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中藥都熬兩遍,誰能告訴我每遍加多少水為宜?每遍又熬多長時間?兩遍是不是連續熬出來?熬第二遍時加熱水好還是加涼水好?我的積分只有49分,我分一半給大家,怎樣?謝謝大家了。
熱心網友
當我們去醫院看中醫時,醫生往往會依病情開幾副中藥湯劑。但是,藥取回家,怎樣煎 制呢?這其中有大學問。如果煎煮不當,不僅起不到治病作用,反而對身體有害。 首先,要選好煎煮湯藥的器皿。 一般來說,用砂器、陶器、搪瓷器皿、不銹鋼器皿均可用來煎藥。如果實在沒有上述質地 器皿,用鋁制器皿也可以,因為鋁分子較其它金屬分子相對穩定,不易發生化學反應。而其 它一些金屬(如鐵制器皿),很容易與藥物中...
熱心網友
當我們去醫院看中醫時,醫生往往會依病情開幾副中藥湯劑。但是,藥取回家,怎樣煎 制呢?這其中有大學問。如果煎煮不當,不僅起不到治病作用,反而對身體有害。 首先,要選好煎煮湯藥的器皿。 一般來說,用砂器、陶器、搪瓷器皿、不銹鋼器皿均可用來煎藥。如果實在沒有上述質地 器皿,用鋁制器皿也可以,因為鋁分子較其它金屬分子相對穩定,不易發生化學反應。而其 它一些金屬(如鐵制器皿),很容易與藥物中的一些化學成份發生化學反應,降低療效,甚至 產生有毒副作用的化合物。在上述可煎藥器皿中,以砂鍋煎藥最好。因為砂鍋傳熱均勻,性 質穩定,不易與藥物中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其次,煎藥要掌握好用水。 中草藥煎制的用水十分講究,認為水有輕重、動靜、厚薄之說,應因地而異,因時而異。而 在現代中藥學中,煎藥的水只要潔凈就好。煎煮中藥用水的量不好掌握,加水過多,給服藥 帶來不便,對有些疾病如水腫的病人,還會加重病情;如加水過少,不能保證煎藥時間,影 響 藥物中有效成份的析出,從而影響療效。通常一劑藥煎兩次,即頭煎、二煎,可以用下面公 式來控制加水量;頭煎水量(毫升)=藥的總重量(克)×10;二煎水量(毫升)=藥的總重量( 毫升)×6。也可以依據各類型湯藥來加水,如下表: 湯藥類型 頭煎加水量(毫升) 二煎加水量(毫升) 解表藥 400~600 280~300 一般藥 500~700 300~350 滋補藥 700~900 400~450 一般的頭煎加入的水以高出水面3公分為宜,二煎加水至淹沒藥面為好,給小兒煎水 量相應要少些。 第三、要掌握好煎藥的火候和濃縮程度。 中醫煎藥講究武火、文火兩用,在水未開鍋前用武火(即大火),水開后用文火(即小火)煎煮 , 直至煎成。但要注意,在第一次煎煮藥,需先用水浸泡30分鐘后再煎,以便使水充分浸通在 藥物中,有利于有效成份從藥物中煎出。不同類型湯藥的煎熬時間可參考下表: 湯藥類型 一煎(從煮沸起計)(分鐘) 二煎(從煮沸起計時)(分鐘) 解表藥 15~20 10~15 一般藥 20~25 15~20 滋補藥 30~35 20~25 藥液的濃縮程序,成人一般以200~250毫升為宜,給小兒藥以50~75毫升為宜,或將頭 煎 及二煎藥汁濾出混合后再次煎煮使藥汁濃縮,即便于小兒服用,又不致因小兒用藥量少而影 響服藥。 第四,特殊藥材的煎煮方法。 在您煎煮中藥時,可能有部分藥物被特別注明先煎、后下、包煎或另煎。這里根據部分藥物 的獨有特點,充分利用有效成份的藥物而定的。特殊的煎法一般有四種:①先煎-就是把標 明要先煎的藥,用武火加熱至沸,再煎15~20分鐘,然后再與其它藥物同煎。需先煎的藥一 般是礦石類、硬殼類質地堅硬的藥物,須打碎久煮才可將有效成份煎出;另外還有部分藥物 具有毒性,通過長時間的煎煮可以降低毒性。②后下-就是在其他藥已煎熬10~15分鐘后, 再把需后下的藥加進去一起煎,同煎10~15分鐘后即可。后下藥多為氣味芳香、揮發性強的 藥,其有效成份是其所含的易揮發的揮發油,這恰好是治病有效成份,所以應后下,以免失 去藥效。