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1歲半,特別黏媽媽,只要媽媽一走開就叫“媽媽媽媽”,洗臉要媽媽洗,喝水要媽媽喂……,只要媽媽在就不要其他人。還有小朋友還會吃醋,他不讓爸爸碰媽媽,一碰他就會過來把爸爸的手拿開,自己黏在媽媽身上。請各位媽媽幫幫忙,這樣黏人的寶寶該怎么教育他,讓他不要太黏媽媽。

熱心網(wǎng)友

孩子黏你是你們關(guān)系親密的表現(xiàn),這有很大的好處。他和你在一起,兩人都感到快樂,他也更有安全感。對快1歲半的寶寶來說,他還不敢離開你,覺得在你身邊很安全。但是,如果寶寶老纏住你,那么他就難以和其他人交往了。  為了減輕孩子不愿離開你的問題,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1。必須讓孩子懂得你是愛他的,雖然有時你不在他身邊,但是你還是愛他的,可以多抱抱他、親親他。  2。都在家時,你可以讓他一個人玩,但他可以常看見你,這會使他在媽媽上班去不在家時,想到:現(xiàn)在媽媽不在,過一會兒會在的,等著吧!  3。早一點起床,做好上班的準備后,再和他玩一玩他感興趣的游戲,然后在他玩得高興的時候,和他再見,并說:“一會回來和你玩。”  4。充分發(fā)揮父親的作用。平時讓父親多陪他玩,把黏你一個人變成黏你們兩個人,這樣,他就慢慢會和更多的人接近了。  5。快3歲了的寶寶其實可以進幼兒園了。他有了自己的天地,就不會老黏你了。  6。當孩子不冷靜時,你要冷靜。你要堅定地對他說:“媽媽一會兒就回來!”使離開、回來變得很自然。不要讓自己的焦慮影響孩子,離開的時候要微笑、聲音要輕柔。你回來時一定要對寶寶說:“我回來了,你玩得高興嗎?” 。

熱心網(wǎng)友

我家傲傲也是這樣,尤其是我放假帶了他幾天以后,早上阿姨一來上班,他就往我身上貼,哄他出去玩也不干,每次都要趁他不注意,才能溜開去上班。而且,晚上非要和我玩,爸爸哄都不行,去衛(wèi)生間也要跟著,真沒辦法。

熱心網(wǎng)友

趁他不注意時,比如睡覺時媽媽走開了,他醒了就和爸爸在一起,多次這樣做應(yīng)該有效果.

熱心網(wǎng)友

我見過這樣一個案例,孩子從小就特別喜歡和媽媽在一起,長大后竟然把爸爸殺了,他想自己占有媽媽。不過您的孩子還小,還有時間糾正。要把孩子放在一個沒有您的人員復雜的環(huán)境,比如親屬家,一定要狠心。再就是讓他多接觸同齡人,分散他的注意力,有條件的話還可以養(yǎng)一些小動物,讓他自己學著照顧,培養(yǎng)他的獨立性。如果法相他有什么興趣,就鼓勵他獨立完成。不要事事聽他的,一般的孩子在庫類了以后都會服從現(xiàn)實,越是順著他就越是會讓他覺得哭鬧是有作用的。祝您家庭幸福。

