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于學忠王以哲死后東北軍就散了,有很多參加了我黨。但是幾十萬的東北軍都那么去了?有多少人參加了我黨?呂正操是個團長、張學思也沒什么實力,很多更高級的將領呢?

熱心網友

根據統帥部的命令,東北軍各軍被有意分散到各個戰區,分割使用。。無論是在抗戰的初期戰場上,還是在歷次的重大戰役中,東北軍都留下了艱難的腳印,付小了重大的犧牲。他們以鮮血和生命實現了西安事變時要求抗日的初衷,實現了張學良將軍“吾等必須將百們的血及此一點武裝,貢獻與東北父老之前,……在抗日戰場上,顯我身手”的囑托,在中華民族神圣的民族抗戰歷史上,譜寫了自己光輝的篇章。 抗戰初期,東北軍經過整編為每軍二師,每師二旅, 每旅二團。 在初期抗日戰場上 蘆溝橋事變爆發后,在華北戰場上,日軍于7月底占領平津后,即以平津為據點,迅速擴大戰爭,一路由平綏路、同蒲路進攻山西;一路由平漢路進攻河南;一路由津浦路、膠濟路進攻山東;一路沿平綏路進攻綏遠。為抵抗日軍的進攻,東北軍各部奉調開往前線。原駐河北的五十三軍及騎四師在平漢線右翼作戰;駐安徽省阜陽一帶的六十七軍調天津以南大城、文安一線,駐河南省南陽一帶的四十九軍調靜誨、滄州一線,抗擊由津浦線南犯的日軍;駐河南周口一帶的五十七軍調江蘇南通一線,駐蚌埠、淮陰一帶的五十一軍調青島一線,分別擔任江防、海防任務;原駐陜甘的騎二舉調晉綏前線與日軍作戰。東北軍的抗戰,全面展開。 1937年8月中、下旬,日寇開始沿津浦路大舉南犯。是時,東北軍第四十九軍奉調進駐滄縣及靜海附近。8月21B,由日軍第十師團(師團長礬谷廉介)步兵第十聯隊(聯隊長赤柴八重藏)主力(配署炮兵兩個中隊) 組成的右側掩護隊,開始向靜海前進。四十九軍之一部立即加以阻擊,與敵發生激烈戰斗。日軍以猛烈的炮火向靜海轟擊,四十九軍守軍奮力抵抗不支,向南撤退。24日,日軍攻占靜海。 9月10日,日軍第十師團步兵第六十三聯隊向姚馬渡攻擊。駐守該地的中國守軍系剛剛于幾天前到達此地的東北軍第六十七軍。早在7月,六十七軍即受命馳赴大城附近,接替宋哲元部王長誨師堵擊日軍沿子牙河南上的任務。六十七軍到達大城以后,即不顧疲勞,以騎兵連沿子牙河北進,一方面偵察敵情,一方面掩護大部隊占領陣地。末幾,即在姚馬渡以北的北趙扶、中趙扶等處發現日軍少數騎兵部隊。六十七軍騎兵連出敵不意,—舉殲滅敵騎數十人。第二天,六十七軍派其一部埋伏在姚馬渡襲擊日軍小型輪船。上午。日軍運輸敵寇的輪船三艘進入伙擊圈內,六十七軍即以優勢兵力向其發動進攻,11時許,日軍臨時航空兵團(兵團長德川好敏) 飛機分批來支援,一小部日軍才從六十七軍陣地薄弱的處打出一條缺口,突出重圍。是役,日軍損失慘重,傷亡約三四百人之多。 9月11日,日軍向六十七軍陣地反撲,空中有數十架飛機支援,六十七軍沉著應戰,阻敵于陣地之前。正當酣戰之際,六十七軍一O七師重機槍陣地被敵機發現,日機遂集中目標輪番轟炸,將該陣地全部摧毀,該連官兵犧牲殆盡。一O七師數次派隊支援,始將陣地保住。 ,日軍不支于入夜撤退。六十七軍主動出擊,乘夜遲擊敵人,以輕重機槍交叉火力,再次予敵以重創。天亮時,日軍第十師團增援部隊到達,協同六十三聯隊同東北軍六十七軍展開爭奪姚馬渡的激戰。