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是得了痔瘡,應該怎么去治!!光吃藥可以完全康復嗎?

熱心網友

痔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前人已有許多論述。目前比較集中有三種學說,即靜脈曲張學說、血管增生學說及粘膜滑動學說。痔靜脈曲張一種恒定的現象,血管增生學說賴以存在的基礎又是痔組織從形態學上與血管瘤十分相似,都有其解剖學的依據。自1950年Gass氏和Aam氏首先提出粘膜滑動學說以來,現在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青睞。單從痔本身的病理改變應當說以上三種學說都有其科學性,而且相互間不應當完全排斥,但從病因學的觀點我...

熱心網友

痔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前人已有許多論述。目前比較集中有三種學說,即靜脈曲張學說、血管增生學說及粘膜滑動學說。痔靜脈曲張一種恒定的現象,血管增生學說賴以存在的基礎又是痔組織從形態學上與血管瘤十分相似,都有其解剖學的依據。自1950年Gass氏和Aam氏首先提出粘膜滑動學說以來,現在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青睞。單從痔本身的病理改變應當說以上三種學說都有其科學性,而且相互間不應當完全排斥,但從病因學的觀點我們認為主要應趨同于后者,因為我們從大量的臨床觀察,發現每個痔瘡患者都有程度不同的直腸內粘膜脫垂,而且隨病情的加重粘膜脫垂的程度也加重。直腸內粘膜脫垂均起于直腸中、下瓣,尤以中瓣為甚,這可能與直腸中瓣最大,在糞便下行時受的正面沖擊力與側方壓力最大有關,很容易形成粘膜脫位,粘膜層與肌層分離,尤其是大便習慣不良的人群更是如此,脫位的直腸粘膜在糞便的推擠下,可使下垂的粘膜呈“鈍性剝離”,形成惡性循環加重粘膜脫垂。另一方面,由于肛管頸部在排便時受力較大,受糞塊擠壓易造成痔靜脈充血,襯墊增厚,在齒線上容易造成痔塊充血,充血的痔塊又進一步增大糞塊排出的阻力,久而久之可形成Treitz氏肌過度伸展及斷裂,內痔可以脫出肛外,這就形成不同期的內痔發作。內痔的形成及脫垂可向下牽拉直腸粘膜,內痔的靜脈曲張可增加直腸粘膜與肛管皮膚與Treitz氏肌的拉伸長度,最后可形成類似“疝”的粘膜袖滑脫。襯墊的解剖位置一般在3、7、11點,這與血管的分布有關。根據以上的觀察與推理,我們提出一個粘膜滑動的雙極效應觀點,即粘膜滑動下移不僅僅是由于痔靜脈充血,襯墊下移的向下牽拉作用,而且還有上方直腸中、下瓣以下的粘膜脫位推壓作用,這在初期內痔時可觀察到,直腸中、下瓣松弛,直腸柱增寬、痔充血但上下兩極間粘膜正常,附著于腸壁,也就是不呈延續性脫位。而在二期內痔時,直腸中、下瓣以下粘膜脫垂與內痔相融合。而三期內痔整個直腸粘膜由中、下瓣以下脫垂,其特征是環形脫垂,嚴重的肛鏡內可觀察到數圈脫垂的粘膜。這些觀察支持雙極滑動觀點,同時也為內痔的分期在形態學上找到依據。我們曾設想直腸瓣是否不是先天形成,而是由于直腸骶曲的特殊解剖造成大便下移時的后天脫位,但我們通過對30例十歲兒童行直腸鉆檢,發現兒童直腸瓣發育均十分良好,三瓣清晰,這否定了我們的設想,但直腸瓣結構的本身在大便下移時易形成粘膜下滑,這在力學上是應當得到支持的。國內外目前采用硬化萎縮療法治療內痔很多,但多用于初期中期,晚期多還是作為一種保守治療的方法不能完全取代手術治療,而晚期病人多年齡偏大,身體偏弱,手術的承受力有限,這就提出了如何減少復發率的問題,復發的產生我們認為原因就在于過去的注射方法僅僅解決了下部的問題,而上部自直腸中瓣以下粘膜脫垂未能復位,由于大便下行時對脫垂粘膜的推壓作用,可以使已粘連的痔塊與肌層再度分離,致痔的復發。我們治療的目的,就是意圖從根本上解決粘膜下滑的病理改變,使脫垂的直腸粘膜重新固定于肌層,達到解剖復位,達到遠期治愈的目的。在我們進行懸掛硬化萎縮的治療過程中,還觀察到,凡是粘膜脫垂較重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便秘和大便余感,排便時間延長,有的病人排一次便耗時3-4小時,鏡檢時多在脫垂的粘膜中掏出大便,這說明脫垂的粘膜可以阻礙大便的下移,這可能是由于松弛脫垂的直腸粘膜實際上形成了一種類似靜脈瓣的糞袋。胡伯虎、李寧漢編著的《實用痔瘺學》將便秘分為機能型和器質型,其機能型中有一種直腸型,這種由于粘膜脫垂引起的便秘經過懸掛硬化萎縮治療后由于松弛的粘膜被緊固,皺折消失,排出道通暢,便秘的癥狀均得以不同程度緩解,由此我們認為懸掛硬化萎縮療法不僅能強化硬化萎縮療法的中遠期效果,由于它恢復了直腸的解剖結構對部份直腸型的便秘有著簡單、有效的治療作用。如前所述,目前內痔的分期均以癥狀學為基礎,而對于其相應的病理形態論述不多,現根據我國一九七五年全國肛腸會議(衡水會議)的分期及粘膜形態病理改變列表如下,供同行們參考。中國內痔分期及粘膜形態病理改變表癥狀學分期及粘膜病理形態改變第一期:排便帶血、無脫垂、齒線上粘膜呈結節狀隆起。 病理改變: 齒線上粘膜呈結節狀隆起充血,直腸柱變寬,直腸中、下瓣粘膜松弛,失去其銳性邊緣,兩極間未見融合。第二期:排便帶血、滴血或射血,內痔脫出,可自行回納。 病理改變: 直腸中、下瓣粘膜脫垂與下方內痔隆起相融合,多局部融合,以11點鐘明顯,未見粘膜環形脫垂,Treitz肌過度拉伸無斷裂。第三期:排便時或咳嗽、勞累、負重引起腹壓增加時,均發生內痔脫出。 病理改變: 直腸中瓣以下粘膜全部下滑,肛鏡下直腸粘膜呈環形脫垂,痔靜脈曲線明顯,Treitz肌全周性拉伸過度。混合痔(附):具內外痔的特點,可單發行3、7、11點,或呈環形。病理改變: 混合痔單發是由于局部內、外痔融合,Treitz氏肌局部斷裂,脫出的混合痔齒線下移,其直腸粘膜改變同二期內痔。全周性混合痔,系Treitz氏肌全部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