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嚴重急性并發癥。糖尿病患者遭受各種應激時,糖代謝紊亂加重,酮體生成增多并引起代謝性酸中毒。 診斷要點: 1 糖尿病病史。 2 誘發因素:如感染、創傷、手術、飲食不當、停藥等。 3 臨床表現:主要為酸中毒和脫水的表現,如惡心、嘔吐;口干、皮膚粘膜干燥、脈細速、血壓下降、休克;呼吸深快、呼氣如爛蘋果味;頭痛、嗜睡、甚至昏迷。 ...
熱心網友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嚴重急性并發癥。糖尿病患者遭受各種應激時,糖代謝紊亂加重,酮體生成增多并引起代謝性酸中毒。 診斷要點: 1 糖尿病病史。 2 誘發因素:如感染、創傷、手術、飲食不當、停藥等。 3 臨床表現:主要為酸中毒和脫水的表現,如惡心、嘔吐;口干、皮膚粘膜干燥、脈細速、血壓下降、休克;呼吸深快、呼氣如爛蘋果味;頭痛、嗜睡、甚至昏迷。 4 實驗室檢查:血糖升高;尿糖、尿酮陽性;伴有代謝性酸中毒。 治療: 1 補液:應立即大量補液,第一日總量4000-5000ml,開始2-4小時內給予1000-2000ml,以后4-6小時補充1000ml;如血糖高于300mg,選用生理鹽水或復方氯化鈉,當血糖低于250-300mg時,可用5%葡萄糖鹽水以防低血糖和腦水腫。 2 胰島素降血糖:一般采用小劑量胰島素治療,每小時4-6IU靜點或肌注。對較重病例,可考慮沖擊療法,沖擊量為20IU靜點。 3 糾正酸中毒:隨著補液和血糖的降低,酸中毒大多能夠得到改善,只有伴有嚴重的酸中毒時,才考慮補充堿性藥物,但不宜過早過多,以免出現腦水腫。 4 糾正電解質紊亂:經胰島素、補液和補堿治療后,血鉀可以驟然下降,因此應積極補鉀,原則上見尿補鉀。 5 防治誘因:如感染、外科疾患等。 6 防治并發癥:如休克、繼發感染和多臟器損害等。
熱心網友
1、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本癥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急性并發癥,常見于1型糖尿病,多發生于代謝控制不良、伴發感染、嚴重應激、胰島素治療中斷以及飲食失調等情況。2型糖尿病如代謝控制差、伴有嚴重應激時亦可發生。延誤診斷或治療可致死亡。在幼齡或高齡、昏迷或低血壓的患者死亡率更高。在美國有經驗的醫療中心其病死率<5%,但在我國基層醫院病死率可高達10%。如果及時送到醫院是可以治好的給予糾正酸中毒、...
熱心網友
1、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本癥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急性并發癥,常見于1型糖尿病,多發生于代謝控制不良、伴發感染、嚴重應激、胰島素治療中斷以及飲食失調等情況。2型糖尿病如代謝控制差、伴有嚴重應激時亦可發生。延誤診斷或治療可致死亡。在幼齡或高齡、昏迷或低血壓的患者死亡率更高。在美國有經驗的醫療中心其病死率<5%,但在我國基層醫院病死率可高達10%。如果及時送到醫院是可以治好的給予糾正酸中毒、擴容、降糖如果導致昏迷就很危險一定要及時送到醫院平時在家的時候即使自我感覺良好也要經常監測血糖預防很重要 糖尿病的病因與發病機理仍不十分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既存在先天遺傳因素的制約,又受后天環境因素的影響。 I型糖尿病具有明顯的遺傳因素,如有人調查,40歲以前發病的I型糖尿病患者中單卵雙生的糖尿病的發生一致率達30~50%,如一方患糖尿病而另一方在5年之內先后發生糖尿病的一致率為54%,相反雙卵雙生的I型糖尿病的發生一致率為0。從組織相容抗原(HLA)的研究中也發現某些易感性因素與I型糖尿病的發病有關。 從家系調查發現,在II型糖尿病患者中,25~50%有糖尿病的家族史。我國學者曾對1737例II 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調查,其中一級親屬患糖尿病占17.04%;另一項調查顯示母親患糖尿病占15.04%,父親患糖尿病占7.13%, 故女性遺傳高于男性。II型糖尿病的組織相容抗原的研究也充分證明與遺傳因素有關。 雖然大量的資料證實糖尿病與遺傳有關,但目前認為遺傳僅僅是糖尿病的易感性因素,是一種糖尿病的傾向。換句話說,也就是在同樣外界環境條件下,有遺傳傾向的人更容易發生糖尿病,而不能認為只有家族史的人就一定發生糖尿病。 流行病學及實驗醫學證實,I型糖尿病的發病還與病毒感染有關,如風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都可以引起胰島?細胞的破壞而不產生胰島素。值得注意的是,大量調查證實,缺乏母乳喂養與I型糖尿病的發病也有關,如母乳喂養不足3個月的嬰兒,I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率增加1.5倍;相反,如出生后數月內不用牛奶喂養,可使90%的嬰兒I型糖尿病發病率降低30%。另有報道,化學物質中毒(如四氫嘧啶等),生活方式的改變或精神創傷等都與I型糖尿病發病有關。 1994年,曾對我國25萬人群進行調查,結果表明,肥胖、體力活動不足是II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肥胖,尤其是腹型(中心型)肥胖與糖尿病發病有明顯的關系,甚至認為是一個獨立危險因素。肥胖與胰島素敏感性呈負相關性,是引發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其次飲食成份結構不合理,熱量攝入過多,尤其食物中微量元素鉻攝入不足等,都與胰島素抵抗有關。另有調查證實,重體力勞動者糖尿病發病率遠低于輕體力勞動者或腦力勞動者,因為,體力活動可以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糖、脂代謝。 精神誘因在糖尿病發生與發展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抑郁、苦悶、憂慮過度可引起內分泌系統紊亂,使拮抗胰島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而出現胰島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