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兩歲四個月了,上個月上了幼兒園,三周來一直還在鬧情緒,在家里也變得愛哭鬧,一直叫要鴨鴨,問她什么鴨鴨也不講,瞎鬧,我覺得很心痛,又不知怎么辦。其實入園之前我看了好多家,選的這家幼兒園在我們這里算還不錯的。哪位有經驗的媽媽幫幫我吧!
熱心網友
聽說過很多孩子入園難的問題,比如沒有媽媽能忍受寶寶撕心裂肺地哭。不哭的,可能在你接他的時候發現褲子已經尿得濕透。收集了這些資料,包括專家的意見和朋友的經驗。送孩子到托兒所應注意什么現在,隨著母親們外出工作比例的大幅度提高,孩子們常常在很小的時候起就被送到托兒所。就連那些在家當專職主婦的母親,也因為害怕孩子周圍沒有(或很少)可以和他玩的小朋友而產生社交性差、不合群這樣一些問題,把自己的孩子往托兒所里送。 然而,如果母親在孩子還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就過于著急地把他送到托兒所,其弊可能會遠遠大于利。因此,在你準備將自己的孩子送往托兒所的時候,你一定要認真仔細地考慮和權衡一下,孩子現在所處的狀態以及托兒所現有的環境與條件。 對孩子方面的考慮: 1。孩子在心理上必須成熟到足以承受和媽媽分開的程度。一般來說,只有當孩子長到3周歲左右的時候,他才能夠產生“媽媽只是暫時不見了,過一會還會回來”這樣的想法。當然,孩子和孩子之間的差異還是很大的。通常,女孩子在這方面成熟的會比男孩子更快一些。對于那些成熟得特別快的孩子,即使在他們2周歲左右的時候就把他們送到托兒所,他們一般也會適應的。因為只有當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表達能力的時候,他們才能夠把自己的意思正確地傳達給他人。 2。孩子要具有能夠和自己的朋友達成一定程度的妥協的能力。如果你的孩子現在還處于霸著自己的東西不放、別人連碰都不能碰一下的階段,或者還存在著總是試圖“獨占”自己老師的情況,那么,要想把他送到托兒所則為時尚早。 3。孩子必須懂得自己上廁所,不隨地大小便,食欲好,不挑食,同時身體也要健康。對于正處在生長期的孩子們來說,他們的免疫系統還沒有得到完全的發育,如果經常和其他孩子在一起活動,就非常容易生病。因此,對于那些身體素質弱的孩子,應該等他們長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再把他們送到托兒所里去。這樣做的話,就可以減少以上情況的發生。 對于托兒所方面的考慮: 1。托兒所里的老師要盡可能地多一些。對于那些還不滿3周歲的孩子來說,平均每3-4個孩子就需要有一名老師照顧他們。對于3-5周歲的孩子,則平均每7-8個孩子就需要有一名老師。 2。如果托兒所里的老師所學的專業就是“幼兒教育”的話,當然更好。但是,無論如何最重要的還是她們要真正地喜歡孩子、并且心地善良、熱情。當然,如果你重視的只是孩子的學習,那就另當別論了。 3。托兒所里的通風要好,空間也要盡可能地大。 當然,也會存在這樣一些情況:自己住處周圍的托兒所并不能完全具備以上的條件,可是由于客觀的原因,你又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托兒所去。在這種情況下,你不要突然就把孩子長時間地送到那里,而是要有一個過渡期。開始的幾天,你要和孩子一起去那兒呆上幾天;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每天你可以和孩子分開1-2個小時左右的時間;然后,再逐漸加大和孩子分開的時間。采用這種方式就可以逐漸減少孩子心理上的不安,使他逐步適應托兒所里的生活。 在這種情況下,托兒所里的老師也要對這個孩子格外地加以照顧,要經常抱孩子,讓他經常呆在自己的身邊,從而使他和自己逐漸親近起來。有時候,孩子上托兒所上得好好的,可是在某一天突然就不想去了。這時,你就要認真地檢查一下,到底是哪些因素使孩子不想去了。等到這些因素都被完全消除以后,你再送他們去也不遲。如果你為了養成孩子上托兒所的習慣,經常使用強迫的方法硬讓他們去,那么在不久的將來,很可能就會出現孩子堅決拒絕上幼兒園的情況。 如果孩子們硬鬧著不想去托兒所了,那一定是有原因的,即使你暫時還搞不清楚這些原因到底是什么。你一定要有耐心,你可以先讓孩子休息幾天,然后再送他去。協助幼兒愿意上幼兒園對幼兒而言,幼兒園是一個充滿陌生的環境,心理上的殺戮戰場。因為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分離焦慮”是在幼兒園產生的。 談到上幼兒園,每個孩子都余悸猶存,只因為那是一個完全陌生、看不到親人的地方。在媽咪離去時,瘋狂地喊叫哭泣,無助地趴在地上,此種恐怖的記憶對孩子而言,有種被撕裂與割離的情愫。