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給我一個與泰山有關的故事?誰能給我一個與泰山有關的故事?
熱心網友
漢武帝和歷史上多位皇帝曾多次到泰山登高祭天,表現了泰山是我國的“五岳之首”!
熱心網友
泰山與石敢當這則民間故事:唐太宗騎馬上泰山,到回馬嶺時,一看到馬蹄盤,實在上不去了,他又好奇, 非上不行,結果繞著道走,臨走時說了一句:“我從長安來,逢山開路,遇水造橋,沒有擋住我的,偏偏讓泰山石把我擋住了。”
熱心網友
《中國民間小說》中有許多這樣的故事,或者在網上民間故事里也可以找到。
熱心網友
河神大王與泰山奶奶 河神管著所有的大小河流。有一年,玉皇大帝就通知泰山奶奶,讓她命令河神大王柳展雄①把泰山周圍大小一千個村莊全淹了,一個寨子也不留。因為泰山奶奶長久居住在泰山,就和山下的人有了感情了,而且泰山的百姓每年都來給她燒香磕頭、上供,她一聽要淹一千個莊子,一個也不留,就不忍心,她就把河神大王叫來商量。河神大王還沒走到泰山奶奶那里,就哭起來了。因為泰山下的泉林莊就是他老娘家,怎么能淹呢?他想起往事,不由得心酸:每年八月十五他就從小滂河給他老娘家送魚。柳展雄他老娘家姓龐,周圍的老百姓也都來打魚。老百姓為了多抓幾條魚,要是有人問泉林莊龐家來人了嗎?人家就說:“沒有,沒有!”那魚就一股勁地往里來,等他們抓魚抓夠了,就說龐家來人了,魚也就沒有了。柳展雄哭著想著,來到了泰山奶奶那里。他們倆商量怎么辦呢?最后想出了一個辦法:泰山下有一個大莊,有一個小莊,還有個莊子叫十百,十百就是一千,這樣就是大小一千個莊子。那么,“一個寨子也不留”怎么辦呢?山下還有個莊子叫寨子。這么,只把大莊、小莊、十百、寨子四個莊子淹了,不就是大、小一千個莊子淹了,一個寨子也不留了嗎?淹完這四個村子以后,他倆到玉皇大帝那里去報告說:“我們完全按你的旨令行事:淹了大、小一千個莊子,一個寨子也不留。”玉皇大帝聽了哈哈大笑說:“你們干得不孬!”后來,山下的老百姓知道了,很感謝他們。泰山奶奶就說:“不用感謝我了,你們就感謝河神大王柳展雄吧!他最愛聽戲,你們要感謝他,就搭個戲臺,唱個戲就行了。”老百姓就湊錢請來了戲班子。在汶河北岸的舊縣鎮搭了個戲臺。在一個小紅盤里放上紅紙,把它放在汶河邊上。有一條小水蛇,頭頂上一個“王”字,爬到盤子里來了。大家又把這盤子放在一個鋪了紅布的木頭盤船里,再把這盤船放在戲臺后面蓋了紅布的桌子上,小水蛇就在那里聽了三天戲。戲演完了,它也就不見了。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來歷 在很古的時候,石敢當這個人住在他老家徂徠山。他一輩子為人正直,家里很貧窮,靠種地過日子。家里雖貧窮,但很講義氣,常幫鄉親做點好事,很有威信。他一輩子沒生兒,只生了三個姑娘,大姑娘、二姑娘出嫁了,家里還剩了個三姑娘。這個姑娘從小勤快,心地善良。兩個姐姐出嫁以后,家里日子難過,為了幫父母過日子,三姑娘整天到徂徠山里砍點柴到山陽集上賣,好買糧吃。有一天,她正在山里砍柴,遇上暴風,昏天黑地,雨下得很急,她在山里也找不到避雨的地方,雨下的時間很長了,一直下到黑天。三姑娘在山里迷了路,出不來了,她很著急,越急越找不到路,正在她為難的時候,發現遠處有一個燈火,她就朝燈火走去。走近一看,見是從山洞里出來的亮光。三姑娘雖然害怕,為了避雨,為了找個藏身之處,還是壯了壯膽子,向山洞走去。走進山洞一看,是個老嬤嬤圍著一堆火在烤火。