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寶寶這倆天拉肚子很厲害,都拉水了,請問用什么辦法可以速自,著急的媽媽,
熱心網(wǎng)友
寶寶腹瀉飲食療方 小兒臟腑嬌嫩,消化系統(tǒng)功能不健全,臨床上各種原因均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而引起腹瀉。輕者僅表現(xiàn)為大便次數(shù)增多,大便稀軟,重者則瀉下無度,伴脫水、酸中毒,甚至危及小兒生命。所以一旦發(fā)生腹瀉,家長要及時就診,徹底治療。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輔以食療,療效會更好。 1傷食瀉 多由飲食不節(jié)引起。臨床表現(xiàn)為瀉下酸腐,伴有不消化食物殘渣,肚腹脹痛,惡心嘔吐,舌苔厚膩。治宜消食導滯。(1)山楂蘿卜飲:生山楂15~30克,白蘿卜250克,切碎煮汁,頻服。(2)內(nèi)金粉、雞內(nèi)金2個,燒灰,米酒調(diào)服。(3)麥芽、神曲各15克,萊菔子6克,水煎頻服。(4)蘋果1個,微火上烤熟或隔水蒸熟,大孩子食果,嬰兒可擠果汁飲服。(5)家庭常備中成藥:小兒消食片、小兒化積口服液、多酶片、食母生等。2濕熱瀉 夏秋季節(jié)多見,特點是大便稀薄有黏液,或呈蛋花樣便,常伴有腹痛、腹脹、發(fā)熱、口渴、小便黃少、肛周發(fā)紅等。治宜清熱利濕。(1)馬齒莧粥:鮮馬齒莧250克(或干品60克),洗凈,切碎,水煎10~20分鐘,去渣,加入適量大米,煮成粥,頻服。(2)茶葉10~15克,開水沏飲;或水煎加紅糖30克,煎至發(fā)黑分服;或茶葉適量,食鹽少許,水煎分服。(3)烏梅10克,煎湯代茶飲。(4)生葛根汁、藕汁各等份,調(diào)服。(5)胡蘿卜250克,搗碎,水煮開10分鐘后,過濾取汁,再加水至500毫升,加糖適量,煮頻飲。(6)綠茶蜜飲:綠茶5克放入水中,加沸水沖泡,蓋蓋浸5分鐘,調(diào)入蜂蜜適量,趁熱頓服,每日3~4次,可治療菌痢。(7)家庭常備中成藥:黃連素等。3寒瀉 多由飲食過涼或腹部著涼引起。表現(xiàn)為大便清稀,日久難愈,夾有不消化物,臭氣不甚,腸鳴隱痛,手足發(fā)涼。治宜溫中祛寒止瀉。(1)鍋巴炭:飯鍋巴50克炒成炭,研細末,每次3~6克,日2次。(2)柿餅2個,放米飯上蒸熟,分兩次食用。(3)姜糖飲:生姜5片,紅糖50克,清水適量,煮沸即可,趁熱飲用。(4)糯米固腸粥:炒糯米30克,淮山藥15克,共煮粥,熟后加胡椒末少許。加糖或鹽食用。(5)綠豆、胡椒各等量研末,每次服3~6克,日3次,開水送服。(6)外治法:胡椒粉少許放于膏藥上貼臍部,或大蒜頭搗爛,貼足心或臍部。(7)家庭常備中成藥:藿香正氣液、蒼苓止瀉口服液等。4脾虛瀉 多見于久瀉之后。特點為便稀,多飯后即瀉,不臭,有不消化物,時輕時重,伴面黃體弱、睡時露睛等癥。治宜健脾止瀉。(1)山藥羹:炒山藥研粉,每次10~15克,開水調(diào)糊,沸水沖服,每日服2次。(2)山藥蛋黃粥:生山藥(干)30克研細粉,溫水調(diào)成稀糊狀,煮沸,加熟雞蛋黃2個,調(diào)勻,每日空腹食2~3次。(3)焦米湯:大米適量,洗凈,曬半干,炒至焦黃,100毫升水中加焦米6~10克,文火煮1小時,加食鹽少許,飲湯。(4)高粱米第二遍糠30克,放入鍋內(nèi)炒成焦黃色,有香味,除去上面多余的粗殼,每次3克,水沖服,每日服3次。(5)酸石榴皮適量水煎,加紅糖,頻服。(6)無花果5~7個,水煎服。(7)家庭常備中成藥:參苓白術(shù)口服液。平胃散、嬰兒散等。 。
熱心網(wǎng)友
