燈管,比較典型的是瑪雅的V500;而另一類則是在原有的兩燈管的基礎上,上下各增加一根平行的燈管,構成四根互相平行的燈管,比較典型的是訊怡“純凈界”液晶。我們再來看看六燈管,其實六燈管設計實際使用的是三根燈管,廠商將三根燈管都彎成“U”型,然后平行放置,所以就看起來好像由六根燈管做成似的。目前,市場領先的幾個液晶品牌如LG、三星、優派、純凈界的主流產品都是使用四燈管的設計,而六燈管這種設計在國內目前只有奇麗液晶顯示器在使用。那到底哪種好呢?我們說沒有一款是不好的。先說兩燈管,這個技術雖然比較老了,但也是最成熟的,后面的四燈管都是從兩燈管發展出來的。有人認為兩燈管亮度不均勻,其實這也并不是絕對的。屏幕頂端和底端各一根燈管,再加上均光裝置,也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證亮度均勻,當然前提是液晶的做工要好。從兩燈管發展出來的四燈管設計,其優勢在于,能均勻的補充屏幕光源,避免屏幕灰暗現象的存在,同時還可以增加色彩的表現力。在視角范圍內,肉眼已經感覺不到亮度的差異。六燈管可以讓液晶的亮度更加均勻,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要注意的是燈管發熱量問題,六燈管不單單是比兩燈管多出了四根燈管,而且兩根燈管的連接處還多出一部分,這樣必定會使發熱量增大。大家都知道,發熱量影響著顯示器的使用壽命,怎么才能解決所引致的散熱、燈管的使用壽命、功耗等問題,這就要看廠家的能力了。可視角度液晶的可視角度確實也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當背光源通過偏極片、液晶和取向層之后,輸出的光線便具有了方向性。也就是說大多數光都是從屏幕中垂直射出來的,所以從某一個較大的角度觀看液晶顯示器時,便不能看到原本的顏色,甚至只能看到全白或全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制造廠商們也著手開發廣角技術,到目前為止有三種比較流行的技術,分別是:TN+FILM、IPS(IN-PLANE -SWITCHING)和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首先是TN+FILM技術,這項技術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一層廣視角補償膜。這層補償膜可以將可視角度增加到150度左右,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在液晶顯示器中大量的應用。不過這種技術并不能改善對比度和響應時間等性能,也許對廠商而言,TN+FILM并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但它的確是最廉價的解決方法,所以大多數臺廠都用這種方法打造15寸液晶顯示器。IPS(IN-PLANE -SWITCHING,板內切換)技術,它號稱可以讓上下左右可視角度達到更大的170度。有優點,也會有缺點,IPS技術雖然增大了可視角度,但采用兩個電極驅動液晶分子,需要消耗更大的電量,這會讓液晶顯示器的功耗增大。此外致命的是,這種方式驅動液晶分子的響應時間會比較慢。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區域垂直排列)技術,原理是增加突出物來形成多個可視區域。液晶分子在靜態的時候并不是完全垂直排列,在施加電壓后液晶分子成水平排列,這樣光便可以通過各層。MVA技術將可視角度提高到160度以上,并且提供比IPS和TN+FILM更短的響應時間。這項技術是富士通公司開發的,目前臺灣奇美(在大陸奇麗是奇美的子公司)和臺灣友達獲得授權使用此技術。除了上面三種廣視角技術外,還有液晶之父SHARP獨家的ASV技術,韓國SAMSUNG的一種變形MVA技術“PVA”,以及韓國現代(HYDIS)的IPS的變形“FFS”等技術??梢暦秶譃槠叫锌梢暦秶痛怪笨梢暦秶娇梢暦秶且砸壕У拇怪敝休S線為中心,向左和向右移動,可以清楚看到影像的范圍。垂直可視范圍是以顯示屏的平行中軸線為中心,向上和向下移動,可以清楚看到影像的范圍??梢暯嵌纫浴岸取睘閱挝?,目前比較常用的標注形式是直接標出總水平、垂直范圍,如:150/120度,目前最低的可視角度為120/100度(水平/垂直),低于這個值則不能接受,最好能達到150/120度以上。其他大家在購買液晶顯示器的時候除了考慮以上的參數外,大家往往還會考慮液晶其他方面參數和配置,像液晶的重量、液晶的邊框、液晶的厚度、液晶的外形、液晶的顏色、視頻輸入接口等。重量自然是越輕越好的了,雖然以后擺在電腦桌上,但是輕一些的液晶,以后搬動都方便一些。以前的型號比較老一些的液晶顯示器的邊框都比較寬,但是現在開始流行窄邊框設計了,通常都只有20毫米左右(大概也就是比一元錢硬幣的直徑要小一些),至于對液晶的外形和顏色就要見仁見智了。其實對于液晶顯示器來說最好就是采用DVI數字接口,然而低價的液晶為了跟低端的顯卡兼容,就大都采用D-SUB的模擬接口了。此外,在有的顯示器上還會增加一些USB HUB,或者裝上揚聲器、液晶可以壁掛,或液晶內置電視盒可以直接當做液晶電視等附加功能來滿足不同需求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