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是什么時候建立的?有哪些珍貴寶貝啊?
熱心網友
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其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門,后倚景山,東近王府井街市,西臨中南海。1961年,經國務院批準,故宮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后,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里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 紫禁城,四面環有高10m的城墻和寬52m的護城河。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占地面積達780,000㎡。城墻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門和北面的神武門現專供參觀者游覽出入。城內宮殿建筑布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墻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殿宇樓臺,高低錯落,壯觀雄偉。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間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北半部則以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其外東側有奉先、皇極等殿,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和后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稱為“后寢”。前后兩部分宮殿建筑總面積達163,000㎡。整組宮殿建筑布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在封建帝制時代,普通的人民群眾是不能也不敢靠近它一步的。 辛亥革命后,這座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溥儀卻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后寢”部分。當時的政府決定,將熱河(承德)行宮和盛京(沈陽)故宮的文物移至故宮的“前朝”部分,于1914年成立了“古物陳列所”。溥儀居宮內,一直與亡清殘余勢力勾結,圖謀復辟,且以賞賜、典當、修補等名目,從宮中盜竊大量文物,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嚴重關注。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逐出宮禁,同時成立“清室善后委員會”,接管了故宮,對宮內文物進行清點。又經過一年的緊張籌備,于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門前廣場舉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禮,并通電全國,宣布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開放的第一天,人們以爭先一睹這座神秘的皇宮及其寶藏為快,北京市內萬人空巷,交通為之堵塞,此亦成為當天各大報紙的重大新聞。 經初步清點,清代宮廷遺留下來的文物,據1925年公開出版的二十八冊《清室善后委員會點查報告》一書所載,計有一百一十七萬余件,包括三代鼎彝、遠古玉器、唐宋元明之法書名畫、宋元陶瓷、琺瑯、漆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匏、金銅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嬪服飾、衣料和家具等等。可謂金翠珠玉,奇珍異寶,天下財富,盡聚于此。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為此故宮博物院下設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分別組織人力繼續對文物進行整理,并就宮內開辟展室,舉辦各種陳列,還編輯出版多種刊物,公開資料,進行宣傳。各項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人文薈萃,極一時之盛。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夕,日本帝國主義鯨吞了中國東北領土,步步進逼華北,形勢危急。為了保護故宮文物不至遭戰火毀滅或被日本帝國主義掠奪,故宮博物院決定采取文物避敵南遷之策。從1933年2月至5月,宮內重要文物被裝成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運抵上海,后又運至南京。