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根據重慶的地理位置來說,重慶應該不會太熱的。但重慶一直是有名的四大火爐之一。今年重慶的氣溫好象不如以前那么高了。我就在想,重慶原來是不是并不是這么熱的。如果是的話,那么,重慶的“火爐”名份又是從何時而得的呢。重慶的太熱的原因是什么?應不應該這么熱?

熱心網友

“火爐”由來   民間多將武漢、南京、重慶及南昌并稱為中國“四大火爐”。從歷史氣象資料分析,這4座城市夏季高溫天氣多,夜間氣溫高,空氣濕度大。   據南京災難性天氣氣候研究所專家介紹,科學上用出現35℃以上高溫日的多少來衡量一個城市的炎熱程度。南京、重慶、武漢、南昌等城市每年的高溫日的確居于榜前。按照資料統計,四大城市夏季35℃以上高溫天氣,平均每年19。3天,37℃以上高溫天氣平均每年4。5天;夜間28℃以上的最低氣溫,平均每年13。2天,30℃以上的最低氣溫平均每年1。9天。再加上“滿城無風”的悶熱,難怪擁有了“火爐”之名。   從津來寧3年的郭小姐著實“領教”了“寧爐”的威力,她說:“南京的濕熱讓我感覺整天泡在桑拿房里一樣,汗像塞車一樣堵在毛細孔里,悶得不行。無論白天晚上最好一分鐘也不離開空調?!?   重慶之熱源于地形,“渝爐”堪稱老山煉丹,是全國有名的盛夏高溫區。今年重慶相比北方高溫稍顯溫柔,6月初的強降雨過程為初夏渝城消去幾分暑氣,不過重慶人卻不為此感到慶幸。家住重慶永川的韓先生說:“重慶的招牌菜是7-8月份的伏夏天,壓軸戲是9月的秋老虎,今年的高溫還未開始。”而專家解釋山城夏季多雨是工業化的結果:“工業排放物(二氧化硫、微小粉塵等)的增加影響到太陽輻射,導致了降水量提升,高溫日相對減少?!边@樣的“人工降雨”一定程度上是環境污染的“意外收獲”。   江城武漢可稱“一代爐魁”。此地江河湖泊眾多,水汽大量蒸發,團團熱氣將整個城市罩住,一方面減慢了地面熱量向空中輻射的速度,另一方面使人體表面不易散熱,宛如桑拿,汗出如漿,悶熱難耐。1934年某日武漢41。3℃的紀錄為江城奪得“爐魁”之稱。   南京深得江南“夏九九”的精髓:扇子勿離手,出汗如出浴。寧滬兩地高溫堪稱伯仲,不過上海臨海地形讓南京自嘆不如,“因為海陸間氣壓差,上海的晚上比南京涼爽很多,雖然兩地日最高溫差不多,但是日平均溫度上海就比較低。”南京大學大氣系錢教授解釋說。   在歷史上,重慶、武漢、南京的前三把“火爐”交椅坐得穩當,“第四火爐”歸屬則一直存在爭議,南昌、濟南、上海、廣州等地都曾榜上有名,最終南昌終于勝出。2003年夏,南昌有22天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9。7℃,地面最高氣溫超過60℃。市民們紛紛跳進贛江消暑,江上每天呈現千人共泳的壯觀場面。同年11月已是深秋時分,南昌某日最高氣溫竟達31。2℃。眼下“火爐城市”紛紛要求摘帽,只有南昌至今尚未提出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