幾經反復,日軍才於9月12日將姚馬渡占領。當地六十七軍守軍遂向軍部所在地大城靠攏。 還在9月11日,日軍第十六師團()的先頭部隊即于塘牯登陸,隨后全軍編入第二軍向大城方向運動以支援第十師團。9月15日,在子牙河西岸大城至姚馬渡之間,該師團同東北軍六十七軍發生激戰,受到六十七軍的沉重打擊,撤守東岸待援。 9月20日,日第十師團援兵與第十六師團匯合,逐次向六十七軍陣地發動攻擊,并向六十七軍側翼迂回,企圖將六十七軍切割包圍,一舉聚殲。六十七軍官兵沉著應戰,壓迫日軍有退無進。9月24日下午,六十七軍因已完成阻擊任務,遂經反攻撤出戰斗,轉進獻縣待命。 在日軍占領姚馬渡的前一天,即9月11日,日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曾發出命令,責其第二軍迅速進入滄縣以內。第二軍司令西尾壽造遂命第十師閉主力向滄縣進攻,并命令即將到達的第十六師團由水路前進,協同第十師團作戰,此外,又調第一O八師團(師團長下元熊彌)在滄縣西南的阜城、東光等地作掩護戰斗。20日,第十師團主力開始向滄縣進攻。駐守該地的東北軍第四十九軍力戰抵抗,傷亡慘重。23日,姚官屯附近的特火點防地被日軍攻陷。24日,滄縣亦陷敵手。四十九軍被迫向南撤退。 是時,擔任平漢線阻擊任務的是國民黨第一戰區第二集團軍,劉峙任總司令。為阻止日軍沿平漢線南侵,第二集閉軍由北平至石家莊沿平漢路設立了三道防線。東北軍第五十三軍和孫近仲的第二十六路軍受命布防在第一道防線上。接到命令后,東北軍五十三軍軍長遂命一一六師進入永定河右岸永清附近陣地,一三O師及軍部駐守霸縣。 9月15日,日軍第一軍第六師閉(師團長谷壽夫)向平漢路右翼中國守軍東北軍第五十三軍防地水清一線發起猛烈進攻。面對強大的故人,五十三軍沉著應戰。在南各莊一帶,守軍一一六師三四六旅奮起抵抗,先后打退敵軍多次進攻。該旅六九一團團長呂正操身先士卒,官兵同仇敵愾,在敵人的強大炮火壓制下,堅守陳地,予敵以重創。二四六旅六九二團官兵亦越戰越勇,未失寸土。日軍久玫不下,乃增強炮火,加強兵力,輪番攻擊數小時之久,六九一團、六九二團傷亡巨大。六九一團不少官兵犧牲;六九二團團則團長張子弛負傷,第三營營長曾國華等相繼陣亡。不久,日軍從兩團結合部突破,將南各莊附近陣地占領。一一六師第三四八旅受命前往增援。全師經過血戰,將失守的南各莊一帶陣地理重新奪回。這次戰斗,一一六師僅連排軍官即傷亡二十余人,士兵傷亡二三百人之多。 當日,一一六帥撤出戰斗,向大清河南岸收縮。日軍第六帥團占領永清后,繼續追擊——一六師,追至霸縣附近時,東北軍五十三軍軍部及一三O師予以阻擊,敵受阻后停止前進。五十三軍遂全部撤至大清河南岸新鎮附近占領陣地,掩護平漢路正面的友軍得有充裕時間安全后撤。18日,平漢路中國守軍的第一道防線被日軍全面突破。 時值大雨連綿.大清河水猛漲,五十二軍渡過該河后將附近渡河工具統收之于南岸,迫敵無法渡河,兩軍遂隔岸相持。數日后,日軍調來橡皮艇偷渡,且有空軍配合,向五十三軍發起突然攻擊。五十三軍廣大官兵浴血奮戰,但因指揮官失于布置和指揮,更因第二集團軍指揮官劉恃,畏敵如鼠,放棄保定,動搖了軍心,五十三軍最終全線崩潰,向趙縣敗定。 9月24日,日軍占領了保定。平漢路我國守軍第二道防線被突破。