遂于南京建立文物庫房,并成立了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抗日戰爭全面展開。南遷文物又沿三路輾轉遷徙至四川,分別存于四川省的巴縣、峨嵋和樂山。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后,三處文物復集中于重慶,于1947年運回南京。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即將渡江之際,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2,972箱文物運往臺灣,后于臺北市士林外雙溪建立新館,公開對外展出。余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后陸續運回故宮博物院一萬余箱,但至今還有2,221箱仍封存于南京庫房,委托南京博物院代為保管。在這場長達十余年的慘烈的戰爭期間,由于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不畏艱難險阻,盡職盡責,南遷文物數量雖巨,卻沒有一件丟失和損傷,故宮人員的精神、事跡,可歌可泣??捎质且驗檫@場戰爭,致使故宮的文物分處異地。這份祖國傳統文化之珍藏應是一個整體,而尤與紫禁城建筑不可分離,人們相信,終有一日,其終將得以完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故宮博物院的職工以嶄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拔除雜草,疏通河道,清理垃圾。50年代初,從宮內清除出去的上百年的垃圾竟達250,000立方米,自此院容煥然一新。故宮博物院制定了“著重保護、重點修繕、全面規劃、逐步實施”的古建維修方針,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許多殘破、滲漏、?l臨倒塌的大小殿堂樓閣得到了修復和油飾,愈顯金碧輝煌。院內各處高大宮殿都安裝了避雷設施,又以巨額投資建設了防火防盜監控系統和高壓消防給水管網,使這座古老的宮殿建筑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護。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徹底整治了環繞故宮的筒子河,更好地凸現了昔日皇城的風貌。 在文物工作方面,五六十年代的重點是對故宮博物院舊藏的清宮文物重新清點核對,登記造冊,進行鑒別、分類和建檔,糾正了過去計件不確之處并增補了遺漏的文物,例如從雜物堆中發現了用草簾裹著的象牙席、修復漱芳齋戲臺時發現在地板下存放的傳為唐代盧棱伽的《六尊者像》冊等。通過長達十余年的工作,總計清理出清宮舊藏文物七十一萬余件。與此同時,還通過國家調撥、向社會征集和接受私人捐贈等方式,新入藏文物達二十二萬余件之多,大幅度地填補了清宮舊藏文物時代、類別的空缺和不足,諸如石器時代的彩陶,商、周時代的青銅器、玉器,漢代的陶俑,南北朝時代的石造像,唐代的三彩等。而新入藏的古代法書名畫尤為大宗,為世所注目。如晉代陸機《平復帖》、王?《伯遠帖》、顧愷之《洛神賦圖卷》,隋代展子虔《游春圖卷》,唐代韓?輟段迮M季懟貳⒍拍痢墩藕煤檬懟罰宕算戎小逗踉匾寡繽季懟罰未罟搿讀儻べ饒練磐季懟貳⒐酢惡絞皆鍛肌貳⒄旁穸恕肚迕魃蝦油季懟返齲僑思涔灞?。丛A罟ぷ魘曇岢植恍?,近年还脆]諧∩弦躍拮使夯廝未畔取妒酵季懟罰?賢《城南?古詩》,明代沈周《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清代石濤《高呼與可圖卷》等,尤其前兩件是溥儀以賞溥杰為名從宮中盜出而流散民間的,今日復歸寶藏。 為保護好這批數量巨大的古物瑰寶,從五六十年代起對原有庫房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采取了防潮、防蟲的各種措施。九十年代后又建立了新的文物庫房,可入藏文物六十余萬件。新庫房恒溫、恒濕,防火、防盜,并采用現代化技術自動控制,可保文物安全無虞。自1950年開始,組建了文物修復工廠,1980年擴建為文物保護科學技術部,繼承、利用傳統工藝技術和引進自然科學新成果,對殘損的文物進行修復,數十年來為本院及兄弟單位累計修復文物達十一萬余件。 為了使院藏瑰寶和廣大觀眾見面,在陳列展覽方面,除了保存和復原三大殿、后三宮和西六宮等處的原狀陳列之外,又不定期開辟了青銅、陶瓷、工藝、書畫、珍寶、鐘表等專館,供參觀者欣賞。還開設有臨時展廳,舉辦各種主題性展覽,如近年來的《古書畫真偽對比展》、《古陶瓷真仿品對比及古窯址資料展》、《清代宮廷包裝藝術展》、《五十年入藏文物精品展》等,都是廣受社會各界歡迎的展覽。同時也引進國內各兄弟博物館和國外的收藏文物展。為滿足廣大群眾的要求,故宮博物院還組織小型文物展到各省市博物館展出,并應邀到國外舉辦各種形式的展覽,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此類展覽愈見頻繁。