您好,我的寶寶11個月了,從小就是母乳喂養(yǎng),從4個月起開始添輔食,很少感冒生病,11個月的時候體重到了26斤左右。可是,從上個周開始也是出現(xiàn)拉肚子,剛開始還以為一般毛病,就貼了丁桂兒臍貼,可也不見好,而且還逐漸發(fā)燒,到了40度,這才嚇壞了,到醫(yī)院一看,兒科多數(shù)都是這種拉肚子或者是感冒的。聽大夫說,這個季節(jié)正是寶寶的病毒性腹瀉的季節(jié),這個病一般持續(xù)3-7天的時間,不同于一般的消化行拉肚子,是病毒性的,就一定要讓寶寶把病毒拉出來并且拉玩,如果強制性止瀉,可能病毒會轉(zhuǎn)移至其它,引發(fā)其它的毛病。媽媽可以放心,寶寶這種拉肚子,肚子不疼,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寶寶缺水,否則容易發(fā)燒,換句話說,寶寶一旦發(fā)燒,我們就有必要送醫(yī)院治療,這樣我們也放心。我的寶寶從上個周日晚上拉,我們周二下午住院,今周一早上就出院了。現(xiàn)在寶寶已經(jīng)完全康復了。當然,拉肚子后,寶寶一定會減肥的哦。我的寶寶跌了6斤呢!!以上是俺的親身經(jīng)歷,希望對媽媽們有些幫助和安慰。
熱心網(wǎng)友
寶寶腹瀉也有輕型重型之分,其中重型腹瀉的寶寶一般有發(fā)熱、嘔吐、精神委靡的狀況,而且大便每日達10次以上,大便水樣、量多,可帶有少量粘液,有的可達20-30次,容易發(fā)生脫水和酸中毒。 而脫水按其失水程度分為:1、輕度脫水,患而精神稍委靡,皮膚彈性改變不明顯,略有口干,眼眶及前囟凹陷,哭有淚。2、中度脫水,患兒軟弱無力,皮膚、口唇干燥并且彈性較差,眼眶及前囟凹陷明顯,淚少,尿少。3、重度脫水,患兒呈重病容,精神委靡,哭無淚,皮膚蒼白、干燥并且彈性喪失,口唇及粘膜非常干燥,眼眶幾前囟深陷。 由于血容量明顯減少,可有皮膚花紋、脈細弱、四肢冰冷等休克表現(xiàn)。 重型腹瀉的后果是很嚴重的。所以,如果發(fā)現(xiàn)寶寶有以上癥狀,應該馬上到醫(yī)院及時治療。 祝寶寶健康!
熱心網(wǎng)友
拉肚子是寶寶常見病,樓上分析很清楚,我就不多說了,補充一點,拉肚子很傷身體,小心才是啊
熱心網(wǎng)友
快去醫(yī)院吧!
熱心網(wǎng)友
由于嬰幼兒腹瀉是常見的,危害性較大的疾病,很多小兒營養(yǎng)不良,是從這時開始,因此要注意預防。預防措施有: ①提倡母乳喂養(yǎng),因為母乳是天然消毒的飲品,也可從母乳中獲得免疫物質(zhì) ②合理安排嬰幼兒的飲食,應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從少到多的循序漸進的原則。每添加一種輔助食物,要觀察一段時間(約1周),才更換或增加另一種食物,這樣才會讓嬰幼兒的消化能力慢慢地適應; ③做好食具、炊具的清潔消毒工作。嬰幼兒使用的奶瓶、碗、匙等,都應在使用后清洗干凈,每天至少煮沸消毒一次,或在使用前以開水燙一次。母親給喂食時應洗凈雙手; ④要有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經(jīng)常給嬰幼兒沖涼及更換干凈衣服,大小便后及時洗凈臀部。不要讓小兒養(yǎng)成吮手指的壞習慣,更不能養(yǎng)成小兒每一啼哭就塞奶頭的習慣; ⑤不要讓嬰幼兒接觸腹瀉的病兒; ⑥多做戶外活動,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 ⑦少食生冷的食物,避免受涼。 小兒腹瀉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多由于消化不良,飲食失調(diào),腹部受涼引起,往往打針、吃藥效果不佳。