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新婚,婚后一直未避孕,五月四日來月經,15日又來一次。但是我以前月經周期為28天,很正常。4月份是12日來的。這個月正常來月經是以上月第一次的時間算還是第二次呢?如果什么時候不來月經應該檢查一下是否懷孕了?
熱心網友
月經是怎樣形成的?如何計算月經周期? 月經是由于卵巢激素周期性變化引起子宮內膜周期性的脫落而導致的陰道出血。青春期后卵巢在下丘腦一垂體所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下逐漸發育。在垂體促卵泡激素的作用下卵泡逐漸生長,發育成熟,并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宮內膜增生變厚,呈增殖期變化。在黃體生成激素的作用下,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出卵子,排卵后卵泡形成黃體,黃體細胞分泌孕激素,在雌、孕激素的共同...
熱心網友
月經是怎樣形成的?如何計算月經周期? 月經是由于卵巢激素周期性變化引起子宮內膜周期性的脫落而導致的陰道出血。青春期后卵巢在下丘腦一垂體所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下逐漸發育。在垂體促卵泡激素的作用下卵泡逐漸生長,發育成熟,并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宮內膜增生變厚,呈增殖期變化。在黃體生成激素的作用下,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出卵子,排卵后卵泡形成黃體,黃體細胞分泌孕激素,在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子宮內膜進一步增殖,并由于其腺體上皮細胞分泌而呈現分泌期變化。若卵子未受精,黃體即開始萎縮,一般黃體的壽命平均為14天。黃體萎縮后,卵巢雌、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使子宮內膜失去支持而萎縮,且由于缺血壞死而脫落,于是出現陰道出血,即通常所說的月經來潮。 月經第1次來潮稱為月經初潮。初潮的年齡大多在13~15歲之間,其遲早受各種內外因素的影響,如氣候、個人體質、營養狀況等。出血的第1天為月經周期的開始,兩次月 經第1天的間隔時間稱為月經周期,因此月經周期的計算應包括月經來潮的時間。有些婦女只計算月經干凈的時間,這樣就可能認為月經周期縮短了,臨床上有的婦女常自訴月經不正常,一個月月經來潮兩次。其實仔細算來,月初及月末各來潮1次也是正常的。正常月經周期為28~35天,周期長短可因人而異,提前或錯后7~10天可視為正常范圍,只要 能保持一定的規律性就不能認為是月經不調。末次月經是指距就診日最近的一次月經,應從出血第1天計算。但需注意,末次月經系指此次月經與通常一樣的行經持續時間及量,不要將陰道不正常出血誤認為是月經。此種出血一般量較月經少,時間或短或延長,或失去平時月經來潮的規律。 月經來潮的持續時間一般為3~7天,出血量在100毫升之內,以第2~3天為最多。月經血一般呈暗紅色,不凝固,除血液外,還含有子宮內膜碎片、宮頸粘液及陰道上皮細胞。一般婦女月經期無癥狀,少數人可有下腹或腰骶部下墜感、乳房脹痛、便秘或腹瀉、頭痛等不適,一般不影響日常的工作、學習及生活。 怎樣才算正常的月經 由于月經可能受到各種內外因素的影響,故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變化的范圍在一定的限度之內,就屬于正常月經。