所以如何使孩子能開開心心上幼兒園,對父母而這是一道很重要而且必須要克服的難關,此時期的親子教育對幼兒的心靈和心理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代表人生另一種轉變與蛻變。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與社會關系 其實,協助孩子愿意上幼兒園并非難事,只要稍微動一下腦筋,便可應付裕如。 以下的策略與方法可提供為人父母者參考:首先是為孩子找友伴,同齡的或大一、兩歲的小孩。 每天抽空讓孩子和左鄰右舍年齡相近的孩子多相處,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與社會關系,將來上幼兒園時,可以和自己的同伴一起上學,如此才不會感到孤獨與無伴;其次是養成孩子的正常作息習慣。 早睡早起上二餐定時定量,中午要睡午覺;第三是常帶孩子到戶外運動、游戲,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第四是完成孩子大小便的訓練。 讓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增加其自我自信心;第五是培養孩子看書的興趣。提供幼兒一些簡單的圖卡、畫片以培養其閱讀的習慣。在未上幼兒園時,先養成其規律生活的習慣與自動自發的生活,將來才能適應團體生活,不致于因為生活的改變而導致適應不良。 減少挫折、增強自信心 其次,良好習慣的養成,必須是點點滴滴累積而成。所以家長必須要花時間和心血,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鼓勵其多與其它小孩子認識,建立友伴與同儕關系。養成孩子正常作息和訓練孩子大小便,最終目的在于使孩子適應團體生活,如果孩子沒有養成這些習慣,很容易在團體生活中受到挫折,降低其自尊心;其次增加幼兒園老師的困擾,容易遭到同學們的訕笑,造成孩子幼小的心靈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失去自信心而退縮畏怯,不敢輕易嘗試與冒險,缺乏進取的精神。 所以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一定要讓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 有些小兒不愿意入托,總是哭鬧甚至拒食,家長怕委屈了孩子,結果是送送停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孩子長期不能適應集體生活。 遇到這種情況,按以下幾點來做當可以解決問題。 1、必須堅持天天送去,態度要堅決,要說“明天該去幼兒園了”,不要說,“明天去幼兒園好不好?”也不要哄騙孩子或者答應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即使孩子天天哭鬧也不能動搖。 2、把孩子送到班里立刻轉身走,班里老師是有辦法安慰孩子的。不要兩眼淚汪汪,一步三回頭,這種焦慮不安的情緒會感染孩子,使他更感到害怕和孤獨。實際上,孩子哭幾天就會好的。 3、若有可能,開始幾天您可以稍早一點接孩子,以免只剩下1—2個人時,增加孩子孤單、想家之情。 4、如果您的孩子比較膽小、內向,可以先向老師介紹一下孩子的性格特點,請老師給孩子介紹一個活潑外向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孩子會更容易適應。 5、向老師了解孩子一天的表現,有微小的進步都要給以表揚,這對孩子是一種精神安慰。 6從幼兒園接回家后多與孩子談談幼兒園的生活,讓他表演在幼兒園學的兒歌舞蹈,從正面引導孩子對園里生活的美好回憶。 7、切記不要以送幼兒園托兒所作為對孩子的威脅,這樣他會加深對托兒所幼兒園的反感。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有條件的最好送去托兒所或幼兒園,讓他們過一過集體生活,同齡兒相互之間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很快他們就會和諧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剛去托兒所幼兒園的不適應,會很快過去,家長大可不必過于擔心。家有寶寶初入園上幼兒園是孩子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家長頗為頭疼的事情。每年新生入園時我們常常會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一邊哭鬧,一邊死死地拽著大人的手不放,說什么也不肯進去;家長也猶如上戰場前的生離死別,欲走還留,甚至還偷偷地抹一把眼淚。