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說得太玄乎,要讓大多數人覺得可信!
熱心網友
原創未來的世界應該是所有的衣食住行等等物質資料全部由電腦控制的機器(機器人是其一)制造出來。人類可以在任何地點與任何人方便的交流(移動網絡)。出行用小型快速飛行器飛行,瞬間就可以到達幾百或者更多公里以外。社會秩序的維護(警察軍隊法官公務員)均可以由設置好程序的機器人完成。沒有任何物質有形的煩惱,人類自由發展,可以搞藝術文學音樂體育等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藝術創造力將隨意發揮。
熱心網友
氫燃料電池汽車 氫燃料電池汽車與電動汽車一樣不會造成污染,但遠比電動汽車接近于完善。燃料電池與火箭發動機有相似之處。火箭發動機是由氫和氧聚合時釋放出的“爆炸能”推進的。但是,燃料電池卻用一種半滲透性膜把氫和氧隔開,而不是把這兩種氣體混合起來,使之發生爆炸。這樣,氫和氧仍可以繼續發生反應,只是反應的速度極為緩慢,同時釋放出電、熱量(溫度約為30℃)和水蒸氣。這種燃料很容易生產:氫可以從水中電解提取,也可以加熱天然氣甚至城市垃圾來提取。如果用以生產氫氣的能源是清潔的——主要的候選能源是太陽能電池釋放的電,那么從氫的電解到消費,整個過程幾乎對環境是完全無害的。美國三大汽車制造公司、德國戴姆勒一奔馳汽車公司以及日本馬自達公司和日產公司發現,這種技術不僅受人歡迎,而且十分安全,因此它們都在研制以氫為動力的汽車。如果燃料電池的成本可以從目前的數千美元降下來的話——工程師們說這是可能的,以氫為動力的汽車不出10 年就可能問世。高溫超導 美國國立洛斯阿拉莫斯實驗所的科學家不久前宣布,他們已經設法把液氮高溫超導體制成柔韌的細帶狀,其導電性是家用銅絲的1200多倍,沒有電阻。日本的實驗所也不甘落后,它們在開發類似的技術。這就是說,科學家們津津樂道的、聽起來具有未來主義色彩的超導甲途突然已近在咫尺。這些用途包括超高效電纜、體積小但功率大的電動機、在電磁能緩沖層上飛馳的列車以及能使醫生觀察人體內部情況的手持掃描機等。遺傳工程 自70 年代分子生物學家首次掌握怎樣切割和拼接脫氧核糖核酸(DNA)片斷以來,DNA 已經呈現出幾乎無限的用途。人們已經把細菌改造成小型制造廠,制造出胰島素、人類生長激素和BST(一種能夠提高奶牛產奶量的化學物質)等物質。人們已經把能防御病蟲害的基因植入馬鈴薯、玉米和棉花等植物中。幾年來,醫生們已經設法治愈了少數患有可能致人死命的酶缺乏癥的病人。醫生們幾乎每星期都能找到引起某種疾病的基因,從乳腺癌到盧·格里克氏病(Lou Gehrig’s disease )等。但是,這僅僅是開始,隨著醫生對人類基因組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他們不僅將找到有缺陷的基因,而且將開始掌握治療它們的辦法。對于已經“忘記”怎樣停止生長的癌細胞,將進行“再教育”。可以想象,對于已經“忘記”怎樣繼續生長的細胞(如禿頂的人的頭發生長細胞),也將進行“再教育”。此外,遺傳工程還將在修復非遺傳性缺損方面發揮作用。例如,對于一般不會對自身進行修復的神經細胞,可以改變其結構,使之具備對自身進行修復的能力。最后,基因操作可以使世界提供食物的方式發生深刻變化。農業遺傳實驗室目前正在設計的超高產糧食新品種(如水稻),幾乎肯定會導致第二次“綠色革命”。通過農業上取得重大突破和與病害作斗爭,DNA 操作將對人類健康產生深刻的影響。仿生學 距離完全人造的仿生人的問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盡管仿生人是一些有抱負的計算機科學家夢寐以求的目標,但是誰在近期內也無法制造出仿生的人的大腦。不過,除人腦外,生物醫學工程師制造出有用的備換件,用以取代人體的大部分器官已為期不遠了。例如,人造假肢過去只是外表與真肢相似的純機械裝置。但在過去10 年里,科學家們已研制出甚至可以接通裝假肢者神經系統的假臂,這種假臂上裝的人手非常靈巧,以致可以操縱薩克斯管的樂鍵。美國薩博利克假肢研究中心目前也已經研制出利用壓力和溫度傳感器傳遞觸黨的假臂。此外,人的其他感官也可以用巧奪天工的技術裝置來代替:美國科學家在成功地研制出把聲音轉變成脈沖傳達給大腦的耳蝸植入物后,目前正在試驗人造眼。如果能把盲人通過線路與植入眼窩的微型攝像機連接起來,那么他(或她)至少可以看見大致的形狀,并且能夠接收包括家庭攝錄機或衛星碟形天線在內所有來源發出的視頻信號。除了這些進步以外,世界各地的工程師們都在研究用以取代人體差不多所有器官(骨骼、關節以及內臟器官等)的置換物,由工廠大量制造仿生人的想法突然間似乎不那么虛幻了。環球個人電話 幾十年來,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通話的腕式電話在小說中隨處可見。不出幾年,這種電話就可能變為現實。在此之前,它們將以體積稍大、型號較有限的形式出現。