三姑娘一看是個老嬤嬤心里就很高興了,上去給老嬤嬤跪下,說到山中來砍柴,遇到風雨了,迷了路了,求老嬤嬤收留她,住一晚上。老嬤嬤也很高興地答應了這件事,留三姑娘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早晨,三姑娘砍了柴就回家了。從這以后,每逢三姑娘到山里砍柴,必定要到這山洞里來看看這個老嬤嬤,有時砍點柴禾給她,有時上山溝里給老嬤嬤提點水啊,打掃打掃山洞啊,就這樣,有幾年的時間,她和老嬤嬤的感情越來越深。有一天,老嬤嬤對三姑娘說:“你不是個凡人,是個仙女下凡,造化大,你在徂徠山住不了呢,徂徠山已讓你壓得落下去三尺了。”現在徂徠山的山勢和泰山不一樣,是平頂,最高峰叫太平頂。為什么峰頂沒尖,是平頂呢?就是讓三姑娘壓平的。老嬤嬤就和她說:“你不能在徂徠山呆了,你走吧!”三姑娘說:“我走,可上哪里去?家里有父母。”“從這里,往西北走,約走五十里路,那里還有個大山,叫泰山。你到泰山去住吧!泰山現在還沒個當家人,你去吧!去了以后,在某天,那里會有各路神仙去集會,選泰山主。去了以后,在半山腰的某個地方,有棵大松樹,你在樹底下挖上三尺以后,你會發現一個木魚子,拿出來,擱一邊。再往下挖,再挖三尺,然后把你穿的繡花鞋脫下一只埋下去,再埋上木魚子,這樣就行了。等封泰山主的時候,你再到場。”三姑娘聽了以后,就找到了這棵樹,挖了三尺,真挖出了個木魚子,她就把這木魚子擱在了一邊,又挖了三尺把她的繡鞋埋上了。到了老嬤嬤說的這一天,玉皇大帝召集各路神仙,南海龍王啊什么的,都到泰山集會。集會的目的,就是說天下各個名山都有了山主了,泰山還沒有,看看誰坐泰山合適。照各路神仙的意思,還得按老規矩,誰到泰山來得早,誰就是當然的泰山神。玉皇大帝采納了這個意見。就問:“到底誰到泰山來得早啊?”這時,柴王站出來了,說:“我來得最早,我應該當泰山主。”玉皇大帝問:“你來泰山早,你有什么憑據?”“我在大松樹底下埋著念經用的木魚子呢,不信可以去看看。”這樣,眾神仙一聽,有憑據啊,看看去吧!有沒有這個憑據。正在這時候,三姑娘也走出來了,說:“我來得最早!”“你來得最早有什么憑據呢?”“我是在一棵樹底下埋了繡花鞋。”眾神仙一聽,有了分歧了,各有各的理,那就去看看吧!到樹下挖,挖地三尺以后,挖出個木魚子,說明柴王來得早。這時,三姑娘不干,還叫往下挖,一挖挖出一只繡花鞋,這就斷定是三姑娘來得早,因為她的鞋是在底下。這樣泰山當家人得由三姑娘來當。就封三姑娘是泰山君主,封號是“碧霞元君”。對此柴王很有氣,一氣之下,就把山頂上所有的松樹都拔了去了。拔了以后,他用一個挑子,一頭一捆,挑走,為的是曬死三姑娘。柴王拔完了樹,挑著往下走,走到南天門,覺著越挑越累得慌,自己尋思尋思:“這事辦得有點太朝巴了;樹,我已經給她拔了,我還挑走干什么?有什么用?不能辦這種傻事。”所以,走到南天門這里,就把挑子放下來。“叫它滾下去算了!”他使腳把前邊這一捆蹬下去。蹬到前邊山坡上,就是現在對松山的一片松,長得挺旺,這是柴王挑的前一捆松。后邊的一捆,蹬到現在后石塢那里,也長了一片很好的松林。這樣山頂上就沒有松樹了。三姑娘很苦悶,常常落淚,想家,所以現在山頂上有些小樹叫“哭泣樹”,就是三姑娘的眼淚變的。她做了泰山的碧霞元君以后,常常苦惱。那個老嬤嬤,實際上是觀音菩薩,來超度她。每當夏天,泰山頂上總是有很多云遮著,就是觀音讓云給三姑娘遮遮太陽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