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什么朝代開始的,什么時候停止的
熱心網友
商代有雛形,漢代逐步成型,隋時確立,清末瓦解。科舉制度始于隋朝。科舉,就是由封建國家設立科目,定期舉行統一考試,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吏,這種作法,也叫“開科取士”。 在奴隸社會,主要官職都是世襲的。封建社會逐漸采取選拔官吏的辦法。魏、晉、南北朝時,選拔官吏實行“九品中正制”由地方政府進行。九品中正制的選官標準全憑門第出身,于是名門望族子弟被選為上品作高官,庶族寒門出身的人只能被選為下品小官,以至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現象。 隨著封建經濟和農業生產的發展,族地主階級的經濟力量不斷加強,人數不斷增多,形成了一股重要的社會力量。他們要求在政治上得到相應的地位 按門第高低選官的九品中正制,堵塞了他們進入仕途的道路。加上這種作法容易造成世家大族長期操縱地方政權,稱霸一方的弊病,因而越來越不適應封建王朝的統治利益。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楊堅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擴大地主階級的政權基礎,正式廢除了九品中正制,將選官權力收歸中央。規定各州每年以文章華美為標準選拔三人,薦給朝廷。后又命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總管、刺史等以“志行修謹”(有才)、“清平干濟”(有德)二科薦舉人才。隋煬帝楊廣即位后,又創置了進士科,國家用考試的方法以才取人,考取的就可以到中央或地方政府中作官,這就是我國科舉制度的開始。 創置科舉制度,是我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外重大改革。它適應了庶族地主階級興起的歷史趨勢,為地主階級的各個階層加入統治集團開辟了道路。隋朝實行的科舉制度,一直為以后的封建朝代所沿用,并不斷加以發展和完善,成為封建國家選官的基本制度。和隋朝以前的選官制度相比較,它有利于選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對維護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起了重要作1905年,中國正式廢除了已在中華大地上推進一千三百年的科舉制度,至今已整整百年。
熱心網友
科舉制是隋唐政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