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攝影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項?最好別太長,800字以內.

熱心網友

給你一個專業網站,全面!專業!最適合菜鳥級的人!

熱心網友

數碼攝影入門技巧隨著數碼技術的不斷進步,數碼相機(DC)已不再是罕有的電子產品。數碼攝影讓人們在原來的拍攝技藝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初級用戶反映:數碼相機拍攝出來的圖片暗淡,欠缺活力、噪點多、景深淺[編者注:與傳統相機相比,數碼相機拍攝的照片景深應該較大]、偏色等。但攝影本來就是心靈與光線溝通的橋梁,要掌握傳統拍攝技藝并非易事。下面就讓筆者為大家簡述一下數碼相機在拍攝中必須注意的問題,同時也講述一些拍攝前后的事項。1、 瀏覽說明書  很多用戶都不喜歡厚而繁瑣的產品說明書,一般買數碼相機購回后都喜歡自行摸索。當然,在摸索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驚喜,但這會花費不少時間,而且也不能以最短的時間系統了解你手中產品的特性;如果看過說明書后再操作的話還可以避免一些錯誤操作。因此在初接觸新品時,應先瀏覽一回廠家為大家用心匯編的說明書,熟悉一下數碼相機的基本菜單與功能。以后再有所不明時也可以翻一翻它,會有所收獲的。  2、 合理選用圖像格式  我們都很清楚,數碼照片的質量與像素(分辨率)有關,像素越多圖像質量就會越好。如果輸出 4"x6",約 A6 大小,使用 200-300 萬像素足可滿足一般人的需求。而若只是用于電腦72 dpi的顯示器,要求就更低了,分辨率為1024X768,才約為80萬像素,任何一臺二百萬級別的DC都可以游刃有余。因為數碼相機儲存空間有限,因此我們要因地制宜,合理選用分辨率。  3、 構圖與思考  對于攝影有一定了解的用戶來說,都清楚明白準確構圖的重要性。如:若不是拍攝特寫,一般應把主體放在畫面的1/3處,同時盡量避開雜亂的背景,從特別的視角來拍攝,盡量捕捉物體的細節與個性,利用一些斜線或曲線的背景構圖會讓整體畫面看上去更為生動。  另外,我們要善于運用二維的眼光觀察。因為攝影是利用二維空間來進行表達,它通過透視關系(即光和影的造型效果為參照物)來表現空間感,不同于人眼從兩個不同角度來觀察事物。不過,現時的數碼相機絕大部份都有LCD取景屏,而且其視野率均在90%以上,有些接近100%,如S75就達99%。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空間感和距離感是否足夠,可做出及時的調整。  4、 不要迷信DC的自動模式  首先,和傳統相機另一個最大的差別是DC有一個白平衡。這有點類似于傳統攝影中的色溫,也正是由于初學者沒有重視這白平衡,所以才會產生偏色。DC一般都提供有自動、室內、室外、手動四種模式,初學者都信賴AUTO,可往往拍出的圖片偏了某一顏色,只要我們細心注意LCD取景屏是可以看出的,因此我們還是盡可能使用手動白平衡為好。另外,有些數碼相機也具備了自動包圍式白平衡的功能,以便記錄準確的色彩信息。  其次,光圈、快門的控制。建議若有手動的也應使用手動模式,因為自動模式下通常拍出來的圖片暗淡,特別是窗內,噪點也多。因為在室內拍攝時,DC一般會自動提升ISO值,而感光度與影像質量成反比關系,即選用的等效感光度越高,影像質量越差。這和傳統感光材料的特性類似,只是在數碼相機上這種特性表現更為明顯。所以在用數碼相機拍攝時,若想獲得好的成像質量應盡可能地選擇低感光度。  5、正確用光、與光線對話  光是攝影的靈魂。因此我們要留心光線的變化,不僅是光的強度,還有光的方向,用心與光線對話。如:落日把晚霞染成紅色,象征著浪漫;陰暗的天空呈現出灰色的冷色調,象征著憂郁;樹蔭中撤下一束陽光,透射出歡樂、愉悅的情緒……。  分辨光的強度   硬調光通常是由單一光源發出的,比如:太陽、聚光燈、閃光燈或單只燈泡。在這種照明下,被攝體反差較大,細節和質地被突出。你可以運用這種光線獲得紀實效果。與此相反,漫射光線產生的光質較軟。室內間接的照明,戶外的樹陰和陰天時都屬于這種情況。在這種光線條件下拍攝肖像和靜謐的戶外風景都是再理想不過的了。  講究用光角度  用光的角度不同,被攝體的質感會相應地被強化或削弱,被攝體的形狀就會被突出或被淡化。