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覺前,想繪聲繪色地給孩子(2-3歲)朗讀寫小散文,易懂的,
熱心網友
第一節 幼兒散文概述一、散文與幼兒散文 1.散文 散文作為一個文學門類,在我國文學發展史上一直占有著重要的一席,在古代,散文是相對韻文而言的,凡是不講究格律押韻,不講究駢偶的散文體文章都是散文。中國文學散文是從應用文字和學術論著(最早是經、史、子)發展起來的,而且它與應用文字和學術論著始終不曾脫離關系。后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生活的進步,文學的樣式也越來越多樣化了,于是原來的"二分法"已不再適應文體變革的需要,散文至現在已成為與小說、詩歌、戲劇并列的一種文體。但現代意義上的散文內涵也頗為豐富,通訊報道、專訪、回憶錄、傳記、科學小品、雜文隨筆等都可稱之為散文。散文可敘事,可寫人,可狀五物,可抒情,可議論,或幾者兼而有之;其題材廣泛,可大至天文地理,小到吃喝拉撒,舉凡人之所觀,所聞,所感,皆可納于散文之中。 現代散文區別于小說、戲劇文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要求寫真人真事,或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加工。散文中的人物、事件,必須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至少也應有相當根據。散文中的"我",常常是作者自己,與小說中的"我"有很大的不同。由于散文能真切、迅速地反映現實生活的真實事件和問題,直接表達作者的認識和情感,因而優秀的散文作品比起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來,具有"輕騎兵"的作用。 散文不同于小說、戲劇的又一顯著特點是反映現實生活,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不要求完整的人物情節,具有選材、構思的靈活性和較強的抒情性。如魯迅的散文,就往往抓住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或一些有內在聯系的生活片斷,來表達一定的認識和感情,而不求象小說、戲劇那樣具有豐滿的人物、完備的情節。作者寫這個人或這件事,不是為表現而表現,而是要寫這個人、這件事結自己的印象、感受和影響,用以感染或啟迪讀者。散文的這一特點和詩歌很相近,但又不象詩歌那樣高度凝煉,表現形式也比較自由、隨意。 此外,由于散文能將敘事、抒情和議論的功能熔于一爐,并且自由靈活,可以有所側重,所以,它的表現形式也比小說、戲劇文學更為多種多樣,舉凡雜感、短評、小品、隨筆、速寫、通訊、游記、書信、日記、回憶錄等等,都可以納入散文范圍之內。散文的形式也頗為靈活自由,變化多端。所以魯迅說:"散文的體裁,其實是大可以隨便的,有破綻也不妨。"(《怎么辦》)這里所說的"大可以隨便",是指散文體裁風格靈活多樣、不拘一格,既可以敘事,可以描寫,也可以議論,可以抒情。但是,散文體裁與表現方法的靈活多樣,不應理解為可以不加思索地信筆寫去。散文貴"散"又忌散,是辯證的統一。應力求通過"形散神不散"的表現技巧,達到一定意境的創造。 簡言之,散文是一種抒寫主體的情緒感受(自我)以與接受對象(他我)進行精神對話的文體。自由靈動是散文之為散文的最主要的文體優勢和存在依據,所以散文特別強調個性化、強調個體情感的抒發。