曾赴展的國家有英國、美國、法國、前蘇聯、德國、奧地利、西班牙、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等,所到之處,無不引起當地觀眾的極大興趣,使異國的人民得以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藝術,為促進我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關系和文化交流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近十幾年來,故宮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觀眾600-800萬人次,而且,隨著旅游事業的發展,觀眾的人數有增無減,可見人們對紫禁城的興趣長盛不衰。 除了直接面向觀眾之外,故宮博物院同時組織編輯出版各種圖書畫冊和定期刊物,向社會各界廣泛介紹故宮的宮殿建筑和文物收藏。已出版的大型圖冊有《故宮博物院藏歷代名畫集》、《故宮藏瓷選》、《國寶》、《紫禁城宮殿》、《清代宮廷生活》、《國寶薈萃》、《故宮博物院藏珍品文物全集》(共60卷,已出版18卷)等等,不勝其數。定期刊物有《故宮博物院院刊》、《紫禁城》兩種。 從1997年起,為了適應故宮博物院深化改革開放的需要,院內組織機構又進行了重大的改革,將原先分置的保管、陳列和研究三個部門進行改組,成立了古器物部、古書畫部、宮廷部和展覽宣教部。新組建了資料信息中心,專司推進故宮博物院的信息化工作。陸續投入資金,引進現代科學技術,開通了故宮院內的計算機光纖網絡系統和各類管理用數據庫,又利用聯通世界的國際互聯網建立了故宮博物院的網站?,F在展示在各位面前的這個網站將使遠在異地的人們也可通過互聯網暢游這座神秘的宮殿,一窺故宮雄奇瑰麗的建筑和琳瑯滿目的文物收藏。 。
熱心網友
本身就是寶貝啊
熱心網友
故宮密藏一幅奇怪的畫,據考證是西漢武帝成平年間(公元前145-149年)的作品。初看是一幅工筆仕女,一個年輕女子著紅長裙側立于一叢蘭花前。但把畫側轉90度細看,則極似一個女人躺在那里,那叢蘭花則象另一個女人跪著,雙手舉一條斷臂!最初發現這個可怖的景象的據這畫背一小段文字看是元朝的一個讀書人叫藍一省,在他有一天獨自觀賞這幅祖傳之物,偶然歪頭看了一陣,看出這第二樣畫。他很吃驚,沒對別人說,把畫藏起來再不給別人看。幾年后他得了重病,百般醫治無效,他家人病急亂投醫,聽信了一個巫醫的話,去偷了一個剛死7天的女人的一條手臂,回來給他老婆吃,再取出他老婆的心給他吃?。〉财婀?,這個人還真好了!起先他不知道是這樣恐怖的藥治好自己,但很快就知道了。。。。。。。。。后來他在畫背后記下了這件事,不久又病了,死了。這幅畫成了這個藍家的傳家物,只傳,不準那出來看,畫被也加貼了一層,蓋住了那些字。再后來這幅畫在明嘉靖年間進了皇宮,恐怖又巧合的是同樣的事又發生了一回??!皇子**(名字被涂抹)看出側象,一年后重病,同樣的藥他也吃了一服。。。。。。。。。。好了以后,在畫背后(藍家人加的那層)寫下這恐怖的事,幾年后,他又病了,死了。然后皇家有人又把畫后面加了一層。。。。。。。。。再后來,畫沒入深藏無人再見。直到1951年大清理、修整故宮文物,在數以萬計的藏畫中翻出它來。負責修整這幅畫的是個叫劉四文的老師傅,他發現這幅畫特別厚,幾經觀察看出有加過的層,在匯報了當時的負責人后他小心翼翼的揭開了外層,看到了明皇子的留筆。自然據此看出了側畫。大吃一驚是自然的了。接著他又揭開了藍家人加的那層,看到了藍一省的留字。這次他“差點一下子跳到了太和殿頂上”(劉四文原話)。。。。。。。他立即報告了負責人,負責人立即把畫封存,命令老劉“不得對任何人宣講這種封建迷信的東西,破壞新社會的安定”(劉四文原話)。就這樣這幅畫再沒人見,也沒聽人說起了。劉四文無妻、子,住、只有一個侄子劉開山,1966年劉四文不慎從樓上摔下,臨死前幾天把這事在病床前告訴了他,并囑其萬萬不要對別人講。劉開山沒對 別人講——他要是講了在那個時候估計有和泥塑木雕一起粉身碎骨的下場。到了80年代,第二次解放,在生產隊炸山采石時,劉被碎石擊中,入院,2天后死了,死前把這件異畫的事告訴了他女兒劉英,并說這幅畫有鬼氣,看的人不得好死。劉英今年57歲,孤老一人,我上中學時她自己拿了個包袱從什么地方來嫁了我們村一個老光棍,沒幾年老漢被牛頂死了,她就自己過到現在。她識字不多,也不和人打交道,在我們學校扶老助困時我和另一人負責照顧她-——主要是幫干點農活。有一天掰完玉米,這個孤僻的老太太也感激我們,一定要我們在她家吃飯,飯后她就講了這件事。她說本不該對我們講,不該對任何人講,,但她實在想說,她想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這輩子是因為這件事而如此凄涼,“你們倆是知識人,這是怎么個事啊”。。。。。。。。。老太太那急切、凄楚的樣子我現在也忘不了。應該是巧合吧,我是徹底的無神論者,我只能說有的巧合太巧太巧了,和死亡做伴讓它更引人注目。 此事絕非杜撰,本人亦非作家、智障、故事大王。 ,隨時候教。
熱心網友
故宮收藏的 各有個的歷史文化價值 我想沒有什么富貴貧賤之分
熱心網友
秦始皇傳國玉璽——可惜失落無考!別者皆為俗物
熱心網友
我個人認為整個故宮都是國寶,其間的一物一品、一磚一瓦、一石一木都在無聲地見證著中國博大精深的大國文化風范,敘述著歷史的沉浮與變遷。
熱心網友
我個人認為,鎮宮之寶應該是“太和殿”。她是過去最高統治者的辦公室。再加上太和殿里的“龍椅”寶座,就有了靈魂。
熱心網友
紫禁城本是就是無價之寶。
熱心網友
只有清明上河圖才稱得上
熱心網友
到故宮看一下或上故宮網查一下
熱心網友
