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狄仁杰----狄仁杰曾經被武則天手下的酷吏來俊臣誣告,以“謀反罪”打入牢獄。來俊臣通過逼供,用胡亂編排的材料定了狄仁杰的案,對他的防范也變得松懈起來。于是,狄仁杰趁獄卒不備,偷偷的扯碎被子,用碎帛寫了封申訴狀,又把它縫在棉衣里。那時正式開春季節,狄仁杰就對獄官說“天氣暖了,這棉衣我也用不上,請通知我家人把它拿回去吧。”獄官也沒懷疑,就叫前來探監的狄家人把棉衣帶回家去。狄仁杰的二字拆開棉衣,發現父親的申訴狀,就托人送給武則天。武則天看了狄仁杰的申訴狀,慈愛下令把狄仁杰給放出來。狄仁杰知人善任,他所推薦的幾十個人都成為當時的名臣,有人盛贊“天下桃李,皆出狄公門下呀!”有一次,武則天想物色一個宰相,于是就詢問狄仁杰。狄公便推薦了張柬之。可過了幾天之后,等狄仁杰上朝時,武則天又向他提起推薦人才的事。狄公感到很奇怪“上次我推薦的張柬之,陛下還沒用呢”。武則天說,“我不是已把他任命為司馬了嗎?”,狄仁杰說:“我向陛下推薦的,是位宰相人選,可不是準備讓他當司馬啊”。這樣,武則天才把張柬之提拔為侍郎,后來又任命其為宰相魏元忠----魏元忠在狄仁杰死后當了宰相。此人鐵骨錚錚,不畏權勢。在來俊臣得勢時,曾三次被誣陷而遭到流放,有一次甚至差點被處死,但他從未屈服過。他做洛州刺史時,武則天寵臣張易之的仆人在洛陽大街上仗勢欺人,欺壓百姓。洛陽官員憚于張府權勢,不敢插手,而魏元忠聞聽此事后卻立即命人將鬧事者逮捕法辦,一頓板子給打死了。后來魏元忠遭張昌宗、張易之誣陷,被打入牢獄。武則天準備當堂御審,還命張昌宗等人尋找人證。結果他們就找來了魏元忠的部下張說(音“悅”),說只要張說肯做偽證,回頭就升他的官。結果第二天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張說向武則天稟報“陛下請看,在您面前,張昌宗還這樣脅迫我,就可以想像他在宮外是怎樣作威作福了。現在我不能不實說--我確實沒聽魏元忠說過反對陛下的話,只是張昌宗逼我做偽證罷了”。武則天是個聰明人,沒有繼續追究魏元忠的所謂“謀反罪證”,但仍然撤了他的宰相職務。姚崇----此人辦事干練是出名的。有一次姚崇家里有喪事,請了十天假,結果朝廷的公事就積壓了一大堆。另一個宰相盧懷慎不知該如何處理,急得團團轉。過了十天,姚崇回朝,他沒有花多少時間,就把案頭的積件處理完了,旁邊的官員看了,沒有一個不佩服的。姚崇自己也有點得意,問一個官員:“我這個宰相,能跟古代什么人比?能不能比上管仲、晏嬰?”不料那官員卻不刻意奉承他,只是淡淡的說道,“您跟管仲、晏嬰似乎不能比,但也可稱得上‘救時宰相’了”李林甫----此人的典故佚事,直接促成了成語“口蜜腹劍”的由來。為了排擠正直的宰相張九齡,他就順著唐玄宗的話說。凡是張九齡不同意玄宗做的事情,他就跑到皇帝面前溜須拍馬,一個勁的說皇帝“英明”,外帶著進讒言,影射張九齡“老邁昏庸,不識大體”。而為了堵塞言路,他一當上宰相,頭一件事就是著手把百官同皇帝隔絕起來,不讓大家在玄宗面前提意見。有一次他把諫官們召集起來,公開宣布說:“現在皇上圣明,用不著大家七嘴八舌,我們做臣下的只要按皇上詣旨辦事就行了。你們看到皇家的御用馬了嗎?它們吃的飼料相當于三品官的待遇,但如果哪一匹馬在關鍵時刻亂叫一聲,它就立即會被拉出去不用,后悔也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