保定失陷后,我國軍隊在平漢線的軍事改由程潛指揮,但程潛亦未能扭轉第一戰區的戰局。10月10日,石家莊淪陷,至此平漢路北段中國軍隊的三道防線全被日軍攻破。此時,東北軍第五十三軍正值向趙縣撤退途中。10月11日,五十三軍掩護全軍后撤任務的六九一團,在團長呂正操的率領下,于晉縣梅花鎮阻擊日軍第一O八師閉的追擊。為了完成掩護后撤任務,呂正操團堅守陣地,以致敵我均有很大損失。陣地前,日軍死傷枕籍,呂團第二營營長劉裕勤、營附王德平、連長王寬平、排長劉建章等英勇殉國。后經血戰,六九一團突出重圍,在敵后繼續戰斗。 平漢路中國守軍的第二道防線失守后,原戰斗在津浦線上的東北軍六十七軍接到第一戰區的電令:“六十七軍可酌情遲滯故人,速向獻縣方面轉進,并向商震總指揮迅取聯系。” 時值六十七軍與敵激戰于劉格莊一帶,該軍軍長吳克仁當即決定,黃昏時由黃格莊掩護陣地抽出部分兵力輕裝襲擊日軍,各師則乘戰斗間隙向獻縣靠找。正當軍部開始撤退時,掩護陣地上槍炮聲大作,隨后我輕裝部隊即與日軍監視部隊展開肉搏。六十七軍一部迅速增援,日軍不支,而六十七軍輕裝部隊越戰越勇,殺得敵軍膽戰心諒向后敗退。六十七軍遂全軍脫離陣地.安全轉達獻縣。 六十七軍到達獻縣后,接受了戰區著六十七軍于邯鄲附近掩護戰區大部隊撤退的任務,旋順利轉移至邯鄲,以主力防守臨洛關,以一部沿河堤助防,其余為預備隊。10月 17日,日軍第十四師閉(師團長土肥原賢二)主力來攻,先以優勢炮火和飛機轟炸壓制住六十七軍炮兵,然后即以主力向臨洛關攻擊。六十七軍在日軍熾烈炮火壓制下,利用已構成的工事節節抵抗.每一次爭奪戰斗,敵我雙方均傷亡頗重。六十七軍經力戰完成了掩護戰區撤退任務,遂渡過漳河,于18日到達河南湯陰縣。 至此,除五十三軍六九一團尚留漳河以北與敵周旋外,第一戰區所屬各部均渡過漳河南撤。是時,五十三軍也渡過漳河到達輝縣和百泉地區整頓待命。1938年1月中旬,五十三軍又奉命迎擊湯陰之敵,掩護主力繼續向黃河以南撤退。五十三軍即以一一六師為右翼,以一三O師為左翼,向湯陰之敵攻擊。雙方接觸,戰斗極為激烈,六九五團團長張紹賢腿部受傷,但堅持指揮戰斗。日軍遭受攻擊,即以優勢的步炮兵迎戰。五十三軍攻占湯陰未遂,旋向豫北淇縣轉移。在淇縣五十三軍與日軍激戰競夜,又連續轉移至塔崗、 長春嶺既設陣地。不久,日軍迫至,猛攻一一六師和一三O師陣地。五十三軍利用各種火力極力阻擊,日軍則不斷增加兵力,輪番進攻,陣地的前前后后,尸體遍布,雙方傷亡均大。戰至黃昏,敵集中優勢兵力猛沖五十三軍陣地一點,五十三軍拼死抵抗后轉入山西大行山區打游擊。 抗日戰爭開始,東北軍第五十一軍、五十七軍亦投入到戰場的前哨。其中,五十一軍調青島一線,守衛海防,五十七軍調江蘇南通一帶,守衛長江下游江防。 1937年7月12日,五十七軍從河南周口鎮出發,沿隴海路東進至新安鎮,然后轉公路和運河兼程南下,進至長江口。該軍一一一師到達南通、啟東、海門、如皋、靖江之線;一一二師到達無錫、江陰一線,沿揚子江南北兩岸布防。五十七軍軍部于11月4日進駐揚州城里。l0月中下旬,一一二師在無錫附近與敵接戰,緊接著即參加了鞏衛江陰、固守鎮江、保衛南京等戰斗。11月間,一一一師在靖江、揚州一線抗擊登陸日軍,打響了靖揚之戰,幾次戰斗均極為激烈。 11月25日拂曉,日軍以猛烈炮火轟擊長江北岸一一一師陣地,占領施家橋,掩護大批日軍登陸,旋又占領都天廟,逐次擊退一一一師各分散守備點。