故宮博物院的鎮宮之寶是: 《清明上河圖》為故宮書畫代表作品該畫為張擇端所作,以精致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筑和民生。全圖分為三個段落。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550多個各色人物。 西晉陸機的《平復帖》是故宮法帖的代表作品。 沈子蕃緙絲《梅鵲圖》軸為故宮織繡的代表作品。 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為故宮陶瓷的代表作品。 酗亞方尊為故宮青銅器的代表作品。 彩漆描金樓閣式自開門群仙祝壽御制鐘為故宮鐘表的代表作。 乾隆款金甌永固杯為故宮宮廷文物的代表作。 張成造款雕漆云紋盤為故宮漆器的代表作品。 青玉云龍紋爐為故宮玉器的代表作品。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象耳爐為故宮琺瑯的代表作品。 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其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門,后倚景山,東近王府井街市,西臨中南海。1961年,經國務院批準,故宮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后,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里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 紫禁城,四面環有高10m的城墻和寬52m的護城河。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占地面積達780,000㎡。城墻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門和北面的神武門現專供參觀者游覽出入。城內宮殿建筑布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墻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殿宇樓臺,高低錯落,壯觀雄偉。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間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北半部則以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其外東側有奉先、皇極等殿,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和后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稱為“后寢”。前后兩部分宮殿建筑總面積達163,000㎡。整組宮殿建筑布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在封建帝制時代,普通的人民群眾是不能也不敢靠近它一步的。 辛亥革命后,這座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溥儀卻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后寢”部分。當時的政府決定,將熱河(承德)行宮和盛京(沈陽)故宮的文物移至故宮的“前朝”部分,于1914年成立了“古物陳列所”。溥儀居宮內,一直與亡清殘余勢力勾結,圖謀復辟,且以賞賜、典當、修補等名目,從宮中盜竊大量文物,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嚴重關注。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逐出宮禁,同時成立“清室善后委員會”,接管了故宮,對宮內文物進行清點。又經過一年的緊張籌備,于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門前廣場舉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禮,并通電全國,宣布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開放的第一天,人們以爭先一睹這座神秘的皇宮及其寶藏為快,北京市內萬人空巷,交通為之堵塞,此亦成為當天各大報紙的重大新聞。 經初步清點,清代宮廷遺留下來的文物,據1925年公開出版的二十八冊《清室善后委員會點查報告》一書所載,計有一百一十七萬余件,包括三代鼎彝、遠古玉器、唐宋元明之法書名畫、宋元陶瓷、琺瑯、漆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匏、金銅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嬪服飾、衣料和家具等等??芍^金翠珠玉,奇珍異寶,天下財富,盡聚于此。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為此故宮博物院下設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分別組織人力繼續對文物進行整理,并就宮內開辟展室,舉辦各種陳列,還編輯出版多種刊物,公開資料,進行宣傳。