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月的寶寶每天要吃800-1000毫升的奶量,可是我女兒她吃不到,喂米粉她也不愛吃.她這樣胃口不好我很著急!
熱心網友
你的寶寶身高,體重增長如何?你的寶寶有可能到了特殊生理期——厭奶期:寶寶厭奶的現象普遍發生在六個月之后,甚至有的寶寶在四個月左右便有厭奶的現象,其發生的原因很多。小兒科醫師林炫沛表示,隨著時間的流逝,嬰兒的生理發育及感官功能愈來愈成熟,開始對周遭的環境產生好奇并喜歡探索,自然就容易對“吃”分心,這該是厭奶的主要原因。另外,四個月之后可開始替寶寶添加輔食品,寶寶在吃了與牛奶不同的多樣化食物之后,很可能會“喜新厭舊”,變得不再只鐘情于“牛奶”這種單一口味的東西。林炫沛醫師進一步指出,厭奶的發生并非就代表著寶寶會營養不良,如果寶寶的成長曲線屬于正常,且活動力一如往昔,無其他異常的現象發生,就像有些生理的不適癥狀會導致寶寶厭奶(如:剛打完預防針、長牙期間、脹氣等),這種情形通常持續幾天后即恢復正常,父母就毋須過于擔憂。然而如果寶寶食欲仍然不振,且出現活動力變差的情形,則有必要察覺是否有其他的生理疾病了。寶寶厭奶的因應方法至于在厭奶時期是否有一些因應方法,營養師謝玉秀提供以下幾項要領供父母參考:不宜隨意更換牛奶如果寶寶平時所喝的牛奶口味或成份忽然被更換了,也容易引起孩子拒絕喝奶的行為,所以當家長們考慮替寶寶換奶時,須采漸進式的添加方式(每天半匙添加新奶粉直至全部更換為止)。了解原因,補充需求如果寶寶的厭奶現象是因為生病了,那就必須先依癥狀的不同給予適當的食物。如:便秘會影響寶寶的食欲,導致他無法專心喝奶,這時可試著多給寶寶吃些蔬菜、水果類等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可改善便秘的癥狀。多樣化的食物供給寶寶會產生厭奶的情形,可能是因為吃膩了單一的食物,如果父母能在食物的種類上做變化,將可提高孩子對食物的接受程度,另外,如果寶寶開始吃輔食品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父母甚至可以在食物的顏色上下點功夫,如:胡蘿卜、瘦肉、青菜、蛋黃……都是輔食品的最佳“調色”材料。營養足夠的替代品寶寶不喜歡喝富含鈣質的牛奶,父母可提供一樣含鈣的食物替代品,如:小魚干、骨頭湯等以補其不足。減少外界的刺激孩子容易因分心而忘記“吃”,如果四周不斷有人走動或有嘈雜聲,如此容易分散寶寶的注意力,因而忘記喝奶的“行動”。因此給孩子一個安靜的進食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事。留意奶嘴的設計有的寶寶厭奶可能是因為奶嘴的口徑大小不適合吸吮,使他無法順利喝奶。測試奶嘴口徑的方式為,把奶瓶倒過來,標準口徑的牛奶會成水滴狀陸續滴出,奶水滴得太快或太慢都容易造成寶寶的不適感,而引起厭奶的情況。
熱心網友
你寶寶的一次進食量比較小,可以多餐少量。千萬不要等到寶寶餓哭了再給她吃。你寶寶是不是剛開始吃米糕,她可能不大喜歡奶油味的,給她換胡蘿卜味的試試看,多換換口味,你想想看如果是你自己一直吃一種口味,是不是覺得不好吃。你可以煮點粥給她喝,甜粥咸粥換著來,煮個滑滑蛋給她吃,總之多換換口味。
熱心網友