照片的基調是愉快的還是憂郁的,也會因用光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從相機上方或后方(通常稱之為正面光)投射過來的光線會降低被攝體的層次感,原因是正面光不利于營造高光和陰影。較好的選擇是讓光源偏于一側,同被攝體成大約45°角的側光,就可以很好地表現被攝體的形狀和細節。  當光線從被攝體身后射來,正對著相機時就會產生逆光。拍攝對象在逆光中顯得富于戲劇性。在拍攝肖像時,逆光在人物的頭發邊際產生漂亮的輪廓光。反差大的逆光可以產生剪影的效果。  6、 幾個誤區  三腳架已是昨日黃花  別以為除了專業的攝影師或那些狂熱的攝影愛好者,三腳架對于數碼相機沒有用武之地。因為要拍攝清晰的圖像,拍照時必須絕對握穩照相機,即使最輕微的抖動都會造成模糊不清的圖像,而且對于這種結果我們往往束手無策,無法通過后期制作來消除這種影響。  漠視后期處理  只要適當利用圖像編輯工具,諸如:PHOTOSHOP等等,你就可以讓那些并不出眾的照片變得頗具水準。你可以調整曝光不足的圖像、校正色彩均衡,剪裁掉分散注意力的背景,覆蓋住一些小的缺陷,甚至將幾張照片或圖像進行合成。  7、知識在運用中體現價值  盡可能在不同的光線條件下多拍一些照片,然后研究結果,看看哪種條件下哪種設置最佳。專業攝影師在拍照時對同一圖像總要拍攝好幾次,每次改變一下拍攝角度或曝光時間等設置,我們也應該這么做。大多數的數碼相機都有LCD顯示屏,你可以利用它輕松地觀察并刪除你不喜歡的圖像,所以不必擔心會因“濫拍”而造成存儲量不足,盡管放心地去拍攝吧! 廣角鏡頭廣角這個名詞對于攝影愛好者們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鏡頭概念。所謂的廣角鏡就是焦距較短、視角較大的鏡頭。以平時使用的135相機為例,常見的廣角鏡頭有15-30、16-35、17-35、18-28、18-35、20-35、21-35、24-50、24-85、24-105、24-120mm、24-135mm等,還有像18、20、24、28等等的定焦鏡頭。 使用廣角鏡頭的目的是為了可以達到更加開闊的視野,以及宏偉壯觀的藝術效果。廣角鏡頭可以產生前景大遠景小的效果,用廣角鏡頭產生的畫面變形,令到前景的物體得到夸張地放大,更加突出前景物體,給予視覺上強烈的沖擊。 通常,廣角鏡頭主要運用于宏偉建筑以及大面積風光的拍攝。利用其特性,就能表現出特有的氣勢,展現畫面的震撼力。廣角鏡頭對于人像的拍攝同樣可以有特殊效果,相對于平淡的人像攝影,利用廣角拍攝近大遠小的特點,淡化背景,使人物主體更加的突出,現在的不少影樓拍攝的婚紗照都采用了廣角人像的拍攝手法。 對于消費級數碼相機而言,所謂的大廣角其實也就是28mm而已。Olympus 5060,Nikon Coolpix 5400,Minolta DiMAGEA 1,Sony F828這幾款中高檔的廣角數碼相機具備廣角鏡頭的數碼相機檔次不一,價格相差很大,而且A1、5400、F828上市時間都不長,整體素質還沒有經過時間的檢驗。 一般來說,由于數碼相機與傳統相機的感光原件的不同,數碼相機如要做到28mm廣角,其對鏡頭的表現及制造的技術則需有更大的要求。因此一般28mm廣角鏡頭數碼相機只能在高端或價錢不菲的數碼相機上找到。基于廣角數碼相機的價位偏高,一般的數碼攝影愛好者未必能享受廣角拍攝所帶來的樂趣。 但筆者最近留意到理光推出的Caplio RX則是一款價位實在功能又出色的入門級大廣角的數碼相機,Caplio RX更一改理光以往只有內涵沒外表的作風,在外觀上有了很大的進步,29mm鋁合金纖薄機身,更是首部在324萬像素的同級數碼相機中,擁有28-100mm 3。6倍光學廣角變焦鏡頭的數碼相機,同時兼備全球最快的快門反應,快門時滯只有0。12秒。加上卓越微距1cm。體積只有111。6x29×56mm,重量為165克。由于理光去年已推出了一臺28mm廣角的數碼相機Caplio G4w,相信對廣角鏡頭的生產工藝會比其它品牌更為成熟。Caplio RX的出現把廣角DC推向了普及。 廣角作為攝影必不可少一項指標來說,是每個攝影愛好者所必備的拍攝要素。合理的選擇,對于日常拍攝以及創作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 同時,每個消費者的需求都不同,就按照自身的需要來選擇配一個廣角鏡或者購買廣角數碼相機。