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知道"封閉式教育"對學生的影響?
熱心網友
老兄,這是一個論文課題,三言兩語如何回答啊?給你個提綱封閉式教育的概念——形成原因及背景——現狀——對學生的影響(重點內容,包括對學生身體、心理、素質、將來等方面)——對教育體制的影響(略寫,主要指付面的)——解決問題的必要性——試談解決辦法和前景,拙見而已!
熱心網友
我們應持全面看問題的方法來解決你所提出的問題。首先,封閉教育這是學校的一項規章制度,是一種紀律,因為學生各方面發展尚未完全,因此,它能起到約束學生、培養學生自覺性的作用;第二“封閉”意味著落后,長期這樣下去,會禁固學生的思想和見識,使學生成為一只“坐井之蛙”!
熱心網友
封閉式的教育嚴重影響了學生能力的培養,現在的教育不光要讓學生學會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為他們以后走上社會打下基礎,一個人只會生硬的理論知識,不會靈活應變,以后在社會上也很難立足。
熱心網友
這幾篇文章會對您有些幫助。富門也當寒教言 教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最早達到10億美元資產的,可謂是全球巨富,但他對子女的零花錢卻卡得很緊。臺灣塑膠大王王永慶對孩子的管理上更是嚴格,他要求孩子早起早睡,在支出上精打細算,不許亂花1分錢。如此的富門寒教,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贊賞。 有些經濟收入較高和率先富裕起來的家庭卻認為,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絕對不能再讓孩子像自己小時候那樣吃苦,要讓孩子享受到好的生活和受到好的教育,于是便搞起了“富門富教”。且不說有些孩子飯來張口,食不厭精;衣來伸手,穿不厭新。就是在教育方面也存在著許多問題,有的家長怕走路累著孩子,上學和放學時要車送車接,學習用具也要買最高檔的,100元一支的鋼筆不在話下,200元一個的書包不足為奇,300元一套的叢書尚屬平常。還有的家長不惜重金,把孩子送進所謂的“貴族學校”,進行封閉式教育。人們不禁要問:對孩子這樣“富門富教”有必要嗎? 殊不知,這樣做非但不是愛孩子,而從長遠角度看,卻是害了孩子。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有錢難買幼時貧”,在孩子人格形成的雛形期,適當設置一些障礙,讓他們受些挫折,少花錢,多動手,多流汗,逐步增強自力更生的意識,是對孩子的真愛,是給予孩子終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這樣,孩子感受到生活的艱難不易,會備加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激發吃苦進取精神,對其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善莫大焉。 筆者認為,為人父母者勤勞致富,可喜可賀,但孩子倘也跟著“富起來”,就未必是好事情。對孩子的教育還是“寒教”為好,再富也不要富孩子。 “隔輩教育”令人憂教 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不但城市里的夫妻雙雙在忙事業,而農村外出打工和經商做生意的人也越來越多。在此情況下,有些夫妻便將管理與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部交給自己的老人,從而形成了祖輩撫養孫輩的方式,人們把這種教育方式稱為“隔輩教育”。這種“隔輩教育”雖然給年輕夫妻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有助于事業和工作的發展。但從教育孩子的方面來看,卻存在著許多弊端,令人擔憂。 一是影響孩子思維能力的提高。有些老人出于對孩子的過分溺愛,任何事物都喜歡包辦代替,從而使孩子養成了不同程度的懶散行為,也使孩子的活動天地過于狹小,接觸面不廣,見識少,缺乏實踐,接受能力差,自覺思維不夠,甚至導致低能。 二是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隔輩結合的家庭中,父母不能經常與孩子在一起生活,失去了溝通感情的機會,使孩子感受不到父母之愛,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心靈上的傷害,甚至會使孩子產生心理障礙。 三是影響孩子良好品質的培養。有些老年人由于過去生活條件較差、子女多而對孩子照顧不周,往往都把對子女的愛,補償到孫輩身上,形成溺愛,實則變成了“隔代慣”。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社會的未來,人類的希望。對孩子的培養教育,是關系到全民族整體素質提高的大事。作為父母不能以種種理由和借口,把對孩子的培養教育義務撒手不管,推托給老人。