③包煎-是指那些含粘性、小粒種子和有細小絨毛的藥物,用沙布包起來煎,目的 是防止藥粘鍋底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嘔吐。④另煎-也就是單獨煎煮。另煎的藥物一般是 些貴重藥材,單獨煎煮是為了避免貴重藥材的浪費,又保證有效成份的煎出,提高療效。如 人參、西洋參等價格昂貴,與其它藥同煎,藥汁易被其它藥物吸收影響藥效,又造成浪費。 又如犀牛角、羚羊角,即稀少又昂貴,一般用量也較少,它們質地堅實,與其他藥物同煎, 一則藥汁被其它藥物吸收,再則又難保證有效成份的煎出。 第五,為什么有些藥物需要烊化,沖服 烊化即溶化,指一些粘性大的藥物,不宜與其它的藥物同煎,必須放在容器內隔水燉化或加 少量水煮化后,再兌入其它藥物中服,這些藥物如與其它藥物同煎,一則影響其療效,二則 因糊鍋底而易使藥物煎焦。如阿膠、鹿膠、一般宜用黃酒燉化或加水黃化,待其它藥物煎好 濾出后,再兌入煎劑一齊服用。 有些藥物不宜煎煮,否則破壞療效,而有些藥物研成粉末直接沖服,療效明顯提高。例如鹿 茸、沉香、琥珀等,既不宜與其它藥物同煎,也不宜單煎,而應研成細末,兌入煎劑或直接 開水沖服,這樣才不影響療效;羚羊角、犀牛角雖可入煎,但研末沖服效果要好。另外,能 入煎的藥物,如為提高療效,需研末沖服,劑量應適當減少。接受中醫治療的患者煎服中藥 是最常用的辦法,看了這篇文章,我相信您一定不會再為如何煎煮中藥而頭痛了。
熱心網友
好象不可以用鋁鍋煎藥的
熱心網友
說得很專業,再補充一下。有的中藥為了防蟲可能會放有琉黃等藥物。所以最好能事先洗一洗中藥材,然后在放上水,以沒過藥材一些即可。浸泡半個小時以后就可點火煮藥了。如用沙鍋,火開始要用小火,過一會兒慢慢加溫,等沙鍋整個都熱透了,可以用大火。(這樣使用沙鍋,可以用得長久一些)然后,水開了沸騰后煮一會兒,改文火煎藥。滋補的藥可多煮會兒起碼半小時以上。解表的藥煮一煮就...
熱心網友
說得很專業,再補充一下。有的中藥為了防蟲可能會放有琉黃等藥物。所以最好能事先洗一洗中藥材,然后在放上水,以沒過藥材一些即可。浸泡半個小時以后就可點火煮藥了。如用沙鍋,火開始要用小火,過一會兒慢慢加溫,等沙鍋整個都熱透了,可以用大火。(這樣使用沙鍋,可以用得長久一些)然后,水開了沸騰后煮一會兒,改文火煎藥。滋補的藥可多煮會兒起碼半小時以上。解表的藥煮一煮就起鍋。然后放上一些涼水再煮第二鍋藥。方法步驟同上。可以把兩次煎藥的汁混合一下,分做二至三次服用喝下即可。
熱心網友
強人捏~煎法真的蠻重要呃。最好在配藥的時候一并問下這些藥有什么特殊煎法伐,不怕一萬怕萬一嘛。
熱心網友
一般就是兩碗水煎成一碗就可以了,一些鐵石類的要要先放,芳香類的可以后放(如大黃)。武火煮開水,文火在15分鐘就可以。中藥放太久最好不要。我就知道怎么多。還是我爸爸過年摔傷了我去拿藥才知道的。還買了幾本中藥理的書看。共同學習。
熱心網友
太強了
熱心網友
長知識
熱心網友
多謝了,從中學到很多!
熱心網友
樓上的人說的不錯
熱心網友
(1)中藥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體有:①每次將一劑中藥飲片材料放入煲內,加入清水,觀察加水能否浸滿藥面,不足時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時使中藥飲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趕時間,此步驟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騰1-3分鐘。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鐘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紗布或咖啡格濾渣倒入杯內,溫熱服用。④一次將藥物煎好后,可以將首劑和再煎的藥物混勻,以便藥效均衡。(2)服藥方法也...