如果你已經購買了數碼相機,但又廣角端不夠用,也可以另外購買一個廣角鏡,目前很多相機都可以加掛各種各樣的濾鏡。廣角鏡的效果是用倍數來表示的,比如你手上有一個35-105的數碼相機,買了一個0。6倍的廣角鏡,那幺原來相機廣角端就可以達到35×0。6=21mm。由于外掛濾鏡對數碼相機的成像質量是有一定影響,而且多數價格不菲,所以如果使用廣角的場合較多,最好還是買一個廣角鏡頭的數碼相機。 曝光準則快門速度提高一倍(比如,快門速度從1/2秒變換到1/4秒),鏡頭通光量就會減少一半。快門速度習慣上都呈倍數關系,按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的序列排列。   慣用的光圈F值按順序排列有1。4、2。0、2。8、4。0、5。6、8。0、11等。大體上是按2的平方根成倍增加的。而且,F值的數字每增加一檔,就和快門速度提高一倍時一樣,通光量將會減少一半。   為什么F值的序列顯得如此沒有規律呢?這是由于F值是鏡頭焦距除以光圈孔徑得到的數字。比如,將光圈值由4變為8,那么光線通過的孔徑就變成了一半。這時光線通過的面積是與其直徑的平方成正比的,于是就為原來的1/4。如果將光圈由4變成5。6,那么光線通過的孔徑就為原來的1/2平方根,這時光線通過的面積是1/2平方根的平方、即是原來的1/2,通光量就減半了。   ISO感光度上的常用數字有100、200、400、800。如果感光度增加一倍,通光量即使減半也能夠用同樣曝光量曝光如今大多數數碼相機都配備有“曝光補償”功能。將曝光補償設置成+1檔,就意味著快門速度減慢一半,或者光圈增大一倍。實際上,使用程序模式的時候,相機會從光圈和快門速度兩方面進行調節,以使通光量翻倍。   如上所述,通過改變快門速度、光圈、ISO感光度及曝光補償,就能夠控制照片適正曝光。文章里出現了很多數字,讀者也許會感覺有點不容易理解,不過只要記著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實際拍攝的時候靈活運用就行了。 微距應該怎么拍? ——出處:搜狐IT 作者:王老大·發文時間:2004-5-4 11:12:28· 不知道大家對于我們周圍事物的細節感不感興趣,有的時候我發現,其實攝影里面微距拍攝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拍攝模式。它真正可以體現出相機的清晰度和被拍攝事物最真實的一面。往往利用微距,我們可以把一些看上去平平凡凡的花花草草,乃至于各種生靈都拍的生動起來。這次我們的數碼攝影完全寶典就來好好談談用數碼相機進行微距攝影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學會用眼睛當鏡頭  當我們那起相機準備攝影的時候,千萬不要只是把取景器當作是觀察事物的工具,要學會把自己的眼睛訓練的有鏡頭的感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準確的把握住我們所要拍攝的東西。在進行微距拍攝之前,我們首先要學會的就是仔細、盡心的觀察各種各樣的事物,不要急于按下快門。所謂的微距,說白了久是離得很近的去捕捉畫面,顯然,捕捉到的畫面一定是某一種物體的某一個細節。那么,只要我們覺得有可以用近鏡頭表現的部分就不要放棄。其實尋找這樣的事物并不難,只要它身上的某一個部分具備某一種特點就沒有問題。這個特點可以是形狀、顏色、神情、狀態等等,所以說不僅花花草草可以用微距來表現,萬物都可以。  器材要求  1、相機或者鏡頭有微距功能。一般來講,數碼相機的鏡頭是不可以更換的,只有少數比較專業的數碼相機可以。那么,對于不可以更換鏡頭的數碼相機來講就要求機身里面具備微距拍攝功能,一般用英文字母micro和小花的圖形表示。對于可以更換鏡頭的數碼相機來講,一般要求所配的鏡頭本身具備微距拍攝的功能。  2、最好具備點側光模式或者中央重點側光。這是由于所要拍攝的對象的方位較小,需要準確的測光以便進行準確的曝光。  3、相機本身比較輕便或者配三腳架。由于在進行微距拍攝的時候最容易因為手動而使畫面變虛,所以為了確保畫面的清晰,最好選用輕便的數碼相機或者穩當的三腳架。  4、焦距和放大倍率。焦距的選擇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也是微距攝影最先需要解決的問題,焦距的選擇應該和放大倍率放在一起考慮:DSCN0087。