各項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人文薈萃,極一時之盛。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夕,日本帝國主義鯨吞了中國東北領土,步步進逼華北,形勢危急。為了保護故宮文物不至遭戰火毀滅或被日本帝國主義掠奪,故宮博物院決定采取文物避敵南遷之策。從1933年2月至5月,宮內重要文物被裝成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運抵上海,后又運至南京。遂于南京建立文物庫房,并成立了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抗日戰爭全面展開。南遷文物又沿三路輾轉遷徙至四川,分別存于四川省的巴縣、峨嵋和樂山。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后,三處文物復集中于重慶,于1947年運回南京。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即將渡江之際,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2,972箱文物運往臺灣,后于臺北市士林外雙溪建立新館,公開對外展出。余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后陸續運回故宮博物院一萬余箱,但至今還有2,221箱仍封存于南京庫房,委托南京博物院代為保管。在這場長達十余年的慘烈的戰爭期間,由于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不畏艱難險阻,盡職盡責,南遷文物數量雖巨,卻沒有一件丟失和損傷,故宮人員的精神、事跡,可歌可泣??捎质且驗檫@場戰爭,致使故宮的文物分處異地。這份祖國傳統文化之珍藏應是一個整體,而尤與紫禁城建筑不可分離,人們相信,終有一日,其終將得以完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故宮博物院的職工以嶄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拔除雜草,疏通河道,清理垃圾。50年代初,從宮內清除出去的上百年的垃圾竟達250,000立方米,自此院容煥然一新。故宮博物院制定了“著重保護、重點修繕、全面規劃、逐步實施”的古建維修方針,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許多殘破、滲漏、?l臨倒塌的大小殿堂樓閣得到了修復和油飾,愈顯金碧輝煌。院內各處高大宮殿都安裝了避雷設施,又以巨額投資建設了防火防盜監控系統和高壓消防給水管網,使這座古老的宮殿建筑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護。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徹底整治了環繞故宮的筒子河,更好地凸現了昔日皇城的風貌。 在文物工作方面,五六十年代的重點是對故宮博物院舊藏的清宮文物重新清點核對,登記造冊,進行鑒別、分類和建檔,糾正了過去計件不確之處并增補了遺漏的文物,例如從雜物堆中發現了用草簾裹著的象牙席、修復漱芳齋戲臺時發現在地板下存放的傳為唐代盧棱伽的《六尊者像》冊等。通過長達十余年的工作,總計清理出清宮舊藏文物七十一萬余件。與此同時,還通過國家調撥、向社會征集和接受私人捐贈等方式,新入藏文物達二十二萬余件之多,大幅度地填補了清宮舊藏文物時代、類別的空缺和不足,諸如石器時代的彩陶,商、周時代的青銅器、玉器,漢代的陶俑,南北朝時代的石造像,唐代的三彩等。而新入藏的古代法書名畫尤為大宗,為世所注目。如晉代陸機《平復帖》、王?《伯遠帖》、顧愷之《洛神賦圖卷》,隋代展子虔《游春圖卷》,唐代韓?輟段迮M季懟貳⒍拍痢墩藕煤檬懟罰宕算戎小逗踉匾寡繽季懟罰未罟搿讀儻べ饒練磐季懟貳⒐酢惡絞皆鍛肌貳⒄旁穸恕肚迕魃蝦油季懟返齲僑思涔灞?。丛A罟ぷ魘曇岢植恍?,近年还脆]諧∩弦躍拮使夯廝未畔取妒酵季懟罰?賢《城南?古詩》,明代沈周《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清代石濤《高呼與可圖卷》等,尤其前兩件是溥儀以賞溥杰為名從宮中盜出而流散民間的,今日復歸寶藏。 為保護好這批數量巨大的古物瑰寶,從五六十年代起對原有庫房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采取了防潮、防蟲的各種措施。九十年代后又建立了新的文物庫房,可入藏文物六十余萬件。新庫房恒溫、恒濕,防火、防盜,并采用現代化技術自動控制,可保文物安全無虞。自1950年開始,組建了文物修復工廠,1980年擴建為文物保護科學技術部,繼承、利用傳統工藝技術和引進自然科學新成果,對殘損的文物進行修復,數十年來為本院及兄弟單位累計修復文物達十一萬余件。 為了使院藏瑰寶和廣大觀眾見面,在陳列展覽方面,除了保存和復原三大殿、后三宮和西六宮等處的原狀陳列之外,又不定期開辟了青銅、陶瓷、工藝、書畫、珍寶、鐘表等專館,供參觀者欣賞。