一一一師三三三旅全部退守橫溝橋。上午8時,日軍沿揚州城公路向三三三旅陣地沖擊,一一一師師長常恩多親率兩營官兵與敵浴血奮戰。酣戰之際,常師長又果斷地命令六六二團出去,連續擊退日軍步兵的三次反攻。日軍遂調來坦克在前面開路,后繼以步兵再次沖向一一一師陣地。常師長指揮士兵以平射飽和集束手榴彈向敵坦克猛轟,并以猛烈火力向日步兵射擊。在楊州城南的一馬平川上,堆滿了日軍的尸體。戰至下午4時.日軍狼狽逃審。一一一師乘勝追擊至施家橋。 “這次戰斗,雖雙方均死傷慘重,卻大挫了日軍銳氣。” ( 王振乾) 在江南的一一二師于江陰作戰中損失較大,師長霍守義負傷,全師撤往江北。12月12日,日軍向南京發起總攻。一一二師六七一團、六七三團在南京城北長江一線陣地阻擊日軍,撤退時部隊被擠散,傷亡慘重。 1938年初,日軍第十三師團(師團長獲洲立兵)、第三師團(師團長長藤田進)、第九師團(師團長吉住良輔)分別由津浦路正面來玫,企圖同南下之日軍合擊徐州,溝通華中華北交通。東北軍五十一軍奉第五戰區之命,赴津浦路東西兩側的淮河北岸布防,一一四師擔任左側防衛,一一三師擔任右側防衛任務。 此后,淮河南岸的日軍又接連發勸幾次猛烈攻勢,均被五十一軍擊退。直至1938年5月,五十一軍奉命調往臺兒莊參加會戰,五十一軍勝利地完成了保衛淮河的任務。 東北軍除上述部隊外,騎二軍也于1937年8月下旬調晉綏前線與日軍作戰。軍長何柱國率騎三師(師長徐良)從陜西經同蒲路北上,增援大同,歸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指揮;騎六師在綏遠作戰,歸馬占山指揮。在井坪鎮一役中,騎三師第十團被日軍擊潰,損失很大。1939年3月,騎六師師長劉桂五在固陽與日軍作戰,光榮犧牲。 東北軍作為抗戰初期最早抗擊日軍的第一線部隊,同時也作為掩護友軍安全撤離華比的后衛部隊,以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為全中國的抗日戰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在重大戰役中 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幾次重大戰役中,都可以看到東北軍戰斗的雄姿。從松滬戰場到臺兒莊會戰,到武漢保衛戰,東北軍一直是一支堅強的生力軍。 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松滬會戰爆發。,10月26日,中國守軍又退出第二道防線,上海戰局吃緊。是時,蔣介石急調剛剛從華北戰場上撤下來的東北軍第四十九軍、第六十七軍迅速南下增援。 10月31日,東北軍第四十九軍趕赴上海戰場,其一O五師在南翔以南的徐家橋、界碑橋一線布置陣地;一O九師在楓涇一線布防。一O五師占領陣地后即主動出擊,11月2日打退正面敵人,將陣地“推進至挑寶、范家莊、江橋之線”,以傷亡百余人的代價,取得了初戰的勝利。6日,大場的日軍向一O五師的新陣地反攻。一O五師各部隊頑強阻擊,將敵拒之于防地之前。但一O五師損失頗重,六二六團團長顧惠權陣亡,其第一營傷亡過半。