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想,朝鮮海軍的船那么小那么破,和韓國先進艦艇火并,這說明朝鮮的海軍其實還不錯!
熱心網友
打敗別人不能說明軍事力量強,那怎么樣才能說明軍事力量強?????軍隊裝備再強,打不了勝仗,還能叫軍事力量強?
熱心網友
才怪呢,潛艇服役40年,20年沒造大船了,怎么會好呢?!
熱心網友
垃圾水平
熱心網友
40、50年前,中國曾打敗美國、日本等各國列強,但不能說明我國的部隊或是軍事力量就很強,作為戰斗來講,要綜合分析,包括民族氣節的問題。
熱心網友
這是很強的意思嗎?波蘭人曾經用騎兵和坦克搏斗呢,他們強不!?
熱心網友
有中國傳統風格啊!!! 就是死了,也要斃他一個
熱心網友
從海軍來講,朝鮮真正有戰斗力,熟練掌握的只有潛艇,朝鮮共有各時代潛艇95艘,當然都是常規潛艇,這也是美日韓海軍頭疼的部隊,1998年(幾月我忘了)朝鮮一艘補給潛艇在韓國海域擱淺,艇上的7名優秀軍人和一個連隊的韓國士兵展開激戰,最后被擊斃5人,2人逃生,決不做俘虜,他們被視為朝鮮英雄,這種高昂的士氣,頑強的作風令韓軍人膽寒!
熱心網友
不好,典型的近海海軍,裝備落后,只相當于中國五十年代末的海軍水平。 對外界來說,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是一個十分神秘的國家,它緊閉國門,大多不參與國際社會的活動,一度人們將其遺忘。不過,近年來由于它要發展核武器而備受國際社會的關注。在這個神秘之邦中,軍事力量的神秘色彩尤為濃重,而飄蕩在海洋之上的朝鮮海軍更是鮮為人知。 發展歷程回顧 朝鮮戰爭結束后,朝鮮半島一分為二,形成了兩個政治制度截然不同的國家,北面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北朝鮮,南面是大韓民國,俗稱韓國。朝鮮擁有相當長的海岸線,分為東西兩條,但它自獨立以來,卻一直是以陸軍為建軍的重點,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陸軍都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海軍和空軍均處于次要地位,這是因為朝鮮一直將防御南面韓國的陸上進攻作為國家安全戰略的主要目標,因此,海軍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20世紀60年代,朝鮮才從前蘇聯和中國接受了數十艘導彈快艇、炮艇和掃雷艇,并開始自行研制了一批小型艦艇,其中,潛艇的出現意義重大,只不過,當時的潛艇都屬于袖珍型,不具備攻擊能力,主要用于研究、訓練、執行偵察和運送蛙人部隊等任務。但不管怎么說,此時的朝鮮海軍總算有了一些模樣。20世紀70年代后,朝鮮海軍進入了一個大發展的時期。通過從中國和前蘇聯購買海軍裝備、引進技術設備和培養海軍科技人才等措施,在不太長的時間內,朝鮮打造出了一支具有一定實力和規模的海上雄師,一度能與韓國海軍相抗衡。 整體實力分析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北朝鮮東西兩面臨海,有兩條獨立且不相交的海岸線,這使得朝鮮的戰艦無法通過海路抵達另一側海岸,除非通過陸路運輸,這當然是不現實的,因此,朝鮮不得不建立起兩支獨立運用的艦隊:東海艦隊和黃海艦隊(亦稱西海艦隊),為此,還修建了更多的造船基地和維修保養設施,與韓國相比是一大先天不足。這兩支艦隊均隸屬于朝鮮最高海軍司令部。黃海艦隊的總部位于南浦,主要基地設在琵琶串和西街里,擁有340艘艦艇,編為6個戰斗群。東海艦隊擁有470艘艦艇,編為10個戰斗群,總部位于退潮東,主要基地則設在羅津和元山。此外,許多小規模的基地則不規則地分布在兩側的海岸線上。在這兩大艦隊中,有部分艦艇屬于朝鮮勞動黨和總參謀部,艦隊沒有指揮權。 如今,朝鮮海軍的實力到底咋樣?這恐怕是一個難以準確回答的問題,但通過從各種渠道獲取的信息分析,人們完全可以用4個字來形容朝鮮海軍的實力狀況,即多、老、雜、低。 所謂多即指朝鮮海軍的艦艇數量多、規模大。朝鮮現有各型艦艇約800余艘。其中,潛艇25艘、護衛艦3艘(2艘“那金”級、1艘“蘇霍”級)、小型護衛艦4艘、導彈艇42艘、魚雷艇198艘、海岸巡邏艇18艘、近海巡邏艇151艘、掃雷艇25艘、登陸艇約260艘、軍補船7艘。在朝海軍艘艇中,25艘裝備有533毫米魚雷發射裝置,另外,還有微型潛艇50艘、海岸潛艇11艘。外界認為朝鮮潛艇部隊的規模居世界第4位,這主要是就數量而言的。 所謂老即指其艦艇尤其是主戰艦艇的役齡長。細細研究一下朝鮮的艦艇可以發現,它們大多是20世紀50年代前蘇聯的產品。就拿潛艇來說,4艘“威士忌”級潛艇是前蘇聯1974年移交給朝鮮的,而那時它們已經股役了近15個年頭,屈指算來,至今已有45年軍齡了,不可謂不老矣!1973年-1975年,中國先后向朝鮮轉讓了7艘仿“羅密歐”級潛艇,至今役齡也有近30年了,目前,這些艇還在服役,而潛艇的最長使用壽命為30年。據估計,目前,朝鮮的艦艇大約有1/4的服役年齡超過20年,有46%的艦艇應當在淘汰之列。 所謂雜,即指種類較多。