熱心網(wǎng)友

當孩子出現(xiàn)喜歡纏著媽媽,不要爸爸的情形時,千萬別急著責備他,有可能是做爸爸的平常疏忽對孩子的關(guān)心和照顧,而表現(xiàn)出的一種抗議反應(yīng);要改善父子間的親子關(guān)系,最好每天花些時間陪孩子一起玩、跟他聊天、講故事給孩子聽…,了解孩子心理想法,也讓孩子了解爸爸的愛。   與爸爸疏離的原因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讓我們來做一個小測試,應(yīng)該就不難找出原因了。回答問題時先別找理由,是或不是?有或沒有?只選一個答案……。   1。你每天都在孩子沒睡著前回家嗎?   2。你會幫孩子換尿布、泡牛奶嗎?   3 。每天專心陪孩子玩的時間有沒有1個小時?   4。你有為他說晚安故事、陪他散步或玩球嗎?   5。你常常抱他并且跟他說話嗎?   6。孩子哭個不停時你會耐心的哄他嗎?   如果以上幾個簡單的問題,你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孩子不要爸爸很正常的。說的現(xiàn)實些,爸爸的存在與否對孩子而言根本沒有差別,因為在他的世界里,你只是一張不陌生的臉孔罷了,也許身為爸爸的你會覺得不平,每天忙著上班工作都是為了誰?   寶寶從出生到進入青少年時期前,可能是父母唯一能給時間陪他、建立親密親子關(guān)系的時候,如果錯過,當孩子慢慢長大,有了自己的世界,父母想陪他也許連機會都沒有了,但是在孩子最需要的這個階段,爸爸卻常常為事業(yè)、為賺錢,用掉了所有的精神與時間,沒有時間陪孩子是個事實,卻也成了扼殺親子關(guān)系的罪魁禍首,當爸爸發(fā)現(xiàn)自己在孩子的心中,似乎不被重視、與孩子不親的狀況出現(xiàn),想要彌補往往需要花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并費盡心思來引導,這對爸爸、對孩子都將會是一種可怕的煎熬。   互動時間不夠是關(guān)鍵   孩子一歲以前就已經(jīng)會認人,時常出現(xiàn)在他面前、時常抱他、陪他說話的人,即使不是媽媽,都會成為他依賴的對象。但在這個階段如果爸爸參與的時間不夠多,孩子黏媽媽不要爸爸的情況,自然很容易就出現(xiàn)了。   凡凡爸爸今天難得準時下班回到家,看到正在客廳玩積木的兒子,興致勃勃的想陪他玩,沒想到當爸爸拿起積木,凡凡卻馬上搶走,并大叫“這是我的!”“爸爸陪你玩啊!”爸爸解釋著,凡凡說:“不要”,爸爸不解,雖然平常工作忙碌,早上兒子還沒醒來前就出門,回到家時兒子也已經(jīng)睡著了,可是到了周末總會盡量把工作放下,陪家人到郊外走走,為什么凡凡對爸爸似乎有點冷漠,不論做什么只要媽媽陪,自己一參與,凡凡都會拒絕甚至哭鬧,令爸爸非常挫折……   其實,三、四歲時寶寶已懂得表達自己的喜好情緒,而且不會騙人,全職的媽媽對凡凡呵護有加,不論凡凡做什么都會陪在他身邊,相對的,爸爸雖然會抽空帶著全家出游,但是個性并不活潑的爸爸,和凡凡之間的互動實在不多,在凡凡的世界里并沒有習慣爸爸陪啊!只有在車子里時凡凡才感受到爸爸的存在,因為媽媽不會開車,剛學會說話的凡凡,甚至會叫出租車司機“爸爸”,也許在他的認知里,會開車的都是爸爸呢!   個性影響親子關(guān)系   除了爸爸太忙碌之外,爸爸的個性有時也會導致孩子不愿或不敢親近,尤其是生性害羞的寶寶更容易受影響,用幾個小問題可以測試一下,自己是不是那個不受歡迎的爸爸?   1。你常對著寶寶笑嗎?   2。你講話的語氣是不是夠溫和?   3。在孩子面前你會收起一家之主的強勢嗎?   4。你陪寶寶時能否跟他玩在一起,還是只在一旁陪著?   5。孩子吵鬧時,你可以不生氣找出原因幫他解決嗎?   6。你跟媽媽的感情是否融洽?   同樣的,當上面這幾個小問題,爸爸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又如何要求孩子跟你親近呢?   細心預防比事后彌補容易   要成為受孩子歡迎的父母是,需要用心去學習、去體驗的,如果幸運的你還沒有遇到這樣令人頭痛的狀況,也千萬別因此忽略了用心的重要。常常會建議忙碌的父母們,要為自己也為孩子做一個備忘錄,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自己該有什么樣的準備?用什么樣的心情去面對?都要事先有個書面化的規(guī)劃,隨時檢視自己是否做到了?隨時提醒自己不能忽略孩子的成長,因為陪孩子成長是一項無法預測的挑戰(zhàn),一路上隨時會出現(xiàn)狀況,父母細心的去預防,將會比發(fā)現(xiàn)問題時再來彌補容易多了。 