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美國著名將領巴頓以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出色表現,贏得了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贊譽,成為美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1885年11月11日,喬治·史密斯·巴頓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高貴家庭。自幼喜歡騎馬,在牧場中度過了愉快的童年。18歲時進入私立維吉尼亞軍事學院,一年后又進入西點軍校學習,畢業后被調往美國第一集團軍任騎量少尉。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巴頓隨約翰·潘興將軍深入墨西哥鎮壓農民起義軍,1917年初以中尉的身份凱旋歸來。當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他被派往法國,在圣米歇爾會戰中表現非凡,被提升為上校,同時因為作戰英勇和訓練坦克部隊有功獲得嘉獎。 經過4年鏖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終于結束。參戰國人民同慶和平的降臨,而將自己與戰爭融為一體的巴頓卻感到生活失去意義。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年過半百的巴頓好象又回到了年輕時代,他那好戰的。已被歐洲的炮火激蕩起來,密切注視著戰局。1940年他實現了多年的夢想,奉命到本寧堡組建一個坦克旅,不久晉升為準將,并很快成為美軍的戰車專家,后又升為少將。 1942年11月,在突尼斯境內的美軍被德軍打得節節敗退,士氣低落。為鼓舞士氣,艾森豪威爾把巴領調去接管軍隊。巴頓在短短十幾天時間里,就使美軍的精神面貌振奮起來。在他的指揮下,美軍開始收復失地,而且每戰必捷。使巴頓名聲大震的是攻占西西里的戰役,他指揮部隊沿西西里北岸向麥面納前進,以驚人的速度先于英國人進人麥面納并贏得了這一戰役。這一戰役使同盟國和德軍都對美軍刮目相看。 正當巴頓在事業上如日中天之際,因兩次毆打士兵引起美國軍內和國內的輿論反對,在馬歇爾、艾森豪威爾等人的保護下才幸免撤職。1944年1 月,巴頓前往英國參加諾曼底登陸。盟軍登陸后,為了結束緩慢遲滯的推進情況,決定開始發動“眼鏡蛇”行動。巴頓又以其驚人的進軍速度和勇氣把局部性的突破變成了全面的運動戰,使盟軍終于沖出諾曼底,迫使德軍全面撤退。接著,巴頓又率領部隊轉戰歐洲大陸,于1945年3月22回到達萊茵河畔,他當夜就強行渡河,直搗希特勒老巢。巴頓外表豪邁直爽,看似作決定不加思索,實際上他決斷前都經過深思熟慮,甚至精確的計算。正是這種精神才使他無往而不勝。 對德戰爭結束后,巴頓被委任為巴伐利亞軍事行政長官,因執行戰后的歐洲政策與盟軍司令艾森豪威爾的意見有分歧被解職。1945年12月21日,巴頓驅車出外打獵,遇車禍身亡,享年 60歲,他在功成名就之時逝去,成為美國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也贏得了世界的贊譽。。

熱心網友

是巴頓的軍隊啊

熱心網友

美國四星上將巴頓 “戰爭是人類所能參加的最壯麗的競賽。戰爭將會造就英雄豪杰,會蕩滌一切污泥濁水。” “與戰爭相比,人類的一切奮斗都相形見拙。”“如果能讓我參加戰斗,我甘愿去當一名少尉。” ——喬治·巴頓 喬治·巴頓 (George S。 Patton),1885年11月11日生于美國加利福尼亞豪門,1909年畢業于美國西點軍校,1911年12月調入位于邁爾堡的陸軍參謀部任職。1912年夏季參加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第五屆夏季奧運會,取得五項全能項目的第五名。同年底在陸軍參謀部辦公室臨時任職,一度擔任陸軍參謀長倫納德·伍德和陸軍部長亨利·史汀生的副官。在此期間在《陸海軍雜志》上撰文建議改進騎兵軍刀獲得采納,他設計的2萬把“巴頓劍”被配發到美國陸軍部隊,使他初揚其名。1913年夏自費赴法國學習劍術。1916年任潘興將軍的中尉副官,兩年后升任上校。1917年隨潘興赴法參戰,組建了美國第一支坦克部隊。1939年授命組建裝甲旅,晉升為準將。1942年任第一裝甲軍軍長、少將軍銜,同年8月率4萬鐵騎渡大西洋登陸北非。1943年與英國將軍蒙哥馬利聯手取得阿拉曼戰役勝利,肅清了北非德軍后,晉升為中將,任第一集團軍司令,指揮了登陸意大利西西里島戰役。1944年任第三集團軍司令,作為第二梯隊參加諾曼底登陸,利用閃擊戰率軍橫掃歐洲,直至奧地利,9個月間,殲敵140萬,解放大小城鎮1。3萬座,且相對傷亡最小。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擢升四星上將,任巴伐利亞洲軍事長官,15集團軍司令。1945年12月9日,打獵途中遇車禍不治,歿于海德堡。 巴頓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呈現出鮮明的個人性格特點,引起世人不同評論,很多人認為他是“一位統率大軍的天才和最具進攻精神的先鋒官”和“二十世紀的拿破侖”;但也有人認為他“勇猛有余、智謀不足”、“驕傲自大、華而不實”。軍事學者指出:“作為統帥人物,巴頓將軍的最大特點就是以他自己的尚武精神去激勵部下,用他的個性去影響部下在戰場上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