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沙龍緣何退出利庫德集團----------------------------------------------------------------------- 2005年11月23日04時58分來源:新京報  以色列總理沙龍11月21日宣布退出執政的利庫德集團并解散議會。此刻正是中東和平進程逐步推行的敏感期,沙龍此舉意在對中東和平進程產生多方面影響。   掌控和平進程是沙龍此舉的直接動因。自沙龍今年推行從加沙和約旦河西岸四個定居點撤出居民后,面臨來自利庫德集團內部的巨大阻力。然而,沙龍在承受壓力的同時,其可以利用的資源同樣在增長。從國內看,有14名國會議員支持其政策,而一批中立派議員和工黨的溫和派也是其可拉攏的對象;從國外看,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以及布什政府都明確表示對其政策的支持。因此,沙龍解散議會看似迫于近日工黨退出聯合政府以及其在黨內遭遇阻力的被動應對之舉,實則不失為主動反擊的一著好棋。據近期以色列民意調查顯示,如果沙龍和前工黨領導人佩雷斯合作組黨競選,其聯盟將可能成為國會議席的最大擁有者。與此同時,國際社會對于沙龍此舉的評價基本比較正面。   確定今后方針是沙龍此舉的長遠考慮。提前舉行的大選將是目前政府內關于中東和平進程斗爭的擴大化,可以說是以色列民眾對此問題的“公決”。因此,對于沙龍來講,通過重建新黨和舉行大選所要獲取的不僅僅是對內閣的一次重新洗牌,更是對今后自己在和平進程問題上如何出牌以及出牌力度的一次現實考量。在今年推行單邊行動的過程中,以色列民眾的分化非常明顯,此后巴勒斯坦激進組織拒絕放棄武力反抗以色列的做法也令國內分歧加深。因此,透過這一輪特殊狀態下的選舉,可以折射出以色列民眾在推行中東和平進程上的民意,這將在相當程度上為沙龍一旦當選執政在該問題上提供風向標和政策推動力。可以注意到,沙龍一直強調不會再作出任何單方從巴勒斯坦地區撤出猶太定居點的行為,但沒有排除與巴方在路線圖框架下協調、協商解決的可能性。這其實就為其根據民意決定政策力度留下了空間。   和平進程能否取得實際結果,需要的是以巴雙方同時作出巨大的努力。自從確定“土地換和平”方針以來,以巴歷經多次和談而無果,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以巴雙方具有多大的對內執行力,而巴勒斯坦方面面臨的這方面困難可能更大。阿拉法特后的阿巴斯政府本身需要加強對巴政府的控制力,同時,巴內部的激進組織哈馬斯、杰哈德、巴人陣等難以統一到巴政府的總體需要之下,成為巴以沖突的重要導火索。從目前到明年3月的以色列提前選舉還有一段時間,以色列國內無論是政治派別還是國內民意都有相當大的可變性,任何政治或安全上的變數均會引起選舉結果尤其是今后以色列政策的重大調整。因此,從客觀形勢上,巴勒斯坦執政的阿巴斯政府難以坐觀其變,相反,從巴方的利益考慮,阿巴斯反而更多地面臨如何采取行動來控制風險、擴大機遇的現實壓力。   以色列政局動蕩不僅是沙龍對內政治角逐的戰場,更牽扯到中東和平進程的喜與悲。不過,這種動蕩中既充滿了危機與變數,也孕育著機遇和希望。   羅山(北京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