JPG  花草、靜物:50-100mm左右比較合適,放大倍率1/8到1/4就可以;  昆蟲、小動物:100-200mm左右比較合適,放大倍率在1/4到1/2,1/1更好。  對于微距鏡頭來說,最重要的是實際工作距離的大小以及放大倍率。  5、光圈不一定要很大。不要認為光圈放大就會有很明顯的景深。在微距拍攝中,本身就會產生很鮮明的景深效果,就不一定需要大光圈了。  拍攝過程中的幾個重要細節  1、將變焦推到廣角端在進行拍攝。這是針對于不可以更換鏡頭的數碼相機來說的。和傳統相機必須用長焦端拍攝微距相反,數碼相機拍攝微距需要將變焦調節到廣角,然后選擇微距的拍攝模式,靠近物體進行拍攝。只有這樣才可以對較準確快捷。DSCN0613。JPG  2、注意拍攝時的光線。我們來主要說說光位的用法:  (1) 順光。也叫做“正面光”,指光線的投射方向和拍攝方向相同的光線。在這樣的光線下,被攝體受光均勻,景物沒有陰影,色彩飽和,能表現豐富的色彩效果。但景物缺乏明暗反差,沒有層次和立體感。我個人不是很喜歡用這樣的光線,照片好像平鋪直敘,不生動。  (2) 逆光。也叫做背光,光線與拍攝方向相反,能勾勒出被攝物體的亮度輪廓,又稱輪廓光。逆光下的景物層次分明,線條突出,畫面生動,拍出的照片立體感和空間感強。因此,逆光最適合表現深色背景下的深色景物,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光線。 我們常常用它來捕捉剪影,效果不錯。  (3) 側光。是指光線投射方向與拍攝方向成大于0度小于90度角的光線,側光下的物體,明暗反差好,具有立體感,色彩還原好,影紋層次豐富,而其中又以45度的側光為最佳,因為它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是一種最常用的光位。  (4) 頂光。是指光線來自被攝體的上方。頂光下,景物的水平面照度大于垂直面照度,缺乏中間層次,拍景物、人物顯得沒有生氣,是一種不夠理想的光線。但對于老頭兒、老農婦等特殊人物發黑的眼窩、突出的顴骨、刀刻的皺紋很有表現力。  (5) 低光。是指從地平面剛升起或將落下的太陽光線,主要來自早晨和黃昏。低光下拍出的景物十分生動,很有生氣,而且這種光線色溫低,呈暖紅色調,具有特殊的色彩效果,是一種較理想的光線。  (6) 散射光。也叫做假陰天光線,照度平均、光線柔和,光比小,色差小,在被攝體上沒有明顯的投影。這種光宜表現恬靜美好的生活、純情的少女和天真的兒童。  3、注意拍攝角度。首先,攝影方向是指照相機與被攝對象在照相機水平面上的相對位置,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前、后、左、右或者正面、背面、側面。當我們要開始拍照的時候,總是首先選擇攝影點,也就是選擇攝影方向。確定了方向之后再確定攝影的角度。攝影方向發生了變化,畫面的形象特點和意境也都會隨之改變。  正面拍攝:  正前方拍攝有利于表現對象的正面特征,能把橫向線條充分的展現在畫面上。這種正面的拍攝容易顯得莊嚴、靜穆的氣氛以及物體的對稱結構。拍人像的時候,也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親切感。正面拍攝,由于被攝對象的橫向線條容易與取景框的水平邊框平行,同時如果主體畫面面積很大,則容易被主體橫線封鎖,使我們的視線沒有辦法縱深伸展。這樣的構圖會顯得呆板、缺少立體感和空間感。  背面拍攝:  背面拍攝是相機在被攝體的正后方。這種方向拍攝常常用于主體人物的畫面,可以將主體人物和背景融為一體。背景中的事物就是主體人物所關注的對象。背面拍攝不重視人物的表情,但是很注重人物的姿態來表現內心,主要是形象語言。  正側面拍攝  這指的是正左方或者正右方。這種方向適用于表現人物或主體有獨特地方的時候。一是有助于突出人物的正側面輪廓和線條。在拍攝主體人物之間感情交流的時候,可以將兩個人的舉動和神情生動的表現出來。  斜側方向拍攝  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左前方、右前方以及左后方、右后方。這種方向拍攝的特點在于使被攝體的橫向線條在畫面上變為斜線,使物體產生明顯的形體透視變化,同時可以擴大畫面的容量,使畫面生動活潑。  其次我們來說說拍攝的角度問題。它是照相機與被攝對象在照相機垂直平面上的相對位置。