采用飲食療法,可逐見成效。 (1)山楂、橘皮各6克,加生姜2片,煮水每日分三次飲用。 (2)白扁豆、花茶各9克,加白糖50克,溶于500毫升白水煮沸,一日分次飲用 (3)生山楂、石榴皮各9克,炒黃研細末,用開水沖調(diào)加白糖,每日分次服 (4)對較大嬰兒(8個月以上),在吃奶前服酸奶10毫升(在熱水盆中加溫)。 (5)將胡蘿卜切片煮沸1小時,然后搗碎過濾,取汁加白糖,每次喝30毫升,每日2~3次。如有膿血便,應去醫(yī)院診治。吸收不良綜合征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小腸消化吸收功能障礙。 小寶寶真的拉肚子了嗎? 相信家長們一定遇到過寶寶拉肚子的狀況,也必定為此擔心不已!可有些時候,大人的大驚小怪更是讓人疲憊不堪。 要知道寶寶怎么會拉肚子,首先應了解腹瀉的定義,腹瀉并不是單指解稀便、解水便而已,當然更不必與腸炎畫上等號,所謂的"腹瀉"必須是和寶寶原本相當固定的大便型式、次數(shù)來做比較,其所含水分增多,可能帶有粘液或顏色有所改變,大便次數(shù)也較平常增加才算數(shù)。 哺喂母奶的小寶寶,大便往往相當稀,而且?guī)c酸味,顏色大都呈現(xiàn)出漂亮的黃色,大便的次數(shù)一天少則三、五次,多則達十次以上的少量大便。只要寶寶能吃、能玩、能睡,臉色紅潤,表情正常,體重又能穩(wěn)定增加,那么這樣的大便型式對這個寶寶而言,便是正常,不算腹瀉。更何況在滿月之前,不管喂何種奶水的小寶寶,由于消化功能不十分成熟,尤其對于脂肪及乳糖的消化能力尚差,因此大便幾幾乎都是糊糊水水的,一直要過幾個星期后,大便才會逐漸成型,此即所謂的"收屎"。 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對寶寶有害的腹瀉是相對于平常的排便狀況來決定的,年齡大小、是否哺喂母奶及個別差異等因素也應一并列入考量。如果小寶寶果真有令人擔心的腹瀉狀況,那么快尋醫(yī)求治才是唯一正確的處理原則,好讓自己的親親寶貝早早恢復健康。小Baby 的大便正常嗎 《大家健康·育兒生活》 對照顧初生嬰兒的父母來說,面對尚無法明確表達需求的寶寶,常常只能以其外在的反應,來判斷孩子的狀況,而其中依大便的性狀、顏色、次數(shù),是可看出一些端倪。值得注意的是,特殊顏色的大便,嚴重時會危及生命,需小心謹慎才行。 小寶寶不會說話,不舒服時就只能用哇哇啼哭來表達,除了活力、進食情況,觀察baby的排便就成了評估健康情況的重要依據(jù)之一。新生的寶寶在呱呱落地后,通常在24~48小時內(nèi)會解出大便來,這時候的大便呈墨綠色、粘稠狀,是出生前在胎兒腸中形成的,內(nèi)含大量的膽汁色素、胎毛、胎脂以及一些腸內(nèi)脫屑等物質(zhì),這種型態(tài)的大便叫做“胎便”。大約三四天以后,大便受到食物的影響逐漸有所改變,顏色漸漸變成黃色或是帶一點綠色,質(zhì)地則是粘糊狀且不成型,約一周后就變成嬰兒期的大便。 Part1正常的嬰兒排便 食物經(jīng)過胃及小腸消化后,營養(yǎng)物質(zhì)即被吸收,剩下一些無法吸收的殘渣進入了大腸,大腸內(nèi)存有各式各樣的細菌,將殘渣分解成為許多的代謝物。對糖份的分解產(chǎn)生了很多的有機酸及一些揮發(fā)性的脂肪酸,所以大便有時就有一點酸酸的味道,甚至還有臭味。而蛋白質(zhì)經(jīng)過腸內(nèi)細菌分解后就會產(chǎn)生氨等有臭味物質(zhì)。所以吃蛋白含量較高的食物,其大便也會比較臭。