個性化之能成為散文文體獨特品格的組成因素的前提,乃是內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和審美價值。但是,藝術"并不直接表達藝術家個人的情感,而是表現他領會的某些人類情感的本質。"(蘇珊·朗格《哲學新解》)妥作家的情感既作為散文創傷的動力又作為表現對象時,這里最重要的是作家個人情感(個性化)與人類情感(公眾性)的聯系。 2、幼兒散文 幼兒散文是以幼兒為主體接受對象的適合幼兒欣賞要求的提升幼兒文學素養的特殊散文。幼兒散文分類的依據在于讀者年齡段的不同。幼兒散文必須考慮到幼兒的特點。幼兒散文創作者的情感、情緒、心靈感受、生命體驗必須能讓幼兒的接受和喜愛。因此,幼兒散文要有一顆"童心",要具有幼兒視角,即幼兒散文應從孩子的特點出發,考慮他們的心理、興趣、愛好、思想、感情,在內容選擇、形象塑造、語言表達等方面盡可能適合幼兒的欣賞水平。幼兒散文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提升幼兒的文學素養。要提供多種多樣的文學門類滿足幼兒的多種需求。散文通過作者的真實情感,優美的意境描寫和豐富的想象等與讀者進行精神對話,因而在提升幼兒的文學素養方面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二、幼兒散文的發展 作為現代散文的新分子,幼兒散文在我國起步較晚,"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冰心在1923年至1926年間為《晨報副鐫》寫的系列散文《寄小讀者》開風氣之先,從此幼兒散文漸漸枝繁葉茂。至新中國成立之后,幼兒散文出現了幾次創作高潮。一是二十年代末,以冰心的《再寄小讀者》系列散文為代表。冰心的《再寄小讀者》是十四篇通訊組成的,在幼兒散文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0世紀50年代,幼兒散文又出現了一批作家。80年代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幼兒散文成長為兒童文學園地里獨秀的一枝奇葩。于是幼兒散文作家隊伍愈加壯大,除老一輩的作家冰心、郭風、方軼群、黃衣青、張繼接以外,更多的作家加入了這一行列,如金波,望安、嵇鴻、胡木仁、吳然,夏輦生、葛翠琳、佟希仁、張秋生,鄭春華等。這里不再做詳細介紹,向大家介紹一本書《中國新世紀幼兒文學大系》(散文卷),里面收錄了許多優秀散文,也提到了很多作家,大家可以好好看看。 再提一下臺灣作家的幼兒散文創作,有三位作家很有影響:林良先生,桂文雅女士和謝無商先生。如何實現兩種情感的溝通與融合?前面提到,兒童文學是大人寫給小孩看的文學,這里就需要兩種審美情感的互相調節。具體說來即要達到"情"與"趣"。 所謂"情",即幼兒散文要具有一種溫馨、祥和和歡樂的氣氛。幼兒是弱小的,缺乏獨立的生活能力,需要得到大人的關懷和愛撫,所以"母愛"的充盈在幼兒散文中是至關重要的。《媽媽的眼睛》如江日的幼兒散文《媽媽的眼睛》: 我愛天上的星星,更愛媽媽的眼睛。 媽媽的眼睛閃爍在我身邊,星星離我太遠太遠。 每天清晨,當我醒來的時候,最先看到的是媽媽的眼睛。它告訴我:"孩子,新的一天開始了,趕快起床吧!" 太陽下山了,窗外的天空漸漸黑下來,屋子里亮起了燈光。媽媽的眼睛比燈光更亮,照耀著我的全身,照亮了我的心。 炎熱的夏天,電扇送來的風也是熱乎乎的,媽媽的眼睛里,淌出兩股清清的泉水,給我送來一陣陣涼意。 冬天,窗外飄著雪花,人們裹著棉衣,戴著絨帽,身上還是感到冷。這時媽媽的目光射到我身上,就像兩道陽光,結我送來了溫暖。 媽媽的眼睛,給我帶來歡樂和幸福,是閃爍在我身邊的兩顆最亮最美的星星。 