有寶寶的媽媽十有八九都會有這樣的抱怨:“寶寶吃飯怎么這么費勁兒呢?為什么就不能如我所愿地痛痛快快地乖乖地把飯吃完呢?……” 追著喂 寶寶每天吃飯都要大人在后面追著喂,一頓飯下來,話沒少說,路沒少走,可寶寶卻沒吃多少。真不知這種“追捕”喂飯到何時才會結束? 專家支招 “追捕”應立即停止,讓寶寶和你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共同進餐,日子長了,媽媽們就會發現,在用餐時間,寶寶得到的不只是食物,他還在學習社交技巧,如: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分享和品嘗食物。 ● 給寶寶安排一個固定的座位,高矮要適中,最好是專為寶寶設計的兒童高腳座椅。 ● 孩子的模仿力是驚人的,如果一起進餐的大人們對食物吃得津津有味,那么寶寶也許會對食物更感興趣。 吃飯就像種糧食 寶寶每次吃飯都會灑好多米粒,菜葉,而且飯還剩一大半呢,可是已經涼了,還是讓媽媽來喂吧! 專家支招 千萬別剝奪孩子自己進餐的權利。 ● 給寶寶選擇一個較深的餐具,這樣他就能用勺子將食物舀起,盡量避免灑得到處都是。 ● 在寶寶的高腳座椅下面鋪一張塑膠桌布或報紙,使清潔地板容易一些。 ● 孩子吃飯速度慢,因此媽媽在每次給孩子盛飯時應該少盛勤添,這樣就會避免吃涼飯。 ● 即便寶寶吃了一身,灑了一地,也不要過多地埋怨,因為這是寶寶“學藝”必須經過的過渡階段,媽媽需要冷靜和耐心,最好的辦法就是滿足寶寶提出的“我自己來”的要求,并且鼓勵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有的事也是必須嚴加制止的,那就是寶寶把食物扔在地上,或扔到別人身上。 手是寶寶的餐具 寶寶吃飯的主要餐具就是手,見了什么都是下手抓,旁邊的勺子就像沒看見似的,即便是用勺子,方法也是怪怪的,教了很多次也不會。 專家支招 吃飯的姿勢很關鍵,這是確保寶寶自己順利進餐的前提。 ● 身子坐正,一手扶碗,一手拿勺。 ● 拿勺的方法應像成人拿筆的方法一樣,不要大把握勺,也不要反握。 寶寶總是這不吃那不吃 費盡心思,辛苦半天做的飯,可寶寶總是這不吃,那不吃,或是沒吃兩口就說飽了,真不知是我的飯菜做的不香,還是他的胃口就這么小。看著他長得像個“豆芽菜”似的,真急人呀! 專家支招 習慣是培養出來的,飲食習慣也是如此。 ● 別指望你的寶寶什么都吃,因為他是不斷長大的,慢慢地他也會形成自己的習慣和口味。 ● 想一想,寶寶是不是在吃飯前不久進食了太多的零食或是含糖量高的果汁,如果是這樣,就不要自責自己的廚藝水平了,因為寶寶此時的血糖濃度高,沒有饑餓感。 ● 多給寶寶提供多樣的食物,如果他不喜歡吃魚,也許會喜歡吃羊肉;如果他不喜歡吃炒過的青菜,也許會喜歡吃煮在湯里的青菜;如果他不喜歡吃煮雞蛋,也許他會喜歡吃蛋羹。總之,此時倒是考驗媽媽廚藝的時候了,把食物做得顏色鮮艷些,造型有趣些,寶寶會更喜歡的。 ● 給寶寶吃一種他從未吃過的食物時,應該待他肚子餓時,這時他會比較容易接受“新鮮”食物。 ● 更重要的是,媽媽和寶寶周圍的人要有正確的飲食習慣,如果你自己是一個挑食的人,你的寶寶也會跟著學,挑食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最愛吃“垃圾食物” 寶寶最愛吃洋快餐了,一頓能吃下一個漢堡,一份薯條,一杯大可樂,外加一個冰淇淋,雖然我也知道有些洋快餐屬于“垃圾食物”,但是只有這時寶寶吃得最多,也最高興。經常是拗不過他,就滿足他了。 專家支招 多數寶寶都擋不住洋快餐的誘惑,媽媽要把握住“量”。 ● 沒有必要完全禁止寶寶吃薯條、漢堡等洋快餐,但一定要限定場合。 ● 不要讓寶寶吃這些吃個飽,更不能代替正餐。 ● 出于對整體健康和牙齒的考慮,應減少或避免讓寶寶飲用甜味飲料和汽水,如可樂等。 ● 孩子討要“垃圾食物”時,媽媽要有自己的原則,不能讓步。 ● 對親戚朋友們說:別把“垃圾食物”當做禮物送給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