在楓涇一線,一O九師與在杭州灣登陸沿滬杭公路北犯的日軍發生激戰。經過兩晝夜的戰斗,該師幾乎犧牲殆盡,四個團長有三人陣亡,營長陣亡了三分之二,士兵大部殉國。 11月初,東北軍六十七軍由南京弛援上海,歸右翼方而軍總司令張發奎指揮,并作為該方面軍的總預備隊。5日,接張發變命令:“敵軍于今日已在金山衛登陸,正向淞江前進,仰六十七軍可即輕裝向淞江急進,痛擊敵人,以保我上海右翼之安全為要”。六十七軍軍長吳克仁即命各師以強行軍冒雨向淞江疾行,在沿江城東北之線,一O七師與北上攻擊松江之日軍第十三師團遭遇,旋發生戰事。一O七師利用江堤的掩護,出敵不意,予敵以痛擊。經戰斗,日軍前進受阻, “傷亡約百六百名”。此役,一O七師三一九旅旅長吳賽身負重傷,三二一旅旅長朱之榮陣亡。 一O八師原擬通過淞江之南,利用水網交錯的地形,阻擊日軍,但因雨不得不改變計劃,隨一O七師之后跟進,及至淞江西關時,日軍已接近淞江,一O八師乃急令三二—旅迅速占領淞江至石湖蕩之線。部隊行進之中與日軍遭遇于30號橋附近,劉啟文旅長親率六四四閉堅守橋頭。日軍以熾烈的炮火襲擊,劉啟文旅長陣亡。一O八師三二四旅六四八閉及六四七團殘部決定占領淞江西關,阻止日軍進入淞江城。但日軍此時已迂回到—O八師之后,將一O八師包圍,遂演成混戰。 11月9日,蔣介石下令全線撤退,淞江陷落。六十七軍軍長吳克仁率殘部撤退時,又在距淞江城約15公里處的余山山坡上遇到日軍的埋伏。傍晚,吳軍長緊急指揮部隊渡河,又遭日軍便衣隊的襲擊。吳軍長及軍參謀長吳桐崗、師參謀長鄧玉琢光榮殉職。 12日,日軍占領上海。淞滬一沒,六十七軍主要高級將領多數犧牲,“團長級的傷亡8人,營連級不計其數”,殉難士兵無法統計。 1938年3月,中國軍隊與日軍在魯南的臺兒莊會戰。 東北軍五十七軍奉第五戰區之命,派出三三三旅迅速馳往增援。三三三旅六六六團趕到臨沂西關, 在臺兒莊激戰的同時,五十七軍全部參加了保衛徐州的外圍作戰。一一二師主守連云港沿海陣地;——一師三三一旅在阜寧一線保衛徐州東翼的安全。 日軍為了從南通東海之線迂回臺兒莊,派出秋山旅團3000余人,附山野炮8門,工騎兵一部,在飛機、汽艇的配合下,直撲江蘇阜寧。一一一師師長常恩多親率三三一旅集結在鹽阜公路西側,向北上之敵全面出擊,一夜之間,將敵切成數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顧。殆秋山旅團即將被圍殲之際,與一一一師協同作戰的韓德勤三五一旅不戰而退,破壞了戰機,使情況驟變。常恩多遂率部轉移至阜寧以北,迂回至右側,與敵激戰競夜,敵慚漸不支。不料阜寧守軍緯德勤部又棄城而走,使敵占領阜寧城,得以喘息之機。——一師堅持在城郊作戰,很快克復阜寧城,將秋山旅團大部殲滅,粉碎了日軍迂回增援臺兒莊的陰謀。 3月、4月之交,日軍在拓汪、安東衛登陸,擬打通海州至青島的公路。五十七軍六六七團開赴干于、日照作戰,打擊登陸的日軍及劉桂堂、張宗元、劉沛臣等偽軍。六六七閉首戰告捷,一舉占領了碑廓和巨峰,接著又協同六六八團向拓汪、大石橋之敵發起猛攻,將敵人打下海去。是役,繳獲日偽軍輕、更邊擊炮11門,六六七團以能攻善守威鎮干于、日照一帶。 由于日軍不斷增援,,東北軍五十—軍亦奉命到臺兒莊增援。