要提高認識,樹立為未來社會培養教育合格人才的責任感和義務感,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助手和補充作用,從兒童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特點出發,加以正確引導,努力提高孩子自理、自強、自學、自護、自律的能力,千方百計地提高家庭教育質量,真正把孩子培養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和豐富文化科學知識的合格人才,將來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貢獻。 從鄭板橋的遺訓說起周 文 被譽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晚年喜得貴子,但他深諳溺子如害子的古訓真諦,著力培養兒子的自立意識。他在彌留之際叫兒子親自給他做幾個饅頭吃,當兒子把做好的饅頭端到他的面前時,鄭板橋已經咽了氣。他的兒子在悲痛欲絕之際,突然看到茶幾上有一張臨終留下的遺言,上面寫道:“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業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漢。”時至今日,鄭板橋臨終的諄諄教誨仍然值得人們深思和借鑒。 誠然,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生活水平也不斷得以改善。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適當地為孩子創造一些生活和學習等方面的方便條件本無可厚非,但要適可而止,一味地嬌生慣養就不可取。據報載,某小學曾就三年級學生的自理情況進行過調查,許多學生竟連鞋帶都不會系,至于穿衣帶帽等日常瑣事,更是家長代勞者居多。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衣、食、住、行等方面,統統由父母包辦的也不在少數。如此的家庭教育現狀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 在較為豐富的物質生活和順境面前,培養孩子艱苦奮斗和自強自力精神就顯得更為重要。對于孩子們而言,強健的身體素質固然需要,然而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素養同樣不可或缺。但愿人們能夠從鄭板橋的教子遺訓中受到啟迪,盡可能地營造一種良好的家庭氛圍,少些越俎代皰,讓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自己辦,鍛煉他們在各方面的能力,這樣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定會大有裨益。莫用罰款代替教育周 言 為了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加強規章制度的建設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個別學校或班級里在制定規章制度時,卻出現了用罰款代替教育的現象。例如,對違反紀律的同學,遲到1次罰款1元,連續遲到3次罰款10元;曠課1次罰款3元;不按時完成作業每次罰款2元;不參加集體活動罰款2元;違反課堂紀律每次罰款1元。。。。。。還有的學校或班級規定,把對違反紀律同學的罰款,用以獎勵一慣遵守紀律表現好的同學。如此以罰款代替教育,實質上是對學校教育措施的嚴重扭曲。 在學校里用罰款代替教育,所存在的弊端是十分明顯的。其一,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到學校里來就是為了學習的,正在學習以社會的規范來自律自己的行為,所以難免有時會犯點小錯誤。如果動輒就罰款,表面上看似乎是解決了問題,實際上并沒有起到教育的作用;其二,遵守紀律是同學們應當養成的自覺行為,如果用罰款作為紀律好的同學的獎勵金,就有可能會形成一些同學為追求金錢而遵守紀律的不健康心理,弄不好還會激化同學之間的矛盾,影響團結;其三,受到罰款的同學,不但會受到家長的責難,還會受一些同學及其他人的歧視,給他們的心理增加不必要的障礙和壓力,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其四,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根本沒有經濟收入,對他們進行罰款,實際上罰的是同學父母的血汗錢,同學犯錯,罰其父母,這叫罰而不當。 紀律教育是每一個學校實施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抓緊抓實抓好,但絕對不能以罰款代替教育。作為學校自身,在制定規章制度的時候,不能包含對學生進行罰款的內容;并要檢查各班級所自行制定的有關制度,一旦發現有對學生進行罰款的問題,要立即糾正;還要對一些同學之間所互相建立的公約進行監督,不能存在進行罰款方面的條款。以此徹底鏟除在學校里滋生對違反紀律同學進行罰款的土壤。 。
熱心網友
學生想方設法出去,翻圍墻的多了,對學校更反感,家長有些歡喜有些憂。社會評價高,政府要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