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服裝的利潤就很大,而品牌的就更大了,普通消費者難以想象,想知道其中內幕!

熱心網友

{轉貼}-- 服裝的利潤究竟有多大?眼下走在繁華的商業街上,“折上再送禮”、“季末狂甩”、“全部清倉”等宣傳字樣鋪天蓋地。與往年此時打折情況不同的是,今年的折扣似乎更徹底,一是參與的品牌多,二是單一的品牌打折的范圍大,多數都是全場折扣。  商家:將打折進行到底  在柳巷一家大型購物廣場,一條標明原價288元的褲子,現在只需要50元就可以買到。銷售人員說,這其實是去年的庫存,現在利用季末拿出來處理。毫無疑問,處理庫存已經成為商家打折的首要原因,這種商品的折扣往往也很大,從1折到5折不等。在貴都、華宇、御花園等大商場內,九成的品牌都在進行花樣迭出的折扣,連一向價格穩定的幾個知名休閑品牌今年也進入打折的行列。一家品牌的代理商告訴記者,平時根本沒有時間處理庫存,趁現在秋裝還沒有上市,正好利用這個時間處理攢了好幾年的庫存,一來騰地方,二來回籠資金。  與大商場的瘋狂打折相比,一些小專營店的經營者則打出了更讓人心動的清倉、狂甩口號。馬先生經營服裝有3個年頭了,他的店鋪位于柳南黃金地段,在他甩賣的服裝中,從10元一件的T恤到30元一條的褲子都有。“能賣多少算多少,一點利潤都沒有,趕快處理完進秋裝。”  服裝的利潤有多大?  俗話說,買的沒有賣的精。商家季末甩賣真的像自己宣稱的那樣在賠本大甩賣嗎?在采訪中,多數商家都對服裝的利潤諱莫如深,不愿多談。一位不愿公開身份的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大商場里品牌服裝的毛利率可達到200%甚至更高,冬裝比夏裝高,男裝比女裝高。他的一位朋友在省城一家大型購物中心經銷一個品牌男裝,夏天的一件T恤衫進價100多元,賣400多元,即使是打5折,還照樣有利可圖。至于那些折扣幅度特別大的服裝,多數都是放了好幾年的庫存,商家的目的就是為了收回資金,基本上是按成本價處理。 大商場如此,小店鋪又如何呢?馬先生告訴記者,一般來說,女裝的利潤在50%~100%之間,男裝要高一些。對于季末狂甩,馬先生認為分兩種情況,一是經營戶在本錢已經賣回來的情況下,剩下的貨就是掙下的,所以一般都是照本賣或者低于成本賣。還有一種甩賣其實是假甩賣,商家本身進的就是庫存貨,這些服裝非常便宜,一件T恤進價5元錢,回來“甩”10元,利潤就是100%。還有的貨在進貨時甚至是論斤買的,利潤就更高。  消費者:理性購物不可少 趙女士今年夏天已經買了不少新衣,但趁著這幾天打折,她又上街淘回來好幾件。不過第二天她對此已經興趣全無,只好送人了事。因此消費者切勿被打折所迷惑,尤其是喜歡購物的女性在打折狂潮中要保持理性,不要圖便宜反倒多花了錢。另外,很多專賣店及品牌折扣場里折扣很低的商品往往是一些無名品牌的商品,消費者在選購時還需擦亮眼睛,辨別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