朝鮮的水面艦艇包括“羅津”級輕型護衛艦、“梭霍”級導彈護衛艦、種類繁多的巡羅戰斗艇、裝備“冥河”導彈快艇與難以計數的魚雷艇,1999年6月黃海沖突發生后,朝鮮又裝備了“公芳”級氣墊艇和“南浦”級人員登陸艇;潛艇種類包括“威士忌”級潛艇、“羅密歐”級潛艇、“桑”?O級海岸艇和“玉戈”級袖珍潛艇等。 所謂低,即指其艦艇的技術含量低、作戰力量弱。據分析,無論是朝鮮的水面艦艇,還是潛艇,其作戰平臺、通信系統、預警指揮控制系統的設備都已過時,只相當于20世紀60-70年代的水平。作戰力量弱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其排水量小,排水量最大的艦艇是“梭霍”級,只有1640噸,僅有1艘,2艘“羅津”級護衛艦的滿載排水量為1500噸,其余艦艇的排水量均在1000噸以下。潛艇的排水量和續航能力就更低了,潛艇中的大部分是袖珍型的。 顯然,朝鮮海軍是一支以近海防御為主的海上力量,不是藍水海軍,海岸防御是其主要任務,最多還能擔負有限的兩棲突擊作戰任務,遂行滲透行動和反艦作戰,根本無法執行大規模和遠距離的兵力投送任務,遇到大的風浪及其他不良氣候時,就很難遂行任務。由于技術水平落后,在訓練和執行任務時經常發生事故。1996年“桑”?O級小型潛艇在韓國東海岸觸礁,1998年“玉戈”潛艇還是在韓東海岸誤入漁網,乘員自殺后被韓海軍捕獲,同年又有一艘半潛式“滲透”艇在韓領海被擊沉。據估計,朝鮮海軍的總兵力約為4。5萬人,沒有海軍陸戰隊,也沒有海軍航空兵,機動作戰和遠程打擊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其水面艦艇部隊約有60%的兵力被部署在第一線,絕大多數是快速攻擊型導彈艇、魚雷艇和炮艇。潛艇部隊幾乎全部處于臨戰戒備狀態,遂行的任務包括海岸防御、運送執行特殊任務的部隊、布雷、襲擊敵運輸船隊和進行無護航的運兵任務等。 未來前景展望 2002年6月29日,朝鮮海軍與韓國海軍在黃海海域發生了一場小規模沖突,進行了約為25分鐘的交火,雙方都有損失。此事件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一些敏感的國際安全事務分析家認為朝鮮海軍在朝鮮軍事力量體系中的地位正發生變化,影響力正在上升。近年來,從種種跡象上看,這種判斷具有相當的正確性。 人們也許要問,是什么原因促使朝鮮政府重視海軍建設的呢?有意思的是,當前針對這一問題的答案,國際社會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從國家安全戰略的角度來看,不外乎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朝鮮領導人對海軍的認識變了。自金正日上臺后,這一點尤為明顯,這從他的一系列談話中,可見一斑。2002年5月1日,他視察朝鮮人民海軍司令部時說:“朝鮮半島三面環海,對于朝鮮來說,海軍的地位及其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并提出了進一步加強與發展朝鮮海軍力量的指導方針;他在視察金鐘洙海軍學院時說“國家統一后,海軍將成為朝鮮人民軍的中流砥柱。那時提起三軍,我們應該說海軍、陸軍與空軍,而不像現在這樣說陸軍、海軍與空軍了。”“海軍對于統一祖國而言非常重要。即使國家統一了,海軍仍非常重要。”2000年以來,金正日先后5次視察了海軍部隊。這都說明,朝鮮領導層深刻地認識到了海軍在未來戰爭中的重要作用,這當然十分有利于海軍的未來發展。此外,朝鮮媒體還不遺余力地試圖將領袖的觀點變成全體國民的信念。2001年12月出版的一份朝鮮國家級雜志說:“金主席認為,海軍非常重要,應該發展成為未來朝鮮軍事力量的軸心”;2001年6月1日是朝鮮海軍的第29個海軍節,當天朝鮮中央廣播電臺的報道說:“金正日主席已經把加強海軍力量,并發展成為一支不可戰勝的、擁有強大攻擊與防御能力的軍事力量作為今后的發展方針”。其目的無疑是為海軍的未來發展營造有利的政治氛圍。 面臨的現實威脅使得朝鮮必須提升海軍戰力。1999年和2002年發生的與韓國海軍的海戰,表明兩國在海上邊界線問題上有分歧。有分析家指出:“朝鮮與韓國在海上交戰,主要是想向國際社會表明這樣一個事實,即目前海上分界線的劃分方法并不十分令人滿意。”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因為朝鮮海軍發言人在駁斥漢城指責朝鮮海軍是公然挑釁的聲明時說“這個分界線是一條由韓國在20世紀50年代單方面非法劃定的偽造分界線,它從來沒有得到朝鮮方面的承認。”這清晰地表明,韓朝雙方在海洋權益方面存在領土爭端,而在這兩次海戰中,朝方不占上風,甚至吃了虧。這也使朝鮮軍政領導層認識到要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必須加強海軍建設。目前,朝鮮海軍將建設的重點放在提高打擊能力和突襲能力上,如提高了“蠶”式導彈的射程,改進了反艦導彈系統,新近裝備的135艘“公芳”級氣墊船能在松軟的海岸地帶行駛,一次可運送1個排的兵力在海岸防波堤上登陸,突擊能力很強。此外,加緊了海軍科技和指揮人才的培養,對為數不多的海軍院校給予了較多的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