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寫的是真個明朝的歷史么?還是僅是萬歷年間?同上
熱心網友
不是明史,也不是萬歷年間的正史。正如作者所說:萬歷十五年是歷史上極平常的一年。黃仁宇踱步走進了這段歷史,企圖找到或者虛構關于一個帝國興衰的秘密,他或許找到了,或許沒有找到,因為萬歷十五年并沒有發生什么大事情,在此之前和之后有更多更為激烈愁慘的事情發生。黃仁宇從萬歷十五年開始說起,追溯歷史的前因和后果。這本書不能用平常的歷史觀來看,因為黃仁宇先生對歷史有其獨到的一種大歷史觀,這本書也是在傳播這么一種觀念,這種觀念就是讓你去看待或者說是去評價一件事情時,首先是要把它放到歷史背景中去,其次是要盡可能地在一個長的歷史時段中去觀察,歷史時段跨度越大,看得就會越清,把握得就會越準確。本書作者有這樣一段精彩的描述:“歷史的規律性,有時在短時間尚不能看清,而須要在長時間內大開眼界,才看得出來。中國文化是亞洲大陸地理的產物,歐美和日本的物質文明,有他們海洋性國家的經驗,況且每個國家發展,也有他們先后程序,而其中最大的差別,則是現代先進的國家,以商業的法律作高層機構及低層機構的聯系。落后的國家以舊式農村的習慣及結構作為行政的基眈。”。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潛”、“欲知大道,必先知史”。該段歷史給了我們什么樣的啟示呢?書中有云:“政府不用技術和經濟的力量扶植民眾,而單純依靠政治上的壓力和道德上的宣傳,結果只能是事與愿違。”,“《萬歷十五年》指出道德非萬能,不能代替技術,尤不可代替法律,但是從沒有說道德可以全部不要,只是道德的觀點應當遠大。凡能先用法律及技術解決的問題,不要先就扯上了一個道德問題。因為道德是一切意義的根源,不能分割,也不便妥協。如果道德上的爭執持久不能解決,雙方的距離越來越遠,則遲早必導致于戰爭。”。也可以說,這是一部研究性的歷史著作。。
熱心網友
朋友,給你一個網址自己看一下吧: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