而喝母奶的寶寶,其腸道內(nèi)的益菌將糖份分解成乳酸等物質(zhì),所以便便的酸鹼值偏酸,使得細菌無法生存,可達到保護作用。 一天解多少次才正常? 一般新生兒在出生12小時后,最晚兩天之內(nèi),會解第一次胎便。新生兒大腸反射相當強烈,加上乙狀結(jié)腸的容量不夠大,所以每次吃奶就造成大腸收縮排出大便。新生兒出生一周內(nèi),寶寶每日排便次數(shù)4~5次,有的甚至解6~8次不等。隨著寶寶的成長,乙狀結(jié)腸容量增大,可儲存更多的糞便,于是解大便的次數(shù)就會減少。新生兒至4個月,每日約二三次,5個月至1歲兩次左右,過了1歲平均約1~2次。但有些寶寶在滿1~2個月,一天仍要解很多次大便,而有些寶寶卻要2~3天解一次大便,甚至要媽媽去刺激才解得出來。僅管如此,解出來的大便只要是軟軟或是豆沙狀不是很硬,都屬于正常現(xiàn)象。 添加輔食后便便會改變 喂育母乳或奶粉時期,多半是未成形的軟便,氣味也不臭。當開始添加輔食,寶寶大便內(nèi)有時會摻雜一些未完全消化的青菜、水果屑等顆粒,這屬于正常情況,無需擔心。另外,有時便中也會有白色顆粒或是粘膜的出現(xiàn),這是因為排出乳中未消化之脂肪及腸內(nèi)受刺激分泌的粘液。只要寶寶食欲與生長狀況依然良好,是沒有大礙的。 喝母乳所解的便便 喝母乳的寶寶的大便,通常都是金黃色,質(zhì)地是稀糊或軟軟,像奶酥的顏色及形狀,味道微帶酸味或乳酸味,有時大便中會混雜一些白色的顆粒,這是正常的。在出生的頭幾個星期,大便次數(shù)可由每餐后一次到每日數(shù)次或多日一次不等。有些寶寶每餐必解便并不是拉肚子,而是寶寶胃部裝滿奶水,即引起腸道蠕動而有便意,稱為腸胃反射性排便,這是正常生理現(xiàn)象。 而另一方面,母乳容易被消化吸收,沒有殘渣存留,因此較少形成大便。只要寶寶排便順暢,沒有困難現(xiàn)象,體重正常增加,大便次數(shù)的多少并不重要。一般需等到兩三個月后,大便次數(shù)才會逐漸定型。 喝配方奶粉所解的便便 喂食配方奶粉嬰兒的大便,通常呈糊狀或條狀軟便,大便的顏色有黃色、黃棕色或墨綠色。因為有蛋白分解,臭味較難聞,而且大便中的白色顆粒較大,次數(shù)由一天2~3次不等。然而有一些寶寶胃腸的蠕動對飲食的反應程度不太一樣,所以大便的次數(shù)差異會較大,只要大便的形狀不是水水稀稀的,或是干干硬硬的,都是正常的。一般來說,每一個寶寶的大便情況都不太一樣,只要寶寶的飲食、生活起居正常,生長發(fā)育一直很好,父母不必為寶寶排便的次數(shù)、形狀及顏色太操心。 Part2異常的嬰兒大便 ★由軟硬度及排便頻率來看 正常寶寶大便內(nèi)的水含量占70%左右。若水份含量大于80%的大便就很稀軟。反之,水份含量小于60%的大便就會呈現(xiàn)干硬。喝母乳的寶寶其大便都很稀軟(含85%的水份),此為正常的現(xiàn)象,而食用一般配方奶粉的寶寶大便比較硬,因母乳中的寡糖在人體小腸里面沒有辦法完全吸收,當被運送到大腸時,被大腸的細菌分解成稀糊狀,并帶有酸性的糞便,此為母乳的大便特性。所以目前有很多新配方奶粉都添加一些寡糖,使大便形態(tài)較為柔軟。 吃乳清蛋白配方,其大便就比較青或呈灰綠色;吃酪蛋白配方,大便就比較棕色也比較硬;吃含鐵量高的配方,大便顏色就變得比較綠,但不會影響糞便的軟硬度,除非吃了相當高的劑量,如治療劑量,但不至于造成那么硬的大便。相反含鐵較少的,則大便顏色較黃。 碳水化合物是大便軟硬形成的重要元素,如沒有完全被吸收在大腸里面就會發(fā)酵,糞便就會稀軟。所以媽媽常以為添加一點葡萄糖,大便就會稀軟。但實際上葡萄糖在小腸全被吸收光了,無法達到這樣的目的。因此,一些配方奶粉中加入寡糖,這些寡糖是人體用酵素把它分解,所以到大腸里面它就有;軟化糞便的功能。