所謂"趣",即幼兒散文要有幼兒的生活情趣,有了幼兒的生活情趣,才會讓幼兒覺得好玩、逗樂。當然"趣"不總是體現在情節描寫上,還表現在文字的真誠上。 如胡木仁的《笑嘻嘻的氣球》: 娃娃們在氣球上畫上笑嘻嘻的臉蛋。 笑嘻嘻的氣球,飛上藍藍的天空,向世界小朋友問好。 黑孩子、白孩子、黃孩子……一塊兒唱歌,一塊兒歡笑。 一個個氣球,連成彩虹。 一張張笑臉,搭成彩橋。 從上面的文字可知,取材于真實的幼兒生活,貼近幼兒的真實的心靈,是幼兒散文的生命力所在。二、靈活自由,生動活潑,充滿幼兒的想象 幼兒散文中的形象都生動活潑,具體逼真,同時這些生動、活潑、可感的形象要激發幼兒的想象力。《春娃》 如魯兵《春娃》一文: 春天是個娃娃,喜歡圖畫,又喜歡音樂。 他走過樹林,給樹林涂上嫩綠色;走過小溪,教會小河唱歌。 今年,春娃來了,看見我們,高興極了。他說:"你們都長高了。"我們問:"是嗎?"他說:“真的,真的。你們比去年高多了!明年我來的時候,你們一定長得更高了。哎呀,十年以后,你們都是小伙子、大姑娘了。可是我,還是個娃娃。”《一只小蜻蜒》又如樊發的《一只小蜻蜒》:早上,我坐在窗口,正在看一本有趣的小人書。突然,一只小蜻蜓從窗外飛進屋里,我趕緊關住玻璃窗,輕輕逮住了它。小蜻蜓一會兒撅撅尾巴,一會兒撲撲翅膀,樣子很著急,好像在說:“小姐姐,放了我吧!爸爸媽媽一定到處在找我,找不到我,他們會傷心地哭的……”我對小蜻蜓說:“小蜻蜓,你放心吧!我不是那種淘氣鬼,我不會剪掉你的翅膀,不會傷害你的。我知道你會捉牛虻、吃蚊子,幫我們做好事……”在燦爛的陽光下,我把這只可愛的小蜻蜓,輕輕托到窗外,小蜻蜒從我的手上快活地飛走了,好像聽見它說:“謝謝你,小姐姐!小姐姐,再見!”小蜻蜓飛走了,我心里很快樂。當然,幼兒散文中的形象的生動性,表現在散文中的形象往往是知識與智慧的結晶。如前已述及的魯兵的《春娃》,作者塑造了"春娃"這個活潑有趣的藝術形象時就描繪了春天的一些特征。在有些寫景狀物的幼兒抒情散文中,往往穿插一些關于大自然的常識,神話傳說、風土人情、歷史典故、民間故事等,使幼兒散文平添了一種知識性與可讀性。三、語言清新,意境優美 幼兒散文不光對幼兒充滿著吸引力,對成人讀者也具有魔力。因為幼兒散文一般都具備語言清新明麗,意境優美清雅。 幼兒散文要求語言清新明麗,淺顯易懂,這是幼兒的理解力所決定的。如果幼兒散文的語言明顯難懂或過于沉郁頓挫,就會讓幼兒難以接受,所以幼兒散文作家往往極力追求一種如山間溪水般清澈,純凈,跳脫的語言風格,使散文的語言流暢可涌。 如馬及時的《林中雨》這篇散文的語言就顯得淺顯而凝練,可謂"句中無余字,篇中無剩言",而"一串串"、"叮叮當當""灰蒙蒙家","晶晶亮","風輕輕地吹著。風輕輕吹著。"等疊音詞和疊音句的使用,增加了語言的音樂美。從以上散文可看出,幼兒散文追求優美的意境,即追求童話般的意境。意境也就是情景交融的藝術化境。優秀的作家在創造優美的意境時,要么寓虛境于實境,如幼兒散文中的許多寫自然山水風物的篇章之所以倍受幼兒喜愛,原來其塑造了一種理想的境界,寄寓著作者美好的人格。要么化情思為景物,即以神求形,移情入景。如有些幼兒散文中,作者筆下的一草一木,一鳥一蟲都通過擬人,比喻的手法融入了幼兒天真純潔的童心與情趣。第三節、幼兒散文的種類 廣義的散文因為內容和應用的領域很多,所以包括了很多的具體樣式,如小品文、雜文隨筆、札記、游記,書信、傳記、報告文學、回憶錄等都屬于散文行列。但人們為了方便,一般將散文分為三類:一是敘事散文,指那些側重于寫人寫事,有較為完整的情節的散文;二是抒情散文,指以抒發情感為主,托物言志的散文;三是議論散文,指借助于人、事、物、景的敘寫來進行議論發表感想的散文。