熱心網友
(1)中藥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體有:①每次將一劑中藥飲片材料放入煲內,加入清水,觀察加水能否浸滿藥面,不足時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時使中藥飲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趕時間,此步驟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騰1-3分鐘。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鐘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紗布或咖啡格濾渣倒入杯內,溫熱服用。④一次將藥物煎好后,可以將首劑和再煎的藥物混勻,以便藥效均衡。(2)服藥方法也是給藥護理中重要的護理內容。清代徐靈胎曾指出:“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說明了服藥方法的重要性。在臨床實踐中也確有因服藥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響治療效果的。因此,在護理上必須正確執行各種服藥方法。①湯劑的服法大致分為4種:分服:即是將每天1劑中藥,分2-3次等量分服。對老人小兒服藥有困難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數或濃煎后服用。頓服:將1劑湯藥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連服:是指在短時間內連續給予大劑量藥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時間內,使體內達到較高的藥物濃度。②中成藥服服法一般分送服、沖服、調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將藥放入口內,用溫開水或藥引、湯劑送服。沖服:即將藥物放入杯內,用溫開水、藥引等沖成懸混液后服用。調服:是將一些散劑用溫開水或白酒、醋等液體調成糊狀后口服。如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給藥。含化:是將丸、丹劑含在口中,讓藥慢慢溶化,緩緩咽下。如六神丸、喉癥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嬰幼兒、年老體弱或急危重癥病人。是指將中成藥溶成液狀,逐口喂給病人的一種方法。(3)中醫用藥護理除了注意煎藥和服藥方式外還應該注意以下內容:①服藥溫度:服藥溫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藥湯劑的藥液溫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溫度而言。常有熱服、溫服和冷服之分。熱服:是將剛煎好的藥液趁熱服下。常用于寒證。溫服:是將煎好的湯劑或送藥的水等放溫后再服用。一般湯劑均采用溫服。冷服:將煎好的湯劑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熱證。②服藥劑量:用藥的劑量一般應該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決定。③服藥后應注意休息,觀察藥物效果,觀察有不良反應。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藥物,更須嚴密觀察和記錄。④空腹服中藥易胃腸反應,如腹鳴、便前腹痛、大便稀爛,故適于大便硬結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進食后一小時后服用。⑤對中西藥合用的病人,應告訴中西藥服用的方法的間隔時間。⑥體虛、年老、胃寒易嘔吐或兒童,藥物可分兩次服用(相距時間可酌情)。⑦注意食物對藥效的影響,中醫歷來有“藥食同源”之說。這是因為藥性和食性都有“四氣”(寒、熱、溫、涼)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內容和區別。同時某些食物本是藥物,既可食用,又當藥用。如大棗、蓮子、桂圓、百合、山藥、赤小豆、海帶、甲魚、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藥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與藥性相順應,食物能增強藥物的作用;食性與藥性相反,食物便會降低藥物的作用。總之,食物的正確選擇,對提高藥物的療效,促進病人早日康復,具有與用藥同等重要的位置,飲食因素還可能對中藥的吸收有多種多樣的影響,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來提高藥物的療效,減少妨礙吸收的因素。
熱心網友
回答的真詳細
熱心網友
過期藥最好別吃
熱心網友
兩次連續煎出后 混合在一起后 再分兩次喝 上午9-10點左右 下午3點左右 當天喝完 不能過夜煎第二遍時加熱水為好其他的問題上面的已經回答了
熱心網友
樓上所說已經夠詳細了,其實煮藥沒必要那么細致,一般最好用砂鍋,其次和樓上一樣,藥頭次煎應該先泡30分鐘,煎煮時間因藥而易,樓上已經說過了.水一般添至高出藥2-3公分.另外頭次煎的藥和二次煎的藥,最好混和到一快,這樣藥性中和,一般第二次煎的藥效高.第二個問題不知閣下所說是中藥嗎.一般中藥的過質期是,根類草類為了10年,果實種子類8年,油質大的3年.礦物類20年.自古一來,有句...
熱心網友
樓上所說已經夠詳細了,其實煮藥沒必要那么細致,一般最好用砂鍋,其次和樓上一樣,藥頭次煎應該先泡30分鐘,煎煮時間因藥而易,樓上已經說過了.水一般添至高出藥2-3公分.另外頭次煎的藥和二次煎的藥,最好混和到一快,這樣藥性中和,一般第二次煎的藥效高.第二個問題不知閣下所說是中藥嗎.一般中藥的過質期是,根類草類為了10年,果實種子類8年,油質大的3年.礦物類20年.自古一來,有句俗話,中藥怕霉,不怕蟲.一般看中藥能是不能用,只要氣味沒有改變,外觀沒有變化,就能用.如果是中成藥,過期是決對不能用的.因為加工成的藥附加有東西,如蜜、水等。時間長藥性會發生變化的。
熱心網友
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