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wǎng)友
地震等級是用來表示地震大小的單位,它根據(jù)地震時地面及建筑物受影響和破壞的程度(即地震烈度)進行劃分。因此,談?wù)摰卣鸬燃壘捅仨毰c地震烈度聯(lián)系在一起。目前,盡管全球?qū)Φ卣鸬姆旨売写篌w相同的標準,但涉及到具體國家時還會略有不同。下面是我國關(guān)于地震烈度和地震等級的劃分表:Ⅰ度 無感,僅儀器能記錄到Ⅱ度 個別敏感的人在完全靜止中有感 Ⅲ度 室內(nèi)少數(shù)人在靜止中有感,懸掛物輕微擺動 Ⅳ度 室內(nèi)大多數(shù)人,室外少數(shù)人有感,懸掛物擺動,不穩(wěn)器皿作響 Ⅴ度 室外大多數(shù)人有感,家畜不寧,門窗作響,墻壁表面出現(xiàn)裂紋 Ⅵ度 人站立不穩(wěn),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簡陋棚舍損壞,陡坎滑坡 Ⅶ度 房屋輕微損壞,牌坊、煙囪損壞,地表出現(xiàn)裂縫及噴沙冒水 Ⅷ度 房屋多有損壞,少數(shù)破壞路基塌方,地下 地震震級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它是根據(jù)地震時釋放能量的多少來劃分的,震級可以通過地震儀器的記錄計算出來,震級越高,釋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國使用的的震級標準是國際通用震級標準,叫“里氏震級”。各國和各地區(qū)的地震分級標準不盡相同。 ?一般將小于1級的地震稱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級,小于3級的稱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級,小于4。5級的稱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級,小于6級的稱為中強震 ?大于、等于6級,小于7級的稱為強震 ?大于、等于7級的稱為大地震 ?8級以及8級以上的稱為巨大地震。 迄今為止,世界上記錄到最大的地震為8。9級,是1960年發(fā)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壞的程度。對同一個地震,不同的地區(qū),烈度大小是不一樣的。距離震源近,破壞就大,烈度就高;距離震源遠,破壞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無感受,只有儀器能記錄到; ?三度:夜深人靜時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覺的人驚醒,吊燈擺動; ?六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 ?六—七度:房屋破壞,地面裂縫;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壞嚴重; ?十—十二度:毀滅性的破壞。 。
熱心網(wǎng)友
震級是按地震釋放能量大小來分級,一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約是2.7的7次方焦耳,每增加一級地震,能量增加32倍就是二級地震,再增加32倍是3級地震,一次類推。
熱心網(wǎng)友
地震研究部門在報道某地區(qū)發(fā)生的地震時,往往要冠以發(fā)生了XX級的地震,烈度達到X度等等。地震的震級和烈度并不是一回事。 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 我國目前使用的震級標準,是國際上通用的里氏分級表,共分9個等級,在實際測量中,震級則是根據(jù)地震儀對地震波所作的記錄計算出來的。地震愈大,震級的數(shù)字也愈大,震級每差一級,通過地震被釋放的能量約差32倍。 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實際影響,表示地面運動的強度,也就是破壞程度。影響烈度的因素有震級、距震源的遠近、地面狀況和地層構(gòu)造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在不同的地方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強度,也就是破壞程度。影響烈度的因素有震級、距震源的遠近、地面狀況和地層構(gòu)造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在不同的地方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烈度。烈度一般分為12°,它是根據(jù)人們的感覺和地震時地表產(chǎn)生的變動,還有對建筑物的影響來確定的。 一般情況下僅就烈度和震源、震級間的關(guān)系來說,震級越大震源越淺、烈度也越大。 震級 震級是表征地震強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與地震所釋放的能量有關(guān)。一個6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于美國投擲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所具有的能量。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2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1000倍。也就是說,一個6級地震相當于32個5級地震,而1個7級地震則相當于1000個5級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級為8。9級。 按震級大小可把地震劃分為以下幾類: 弱震震級小于3級。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覺察。 有感地震震級等于或大于3級、小于或等于4。5級。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中強震震級大于4。5級、小于6級。屬于可造成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guān)。 強震震級等于或大于6級。其中震級大于等于8級的又稱為巨大地震。 以上發(fā)震時刻、震級、震中統(tǒng)稱為“地震三要素”。 地震烈度 同樣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壞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壞也不一樣。為了衡量地震的破壞程度,科學(xué)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地震烈度。地震烈度與震級、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震區(qū)的土質(zhì)條件等有關(guān)。 一般來講,一次地震發(fā)生后,震中區(qū)的破壞最重,烈度最高;這個烈度稱為震中烈度。從震中向四周擴展,地震烈度逐漸減小。 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它所造成的破壞,在不同的地區(qū)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一次地震,可以劃分出好幾個烈度不同的地區(qū)。這與一顆炸彈爆后,近處與遠處破壞程度不同道理一樣。炸彈的炸藥量,好比是震級;炸彈對不同地點的破壞程度,好是烈度。 我國把烈度劃分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響和破壞大體如下: 小于三度人無感覺,只有儀器才能記錄到; 三度在夜深人靜時人有感覺; 四~五度睡覺的人會驚醒,吊燈搖晃; 六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 七~八度房屋受到破壞,地面出現(xiàn)裂縫; 九~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壞嚴重; 十一~十二度毀滅性的破壞; 。
熱心網(wǎng)友
你所說的分級應(yīng)該是指地震的震級,也就是地震發(fā)生時釋放出的能量,而烈度是指地震發(fā)生后給地面造成的破壞程度,二者有一定關(guān)系但不完全
熱心網(wǎng)友
沒把本人震死的幾級都無所謂真震死了知道幾級又有什么用~
熱心網(wǎng)友
可學(xué) 啊
熱心網(wǎng)友
挺清楚的
熱心網(wǎng)友
應(yīng)該和風(fēng)是一樣吧,有個參照的標準.這次九江的5.6級是倒房子了.我想3.4級就沒什么問題了..高過5級就是災(zāi)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