寶寶愛黏人的隱憂應(yīng)預留寶寶的適應(yīng)期愛黏人的寶寶對環(huán)境的恐懼,是很難完全根除的,所以爸爸媽媽的因應(yīng)方式,不是替他打理好一切,而是在他即將面對新事物前,提早展開準備工作,注入一股強心針。 如果孩子即將進入幼稚園就讀,父母應(yīng)預留一段時間提早展開生活教育,像是告訴他上學有什么好處,學校里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等等,把上學與好玩的事連結(jié)起來,孩子的腦海中會逐漸形成一個簡易的藍圖,減少未知而產(chǎn)生的恐懼,避免他在還沒有實際進入那個環(huán)境,就已經(jīng)舉白旗投降了。 開始上學后,父母可以陪伴著孩子一起到學校,一起玩耍,待孩子慢慢放下戒心,不再那么害怕的時候,再縮短陪伴的時間。孩子黏人的情況,會因此而獲得改善,不再那么排斥接觸陌生人與新環(huán)境了! 不可頻頻更換保母、學校 愛黏人的寶寶看到突然出現(xiàn)的陌生人,出現(xiàn)排斥反應(yīng)是很正常的,爸爸媽媽的任務(wù)就是提早展開暖身動作,從故事中告訴他人跟人相處的情形、認識別人的好處等,幫助孩子接下來和其他人能夠相處順利。 父母有時擔心寶寶對他人及環(huán)境不適應(yīng),頻頻更換學校及保母,卻沒想到過多的刺激,會使他在還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倍覺恐慌,出現(xiàn)嚴重的排斥反應(yīng)!若已了解到哪些因素容易導致他緊張焦慮,在挑選學校及保母的時候,就應(yīng)該一并考慮。 尋找問題 寶寶黏著父母不放,代表他對身邊的變化難以適應(yīng),父母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時,要找出他害怕的原因,進而做處理。像是孩子反應(yīng)爸爸媽媽為什么不回來、不理我之類的問題,家長不要認為他只是單純愛撒嬌,隨便搪塞兩句應(yīng)付,這會混淆他的認知,緊張的情緒再度升起!父母應(yīng)清楚地告訴他:“我現(xiàn)在有事一定要出去,先讓誰陪著你,幾點之前我就會回來了,我不在時,你可以先使用這個玩具,等我回來你再教我怎么玩,好不好?”這樣孩子即使不能完全了解你的話,也能感受到父母不是“消失”,只是“暫時離開”,加上利用玩具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寶寶就不會哭鬧著要黏在爸媽身邊了。 教導孩子處理情緒 接受孩子的情緒天生就比較敏感,對于他哭鬧等負面反應(yīng),自然能夠以平和、坦然的心態(tài)去面對及處理。尤其是愛黏人的寶寶,由于表達力普遍不佳,不知該怎么表達內(nèi)心的想法及需要,便容易出現(xiàn)過度依賴、焦慮、冷漠、固執(zhí),甚至是攻擊性的行為。 根據(jù)孩子不同的性格表現(xiàn),父母的處理方式亦應(yīng)有所調(diào)整。例如針對冷漠、與他人互動意愿低落的孩子,父母應(yīng)先找出容易引發(fā)他情緒的原因,如果無法避免,則可透過說故事的方法,事先替他做好暖身演練。預備期的長短則視孩子的狀態(tài)而定。 固執(zhí)、無法聽從別人意見的孩子,強迫他只會得到反效果,最好的解決之道是列出各種方法,讓他去做選擇!孩子會領(lǐng)悟到凡事不是只有一個答案,而是可以選擇、可以嘗試而達到不同結(jié)果的。借由情境模擬,提高他對其他意見的接受意愿,慢慢改變想法,成為性格的一部份。 若你的孩子已出現(xiàn)攻擊行為,建議父母在當下即可透過適度的處罰,讓他清楚地了解到,行為不適當?shù)膰乐匦浴.攧e人刺激到他的時候,他可以說出來,或用畫圖、打沙包的方式宣泄憤怒,再經(jīng)由老師、家長的幫助下,解決你的問題。但傷害別人及傷害自己的行為都應(yīng)被嚴格禁止。 親子互動須知 “多點贊美,少一點責備”,是建立良好互動的第一步,孩子整天黏著你不放,固然令人不耐煩,但只要加強生活訓練,逐步累積他的自信心,他就能從負面的情緒中跳脫出來。引導的過程里,父母應(yīng)以溫柔而又堅定的語氣與孩子對話,多鼓勵他、贊美他,當他有足夠的自信心,就不會再為外界的風吹草動而焦慮不已,改以正面的態(tài)度與外界建立良好的互動關(guān)系,當然不會再整天黏著父母不放。 。

熱心網(wǎng)友

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培養(yǎng)了寶寶的不良個性,只有習慣于集體生活和逐漸疏導才能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