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信息時代的反坦克地雷 吳維 自從坦克這一"鋼鐵怪物"降臨人間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研究對付它的辦法,其中反坦克地雷便是其中的一種。應當說,在各種反坦克武器日益現代化的今天,反坦克地雷的發展似乎并不太引人注意,但是隨著電子、傳感器和布雷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反坦克地雷已經跨入了現代化武器的行列。許多新型反坦克地雷猶如插上了"翅膀",它能夠根據作戰的需要,從各個方向,對坦克和機械化步兵造成致命的威脅。美軍認為,在未來戰爭中,將有12%的坦克會被地雷摧毀。由于反坦克地雷在戰爭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它的發展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反坦克地雷也隨之發生了重大變化。 反坦克地雷智能化 利用高容量計算機芯片和先進的電子部件制造的反坦克地雷將是一種高智能化的地雷。布設后,它們彼此之間可以構成網絡相互傳遞信息并能執行所計劃的戰斗行動。在智能化的反坦克地雷體系中,采用的命令系統將使布雷部隊與地雷之間形成雙向通信鏈路,地雷將能收集和提供情報以及執行作戰命令,具有主動的、三維的、靈巧的防御和作戰能力。 目前的智能化反坦克地雷主要由探測識別系統,中、近距離瞄準系統、戰斗部和控制部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探測識別系統。實際上,這種反坦克地雷已經打破了傳統的雷與彈的界限,能夠自動地對目標進行探測、識別、確認和攻擊。如美軍的ERAM空投遠距離反裝甲彈藥地雷,由發射器、音響探測器、數據處理裝置和兩枚帶紅外尋的彈頭等4部分組成。地雷從空中投放,觸地時自動拋落降落傘進入戰斗狀態;音響探測器開始搜索其作用范圍內的裝甲目標,一旦發現目標就自動進行識別和跟蹤,其數據處理裝置則自動計算出目標的位置,并進行攻擊;發射器發射的彈頭通過自身的紅外尋的系統,修正、識別和跟蹤目標并引爆彈頭,攻擊坦克的頂部裝甲,殺傷內部乘員。而美國的一種名為"突擊隊員"的反坦克地雷,則裝在光纖遙控的小型電動四輪越野車上,可在10公里的范圍內遙控快速機動,鉆到坦克的底部爆炸,以此來擊穿坦克。 據《美陸軍時報》報道,美陸軍2001年1月29日接收了名為大面積彈藥(WAM)的反坦克地雷。這種高13英寸、重35磅、風車形狀的彈藥利用光學傳感器和地震傳感器測聽遠在650米以外的坦克或裝甲車輛。爾后,大面積彈藥把這種聲音與存儲在彈藥內部數據庫的數據相比較。該數據庫存儲了敵友坦克的特性。當大面積彈藥判明來者是敵坦克時,就對其實施跟蹤并發射5磅重的曲棍球狀的子彈。該子彈內裝足以摧毀裝甲的炸藥,其紅外傳感器發現和跟蹤坦克。一旦決定要對坦克實施攻擊,則發射桿狀彈頭。此外,還有一種反坦克地雷裝在推進火箭上,它能在一定的距離上依靠火箭的動力低空巡航,探測到目標后自動尋的攻擊。這種具有機動能力的智能反坦克地雷的研制成功,結束了地雷布設后只能原地待機的歷史,成為反坦克地雷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 反坦克地雷小型化 實施快速的、大面積的布雷已成為現代化陸戰場一種最為有效的作戰手段。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利用飛機、火箭系統實施快速布雷。如美軍裝備的M270中型多管火箭炮,它一次可載運226個反坦克地雷,一次發射,布雷面積為1000X400米,射程為40-70公里,而美、英、法、德、意等國聯合研制的MLRS多管火箭炮布雷系統單車一次齊射可發射12枚火箭彈,可用德國研制的336枚AT-2反坦克地雷構成正面為500-750米的反坦克雷場。為此,現代反坦克地雷必須體積小、重量輕,以達到布設多、面積大的要求。隨著裝藥成份的改進,反坦克地雷的威力在不斷增加的同時,體積和重量卻在逐漸減少。由于裝藥性能的提高,在滿足對目標殺傷需求的同時,地雷裝藥量也將有所下降。如新一代炸坦克底部的地雷,雷體裝藥結構改用翻轉彈丸聚能裝藥,裝藥重量不超過0。85公斤,爆炸后形成的金屬射流和高速金屬彈丸,能夠穿透坦克底部裝甲,殺傷內部的坦克乘員,使其徹底失去戰斗力。 反坦克地雷威力增 現在的反坦克地雷通過改進裝藥結構和引信,提高了其爆炸威力。如新型炸坦克履帶的地雷,通過改進裝藥結構,用長條形結構代替過去的圓餅形結構,威力大大增加。目前,比較典型的是英國研制的棒型地雷,長1200毫米,寬108毫米,高81毫米,全重10公斤,裝藥8。7公斤。由于這種地雷是長條型的,其正面和長度比圓餅形的要寬得多,因而坦克壓上的概率增大。它與裝藥接近的圓餅形地雷相比,障礙寬度是后者的2倍,威力自然也就比比圓餅形的大。它不僅能破壞坦克履帶,而且還可威脅坦克車底。 另外,現代反坦克地雷的引爆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傳統的觸(壓)發引信外,已經大量應用由高新技術合成的非觸發引信、紅外引信等。這些引信憑借各自的敏感裝置,通過感受裝甲車輛駛近地雷時引起的外部磁場、音響、地面震動及紅外頻譜的變化來探測目標,并自動解除保險進入戰斗狀態,在目標進入最佳殺傷范圍內引爆地雷。如美國的XM84反坦克側甲地雷,以雷載雷達引信探測移動目標,在目標進入預定位置后,即起爆戰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