正常的月經應具有以下特征: (1)月經周期大多數女子的月期周期在28-30天,約有20%的婦女月經周期要長些或短些,只要在20-36天限度內,臨床即屬正常,即使有些人的周期一貫為40天或更長,但其生理及生殖功能沒有受影響,仍可視為正常。 (2)月經天數一般為3-7天。一次月經量出血30-80毫升。多數人來月經的第二三天偏多,相當于每天更換衛生巾3-5次。 (3)經血性質經血與人體內的血液沒有區別,但經血流出時混有子宮內膜碎片和粘液,因而為暗紅色,比較粘稠,不易凝結。 (4)伴隨癥狀月經期前后,由于體內激素水平的波動,血管張力的變化以及盆腔器官充血,可以出現以下反應:1)精神和情緒的改變,如焦慮不安、激動、頭疼等;2)乳房可有輕微的脹痛和觸痛;3)輕微的腰痛、下腹脹痛或下墜感。 婦女為何常有經前期情緒低落 月經是婦女特有的生理現象,月經周期既反映了女性生殖器官功能的變化,也反映出與生殖功能有關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的變化。月經周期中無論是性激素,還是垂體促性腺激素都將發生一系列變化,它們將通過一定的神經機制影響著婦女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引起一些情緒變化。當然,情緒變化和緊張也能影響生殖激素的水平.并導致排卵抑制和周期紊亂。 眾所周知,許多婦女在月經周期中存在情緒波動問題,尤其是在月經前和月經期,情緒十分低落,抑郁或脾氣急躁。主要表現為煩躁、焦慮、易怒、疲勞、頭痛、乳房脹痛、腹脹、浮腫等,她們常常會說:"又快倒霉了"。"倒霉"是婦女對月經的俗稱。統計結果表明,很大比例的婦女暴力犯罪活動和自殺都發生在經期4天和經期前4天這段時間內。將近半數的工廠女工會認為她們的工作有危險性,將近半數的女精神病患者是這幾天入院的,將近半數的婦女緊急事故也發生在這幾天。就連帶孩子看病也受到這種情緒波動的影響,母親因自身焦慮,哪怕孩子沒多大問題也要往醫院跑一趟。當然,并非所有婦女都存在這種情緒改變,情緒改變也不會全這么嚴重。目前尚未發現有任何有效的、特效的經前期綜合征的治療藥物。 那么造成情緒波動的原因是什么呢? 從生物學角度看,顯然要涉及到月經周期中固有的性激素的波動。在經前期、絕經期、產后及服用避孕藥的婦女中常見抑郁的發生。看來性激素和抑郁二者之間必然存在某種聯系。例如,有人研究了用口服避孕藥控制激素水平時的情緒波動問題,把受試者分為三組。 (1)過去和現在都不服用口服避孕藥。 (2)服用復合口服避孕藥(提供穩定、高劑量的雌激素、孕激素)。 (3)服序貫口服避孕藥(前15天服雌激素,后5天服雌、孕激素復合片,摸擬自然周期,但激素處于高水平)。 然后觀察這些婦女在月經第4,10,16天和經前2天的情緒。結果表明,不服藥組婦女在月經周期中焦慮、易怒和敵對行為有統計學意義的改變;服序貫片的婦女也有類似發現;而服復合避孕藥的婦女的情緒、敵對行為和焦慮則無明顯變化。因此該項研究提示,女性性激素水平恒定時情緒也是穩定的。 另一些研究人員則認為情緒波動與文化修養、社會環境因素有關。由于傳統習俗的長期影響,使婦女認為月經前必然出現焦慮,這是對婦女文化壓迫的結果,她們在經前期總是期待焦慮、情緒低落的發生。實驗研究也提供了類似的證據:告訴預期1周后會來月經的婦女,醫生可以用一套新儀器準確測出她們下次行經的日期。受試者分為3組,第一組:告訴她們月經在 1-2天后發生;第二組:告訴她們至少在 7--10天后才會行經;第三組:什么也不告訴。然后讓她們報告自己經前的一系列問題。結果表明第一組經前浮腫、乳房脹、頭痛等癥狀的發生明顯多于第二組。 當然,還有許多其他證據說明情緒與激素水平的關系。如痛經婦女的心理發展可能不成熟,表現有神經質的性格。功能性子宮出血的病人中有70一80%具有情緒障礙和性生活的問題,這都是因為緊張情緒會促進自主神經系統活動異常,進而引起血管變化而大量出血 。 假孕則是更典型的事例,婚后多年未孕的婦女確信自己已懷孕時可見有類似妊娠的閉經、乳房腫脹和早孕反應。