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大國都有航母,而中國沒有,是沒有實力還是不必要造?

熱心網友

因為我們在準備航天母艦

熱心網友

尋找“瓦雅格”號   在去大連的飛機上,記者的鄰座正好是個搞外貿的大連人。向他打聽“瓦雅格”號航母的事,他愣了一愣才反應過來,說在大連港的碼頭上見過。下了飛機,記者打電話到大連造船廠。廠里管宣傳的毛主任很堅決地拒絕了記者的采訪請求。他說:“有關‘瓦雅格’這艘廢舊航母的工程處理,現在計劃還沒有最后定,什么也不能說。”聽了這話,記者一下子感覺到要想實地看一看廢航母好像還不是件容易的事。問了好幾個大連人,他們對航母停泊的位置說法不一,還有人說:“沒有聽說過什么舊航母。”最后,一位出租車司機把記者領到了離大連港碼頭不遠的麗灣大酒店,說這酒店原本是大連造船廠辦的,肯定有人知道。   記者在21層要了間面向碼頭的房間住下,問服務員知不知道有一艘廢的航空母艦停在什么地方。她朝窗外一指,說:“就在那兒!”窗外,初冬的寒夜里正下著雨夾雪,碼頭上有幾艘大船確是燈光燦爛,但記者并沒有看見航母模樣的超大家伙。服務員也看了半天說:“那邊沒有燈的就是。現在是晚上,看不見,白天就好了。”   第二天一早,記者拉開窗簾,看見廢航母真的停泊在碼頭上。沒有飛機、沒有軍人、沒有武器、沒有旗幟,有的只是通身的鐵銹色。難怪有些大連人要說沒見過什么航母。由于停在碼頭的最外端,遠遠望去,“瓦雅格”號航母顯得不比別的貨輪大多少,反而像是一個廢棄的舊船臺,或者,就像有的大連人說的“像個沒用的大拖船”。   記者立刻打了輛出租車直奔大連港碼頭。據說,碼頭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隨便進入的,因此,記者已經準備好了一通說辭,但從碼頭的三號門徑直走進去,一路上也沒有遇到有人阻攔和盤問。碼頭非常大,里面既有集裝箱碼頭,又有散裝貨碼頭,還有鐵路直接通到碼頭里面。這是個以運送糧食出口為主的民用碼頭。   “可以看,不可以拍照”   “瓦雅格”號就靜靜地靠在集裝箱碼頭的一側,到了跟前,才感到這可真是個龐大的玩意兒,碼頭里所有的貨輪和它相比,在船體個頭上都是兒子、孫子輩的。資料上的數字是長307米、寬70米,滿載排水量6。7萬噸,飛行甲板距離吃水線大約有近10層樓高。   現在,記者可以清楚地看到,航母的表面到處都是嚴重銹蝕的痕跡,很明顯,它已經廢棄很久了,但船頭上的俄文名字還清晰可見。在艦身的正中位置,有一條黃色的鐵梯可以上下航母,但記者沒能上去。黃色鐵梯下面有一座簡易房,大連造船廠公安處在這里設了警衛室。一塊白色牌子上的《登船須知》寫得很明白:上下這艘廢航母必須持有一種條碼卡,經過專門的儀器確認后才能放行。警衛室里的保衛人員見記者拿著照相機,就打開窗戶警告說:“可以看,不可以拍。否則就罰款,再不聽就沒收相機。”記者答應著上前和他聊了幾句,他說,現在還沒有開工,正在做計劃,估計明年春節過后該差不多了。施工單位自然是大連造船廠。   這樣一艘廢舊航母的船體停在大連,但大連人知道的似乎不多。記者問了很多人,他們都以為記者要找的是一艘叫“奧麗安娜”號的豪華游輪,它也停在大連的海濱,上面有各種娛樂活動。就連從事海運業的金先生也被記者所問的航母搞得有點摸不著頭腦,直到記者把他請到自己的房間里,指著窗外讓他看,他才相信。但是,記者打電話問一家旅游公司有沒有游船出海時,對方倒是非常清楚“瓦雅格”號停在什么地方。他直為記者遺憾:“現在是冬天了,沒有船出游。要是夏天來,保管讓你看到航母,還能和它合影留念,就不用以后再專門去澳門了。”被他這么一說,似乎“瓦雅格”號現在在大連已經是個旅游推銷的賣點了。   “艦隊寶石”命運多舛   1985年,蘇聯軍方決定建造“瓦雅格”號航空母艦,由當時的烏克蘭加盟共和國在黑海的造船廠承建。按照當初的設計,“瓦雅格”號是最新改良的航母,曾被稱為“蘇聯艦隊的寶石”。它的艦尾飛行甲板可容納大約60架戰斗機,艦首兩旁還增設了導彈發射架,可打擊敵人在海上及陸上的戰略目標。   1991年蘇聯解體。在分家時,“瓦雅格”號由烏克蘭獲得。當時它的建造工程只完成了70%左右,飛行甲板、艦橋等船體部分均已完全成形,但缺乏電路、雷達、天線等艦裝設備,最主要的是還沒有安裝航行動力裝置。