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剛2歲,做什么都愛反著來,自我中心意識非常強烈。大人如稍有不慎,忽略了她的存在就會生氣,真不知如何與她相處。
熱心網友
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心理發展的轉折期。通常孩子在兩三歲左右會表現出各種反抗行為或執拗現象,如:大人要他走街沿上,他偏要走街沿下;大人要他慢慢走,他偏要跑;而當你要他動作快時,他卻慢吞吞地在那兒磨蹭……對成人的任何指令都說“不”、“偏不”,不再事事順從成人指揮。這個時期,兒童和成人的關系往往會趨于惡化。有些家長,在孩子正興趣盎然地玩某項游戲或正專注地做某件事時,卻常常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去打擾孩子,干擾孩子的活動,如:一會兒讓孩子吃水果,一會兒問孩子熱不熱,一會兒又要叫孩子拿東西……雖然從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家長對孩子的那份關切的愛,但這份“愛”是不適宜的。它既不利于培養孩子的專注精神,又會妨礙孩子的有益活動,還會逐漸養成孩子“聰耳不聞”的不良習慣,從而喪失“要求”的實效,導致孩子的“不聽話”。做父母的往往希望孩子的發展能符合自己的要求與期望,總是按照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很少真正地顧及孩子的感受,真正地從孩子的意愿和身心發展的規律來給孩子提要求。當孩子的言行不按成人的要求做時,便會被認為是“不聽話”。如,父母都希望孩子懂禮貌,博得他人的喜愛,而當孩子見人不叫時,他們往往會覺得非常尷尬,便立即在人前責怪孩子。其實,孩子“見人不叫”可能有許多原因。或許因為孩子的性格內向,在人前靦腆而不叫人;或由于孩子情緒不佳而不愿叫人;也有可能是不喜歡所要叫的人而不搭不理……在這些情況下若要讓孩子叫人,多半會遭到孩子拒絕。可見,如果我們成人的要求脫離了孩子心理發展的已有水平或狀態,就不能被孩子所接受,也就不能形成孩子的需要,當然就會被孩子拒絕,造成孩子不按要求做。難度過高,超過了孩子的接受能力及水平的要求,會讓孩子產生畏難情緒而拒絕。而過于簡單的要求,又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孩子也有自尊,需要體驗成功感,同時也喜歡具有一定挑戰性的事物,因此,我們給孩子提的要求要適宜。當孩子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不論其要求是否正當),孩子通常會撅著小嘴不高興,甚至大發脾氣,表現出很生氣的樣子。那么此時,在孩子正處于情緒低落、不穩定的狀態,成人提出任何要求,他很可能會采取“報復”性地拒絕。商場里,我們常看到因媽媽沒給買這買那而大哭大鬧的孩子,任媽媽怎么給他講道理,他只說“不!”;公園里,一孩子提出玩沙的請求,父母以“會把衣服弄臟”為由拒絕了孩子的請求,并給孩子出了一些“更好”的建議——賞花、照相、講故事、看書,孩子卻不停地搖頭;在朋友家,朋友的兒子要我們大家陪他到院子里踢球,朋友說:“我們大人要談事兒,你自己玩兒去。”晚上,朋友請孩子拿水果時,他卻說:“你們都不跟我玩兒,我也不給你們拿水果。”那么,我們該如何面對孩子的“不聽話”?我們能采用哪些對策及方法來應對孩子的“不聽話”?我們該怎樣給孩子提要求呢?1、 經常與孩子談心,深入觀察孩子的表現,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與心理狀態及其內在需要。這樣,我們才能把握給孩子提要求的內容、深度、時機與方式。2、 和孩子一起擬定《作息時間表》。和孩子共同商議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將生活、游戲與學習進行合理地安排,將“我(我們)想要孩子這樣做”變為“孩子自己想要這樣做”,變“我管孩子”為“我們大家相互提醒、相互幫助”,形成一套大家共同遵守的“法則”,也就是我們成人常說的:不要用人制,而要用制度來管人。這樣,逐漸形成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識。3、 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若我們大人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總說“不”,那孩子也會同樣地以“不”來回答我們。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我們要盡可能地滿足,不能滿足時要給孩子一個合理的解釋;而對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我們要給與正確的引導。4、 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孩子情緒狀態不佳時,我們要及時給與疏導或想辦法轉移孩子注意,幫助孩子保持良好的、積極的情緒。5、 當孩子總說“不”時,我們要高度重視,不要急于即刻處理,而要冷靜下來仔細分析緣由,找出問題的癥結,再“對癥施治”。建議多采用冷處理。6、 參閱一些幼兒心理及教育書籍、雜志。 當我們做家長的從以上幾個方面了解并把握住孩子的心理及情緒狀態后,我們在給孩子提要求時,還要注意幾個“不要”。1、 不要在孩子情緒低落、不穩定時提要求。2、 不要給孩子提過高、過多的要求。3、 當孩子正專心從事某項活動時,不要用“要求”去打擾他(她)。4、 不要給孩子造成“報復”自己的機會。
熱心網友
軟硬兼施,不可姑息遷就,須知親嬌嬌害嬌嬌。祝孩子健康成長。
熱心網友
我家寶寶也快兩歲了,我覺的她的逆反心理不是很重,可能和我們平時對她提的要求少有關,一般我讓孩子做什么都會爭求她的意見,比如早上她不肯穿衣服時,我不會強迫她,總是先和她說會話,等到她想通了再穿。再有,如果有事實教育更好了,她去年冬天有一次吃桔子吃的咳嗽了,我就告訴她,天氣太冷,吃冷東西會咳嗽,如果在熱水里泡熱了再吃就不會咳嗽了,從那以后,她每次吃桔子都會讓我給她泡泡,所以我覺的不能因為孩子小就強制她們,應該平等對待,這樣孩子也會配合我們,而不是一味的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