或者說在攝影方向、距離固定的情況下,照相機與被攝對象之間的相對高度。由于相對高度的不同,便形成了平、仰、俯三種不同的拍攝角度。  平攝:  就是照相機和被攝體在同一個水平線上進行拍攝。這個時候的被攝對象不容易變形,特別是平攝人物活動的場面,使人感到平等、親切。拍攝自然景物的時候,地平線的處理很重要。我們為了強調上下對稱,可以把地平線放在中間的位置。但是一般情況下,應該避免地平線平均分割畫面的情況,因為那樣做的話,遠景和近景將壓縮在中間一條線上,畫面平淡、呆板。  仰攝  這種情況時,照相機低于被攝對象向上拍攝。有利于突出被攝體高大的氣勢,能夠將樹這樣的向上生長的景物在畫面上充分的展開。利用貼近地面的仰攝還能夠用于夸張運動對象的騰空、跳躍等動作。仰拍人物的時候要注意的就是,臉部比較胖的人盡量不要這樣拍。  俯拍  就是照相機高于被攝體向下拍攝。這個角度就好像登高望遠一樣,眼下由近至遠的景物在畫面上由下至上能充分平展開來。有利于表現地平面上的景物層次、數量、位置等等,能夠給人一種遼闊、深遠的感受。  4、刻注意LCD里面景深的變化。往往一個好的景深表現可以使得一張照片生動起來。而在我們按下快門之前的取景的時候,我們要時時刻刻注意LCD里面所展現出來的畫面的景深變化,具體的選擇就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審美來確定了,無論不希望畫面的哪一個模糊都要考慮到為拍攝主體服務就可以了。  5、盡可能的使用三腳架。  6、可以選取多種拍攝主題。我們經常看到的微距攝影一般是表現花草蟲魚的,其實我們不妨試試看拍攝人物,微距攝影是適合一些事物的。  7、很好的選取焦點。在進行微距拍攝的時候最不能忽略的就是焦點的選擇,我們應該把焦點放在最能夠表現事物特征、最出彩的部分上。 數碼相機的閃光燈使用指南 ——來源: 新京報 作者:·發文時間:2004-4-29 13:13:20· 中低檔數碼相機一般都具備三種閃光燈模式,即自動閃光、消除紅眼與關閉閃光燈。再高級一點的產品還提供“強制閃光”,甚至“慢速閃光”功能。那么,它們的區別何在?實際拍攝使用時又有哪些注意要點呢? 自動閃光   通常, 傻瓜相機(使用膠卷)與數碼相機在不做任何設定變動的時候,閃光燈模式都預設在“自動閃光”模式下。此時,相機會自動判斷拍攝場景的光線是否充足。如果不足,就會自動在拍攝時打開閃光燈進行閃光,以彌補光線。我們大部分的拍攝,“自動閃光”模式都足以應付。 消除紅眼   “紅眼”現象在拍攝人像照片(尤其是比較近的距離、環境較陰暗)時常會發生。這是由于眼睛視網膜反射閃光而引起的。如果你不想讓拍攝出來的人或動物的眼睛出現“紅眼”,可以利用數碼相機的“消除紅眼”模式先讓閃光燈快速閃爍一次或數次,使人的瞳孔適應之后,再進行主要的閃光與拍攝。 關閉閃光(強制不閃光)   顧名思義,就是強迫數碼相機關閉閃光燈。不管拍攝環境的光線條件如何,都不準閃光。此功能最適宜于禁止使用閃光燈的地方進行拍攝。如筆者就曾經利用此功能在峨眉山萬年寺拍攝金佛、在故宮拍攝“龍珠”。此外,借助此功能在黃昏或弱光環境更能營造出自然的拍攝氣氛。 強制閃光   也就是“關閉閃光”的相反,即不管在明亮或弱光的環境中,都開啟閃光燈進行閃光。通常用在對背對光源的人物進行拍攝。因為拍攝人物時,如果主體處于背光位置(如拍攝一間光線黑暗的房屋中的人物,主體背對著明亮的窗戶),主體的正面就會處于陰影中看不清楚。此時可借助此功能,在閃光燈的有效覆蓋范圍內拍攝到主體受光均勻的照片。 慢速同步閃光   在光線昏暗的環境下拍照時,如果使用閃光燈加較高的快門速度進行拍攝,很容易造成前景主體太亮,甚至是白晃晃的一片,而背景卻依舊灰暗,無法辨別細節。而“慢速閃光同步”會延遲數碼相機的快門釋放速度,以閃光燈照明前景,配合慢速快門(如1/5秒)為弱光背景曝光。這樣,就能夠拍攝出前后景均得到和諧曝光的照片。筆者自己的實際經驗是在雨霧天的黃山上拍攝“迎客松”,效果令人滿意。不過,使用此功能有兩點注意事項,首先是在弱光環境拍攝時,使用慢速快門可能會因為拍攝人的手抖動而導致照片模糊。我建議大家用相機專用腳架支撐數碼相機,以保持穩定。其次是使用閃光燈輔助拍攝時,注意拍攝距離應該處于閃光燈的有效覆蓋范圍之內。中低檔數碼相機內置的閃光燈覆蓋范圍有限,用攝影愛好者的話來說,其閃光指數較低(一般在1~9米內),不過已經基本滿足普通拍攝需要。 。

熱心網友