由于烏克蘭經濟狀況不佳,無力繼續建造,于是就此停工。   1998年,烏克蘭政府進行國際招標,澳門創律旅游娛樂公司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瓦雅格”號。創律公司本打算把船體拖回澳門,然后改裝成超級酒店,但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卻以該船雖然沒有動力,但其軀體仍具軍事價值為由,運用其對成員國土耳其的影響力,力阻“瓦雅格”號通過由后者控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2001年8月17日,土耳其政府終于同意“瓦雅格”號航空母艦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今年3月3日停靠在大連內港。   和中國已經購買的前3艘航空母艦主要用于旅游、娛樂的目的一樣,經過維修后,“瓦雅格”號最終將被改裝為超級海上酒店、賭場及軍事博物館,帶動澳門旅游業的發展。   造航母取決于海軍戰略   “瓦雅格”號安靜地躺在大連港口,但幾乎所有看到它的人,都要指點著評論一番,因為“航空母艦”這個詞一直是令中國人興奮的。目前,全球共有10個國家的26艘航母在服役,其中美國有12艘,印度、阿根廷、巴西、泰國等發展中國家也都有自己的航母。日本也于1998年下水了首艘被稱為“準航母”的大型艦船。關于中國要不要造航母的討論在民間一直經久不衰。   和普通人的熱衷形成反差的是,國內從事戰略和裝備研究的專家們對這個問題都出言謹慎。“是不是建造航母,取決于國家的海軍戰略,而海軍戰略要服從國家整個的軍事戰略和發展戰略。”這是專家們說得最多的話。海軍某研究所的研究員尹南先生對記者分析說:“政治原因是中國目前不造航母的最主要的原因,一些西方國家看到中國實力不斷強大,拋出‘中國威脅論’,想要遏制中國的發展。周邊一些國家也對中國的國防力量存有戒備之心,而穩定的周邊環境又對中國非常重要,發展經濟才是中國現在最主要的任務。從這個意義上講,不造航母是中國現階段一個正確的選擇。”   另一方面,從花費上講,航空母艦無疑也是一件巨大的奢侈品。以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為例,它建造費用就要45億美元(合300多億元人民幣)。一支航母戰斗編隊需要有大量艦載機,即使是輕型航母也至少載有二三十架艦載機。此外,以美國航母為例,單一航母編隊通常包括1艘航母、2—3艘導彈巡洋艦或驅逐艦、2—3艘反潛驅逐艦或護衛艦、1—3艘攻擊型核潛艇、1—2艘后勤補給艦、大約7—12艘大小船只。除去航母上上千名工作人員的花費,航母還需要支付衛星導航費用等,這樣算下來,一個航母戰斗編隊需要的經費開支確實是個極其巨大的數目。這還不夠,事實上不是一艘航母就能形成戰斗力的。據海軍方面的專家介紹,理論上,航母需要維修和訓練的時間,美國目前的12艘航母,一般情況下是1/3在工廠維修,1/3在訓練,另外1/3才投入作戰使用。照這樣計算,中國至少要有3艘航母才能保證1艘能作戰使用。一位戰略研究專家在給記者算完這筆賬后長嘆一口氣:“實在是太貴了”。   中國具備航母技術嗎   如果不考慮政治和經費的因素,中國是否具備制造復雜的航母系統的技術能力呢?在技術層面的探討上,專家們明顯分為兩派。一部分船舶專家給出肯定的答案,理由是:按照噸位大小,1萬至4萬噸的航母被稱為輕型航母,4萬至6萬噸的航母被稱為中型航母,6萬噸以上的航母被稱為重型航母。目前中國雖然沒有實際建造航母的經驗,但就造船能力講,中國早就可以建造10萬噸級以上的民用船體,建造中小型軍用艦船的技術經驗也很成熟。另有一些專家則認為,建造航母所需的重要技術中國目前還不成熟。尹南對記者說:“比如說很關鍵的彈射技術,這是在兩三百米的甲板上能讓飛機起飛的技術保證,這種尖端技術不易掌握。再比如說艦載機,我國目前也沒有自行研制的合適的機型。”但對艦載機問題,也有不同的看法。一位從事飛機制造的研究人員對記者說:“俄羅斯當年就用蘇—27上航空母艦,這種做法我們也可以借鑒。蘇—27性能不錯,中國也能生產,這種機型完全可供選擇。”。