還有一些配方奶粉在制造過程當中會經(jīng)過加熱處理,在加熱處理當中就會把這些糖份作了一些物理性的變化,使大便比較稀軟。而目前一些配方奶粉的脂肪還無法被寶寶完全吸收,所以會跟鈣結(jié)合,造成奶塊顆粒,以至大便硬度增加。 A便秘 便秘可分為器質(zhì)性便秘及功能性便秘。器質(zhì)性便秘如先天性巨腸癥、腸阻塞、肛門阻塞、肛門狹窄或是因外傷脊神經(jīng)受損造成。但是嬰幼兒的便秘有80~90%為功能性便秘,可能是本身大腸蠕動較差或是大腸吸收水分能力太強,使得大便變得很干燥。也有嬰幼兒是故意不解,或是急于玩耍,沒耐心將大便解干凈。當然飲食中水份及纖維素不足也是一大原因。現(xiàn)代人飲食過于精致,小孩大多不喜歡吃蔬菜,嬰兒則可能輔食添加不均衡,而容易出現(xiàn)便秘情況。因此,如果靠調(diào)整飲食能改善便秘,就無需特別治療。 排便其實是一種生理反射,糞便刺激大腸,傳到大腦而有便意,若是便秘,則腸胃道對糞便的刺激變得不敏感,往往需要積很多糞便才會想解。而糞便在腸胃道中停留愈久會愈堅硬,解便時容易出現(xiàn)肛裂疼痛出血,小朋友或嬰兒就更害怕排便,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嚴重便秘會導致肛門括約肌疲乏,上游的軟便會從腸壁間滲出沾到內(nèi)褲或尿片上,有時反被認為是拉肚子。另一方面,排便不暢很容易影響到胃口,且食物在體內(nèi)發(fā)酵,容易脹氣,甚至出現(xiàn)腹痛。治療習慣性便秘的療程長,往往需要3~6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大腸才能恢復良好的排便功能,且在治療時間上一定要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及飲食習慣才不會停藥一段時間又復發(fā)。因此便秘的治療是需要醫(yī)生、家長及小朋友三方面密切配合,才能徹底改善的。 便秘的原因很多,但大致上可分為以下幾種: 1。奶粉的濃度沖調(diào)不當:有些家長因為育嬰知識不正確,或是未按照奶粉罐上的說明沖泡,以至于濃度太稀而造成便秘。 2。嬰兒飲食改變:有時候?qū)殞氂珊饶溉楦臑楹扰浞侥谭郏蚴歉鼡Q奶粉的品牌時,都有可能會發(fā)生便秘的現(xiàn)象;或者在開始添加輔食時,體內(nèi)水份的攝取量改變,排便的規(guī)律也可能有些不正常,甚至有一些便秘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但大部份都屬于暫時性的,如果在兩餐間喂寶寶喝一點開水,等寶寶慢慢適應新的飲食后,排便自然漸漸正常。 3。使用不適當奶粉:如食用全脂牛奶或高蛋白奶粉。因為其成份不適當?shù)年P(guān)系,例如:奶粉中的鈣、磷比例不平衡,即使奶粉中含有很高的鈣,但是鈣、磷的比例不均衡,還是無法被吸收。血液中的鈣離子不夠時,嚴重的會引起寶寶抽筋。而大便中的鈣含量太多,也容易使大便變硬。 4。嬰兒的活動量及氣溫的改變:寶寶慢慢長大時,活動量也會愈來愈多,而且在天氣炎熱的時候,水份經(jīng)皮膚的蒸發(fā)、出汗及呼吸中排出會增多,此時若寶寶奶吃得少或沒有補充足夠的水份,也會使得腸道因水份減少而造成便秘。 5。身體疾病的影響:有些疾病如先天性巨大結(jié)腸癥、腸壁神經(jīng)不足引起的腸蠕動不良、甲狀腺功能低下癥等,可導致排便失常而造成便秘。若肛門狹窄或肛門裂傷,寶寶會因排便困難或疼痛,忍住不解而次數(shù)減少,形成惡性循環(huán),大便在直腸內(nèi)愈積愈多也愈硬。 B腹瀉 寶寶拉肚子怎么辦?