在臺棗支線,一—四師與敵激戰十余天,三四O旅旅長扈先梅陣亡,在攻訂楊樓的戰斗中三四O旅六O八團第二營第六連在連長孫清溪的率領下勇猛作戰,一夜攻占敵四個碉堡.將守敵全部燒死,最后為掩護大軍撤退,堅守陣地,全連光榮殉國。 在臺兒莊東北方向,一一三師面對武器精良、戰斗力最強的日軍板垣,礬谷兩師團,毫不氣餒,以劣式的武器裝備與敵激戰。5月15日,日軍,對徐州采取大包圍的姿態,繼而徐州告急。五十一軍奉命掩護其他友軍先行撤退,而最后撤山隊線。19日,徐州失守,五十一軍向徐州東南方向前進。下午3時,在徐州東南山區,五十一軍遭到日軍的截擊,徐州方面的日軍也從后面追擊上來,形成對五十一軍的大包圍。軍長于學忠命令張炳南率領六七七團在前面突圍。晚9時許,六七七團第二營向敵人沖鋒,大部隊緊接著一擁而上,終于全軍突出重圍,向刀蘇北方向挺進。 1938年6月間,東北軍五十三軍受命調往湖北麻城附近,繼而過長江,守備陽新縣以西一帶,掩護武漢外圍右側背的安全,歸屬第二十六集團軍總司令張發奎指揮。 日軍侵入江西后,沿幕阜山脈直插武漢右側背,五十三軍守備的陽新縣地區,正足日軍鋒芒所向。因此,五十三軍一經同敵相遇,戰斗就極為激烈,以后戰斗逐漸演成白熱化程度。五十三軍右側背受敵壓迫最重,戰斗越加緊張,雙方傷亡很大,而五十三軍的損失更大于敵。五十三軍遂撤至三溪口附近繼續抵抗,再撤至劉仁八、金牛鎮—帶與敵奮戰.最后撤至賀勝橋一帶,背湖一戰。約過大大小小十七八次的戰斗,五十三軍傷亡甚重,撤往郴川湖三角地帶整訓。 武漢告急,蔣介石命東北軍五十七軍軍長繆徵流速率全軍前往策應??娐时静繐屵^津浦路,馳往增援。一路上,其先頭部隊不斷沖破日軍的前賭后截,為全軍行進開道。經過合肥時,一一一師對該城作一次虛攻,破壞了明光等地的鐵路橋梁。在通過蔣壩、嘉山一帶時,全軍的大部官兵不幸染上瘧疾,戰斗力頓失。無奈,經蔣介石批準,五十七軍只好回師蘇北。 在回軍途中,一一一師六六一團越過津浦鐵路,迂回至徐州西側,出敵不意一鼓作氣攻入城關,占領了他半個市區;六六六團埋伏在徐州南曹村車站附近,焚毀車站.殲敵200余人。一一二師六六七團出奉命襲擊合肥日軍機場,在友軍的配合下,采取圍場打援的戰術,一舉炸毀敵機4架,焚燒敵運兵車2輛。合肥—戰,迫敵從南部調來援軍數千人,有力地策應了武漢保衛戰,減輕了敵犯武漢的壓力。 在此期間,由東北軍四十九軍縮編的一O五師亦受命集結於武漢外圍,支援武漢作戰。隨著武漢的淪陷, 一O五師也同大部分民黨軍隊一起撤離了戰斗。 1939年9月四十九軍參加了第一次長沙會戰。在戰斗中一?五師堅守陣地,一?五師師長王鐵漢因指揮有方立大功一次。1941年3月四十九軍105師又參加了南昌會戰中的江西上高戰斗,日軍施放毒氣,全師傷亡慘重。1941年10月,王鐵漢升任四十九軍軍長。1942年5月至8月四十九軍參加了浙贛戰役,多次收復失地。 堅持在敵后作戰 1938年10月,廣州和武漢先后失守,日寇便停止了向國民黨戰場的戰略性進攻,逐漸將主要軍事力量轉移到解放區戰場。同年12月,汪精衛公開投敵,組織南京傀儡政府。日寇對重慶國民黨政府亦轉而以政治誘降為主。 1939年1月,國民黨召開五中全會,決定采取“限共、溶共、反共”政策,頒布了 “限制異黨活動辦法”等條令。 