那么,孩子入園前家長應做好哪些準備呢? 入園前 1。心理準備 由于年幼獨生子女的交往較少,一旦直接從家庭到幼兒園,孩子的不適應感通常較強。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孩子小的時候,如果不是單純由父母照料,而是有較多的照料者,孩子往往容易適應環境和他人。所以,多帶孩子串門,多讓孩子到公園玩耍,對孩子早期熟悉不同的環境和克服對陌生人的害怕大有裨益。 2。熟悉環境一旦決定上哪所幼兒園,父母就應該提前一段時間給孩子打打“預防針”,將幼兒園的有趣之處描述給孩子聽。比如,上幼兒園可以認識新朋友,可以跟老師學本領,可以參加種種有趣的活動等等,使孩子從內心向往幼兒園。同時,媽媽可以提前帶寶寶去幼兒園參觀,看看幼兒園里漂亮好玩的玩具,翻一翻家里所沒有的圖書,認識老師和小朋友,使幼兒園對孩子來說不再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 3。學會簡單的生活技能 入園前讓孩子學一些日常生活用語,使孩子能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如:餓了、渴了、熱了、上廁所等,并大膽地告訴老師。家長還要讓孩子學會漱口、洗手,用毛巾擦手、擦嘴,用勺子吃飯,認識自己的衣服、鞋子等,這樣不僅讓孩子產生了自信,而且為適應幼兒園生活奠定了基礎。 4。時間的準備 要幫助寶寶了解作息制度,熟悉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家長應提前了解到幼兒園的生活制度,然后告訴寶寶每段時間要干什么。在家中,家長可為孩子制定一個科學的作息時間表,要求寶寶每天按時進餐、睡眠、盥洗、活動娛樂等等,并堅持執行,使孩子從小就有一個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5。物質的準備 家長要為孩子選擇一些合適的衣服,既穿脫方便又不妨礙活動;鞋的大小要適宜,盡量選擇底軟、跟腳、輕便的鞋子,適合跑跳活動。年齡較小的寶寶,家長可多為他準備幾套衣褲,以備孩子拉尿、嘔吐時更換。對于依戀性強的寶寶,家長可讓孩子帶著最喜愛的玩具入園,使寶寶產生安全感。 6。能力的準備 要教寶寶學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能越俎代庖。家長應多為孩子創設有趣的環境,放手讓寶寶去做。特別要讓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自理方法,如自己握勺子吃飯、用杯子喝水、洗手擦嘴、穿脫鞋襪及簡單的衣服等等。每次做完后及時表揚他的進步,讓寶寶相信自己能越做越好,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強。 入園后 1。孩子入園了,家長須離開。有些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后,聽到孩子哭鬧很不放心,便躲在墻角、門后、窗外看,還有的中途來看望,這樣孩子的哭鬧時間會延長,次數會增多。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哭鬧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否則,孩子就會知道只要哭鬧就可以不去上幼兒園了。 2。認識新朋友。家長可利用入園和離園時間,認識本班的一個或者幾個小朋友,互相介紹后,鼓勵孩子在一起,拉拉手,玩一玩。另外,老師也是孩子的新朋友,家長可利用離園時間和老師交談,老師會及時表揚你的孩子,增強孩子上幼兒園的信心。 3。新生入園宜早接。剛入園的幼兒特別希望家長早點來接,體驗與家長團聚的欣慰,否則,孩子會產生孤獨、失落、甚至有被人遺忘的感覺,使孩子更怕上幼兒園。 總之,幼兒入園不僅是對寶寶,也是對父母的一次考驗,我希望你和你的女兒能夠共同經受這次考驗,并能很快把考驗變成美好的體驗,讓輕松和快樂每天陪伴你和女兒!。
熱心網友
肯定會有這樣一個過程.因為幼兒園是一個新的環境,沒有家人的呵護.他會覺得沒有安全感,很不適應,所以會哭鬧. 第一,你就應該和老師及時溝通,對寶寶一點兒小小的進步都進行鼓勵,表揚. 第二,你們也不能因為看到寶寶哭鬧,而讓寶寶上幼兒園兩天打魚三天曬網的. 第三,你們還可多多問問寶寶幼兒園的事,認識了哪些小朋友啊?唱了什么歌啊?慢慢的,寶寶會適應的.
熱心網友
這種情況你應該和寶寶幼兒園的老師溝通一下,看老師知不知道鴨鴨是什么,找到了寶寶鬧情緒的原因,然后對癥解決,寶寶應該會愉快一些。祝你和寶寶都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