熱心網友

正在造

熱心網友

收復臺灣之前用處不大,到時假如開戰成為活靶子的可能性還很大在突破第一島鏈之前應用的意義不大

熱心網友

我國的戰略方針是防衛而不是進攻!我們的海軍是屬于近海防衛型的,主力發展潛艇!航空母艦是遠洋進攻型的堡壘,與我國戰略方針不符!!

熱心網友

航空母艦戰斗群不適合中國的國情!我們不需要這種高消耗的奢侈品!未來的戰爭是在水下和太空決定勝負!我想中國的領導和中國的戰略專家應該有長遠的眼光看待這一問題!~我們老百姓不應該認為中國沒有航空母艦就矮美國一截或認為會戰敗給美國!偉大神秘的中華民族不會被任何外來侵略所征服!

熱心網友

我國至今還沒有航母,錢并不是主要原因,以我國目前的經濟實力建造并維持兩、三個航母戰斗群還不是問題。其主要原因是:首先,在政治和外交上,建造航母確實會給我國帶來不穩定的環境,不利于我國的近期目標其次,在經濟和軍事以及臺海危機上,因為我國把美國和日本當作最大的敵人,在近期臺海危機中美國可能介入,在未來我國與美國也必有一戰,由于綜合軍事力量遠遠落后與美國,尤其是海軍和空軍,所以中國要進行不對稱作戰方式,美國的航母有十多艘,就算建造出了航母也拼不過美國,尤其是一些關鍵技術方面落后,所以我國可以把建造航母和維護航母的費用投入到航天以及導彈和潛艇方面,尤其是巡航和洲際導彈以及核潛艇還有航天飛船這些對美國有現實震懾效果的武器上。再次就是技術上的水平了 1:彈射器,這是航母上必不可缺,遺憾的是這一技術我們目前還沒有掌握;2:反潛:這一直是我軍的弱項,缺乏專用的反潛機和先進的聲納探測系統;3:艦載機:我軍目前也沒有適合航母的艦載機(直生機除外);4:雷達:盡管我軍已裝備艦載相控陣雷達,但也是才剛剛研制成功,需要時間去磨合且性能還有待考證;5:核潛艇,攻擊核潛艇(漢級)早就服役,但其性能太差,無法有效為航母編隊實行水下護航。當然也有戰略上的考慮,以免過分刺激周邊國家,影響經濟發展。盡管我國還面臨臺灣、東海及南海問題,隨時都有發生沖突的可能,不過這些問題都在我周邊,也就是說在我戰機的作戰半徑內,即使發生沖突也可應付。這些都是我國還沒有建造航母的原因。當然從我國長遠的戰略和我軍積極防御的角度出發,建造航母編隊一直是我海軍孜孜追求的目標。這就需要我廣大的軍工科研人員刻苦攻關,突破瓶徑,作好建造航母的技術儲備。相信不遠的將來我們就可以在蔚藍色的大海上看見我們自己強大的航母編隊。。

熱心網友

首先, 制造航母需要許多資金,而且, 更重要的是,航母制造出來以后,需要更多的錢保養,這將會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我認為,中國應當具備快速制造航母的一系列設備,用時再造。

熱心網友

耗資太大,在當前起的作用有限,容易引起東南亞國家的恐慌,暫時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