還開設有臨時展廳,舉辦各種主題性展覽,如近年來的《古書畫真偽對比展》、《古陶瓷真仿品對比及古窯址資料展》、《清代宮廷包裝藝術展》、《五十年入藏文物精品展》等,都是廣受社會各界歡迎的展覽。同時也引進國內各兄弟博物館和國外的收藏文物展。為滿足廣大群眾的要求,故宮博物院還組織小型文物展到各省市博物館展出,并應邀到國外舉辦各種形式的展覽,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此類展覽愈見頻繁。曾赴展的國家有英國、美國、法國、前蘇聯、德國、奧地利、西班牙、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等,所到之處,無不引起當地觀眾的極大興趣,使異國的人民得以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藝術,為促進我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關系和文化交流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近十幾年來,故宮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觀眾600-800萬人次,而且,隨著旅游事業的發展,觀眾的人數有增無減,可見人們對紫禁城的興趣長盛不衰。 除了直接面向觀眾之外,故宮博物院同時組織編輯出版各種圖書畫冊和定期刊物,向社會各界廣泛介紹故宮的宮殿建筑和文物收藏。已出版的大型圖冊有《故宮博物院藏歷代名畫集》、《故宮藏瓷選》、《國寶》、《紫禁城宮殿》、《清代宮廷生活》、《國寶薈萃》、《故宮博物院藏珍品文物全集》(共60卷,已出版18卷)等等,不勝其數。定期刊物有《故宮博物院院刊》、《紫禁城》兩種。 從1997年起,為了適應故宮博物院深化改革開放的需要,院內組織機構又進行了重大的改革,將原先分置的保管、陳列和研究三個部門進行改組,成立了古器物部、古書畫部、宮廷部和展覽宣教部。新組建了資料信息中心,專司推進故宮博物院的信息化工作。陸續投入資金,引進現代科學技術,開通了故宮院內的計算機光纖網絡系統和各類管理用數據庫,又利用聯通世界的國際互聯網建立了故宮博物院的網站。現在展示在各位面前的這個網站將使遠在異地的人們也可通過互聯網暢游這座神秘的宮殿,一窺故宮雄奇瑰麗的建筑和琳瑯滿目的文物收藏。 。
熱心網友
故宮博物院的一切文物都是鎮館之寶,那是是幾千年來中國發展的文化結晶的精華所在,那樣都是珍貴,無價的,是中國人民智慧所創造的,何談什么鎮館之寶呢?
熱心網友
司母戊方鼎
熱心網友
故宮里的一磚一瓦,一字一畫都是民族的珍寶,都是不可取代的國寶.如果可以把流失在海外的和臺灣故宮的珍藏都收歸那就更好了.
熱心網友
晉代陸機《平復帖》、王?《伯遠帖》、顧愷之《洛神賦圖卷》,隋代展子虔《游春圖卷》,唐代韓?輟段迮M季懟貳⒍拍痢墩藕煤檬懟罰宕算戎小逗踉匾寡繽季懟罰未罟搿讀儻べ饒練磐季懟貳⒐酢惡絞皆鍛肌貳⒄旁穸恕肚迕魃蝦油季懟匪未畔取妒酵季懟罰?賢《城南?古詩》,明代沈周《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清代石濤《高呼與可圖卷》.
熱心網友
大家別忘了臺北故宮的收藏呀
熱心網友
房子,如果故宮房子被拆了就沒宮了也就無所謂鎮宮之寶了
熱心網友
晉代陸機《平復帖》、王?《伯遠帖》、顧愷之《洛神賦圖卷》,隋代展子虔《游春圖卷》,唐代韓?輟段迮M季懟貳⒍拍痢墩藕煤檬懟罰宕算戎小逗踉匾寡繽季懟罰未罟搿讀儻べ饒練磐季懟貳⒐酢惡絞皆鍛肌貳⒄旁穸恕肚迕魃蝦油季懟匪未畔取妒酵季懟罰?賢《城南?古詩》,明代沈周《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清代石濤《高呼與可圖卷》.
熱心網友
1925年10月10日。經初步清點,清代宮廷遺留下來的文物,據1925年公開出版的二十八冊《清室善后委員會點查報告》一書所載,計有一百一十七萬余件,包括三代鼎彝、遠古玉器、唐宋元明之法書名畫、宋元陶瓷、琺瑯、漆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匏、金銅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嬪服飾、衣料和家具等等??芍^金翠珠玉,奇珍異寶,天下財富,盡聚于此。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為此故宮博物院下設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分別組織人力繼續對文物進行整理,并就宮內開辟展室,舉辦各種陳列,還編輯出版多種刊物,公開資料,進行宣傳。各項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人文薈萃,極一時之盛。書畫之寶:《清明上河圖》·法帖之寶:西晉陸機的《平復帖》·織繡之寶:沈子蕃緙絲《梅鵲圖》·陶瓷之寶: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青銅之寶:酗亞方尊·鐘表之寶:彩漆描金樓閣自開門群仙祝壽御制鐘·宮廷之寶:乾隆款金甌永固杯 。
熱心網友
清明上河圖、平復貼、隋人仿出師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