1937年韓復渠逃離山東后,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游擊隊開始以泰沂山區為中心建立了魯中根據地,接著,膠東區、清河區、魯南區、濱海區根據地也相繼控立起來,八路軍有很大的發展。蔣介石唯恐共產黨的力量由此坐大,遂于1938年末下令成立魯蘇戰區(于學忠為總司令,韓德勒副之), 東北軍五十一軍、五十七軍有中國共產黨的長期工作基礎,素有聯共抗日的光榮傳統,雖奉蔣介石別有用心的命令,但對大多數官兵來說,都獲得了繼續與日軍戰斗的機會,因而是以抗日的姿態進駐山東的。 1939年1月,東北軍五十七軍一一一師在師長常恩多的率領下先期入魯,為了向山東軍民表示抗日的決心,—一—師決定消滅盤踞在呂縣北諸城縣境臺攤路上的幟溝鎮一帶的張步云偽軍。殲滅張步云偽軍大部,擊斃擊傷俘救敵軍近千人,繳獲了大批槍支、彈藥和給養;繼后又在孟賬附近殲滅出犯的日軍大部,振奮了人心。 3月初,五十七軍車—一二師向魯南挺進。行軍適中,六六八團劉杰營與六七一團在房山,芝麻坊一帶同日軍崎山中隊交戰,殲故200余人,繳獲大量軍需用品。4月初期,一—二師進入魯中,7—8月間,六六七團在團長萬毅率領下,奇襲隴海、津浦鐵路,翻敵火車一列,活捉日人原山方雄和輔橋新一。 1939年春,魯蘇戰區總部、五十—軍及所屬一一三師、一一四師從大別山出發,向魯南挺進。4月初,在江蘇、安徽交界處的固鎮橋以北的大店鎮和江蘇服寧縣境內,多次遭受日軍主力板垣師團的追擊堵截。六八○團二營營長張玉璞(中共黨員)率全營掩護全軍前進,全營犧牲殆盡。張玉璞營長身先士卒英勇殺敵,同以密集球型沖殺的日軍打交手仗,當他射出最后一顆子彈,投出最后一枚手榴彈后,英勇犧牲在敵人的刺刀之下。 是年夏,日車乘五十一軍剛到山東立足未穩之際,集中兵力對沂蒙山區進行了一次拉網式的大掃蕩,企圖予五十一軍以嚴重打擊。五十一軍依仗有利地勢,堅決頑強地痛擊日寇的進攻,使日軍受到重大傷亡。經過一個多月的戰斗,日軍后撤。五十一軍取得了反掃蕩的勝利,但也付出了重大損失。在馮家場,一—四師師長方叔洪犧牲。 而后,日軍又多次來掃蕩,五十一軍先后經過葛莊戰斗、碾莊戰斗,但部隊損失不人。1943年元月,山東省政府新編第四師師長吳化義投降日冠,勾結日軍對五十—軍進行 行殘酷的掃蕩,企圖占領五十一軍陣地,進而消滅八路軍,獨霸山東省。五十一軍為減少損失,避免決戰,陣地被敵偽占領。4月11日,五十一軍決心奪回失去的陣地,向日偽軍全線反攻。12日,該軍輻重兵團第一營奉令進攻北莊之敵,當即與敵展開巷戰。后敵人逃竄至大北莊集中兵力負隅頑抗。第一營久攻不下改用火攻,濃煙烈火席卷敵巢,收人狼狽逃串。5月12日,吳化文帶領日寇向五十一軍進行報復性的進攻。在張良墓山頂上,戰斗極為激烈,據守該陣地的輕重兵團與敵進行7次搏斗,損失慘重。張團附、第一營營附,第—連劉連長、第三營李營長均犧牲在陣地上。 1943午7月,五十一軍奉命撤出魯南,越過津浦路日軍封鎖線時,一一四師師長黃德興及團長董春光等犧牲。此后,五十一軍即告別了魯南山區。 五十七軍一一一師經過“九二二”鋤奸,抗日熱情更加高漲。,一一一師一直堅持在魯南敵后,經歷了大大小小無數次戰斗。 遠征滇緬邊境 。

熱心網友

樓上回的好詳細 無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