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38大蓋的具體資料和美軍步槍的對比!!中日軍隊拼刺刀時那個占優??日軍訓練有素,又學過劍道,空手道,柔道等,體力也好!!

熱心網友

三八大蓋于1905年定型投產,日本命名為明治三十八年式步槍;還有就是拋殼口有一個很大的防塵蓋。此后廣泛的裝備在日本陸軍,直到二戰結束。三八大蓋又名三八式,雖是非自動步槍,在剛定型生產時也曾名噪一時,獨具特色,大可跨入當時的世界名槍一族。三八式的特點是,彈倉備彈5發,每次單發前要退出彈殼再上膛,也就是拉一次槍栓打一槍,三八式的優點是性能安全可靠,射程遠,精度高,缺點是發槍時后坐力大,射速慢。因為性能可靠三八大蓋這一用就是40年,可這四十年間,步槍的發展已向自動化方向發展,到二戰后期,美軍已裝備了射速很高可連發的卡賓槍,原蘇聯的名槍AK-47也在不久后問世了。而作為日軍陸軍標準用槍的三八大蓋這時已算的上是老古董了。日本人喜歡嚴守教條,其步兵操點規定在六步內不許射擊,只能拼刺刀,有人說這是武士道精神,其時在六步內,碰上西北軍的敢死隊,大刀片,退膛上彈很可能來不及就要被削了腦袋,想來并不完全是武士道在起作用比起小日本,俺們八路軍在三八大蓋的使用上就有創意多了。被三八大蓋射中的大多是個貫通傷,其實是干打雷不下雨,身體上就穿個洞,論傷害卻不大。我八路軍游擊隊當年彈藥是很缺的,一個大洋換10發子彈怎么想著也要掰兩半花,這戰士往往要把拿銀子換來的子彈深加工一下。有的把頭削薄些,這樣子彈能飛的更遠,還有的給彈頭刻個十字切口,這樣彈頭到人體內不是橫穿,而是翻滾,要命的還要炸開,威力頓時大了不止一倍。在中國戰場上,這三八大蓋比起國產的漢陽早還是要先進不少,所以當年的我軍主力部隊無不以擁有一桿三八大蓋為榮。三八大蓋曾經是日軍的驕傲和當時最先進的步槍之一,可日本陸軍的末落也是因為過于相信三八大蓋,而不愿推陳出新。。

熱心網友

在中國戰場上拼刺的時候三八大蓋是占優勢的,它比國產的漢陽造等一些步槍要長。

熱心網友

射程最遠的步槍,裝三發子彈。中日兩軍在拚刺刀的技術上都差不多,不過中方比日軍多一個報仇雪恨的因素,所以,在氣勢上,日均不敵中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