這種現象有雌激素的變化因素,而更多的是渴望懷孕和害怕懷孕的矛盾心理所致。子宮內膜切片或陰道涂片研究發現,經前焦慮病人在經前一周內的雌激素量增高,黃體酮量減少;經前抑郁病人的黃體酮則略低。 看來,生物學因素(激素水平)和非生物學因素(文化、社會、環境)都起著一定的作用。激素、其他生理因素具有一定的影響,它又因文化、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得到放大,二者可以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于是出現一些婦女情緒低落的問題。 月經生理 月經是子宮內膜生理性的脫落出血,這是女性所特有的生理現象。這種變化是周期性的,一般每個月發生一次,所以稱做“月經”。 女孩子大約到十三四歲進入青春期后開始有月經來潮,第一次月經稱為月經初潮。通常以月經出血的第一天算作周期的第1天,到下次月經的前一天為止是一個月經周期。周期的長度長短不一,平均28天左右,但是在25—40天范圍內都屬于正常。每次月經出血持續3—7天,出血總量大約30—50m1。在第2—3天時子宮內膜剝脫最多,流血量也最多。月經血一般粘稠不凝,其中含有子宮內膜碎片、宮頸粘液及脫落的陰道細胞。如果月經出血鮮紅大量,并有血塊,則不是正常現象,應去醫院檢查。 月經來潮一般不影響婦女的生活與工作,但是由于月經期盆腔充血,可引起腰酸、腹墜,偶爾可有稀便。月經期全身抵抗力降低易患感冒,所以應注意月經期保健。 為什么有月經 子宮內膜的脫落是周期性的,每月一次,它受到卵巢內分泌 的周期性變化的影響。每次內膜脫落后,卵巢中卵泡開始發育, 在它分泌的雌激素影響下,子宮內膜包括其中的上皮細胞、血管 及腺體開始重新生長增厚,這時的內膜叫做增生期。大約在月經 周期的中期,確切地說是下次月經來潮前的14天。卵巢中的卵 泡發生排卵(以28天周期為例,第14天為排卵日)。排卵后的卵泡形成黃體,能分泌雌激素與孕激素。這些激素作用在子宮內 膜上,使內膜變得更厚,血管彎曲充血,腺體變粗擴張分泌很多 營養物質,這時的內膜稱為分泌期。這些變化主要是為了供給受 精卵種植在內膜后的營養發育所需。如果這個月排出的卵子沒有 受精,卵巢中黃體就要退化,產生的雌激素、孕激素就減少,子 宮內膜得不到雌、孕激素的支持,就發生萎縮、塌陷,內膜中的 血管痙攣收縮,最后破裂出血,內膜層就從子宮腔剝離脫落,經 陰道排出,這就是月經。在生育年齡的婦女,除非受孕,這種變 化周而復始,所以稱為月經周期。也可以這樣理解,月經是每月 一次排卵后未能受精的表現。 卵巢怎樣控制月經周期 卵巢的作用在女性生殖系統中至關重要,既擔負人類繁衍后 代的生殖功能,又擔負著產生重要的女性激素的內分泌功能。兩者密不可分又相互協調。 女嬰脫離母時,她的卵巢中就帶有數十萬個小的卯泡,此 后一生中不會再產生新的卵泡。每一個卵泡中間是一個卵母細 胞,周圍被一層扁平的稱為卵泡細胞的小細胞包繞,兩者組成一 個原始卵泡。女孩出生后卵巢并未發育,一直要等到大約十二三 歲進入青春期后,卵巢里的原始卵泡開始有少數逐漸發育,并分 泌少量雌激素。在這些雌激素作用下,女孩表現出女性特征,有 陰毛、腋毛生長,乳房開始發育,脂肪分布呈女性等。 當卵巢發育到——定程度時,原始卵泡逐漸向成熟卵泡發育, 產生更多的雌激素,使子宮內膜增生。這時卵巢通過與它的上級 中樞——垂體與下丘腦的協調,垂體分泌大量促性腺激素,使成 熟卵泡發生排卵。卵子排出后落入腹腔中,被就在附近的輸卵管 傘部揀拾,進入輸卵管等待受精。而排出卵子后的卵泡在卵巢中 繼續發育形成黃體。黃體是一個黃色花采樣組織,直徑l一2cm, 黃體細胞中含有大量脂類物質,分泌大量雌激素與孕激素,使子宮內膜由增生期變為分泌期。如果排出的卵子沒有受精,黃體發 育到一定程度,由于得不到垂體促性腺激素的繼續支持,在排卵 后大約8—9天就要發生萎縮衰退,它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減 少,不能支持子宮內膜的生長而終于使內膜脫落月經來潮。