一、關于晴天:  1。1、晴天戶外人像攝影:  陽光明媚的日子是進行戶外攝影的好日子,充足的光線、愉悅的心情都是拍出好照片的重要保證之一。不過,并不是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里都可以隨便拍攝出好的人像攝影作品來,其中還有不少需要講究的地方。由于五一假期時值盛夏季節,在晴天的時候陽光直射比較強烈,而在強烈的陽光下面進行人像攝影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情,所以在時間上一般選擇在晴天的上午9點到11點,或者是晴天的下午3點到5點都不錯,因為這兩段時間太陽位置比較低,光線不是很強烈,太陽在斜射時亮度適中,不像中午的烈日下容易產生難看的陰影。  另外,柔和的陽光下人物的表現也相對好一些,眼睛也不容易受強光影響,拍攝出來的照片顯得更自然。在地點的選擇方面也比較有講究,一般在樹蔭下或者蔭涼的地方比較適合拍攝光線柔和的人像攝影作品,而暴露在陽光下面的時候,光線比較強烈,主光光線比較明顯,容易利用陽光塑造出比較特別的形象。(處理好晴天戶外陽光光線的朝向,有時能達到很不錯的效果)    (太過于強烈的陽光容易造成拍攝對象受光過多而過曝,喪失細節和立體感。)  在器材方面,由于晴天的光線比較充足,所以對器材的要求不是很嚴格。不過在戶外進行人像拍攝的時候經常會使用到反光板,反光板是比較常用的光線輔助工具,補光、消除陰影、突出眼神等都全靠它的幫助,有了它,拍出來的照片效果大不相同。  在主光線比較明顯的晴天戶外進行人像拍攝時,人物輪廓容易因為強烈的光線而產生陰影,這時就要使用反光板進行反射光線或者吸收光線來消除陰影了。另外有些反光板還兼備柔光板的作用,在當柔光板使用時可以將強烈的光線柔散開來,讓投射到人物的光線更加柔和。  1。2、晴天戶外風景攝影:  晴天應該是最適合進行風景攝影的天氣,因為這個時候光線充足、畫面通透度高,色彩鮮艷,比較容易出好作品。而在晴天的時候由于光線的方向比較明顯,所以在晴天拍攝風景的時候光線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晴天光線一般分為幾種,從照相機后面射向拍攝對象的光叫順光,相反,從拍攝對象的后面射向相機的光線叫逆光。  從相機和拍攝對象的旁邊射過來的光線叫做半逆光或斜光。在逆光或半逆光凡的情況下拍攝時,其光與影的對比會使拍攝對象產生一種立體感。而夕陽西下時的光線剛好是半逆光。在順光時則變成非常平板的風景影像,在逆光或半逆光時畫面便會變得很生動。  二、關于陰天:  2。1、陰天戶外人像攝影:  對于在室外拍攝人像時應該采用哪種類型的光線,很多人往往選擇從身后直接照射過來的明亮陽光,直接照射被攝物的正面光。但很多時候這種直射光線會令被攝對象不得不瞇起眼睛。如果太陽所處的位置低,瞇眼的臉上的光線是扁平的。如果太陽所處的位置高,那么眼睛和鼻子下面就會產生黑影。不管哪個角度,都不盡如人意。  這個時候就不要讓被攝對象身處直射的陽光下,也就是應置被攝對象于溫和的漫射光線中。而這一點的煩惱在陰天就比較容易得到解決了,正像人們所知道的那樣,拍攝室外人像,許多行家寧可選擇多云的陰天,而不是陽光明媚的日子。所以說相對于陽光強烈的夏季晴天而言,陰天也許是比較合適拍攝人像的天氣。但是在陰天中拍攝人像,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問題。  就像上面所說的那樣,陰天可以實現比較柔和的光線反射而讓拍攝對象的受光程度更加理想,但是有時候陰天的光線不足也是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這時候對相機的要求就比較高了。首先你的相機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需要使用到較高的感光度以獲取更穩定的快門速度,但是高感光度又會給畫質帶來比較大的影響,在消費級數碼相機上面尤其嚴重,這時候你就應該使用一臺數碼單反相機了,畢竟高感光度在數碼單反相機上面對畫質的影響比消費級數碼相機上面好多了。  另外是鏡頭的配置問題,陰天經常顯得光線不足,而光線不足的時候除了使用高感光度以獲得更穩定的快門速度以外,使用大光圈鏡頭也是一個獲得更快快門速度的方法,不過對于數碼單反來說,大光圈鏡頭一般都是比較昂貴的。在陰天光線不足的時候,三腳架也是較為常用的工具,在光線稍暗,快門較慢的時候,有腳架比沒腳架的拍攝成功率要高得多。  