全球通話只是個司法管轄權和無線電頻率有限的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目前正在就提供環球電話服務的權利問題與各國談判的國際聯營企業不下6 家,每家公司都準備投入數億美元實現這一目標。這些資金大部分將用于建造衛星群。這種電話當然將成為國際商業往來的標準裝置,但除此之外,它們還將為不發達地區提供迅捷和較為便宜的電話服務方式。聲控計算機 專家們說,不出5 年,諸如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蘋果公司和微軟公司等目前正在開發的聲音識別技術產品將投放市場。那時,計算機將與當今存在的速度慢、制作粗糙和容易出錯的裝置截然不同。這種新型計算機將能夠聽懂一般的會話,并考慮口音和音律方面的區別。這種計算機還將是智能型的。足以理解人們的意思。因此,一些想在互聯網絡上檢索比如說關于德國稅收政策的文章的人,將可以說“給我找出你能找到的有關德國稅收的全部文件”,這樣就能真正得到有用的信息。這項技術不單用于普通的臺式計算機,任何一種電子信息處理裝置都可以使用它。納米技術 80 年代末,IBM 公司的研究人員在隧道掃描顯微鏡上用35個氙原子拼寫出“IBM”三個字母。類似的成績不久就變得平常了:IBM 公司在很小的一塊金子上面繪制出比例尺為千億分之一的世界地圖。與此同時,工程師們開始試驗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小的電路蝕刻到硅片上。不久,他們將蝕刻微小的齒輪和轉子,并使它們投入運行。有遠見的科學家認為,這是向一項稱為納米技術的全新科學跨出的第一步。納米技術是一種在分子甚或原子規模上生產材料和機器的技術。實用裝置迄今尚未問世,但支持開發納米技術的科學家卻認為:用不了幾年,細胞大小的機器人就可以穿過人體,把血管內壁的脂肪沉積物清除干凈;芯片上的超級計算機可以復制微小的有機體等;鋼鐵廠可以一個原子一個原子地制造臺金,這是冶金學家做夢也不敢想的。光電子學 計算機設計者將用光取代電,作為信息處理的媒介,人們已經借助光纖通話和傳送電視節目。目前,科學家們已經提出用光儲存數據和操縱開關的辦法。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研制出簡單的全光操作計算機,IBM、美國電話電報公司貝爾實驗室以及日本電氣公司的設計者正在爭相開發各自的全光操作計算機。由此可以預計:不出十年,第一批商用光學計算機將出現在美國市場,最終將使今天的計算機型號看起來就像50 年代裝滿房間的龐然大物一樣原始。虛擬現實 即使當虛擬現實只有部分虛擬時,它也能成為一項強大的技術。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鮑曼·格雷醫學院戴維·維寧博士領導的研究人員已經找到用CAT 掃描器產生患者體內三維圖像的辦法。一連串快速移動的圖像可以使醫生們在患者體內“飛翔”,與普通的X 光相比,它可以比較容易地找到病人體內的腫瘤等。美國埃默里大學和佐治亞理工大學的心理學家已經成功地使用虛擬玻璃電梯治療恐高癥,建筑師在澆注混凝土前,可以使用虛擬現實程序讓客戶一覽建筑內部情況;計算機游戲設計者正在創造越來越逼真的電子世界,以滿足人們酷愛刺激的心理。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卡內基一梅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以及世界上其他幾十個實驗室的科學家們一直在用虛擬頭盔和眼鏡做實驗,使用戶沉浸在渾然一體的虛擬世界中。隨著計算機價格的進一步下降,虛擬現實技術將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出十年,人們就將到其他國家甚或另外的世界度過完全逼真的虛擬假期,他們沒有接觸過先進的機器就可以學會如何操作。新材料 如果不是由于發明了造物主從來沒有想到的材料的話,那么很大部分現代技術將不復存在。沒有摻雜硅,計算機可能仍像房屋那樣大。沒有塑料,大量的工業制品可能仍然笨重。21 世紀將繼續利用所有這些突破,但是關于高級材料的科學不會在最近任何時候停止發展。雖然研制自動裝置的工程師目前正利用鋁減輕發動機的重量,但是不久他們將使用重量更輕、更耐熱的陶瓷。這種陶瓷將使發動機能在較熱的條件下運轉,從而提高了發動機的效率和清潔程度。然而,所有新材料中最激動人心的是科學家們將有望最終揭開生物材料之謎,這類材料的性能可能勝過人類想象過的任何一種材料。華盛頓大學和懷俄明大學的實驗室目前正在對韌性比鋼強4 倍的蜘蛛絲進行分析,既薄又堅硬的鮑魚殼給普林斯頓大學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具有類似特性的“人造”殼帶來了線索,歐洲和日本的科學家正在尋找利用甲殼質(蟹殼和昆蟲殼的主要成分)生產諸如繃帶、生物降解食品包裝材料以及衣料等的新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