一、抒情散文 幼兒散文則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一)抒情散文 幼兒抒情散文,重在抒發幼兒對生活中的人物,事件,景物的純真美好好的感情。它可以用第一人稱即幼兒的眼光來寫,以實現兩種情感的溝通與融合。它可以是直接抒情,也可以是間接抒性,前者通常是融情于景,后者通常是寫景抒情。無論哪一種抒情方式,它都重在將幼兒隱約感知到的自然美,生活美,顯現出來,讓孩子們受到美感熏陶,以引起他們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金波《我心中的秋天》(三篇)就是一優美的幼兒抒情散文,作品描寫了“火紅的楓葉”、“秋天的陽光”和“空空的燕兒窩”等秋天的景物,表達了對秋天的贊美,對老師等敬愛和對春天的憧憬。整篇散文充分調動了幼兒的視覺、觸覺、聽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生機、活力、歡愉和愛的境界。二)敘事散文 敘事散文側重記敘幼兒的生活敘事,它可以有完整的情節,也可以只寫事件的片斷,不一定要有事件的全過程,因為幼兒散文畢竟是散文,不是小說,所以得簡化淡化情節,使情節為抒情服務。敘事散文所涉的內容很廣,可以是與幼兒相關的幼兒園、家庭、鄉村、都市、小朋友、學習等各方面的事件或所見所聞,所以幼兒敘事散文往往充滿現場感和生活氣息。如望安的《小太陽》寫的是一個小孩子陪剛剛病愈的娃娃曬太陽并分吃一個桔子的事,寫的是一個生活片斷,卻展現了一幅幼兒生活的動人情景。《一朵會說會笑的山菊花》 又如滕毓旭的《一朵會說會笑的山菊花》記敘的是孩子和媽媽在樹林里捉迷藏的事件: 孩子和媽媽在樹林里捉迷藏。 兩只粉紅色的蝴蝶從媽媽身邊飛走,追著撲楞楞的小辮兒,飄進花叢里不見了。 “媽媽,你找呀,看我藏在哪?” 媽媽故意不往花叢那邊看,卻向一棵大樹走去。樹兒輕輕搖,發出嘩啦啦、嘩啦啦的響聲,一簇簇小蘑菇,擎著傘兒站樹下。 "媽媽,別到大樹后面找,那里有小鳥,別嚇飛了它!" 媽媽停住了,還是不往花叢那邊望,卻故意用手撥開草叢。一只大肚蟈蟈被驚動了,一個高兒蹦到草尖上,悠悠打起了秋千。 "媽媽,別到草棵里找,那里有小兔,別嚇跑了它!" 這時,媽媽踮起腳尖兒,一步步向花叢走去。孩子閉著眼,格格笑著。突然,媽媽一下把孩子抱住了。孩子仰著臉兒,不明白地問:“媽媽,你怎么知道我藏在花里呀?” 媽媽甜甜地說:"我的小妞妞,是朵會說會笑的山菊花!"三)寫景散文 幼兒寫景散文在幼兒散文中占的比例不大,因為幼兒一般不喜歡單純的描摹景物的作品,單純的景物描寫往往會缺少一點生活趣味。但有些幼兒散文像散文詩一樣聚焦于一個小景點,盡量以小景點里挖掘出抒情畫意,讓幼兒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美感熏陶。《夏天》 如望安的《夏天》就是一篇描寫夏天景色的散文: 夏天的雨是金色的。不信,你看: 場院里,脫粒機揚灑著麥粒,千顆,萬顆,連成金色的雨。 夏天的風是噴香的。不信,你聞: 村子里,家家戶戶磨了面,在蒸甜糕,飄出一陣陣香味。 夏天的路愛唱歌。不信,你聽: 小路"吐吐吐",大路"嘀嘀嘀",拖拉機、大卡車,一輛接一輛,忙著去賣糧。 寫景散文中,還有一種被人稱為"游記體"的,這種散文主要是著重描述中外名勝風光,山水人情和幼兒在旅途中的見聞感受。這種游記體一般不像給成人讀的游記體散文在視角結構上追求多變,而且穿插復雜情節和典故和引入翩翩浮想,而是將目光對準某旅勝地的一個小景,單線的形式來向小讀者介紹景點的主要布局或特色的。而且經常是以孩子的口吻來寫的。《我愛哈爾濱的冬天》 劉興詩的《我愛哈爾濱的冬天》,就以孩子的口吻敘述了看冰燈的情景,向小朋友展示了北國冬天的美妙景色: 公園里,一盞盞冰燈都亮了。