2。2、陰天戶外風景攝影:  陰天的光線顯得比較柔和,沒有晴天那樣強烈的直射光線,所以比較適合表現一些安詳以及寧靜的風景主題。有些表現山村的炊煙和農村田野的景象,實際上是陰天拍攝的,很有氣氛,也很有情調。在陰天拍攝風景的時候也很容易遇到光線不足的情況,而這時三腳架的使用就顯得比較重要了。  三、關于雨天:  3。1、雨天室內人像攝影:  在狂風暴雨的天氣恐怕沒有多少人會在戶外進行人像拍攝吧?即使有的話也是特例,這時到室內拍攝或許是個更好的選擇,這里筆者偷換了一下概念,其實雨天的人像拍攝就差不多同等于室內人像拍攝的范疇了。由于室內的光線一般都是可以人工自主控制,所以在室內進行人像拍攝時光線的運用就比較重要了。    用室內自然光拍攝人物可使人物的神態生動自然,現場真實感更強,但要想利用室內光線拍好人物,還需了解一下室內自然光的特點。室內環境由于受采光的限制,光線亮度遠遠低于室外,尤其是在雨天天氣,室內的自然光更是大大減弱了。  另外窗戶多少、大小、朝向、室內墻壁反光及采光處有無遮擋物等,都會直接影響進入室內光線的亮度,使光線更為復雜。此外在室內拍攝時,主體光比反差會很大,如果人物距離窗戶很近,又是從側面接近射進來的光線,則靠近窗戶的一面亮度極高,而背對窗戶的一面則很暗,形成極強的反差。無論是使用膠卷還是使用數碼相機拍攝,受到感光材料寬容度限制,暗部細節基本損失;若離窗戶過遠,反差又會變得很小,使影調平淡無奇。  3。2、戶外雨景的攝影:  雨天我們可以拍什么呢?浪漫的斜風細雨、街頭濕漉漉的小景、還有那激動人心的閃電。雨天的特點是,水產生反光現象,雨中的景物反光較強,下雨的時候,由于光的漫射,每一樣東西似乎都呈現出與平時不同的色澤。這種光漫射十分神奇地把那些在充足的陽光下常常顯得過于艷麗的顏色加以調和沖淡,尤其是拍攝彩照時,人們手中的雨傘因為顏色各異,常會使雨景生色,若能巧妙利用水中的倒影,更易增添情趣。  如要拍出落下的雨點情景,必須選擇暗色調的背景,比較適宜選用側逆光或逆光。雨天光線較暗,曝光時間往往要長一些。雨天最有特色的景色應該算是閃電了,閃電這種自然現象十分常見,而且拍攝這種圖象也和拍攝其他的自然景觀一樣并不是太難。如果你曾經學過關于閃電的攝影技巧,或者聽過那些有經驗的攝影師告訴你拍攝閃電的秘訣:“f/8,然后就呆在那等待。”這的確是拍攝閃電的一個非常有用的方法,但是f/8是沒錯,可是呆在那可不是一個好的建議,小心閃電下一個光顧的就是你哦!所以在拍攝閃電的時候安全問題還是很重要的。  在雨天拍攝閃電的時候最佳的地點就是高層建筑的窗口,這樣除了可以獲得不錯的視野之外,還能保護好自己心愛的攝影器材。  拍攝閃電是需要運氣的,也就是要做到一個“等”字,要求拍攝者具有十足的耐心去等待。閃電可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生,而且速度非常快。無論你的反應速度有多快,等你看到閃電,按下快門,在光圈打開之前,閃電就已經消失了。所以一些有經驗的攝影師就使用小光圈以在同等曝光情況下獲得更長的曝光時間,希望在這段曝光時間里面閃電會光顧你的鏡頭范圍之內。  在拍攝時,將相機架在三腳架上,選擇一個具有大片開闊天空的前景,如果使用ISO100的感光度,將光圈設置在5。6,將曝光速度選擇撥盤撥到“B”或“T”的位置上,釋放快門,如果閃電始終在所取景范圍之外閃光,一般不會產生曝光過度的現象,可以將快門保持在打開的狀態繼續曝光,直到閃電出現在取景框所包括的空間后才關閉快門。  如果感覺閃電閃光的位置不夠理想,同一張底片也可以按照閃電的亮度不同進行2~4次的重復曝光,只要閃電不在畫面中同一區域出現,當然也不會出現曝光過度的困擾了。因此,曝光時間長短的把握,也不是完全取決于光圈的大小,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是否已經拍攝到閃電。  除了拍攝閃電之外,在雨天值得我們拍攝的東西還很多。比如雨中的倒影,所有景物由一份變為兩份,景影相融,如果是晚上,更是燈影迷離,值得一拍;在屋檐下仰望飛濺的雨珠,檐下雨滴,用你的相機來凝固飛濺的水花,或是水滴拍打枝葉的動感,考驗你掌握快門速度的技能,是個不小的挑戰吧;另外在大雨之前的“風雨欲來風滿樓”的那種氣勢磅礴的景色,大雨前濃云翻滾重壓下的景物讓你體驗厚重的壓抑,風卷飛云讓你感受時日飛逝,為什么不拿起相機記錄下來呢?  四、關于夜景:  4。