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沙坪壩區位于重慶主城區西部,東濱嘉陵江, 西抵縉云山,幅員面積396。2平方公里。區境中部歌樂山縱貫南北,東為沙坪壩,是重慶市的科教文化中心和工業基地,建成區面積35。26平方公里;西為梁灘壩,是農業、鄉鎮工業為主的地區,2003年重慶市大學城在這里動工興建;中部歌樂山是重慶市風景旅游區、國家森林公園,有“渝西第一峰”、“山城綠寶石”之稱。  沙坪壩區地貌歸屬于川東平行嶺谷低山丘陵區的一部分,全區呈丘陵、臺地和低山組合的地貌結構。中部歌樂山海拔高度在550~650米之間,最高峰歌樂山云頂寺海拔680。25米。嘉陵江由北往東南流經沙坪壩區19。3公里。氣候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熱量和水分資源豐富,最冷月平均氣溫7。8℃,最熱月平均氣溫28。5℃,年平均氣溫18。3℃,無霜期341 。6天,具有冬暖夏熱和春秋多變的特點。降水充沛,全年降水量1082。9毫米。中部歌樂山森林區年平均氣溫比山下低2℃左右。碳酸鹽巖裂隙溶洞水的水量豐富。全區水體除嘉陵江外,梁灘河、虎溪河、清水溪、鳳凰溪、詹家溪、南溪口溪是區內較大的溪河。全區森林資源主要集中在歌樂山、中梁山地區,歌樂山森林公園1938年定名,2003年創建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行政區劃   50余年間,沙坪壩歷經5次區劃調整,目前區轄沙坪壩、磁器口、小龍坎、渝碚路、童家橋、石井坡、詹家溪、山洞、新橋、天星橋、土灣11個城市街道辦事處,歌樂山、井口、覃家崗、陳家橋、虎溪、西永、曾家、土主、青木關、回龍壩、中梁、鳳凰12個農村鎮和聯芳園區。東鄰渝北區、江北區和渝中區,南、 西界九龍坡區、璧山縣,北接北碚區,緊鄰重慶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北部新區。 據普查數據,全區常住人口81。8萬人,其中非農人口57。32萬人。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33%,各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0。67%;接受大學教育的11。06萬人,接受高中(中專)教育的17。01萬人;全區戶籍人口中就業人員2003年末達381776人,其中第一產業農業從業人員57844人,第二產業工業、建筑業從業人員164236人,余均第三產業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3。9%。全區常住人口中約有三分之一為學生和教職員工。區內有院士5人,國家突出貢獻專家23人,博導、教授、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539人,中級以上專業技術人才6萬余人,人口素質列全市之首。每天外來流動人口達30萬人次。沙坪壩從周朝的巴國屬地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歷史。。。。。。 經過50多年的建設,已成為重慶市“都市發達經濟圈”的重要支撐區。。。。。。沙坪壩區農業資源豐富,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生產條件良好,農業結。。。。。。 沙坪壩區是“重慶市十強工業區縣”,是重慶市重要的工業基地。。。。。。 沙坪壩是重慶市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商貿區。重慶馬家巖裝飾材料。。。。。。 沙坪壩從周朝的巴國屬地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歷史。。。。。。 沙坪壩區是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區”、“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 改革開放20多年,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長,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