黃體 本身逐漸被吸收纖維化。如果排出的卵子受精成為受精卵,受精 卵外層的絨毛發育,絨毛能分泌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j), 后者替代垂體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作用在卵巢黃體,使黃體繼續發 育形成妊娠黃體,持續分泌雌激素與孕激素來維持妊娠。 每個月經周期中,卵巢內同時有一批(十幾個)卵泡開始發育, 其中多數都發育到一定程度后先后退化閉鎖,其中只有一個卵泡 可以充分發育成熟,成熟的卵泡直徑可達2cm,并且發生排卵與黃 體形成。一般兩個卵巢每月輪流排卵,所以婦女一生中只有400個 左右卵泡能最竿成熟排卵,絕大多數卵泡的命運不濟,十途夭拆。 月經周期由誰調節 月經是子宮內膜的脫落出血,但是子宮內膜僅僅是卵巢分泌 雌激素與孕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卵巢的內分泌功能是受腦垂體前 葉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與黃體生成素)調控的;而垂 體又是受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調控的。三者形成了下丘腦 —垂體—卵巢軸這樣一個三級調控機制,管理生殖周期。每一級都產 生相應激素管理其下一級,但是下一級產生的激素又能夠反過來 . 作用于其上級,影響上級激素的分泌,這種作用稱為反饋。反饋 可以是加強作用的正反饋,也可以是抑制功能的負反饋。通過這 樣的調控機制,產生了卵巢周期與月經周期。任何一級發生異常 情況,都可以導致月經周期的異常。此外,這個三級調控機制還 受到更高級中樞如大腦皮層的影響,如精神極度緊張激動、營養 狀態改變等都可以影響月經周期。明顯的例子是二戰中大量婦女 閉經,以及三年自然災害營養不良導致大量女學生閉經。 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 子宮內膜隨卵巢的周期性變化而發生改變,一般分為四期,簡述如下(如圖:月經周期中卵巢與子宮內膜間關系示意圖): 一、增生期 經期后,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宮內膜基底層細胞開始增生,先是修復剝脫處創面,隨后因繼續增生而變厚,腺體增多、變寬,并漸屈曲。血管也增生,漸呈螺旋狀。間質則增生致密。 此期相當于卵泡發育成熟階段,即月經周期的第5~14天左右。 二、分泌期 約為月經周期的15~23天,相當于排卵后黃體成熟階段 黃體分泌的孕激素和雌激素,將使增生期內膜繼續增厚,腺體進一步擴大、屈曲、出現分泌現象。血管也迅速增長,更加屈曲。間質變疏松并有水腫。此時內膜厚且松軟,含有豐富營養物質,有利于受精卵著床發育。 三、月經前期 相當于黃體退化階段,約經期的24~28天。黃體退化時,孕激素、雌激素水平逐漸下降。激素的這一減退,將使內膜間質水腫消退變致密,致血管受擠壓而使血流郁滯。最后輪番地出現局部血管的痙攣性收縮,造成內膜缺血、壞死,血管破裂出血。 四、月經期 為月經周期第1~4天。在內膜功能層(在基底層以上的部分,厚約5~6mm形成的散在小血腫,將使壞死的內膜剝脫,隨血液排出,稱之為月經。內膜的基底層隨即開始增生,形成新的內膜。故月經期實際上是一個周期的結束,也是下一周期的開始。
熱心網友
你的月經周期太短了,而且不規則,建議去醫院檢查治療,否則難以懷孕。
熱心網友
顯然是受情緒影響之故,應該以第二次算,如果停經40天還不來經時可檢查是否懷孕。祝你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