高高的寶塔,神秘的城堡,還有橋呀,火箭呀,都是透明的冰塊雕刻的,映出了黃澄澄,綠幽幽的燈光,真像一個童話世界。 我最喜欠逛冰迷宮,在高高低低的冰墻里轉圈兒。爸爸喜歡噴水池上的冰天鵝,瞧,它伸著長長的脖子,張開翅膀像是要沖天飛去……四)童話散文 童話散文是童話與散文的結合,它是借助童話的意境,童話的想象與幻想,用散文的形式來描寫擬人化了的童話形象的,它是有情節的,但比童話里的情節要淡化,它也是有矛盾沖突的,但其矛盾沖突相對于童話中的人物關系要簡單得多。童話散文給人的感覺是語言新鮮活潑,形象親切可愛。《荷葉》 如彭萬洲寫過一篇《荷葉》: 荷葉兒伸出水面,頂著一片藍藍的天。 蜻蜓飛來了,高興地說:"這是我的機場。" 青蛙跳上去,高興地說:"這是我的唱片。" 魚兒游過來,高興地說:"這是我的雨傘。" 滴滴答答,真的下雨了,我把荷葉當斗笠,頂著雨跑回家了。 奶奶取下荷葉,高興地說:"多香的葉兒啊!" 一會兒,奶奶讓我吃葉兒耙,那粑粑就是用荷葉包的,清香綿軟,真好吃! 哇,打嗝都有一股荷葉味兒……《太陽公生病了》 還有安武林的《太陽公生病了》: 太陽公公生病了。瞧,他原來紅彤彤的臉,變得灰乎乎的,多難看。 小喜鵲把消息傳給大家,啄木鳥醫生連忙趕來了。 啄木鳥醫生看了看說:"太陽公公你感冒了,要蓋上被子捂一捂。" 到哪兒找一床能蓋住太陽公公的大被子呢? 風姑姑吹呀,吹呀,吹來好多好多云彩,厚厚的云彩蓋住了太陽公公。 太陽公公在云彩里捂呀,捂呀,捂得汗水嘩嘩地流下來。 云散了,天晴了,太陽公公病好了,他的臉紅彤彤的,放著明亮的光芒。 童話散文中的擬人化形象是孩童式的,容易激發幼兒的想象,符合幼兒啟蒙時期的審美心理,在當代幼兒散文創作中,是較常被采用的,也受到幼兒的歡迎,值得進一步研究和發展。五)知識散文 幼兒知識散文是以向幼兒介紹各種知識為宗旨的,是一種高社會科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于形象描寫之中的散文。 幼兒知識散文不同于科學小品文,也不同于生活常識的介紹文,它的寫法靈活,常以生動活潑的語言和頗有抒情氣息的筆調來傳達一些知識。《城市變森林》 杜風的幼兒散文《城市變森林》也是一篇知識散文,它向讀者介紹了綠化城市的知識: 墻邊種了一排爬山虎,它們伸出小腳爬到墻上,磚墻變成了綠墻。它們爬到窗框上,窗口變成了綠窗子。 爬山虎爬呀,爬呀,爬上屋頂,爬滿整座房子。小泥砌的磚房子,變成了綠房子。 綠茸茸的房子,蓋滿葉子。夏天好陰涼。蜜蜂、蜻蜒在綠房子上飛著,憩著。 秋天,樹木的葉子黃了,落了。房子也落葉了。 到了春天,暖風一吹,燕子飛過,房子重新長出葉芽,密密叢叢紅色的嫩芽芽。 我們的房子活了,變成了活房子。 如果城里的人都種爬山虎,所有的房子就會變成一座森林。 我們天天住在森林里,在森林里踢球、讀書、上街、睡覺。那該多有趣。 當然,以上不過是幼兒散文一些種類的大致介紹,由于研究視角的不同或分析的側重點不同,幼兒散文的種類還有一點不同的劃分法。如有人將抒情性特別強的幼兒散文,稱為"幼兒散文詩",還有的將幼想性特別強的幼兒散文稱為"幻想散文"。總之,幼兒散文是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它的美的豐富性是不亞于成人散文的。 。
熱心網友
你在哪里呢?我是天津的幼兒教師,我們現在給孩子使用的是一套教程,推廣好多年了,對孩子接觸文學特別有幫助,又系統又科學.你可以先上網搜索一下,如果想詳細了解我再告訴你,想要我再給你要書:)希望天下寶寶健康成長!
熱心網友
書店里有很多這樣的書呀,去幼兒去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