這樣的經(jīng)驗相信曾讓許多家長們手忙腳亂,感到心疼與困擾。從而將寶寶拉肚子的原因,歸結(jié)于所喂食的奶水不合適,甚至更換奶粉品牌。但事實上,由于每個寶寶的排便習慣不同,因此判斷寶寶的腹瀉,應該是與平常的排便情況來作比較。 一般而言,未滿月寶寶的腸道功能并不十分成熟,對脂肪及乳糖的消化能力尚差,所以不論喂何種奶水,其大便多為糊狀。吃母奶的寶寶,大便多呈現(xiàn)松軟、量多,且次數(shù)亦多,幾乎每次喝奶或每隔1小時就排便一次。但大便顏色正常、略帶酸味,且寶寶食欲佳,體重穩(wěn)定增加,因此這樣的現(xiàn)象并不是腹瀉。 喝配方奶的寶寶,大便會較喝母奶的硬。若發(fā)現(xiàn)大便的水份突然增多了、顏色改變或帶有粘液,大便次數(shù)亦增加,但體重并沒有增加或甚至減輕,即性狀變軟變稀、次數(shù)變多、成長發(fā)生停滯或倒退,那寶寶可能是拉肚子了。 造成寶寶拉肚子的原因相當多,如寶寶無法適應所添加的輔食、吃過多含糖份的東西(如葡萄糖水濃度太高或服用)、吃得太飽、乳糖不耐癥以及牛奶蛋白過敏癥者,均會因吸收不良而產(chǎn)生拉肚子的現(xiàn)象。 造成腹瀉的原因很多,可分為以下幾點: 1。感染: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的感染。 2。與飲食有關(guān)的問題,如食物或牛奶過敏、乳糖耐受不良、食物中毒、飲食過量等。 3。腸道本身的炎癥疾病。 4。情緒及功能的異常,如激燥性大腸癥候群。 5。服用藥物如抗生素。 6。腸道本身有功能或機械性異常,如開刀后的腸段短小癥候群等。 7。感冒或泌尿道發(fā)炎也會引起腹瀉。 8。腸道外分泌腺的異常,如膽道閉鎖、慢性胰臟炎等。 9。營養(yǎng)不良、免疫機能障礙、重金屬中毒、藥物中毒、腫瘤等。 ★由顏色來看 第一是來自我們的食物,例如吃紅蘿卜,大便就帶有紅色。 第二是膽汁,會讓大便呈現(xiàn)黃綠色,而大便在腸道里經(jīng)細菌作用愈久,則顏色愈深。 第三是食物的酸堿度,酸性的大便顏色比較黃,而堿性的則偏褐色,所以喝母奶的寶寶大便呈現(xiàn)金黃色,喝配方奶粉的大便則呈現(xiàn)比較深的深褐色。一般人可能覺得,嬰兒的大便應該是金黃色的,事實卻常是茶色、黃綠的混合色。這是因為大便中膽汁色素(膽綠素)的緣故,本來是純黃色大便會隨著時間酸化而有了茶色、綠黑的變化。但若出現(xiàn)以下特殊顏色、形狀的糞便則要注意: 1黑色糞便 出生幾天拉出的糞便呈黑色,稱為胎便,是正常現(xiàn)象。但除此之外,一般嬰兒大便若呈黑色,就要考慮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征兆。另外服用鐵劑或含鐵質(zhì)多的食物也會使大便顏色偏黑。 2紅色糞便 排出大量水樣的紅色糞便,可能與食物,如西瓜、番茄、紅蘿卜、人工色素有關(guān)。 當然要排除血便的可能性,常見于肛裂及急慢性腸胃炎。但若糞便呈粘稠狀,夾雜血液與粘液,甚至果醬樣粘液,就要當心是否為腸扭轉(zhuǎn)或腸套疊,這種病癥有時很危險,須立即就醫(yī)。 3白色糞便 寶寶解灰色或白色便較常見原因有: 急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感染所致,患兒會有倦怠、胃口欠佳、黃疸、解紅茶色尿、腹痛、惡心等癥狀,雖然沒有特效藥可用,仍應及早就醫(yī),接受必要的檢查和支持性治療,注意防范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照顧上應注意飲食,生活要隔離,避免肝炎病毒的傳播。 