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一、中央的三公九卿等官《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秦漢時的三公,主持國政,號稱萬石之官,是朝廷的中樞職官。實際上它們也有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1。三公丞相 丞相是朝廷最高的行政長官,“掌丞天子,助理萬機”。(6)秦及西漢前期都有左、右丞相(秦漢皆以右為上)。秦二世時又增設中丞相,以趙高充任。因趙高是宦官,所以“中”是指內廷。對于特別受到尊寵的丞相,可授予“相國”的尊稱。秦始皇時的呂不韋、漢高祖時的蕭何都曾為相國。漢代丞相之下有丞相史若干,從事秘書工作,長史為其長。武帝時,丞相府又設司直,掌察舉違法之官。漢武帝為了加強皇權專制,常常破格提拔一些出身微賤的人才,任用他們為中大夫、諸郎等,平時在皇帝周圍出謀劃策,形成所謂“內朝官”。漢武帝利用他們與丞相為首的朝廷行政官員們即所謂“外朝官”相抗衡;同時又常常通過少府所屬的尚書署草擬詔令,轉達奏章,以便于親自裁決政事,以致丞相之權日漸削弱。武帝死后,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的頭銜主持朝政,其權勢反在丞相之上。西漢末年,丞相更名大司徒,其權力、位次都在大司馬之下,并且與大司馬、大司空合稱三公。劉邦在奪取天下的戰爭中也常以相國、左右丞相的虛銜授給一些武將,因此史書中也常在虛銜前加“假”字。東漢初,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合稱三司。和帝時,鄧騭以車騎將軍儀同三司,于是三司之外又有“儀同”之號,意思是雖無三公的名號,但在待遇上與三公一樣。東漢皇帝多為幼年嗣位,于是常以太傅錄尚書事作為輔弼,主持朝政。這樣,太傅更在三公之上,稱為上公,或與三公合稱四府。東漢皇帝為集權于己,也常通過尚書臺發號施令,于是三公的權位進一步削弱,只能處理一些例行公事。東漢末年撤去三公,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漢書·百官公卿表》說太尉是秦官,但在其它文獻中尚未能得到證實。秦有國尉,為領兵作戰的武將,但地位并不很高。漢代的太尉或許是由國尉演變而來的。西漢前期,太尉為最高軍事長官。劉邦死后,太尉一官時設時缺。武帝初年撤去此官。后來設置大司馬,并冠于“某將軍”之前,成為全國最高級的軍事統帥。武帝死后,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的頭銜主持朝政,其職掌遠不限于武事,權位逐漸越居丞相之上了。東漢初又取消大司馬,恢復了太尉的名號。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作為丞相之副,其職掌有二:一為掌管天下文書圖籍、呈遞公卿奏章,頒布皇帝詔令等,類似皇帝的機要秘書長;二是掌管朝廷內外監察,為全國最高的監察長官。據《漢書·高帝紀》記載,西漢皇帝的詔令由御史大夫向相國(丞相)頒布,相國(丞相)再向諸侯王頒布;同時由御史中丞向各郡守頒布。漢代丞相一職出缺時,則按例常以御史大夫遞補。劉邦也曾以御史大夫虛銜授予統兵將領。漢武帝為了加強君主專制,親自裁決政事,逐漸將御史大夫所擔負的機要秘書工作交給尚書署辦理,于是御史大夫的職權日見縮小。西漢后期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東漢則稱司空。秦漢時,御史大夫之下有御史中丞,統領侍御史若干人,具體負責對朝廷百官的監察以及掌管國家收藏在蘭臺的圖書檔案;同時統管地方的監察長官刺史。秦朝時,在地方各郡派有監御史,督察地方官員。西漢初,曾廢除御史監郡的制度。漢武帝時把全國劃分為十三部州,作為監察區。每州下轄若干郡,長官為刺史。州刺史根據朝廷規定的六條標準督察地方官吏。武帝晚年,又設置司隸校尉,負責察舉京城三輔、“三河”(河內、河東、河南)及弘農等郡官民違法行奸之事,成為監察系統的重要官員。西漢御史監察系統的官署叫御史府或御史大夫寺,東漢改稱御史臺或蘭臺寺,所以古人也把監察官員稱作“臺官”。2。九卿九卿是指中央朝廷的九個重要官員和官署,它們是:奉常 漢代改稱太常,掌宗廟禮儀、占卜祭祀等事,史官、博士等為其下屬。郎中令 為皇帝的侍從武官長,屬官有大夫、郎、謁者等。郎是皇帝的侍從扈衛人員,有中郎、侍郎、郎中之分。太中大夫等及議郎為非武裝人員,掌議論。漢武帝時,郎中令改稱光祿勛,職掌不變。又設期門郎、羽林郎,為皇帝微行出獵時的武裝侍從。衛尉 掌管各宮門的守衛,屬官有仆射、公車司馬令等。漢代,衛尉統領的軍隊稱南軍。太仆 掌管皇帝的輿馬,及軍事用馬的牧養。廷尉 掌管刑罰訟獄,是全國的最高司法官。朝廷遇有大獄,皆由廷尉審理。典客 掌管接待少數民族、藩屬國來朝事宜。漢武帝時,改稱大鴻臚,掌管諸侯王、列侯及內附部族朝覲郊迎之事。宗正 主管皇族宗室(包括公主)事務。屬官有都司空,掌管對宗室犯罪之人的處置。治粟內史 掌管國家谷帛租賦。漢武帝時改稱大司農。漢初,治粟內史僅掌農業及倉廩,另有“大內”一官與之并行,掌管國家財政。改大司農后,大內為其屬官,稱都內,主管財貨,掌國家的金庫。少府 掌管全國山海池澤之稅,以供給皇帝私用,凡皇帝的衣食起居、醫藥供奉、器物制作等皆在其屬下,因此是宮廷事務的總管。武帝以后,其職權日益縮小,但是其下屬尚書署作為皇帝的機要秘書處則權勢不斷提高,后來終于脫離少府,獨立成尚書臺,分曹治事(指分科辦事)。實際上,中央朝廷除了九卿,還有一些重要的高級官員,例如:中尉 掌管京師地區的戍衛治安。漢武帝時改稱執金吾,平時巡邏街市,皇帝出巡則為前導。將作少府 主管宮室、宗廟、陵園的土木建筑工程。漢景帝時改稱將作大匠。典屬國 掌管歸附的少數民族的事務。漢成帝時,典屬國并入大鴻臚。水衡都尉 漢武帝時設置,掌管上林苑及諸池航政。3。加官秦時有侍中、散騎、中常侍、給事中等官,多由宦官充任,以侍奉皇帝。漢朝沿襲秦制,有侍中、散騎常侍、給事中、諸吏等官號,朝廷官員如具有這些官號,便可隨時出入禁中,以備顧問應對。這些官號被稱為加官。其中給事中可審核尚書奏事,諸吏可糾察彈劾內廷諸官,散騎隨從皇帝乘輿之后,可隨時提出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