1、夜景人像攝影  夜景人像的拍攝屬于難度比較大的一種,因為需要考慮到前景背景的曝光正常,又要考慮到如何才能讓前景人物的影響清晰地留影。的確,這是多數游客在游覽夜景的時候遇到的難題之一。尤其是在使用相機的自動檔拍攝的時候,拍攝時打開了閃光燈,使離相機較近的人物得到了正確的曝光,但是由于相機閃光燈范圍有限加上曝光時間短,使得本來肉眼看來絢麗無比的夜景在相機中顯得黑糊糊的一片。  這是因為遠處的夜景在拍攝的時候需要長時間的曝光才能在相片上留下正常的曝光效果,而近處的人物因為閃光燈的照射只需要很短的曝光時間就可以了。所以在拍攝的時候最好使用相機的手動檔,將快門調慢,同時強制打開閃光燈拍攝。在閃光燈閃過后建議人物維持原來的姿勢直到曝光結束,這樣就會拍出人物和背景夜景曝光都很正常的照片了。不過夜景人像拍攝并不是手動相機的專利,有些高級一點的自動傻瓜數碼相機擁有夜景人像這個拍攝模式,也是使用慢快門、強制閃光這個原理來設置的。  在拍攝的時候需要使用三腳架固定相機,因為在對背景進行長時間曝光時需要保持相機的靜止不動,這時三腳架就成為必需品了。   拍攝前,要先向被攝者交待清楚,閃光燈一亮,并不意味著拍攝完畢,必須維持原先的姿勢和位置不動,直到被告知可以改變或離開。閃光燈閃亮對,對簾幕快門而言,是前簾到達片窗一端,接通電源的標志,但后簾此時尚未到達片窗,(用同步快門時間)。  只有待后簾經過片窗到達閉合位置曝光才結束。結鏡中快門來說,快門開足的瞬間閃光燈同時閃亮,但閃光后快門尚未閉合。由于夜景人像所需曝光時間往往在1秒左右,甚至更長,閃光燈閃亮后,尚有較長時間快門仍開著,用以感受夜景光線,倘若被攝對象移動,則原先被人遮住的背景部分就會面對鏡頭,繼續感光,這樣攝得的照片,人像部分就是透明或半透明的了。所以,在快門未關閉前,被攝對象應維持原狀。  4。2、夜間風景攝影  夜間風景攝影也就是夜景拍攝。愈夜愈美麗這句話對于夜晚的城市而言真是恰如其分的,不眠的城市有著豐富的色彩、鮮艷的燈光,由此夜景的拍攝成了攝影的一個題材。雖然相機拍夜景有困難,但我們可以靠LCD屏及時檢察曝光情況,通過調整色溫獲得更滿意的色彩,這樣就為數碼相機進行夜景拍攝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目前許多中高檔數碼相機都提供P(自動)、A(光圈優先)、S(快門優先)、M(手動)曝光的拍攝模式,此外大多數的數碼相機都提供了場景拍攝模式,最常見的模式就是夜景模式和微距模式兩種,還有一些數碼相機提供了更細致豐富的場景模式,甚至可以獲得傍晚、深夜拍攝模式等功能。  通過這類夜景模式一般情況下都能取得滿意的效果,對于大多數的數碼相機新手來說,采取這個方式進行夜景拍攝是最簡單可行又具有保障的方法。拍攝夜晚的景致,三腳架就不是可有可無的了。當照相機架在三腳架上,用較慢的速度可以拍攝出汽車燈劃出的光際或人群流動的景象。  當然,要想達到最好的藝術效果,黃昏后華燈初上時分暮靄余輝能有效地將建筑的輪廓分離出來,顯出較好的層次感。追求藝術效果的攝影師會在同一位置采用二次曝光的技法,即黃昏時曝光一次,天黑后各種照明、裝飾燈開啟后再曝光一次,需要注意的是此技法在兩次曝光過程中相機不可移動,每次曝光量取應曝光量的一半。  舉例來說,第一次曝光時以某一光圈值測得需要1/60秒,則拍攝時用1/30秒,第二次曝光時測得需要1/4秒,拍攝景物時只用1/8秒。另外白平衡的運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選擇不同的白平衡,將直接影響到照片的色調以及所表達的意境。一般來說不要選擇自動白平衡,這樣會影響到燈光固有的顏色,使之失去特有的色溫感覺。如果是拍攝城市夜景的話,一般來說我們都會使用Tungsten(鎢絲燈)白平衡,因為用這種白平衡比較接近燈光的效果。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視乎環境而定。  當然,天有不測風云。既然想在五一玩攝影玩得開心就要做好應付各種天氣的準備,否則到時各種怪天氣來個突然襲擊,打亂我們的攝影計劃而白白浪費大好假日時光那簡直是太悲哀了。所以在五一之前先準備準備一下,不管什么樣的天氣,晴空萬里還是狂風暴雨,都不能阻止我們按動快門的食指。更多介紹見下面的網址:  。

熱心網友

給你一個網站自己去看,文章也都不長,分門別類,你想要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