膽道閉鎖 膽道閉鎖也是一種原因欠明的疾病,主要發(fā)生在出生兩三周之后的新生兒,膽道逐漸的狹窄,終至阻塞,使得膽汁無法順利排出而堆積在肝臟內(nèi),造成延遲性黃疸、肝腫大、紅色尿液及灰白色的大便。解淺色便的情況可以是間歇或一直持續(xù)的。治療的方法只有盡早診斷,盡早接受肝門小腸造口手術(shù),在兩個月內(nèi)接受手術(shù)的治療,其成功率幾近九成。不過這些寶寶長大后,很可能還需接受肝臟移植手術(shù)。 膽道囊腫 膽道囊腫癥狀與新生兒肝炎及膽道閉鎖相似,不過常會有疼痛,有時在腹部右上方可以摸到一個小腫塊,正確的診斷必須靠腹部超音波掃描、膽管攝影、腹部電腦斷層攝影等檢查,治療方法唯有開刀。 新生兒肝炎 新生兒肝炎可能與某些尚未證實的病毒性感染或代謝異常有關(guān),都為偶發(fā),少數(shù)有家族病例存在,此癥主要“侵犯”滿月后的寶寶,它會形成膽汁殘留、肝細胞壞死、肝臟中發(fā)炎、細胞增加,進一步會導致肝臟纖維化。表現(xiàn)在臨床上的癥狀,除了大便灰白色或淺黃色外,便是持續(xù)的黃疸了,有的寶寶還會有食欲欠佳、生長發(fā)育不良或肝腫大的情況。 其他 比較少見但也會造成孩子解灰白色大便的原因,有半乳糖血癥、a1-胰蛋白抑制素缺乏癥、Byler氏癥候群、肝臟腫瘤壓迫膽道系統(tǒng),以及先天性梅毒所造成的肝臟發(fā)炎等。治療方法需視個別病例而定。 寶寶的大便可提供許多資訊,我們也希望通過大便的特征及各種相關(guān)癥狀,了解寶寶是否真正生病了。而哪些情況是可以再觀察或簡單作調(diào)整即可,不用太緊張;哪些是必須立即作處理,甚至需立即送醫(yī)院,緊及處理。原則上大便的頻率需合并大便性狀來考慮,再配合成長狀況來了解寶寶是否真的拉肚子。如果次數(shù)突然改變、性狀改變,無論變得稀稀水水的或變得干干硬硬的,或者合并怪異味,聞起來酸酸臭臭的,就是異常的現(xiàn)象。若再加上某些其他的癥狀,例如:發(fā)燒、嘔吐、不安、食欲不振等現(xiàn)象,就務必帶寶寶到醫(yī)院就診。 當你發(fā)現(xiàn)寶寶有腹瀉的情況時,除了送醫(yī)院檢查診斷外,并注意寶寶是否有因拉肚子,而產(chǎn)生脫水或體內(nèi)電解質(zhì)不平衡的現(xiàn)象。另外,寶寶腹瀉是否因牛奶過敏而引起的拉肚子,家長不宜自行判斷,以為是奶粉不合而更換品牌。因為有許多幼兒腹瀉是由于食物受到病毒或細菌污染所引起的,更換品牌是無法改善寶寶的腹瀉情況。 此外,當寶寶有腸炎、感冒、腸套疊等疾病或吃抗生素時,也是導致腹瀉的因素。一般而言,當腹瀉達一定程度時,會使腸粘膜層受損,降低小腸粘膜酵素,尤其是乳糖酵素的活性,而無法消化奶水中的乳糖,這些無法被分解吸收的乳糖,到小腸的后半段或大腸中,被細菌發(fā)酵產(chǎn)生乳酸及二氧化碳而引起腹脹、腹瀉等現(xiàn)象,使寶寶的腹瀉情況更加嚴重。而且粘膜層為腸道中的一層天然屏障,可阻止食物中未被消化的蛋白質(zhì)被吸收,所以當腸粘膜被破壞時,會使奶水中的一些較大蛋白質(zhì)或過敏原通過粘膜,進入血流中而引發(fā)過敏反應,如此惡性循環(huán),將會促使寶寶的腹瀉更難痊愈。必要時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更換不含乳糖的配方,對病情會有所幫忙。配合醫(yī)生及營養(yǎng)師指導,適時適量添加輔食,這樣,除了供給適量的營養(yǎng)成分,也有助于消化及排便的正常化。寶寶排便顏色異常,有疑問要隨時請教小兒科或新生兒科醫(yī)生,及早發(fā)現(xiàn)問題,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