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價格有漲有跌.是什么決定著他的漲跌呢?都說主力可以操縱股價.又是怎么具體操縱的呢?請指教,拜謝.
熱心網友
在大陸股市賺錢,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做莊或做莊家相關人。有些上市公司股票,在大環境(如經濟增長、利率)與其實際業績均無大變化的情況下,在短期內(一二個月或三四個月)會漲二、三倍或者跌四、五倍。何故?莊家之為也。其手法是,對敲,自買自賣。在拉抬時,不斷少賣多買;在打壓時,不斷多賣少買。接近拉抬目標價位,手中已擁有大量股票時,就逐步出貨。同樣,在打壓價位時,開始逐步進貨。莊家通過這兩種手法的交替使用,達到快速盈利的目的。這里關鍵是: 一、自買自賣對敲盤。為了使這種違反證券紀律的行為不致被發現,莊家要擁有數十個乃至一二百個戶頭(在大陸個人是憑身份證到當地證券登記公司辦理深、滬股市的帳戶)。莊家多是大企業,或以大企業擔保獲得的個人貸款。若以公司戶頭或某一個人的戶頭,這樣對敲拉抬打壓,很容易暴露。所以,預先必須準備多個戶頭。個人身份證一般是在農村購買,購買一個身份證約五十元即可得(因農民補辦一個身份僅需十元,何況身份證對農村老人本身沒有什么用處,因此,有一批專門收購販賣農村老人身份證的掮客)。這樣,莊家的股市操盤手可以憑借自己擁有的多個不同帳戶進行對敲,使證券管理部門難以發現?! 《?、準備做莊資金。依據選定股票的類型(上市股票量的大小及市價)及擬做莊的時限籌集相應的資金。如某股票上市量為一千萬股,現市價為十元,一般能控制三四成,即有三、四千萬元就可。大的證券公司自有資金雄厚,且往往與商業銀行是關聯的。(許多證券公司原來就是銀行辦的,現名義上雖已分離,但實際上關系密切,銀行借款是較容易的),所以,大的證券公司往往能同時做許多股票的莊家,有些工商企業用自有或銀行的貸款,也能做些股票的莊家,有些外資(主要是港臺的個人資金)以購買大陸個人身份證的辦法或為大陸的私營企業主,也能做一些股票的莊家。大陸現上市股票約上千家,其中較活躍的股票,多是以莊家為后盾的。舉一個例子,筆者教過的一個研究生,后在一家上市公司(鄉鎮企業)任證券部經理,平常老板給他一千萬元炒股,他做副莊家(一般主莊家要找幾個副莊家,這一點在后面談)。有次,因某公司將出賣土地給港商,即當年業績會有大的變化,老板向銀行借得一億元的三個月短期貸款。此經理用此一億元,又找了二、三個副莊家,共約一億五千萬元,將這家公司的股價炒高一倍半,扣除貸款利息、證券交易稅與交易費,在兩個半月內,實賺八千萬元,老板即獎證券部四百萬元,這位經理個人分得二百萬元。 三、莊家類型。(A)大的證券公司多是單獨做莊或與其要炒作的上市公司聯合做莊。這類莊家資金實力雄厚,且可利用上市公司的真假信息進行炒作;(B)上市公司自己炒自己的股票,如深圳發展銀行一九九六年即動用自己的數億資金將自己公司的股票炒高了幾倍;(C)幾家上市公司聯合相互炒作對方公司的股票,然后利盈分成;(D)國有大企業單獨做莊,并提供資金或信息讓其相關的企業,如附屬的服務公司,或其親戚朋友當大的跟莊者,一起哄抬股價,在達到目標價位時,通知相關企業或個人先出貨,這樣做莊者與其相關人員均可獲利。如出貨不順利,國有大企業莊家寧可自己受困,也要讓這些相關企業和個人先出貨盈利。因即使莊主的貨出不去,壓的是國家的錢,而盈利的則是與公司高級管理層相關的個人 。 四、利用上市公司年報、特別是中期報表(中期報表無須會計事務所審核)盈利的升降,來拉抬或打壓股價。與上市公司聯手的莊家,若手上持有大量股票,則將報表利潤提高,使之大大高于預期,以便拉高出貨;若莊家擬做這家公司的股票,手上持股又少,則壓低報表利潤,使之大大低于預期,以便壓低吸籌。因許多上市公司只是某個大公司的子公司,它可通過內部資產的調整,或大公司內部貨品交易價格的高低調整,達到上市公司盈利高低的變化。如上海鋼運公司一九九六年虧損,一九九七年一月到十月亦然,但到十二月份突然每股盈利三毛多。其變化并非鋼運公司業績變化,而是母公司將賺錢的子公司劃入,而將屬于鋼運公司的另一賠錢的公司劃出,這一所謂資產重組,使之股價大漲。 五、利用各種證券報刊,傳遞真假信息,編造各種并購及盈利預測造市。 上述種種做莊行為,政府證券管理部門并非不知。一是難以查證,二者證券管理部門人員多是這種莊股炒作的受益者。莊家通常將消息先透露給這些管理部門的少數人,他們知道了進出貨的目標價位,當然獲利甚豐。所以,管理部門人員多是掙一只眼,閉一只眼。盡管政府高層和證券法規禁止這類莊家炒作行為,但實際上卻無法解決。更何況大陸上市公司多為國有企業,其業績均難以支持其股價,若真禁絕了莊家的違法炒作,大陸股市也就半死不活了,那就難以有新的公司上市,難以讓民眾自動掏錢買股票,給國有企業提供無償資金了! 。
熱心網友
股票發行定價方法一、市盈率法市盈率又稱本益比(P/E),是指股票市場價格與盈利的比率。計算公式為:市盈率法是我國現行股票發行確定股票發行價格的最通用方法,通過市盈率法確定股票發行價格,首先應根據注冊會計師審計后的盈利預測計算出發行人的每股收益;然后可根據二級市場的平均市盈率、發行人的行業情況(同類行業公司股票的市盈率)、發行人二級市場股價走勢情況(指配股、增發)、發行人的經營狀況及其成長性等擬定發行市盈率;最后以發行市盈率與每股收益之乘機決定發行價。按市盈率法確定發行價格的計算公式為:發行價=每股收益*發行市盈率依據確定每股收益的不同,市盈率法又可劃分以下兩種方法:1.完全攤薄法股票發行價格=發行后每股收益*市盈率2、加權平均法股票發行價格=發行后加權每股收益*市盈率發行后加權總股本數=S0+ S1+ S1* Mi/ M0-Sj*Mj/ M0其中: S0——期權股份總數S1——報告期因公積金轉增股本或股票利分配等增加股份數;` Si——當期因發行新股或債轉股等增加份數;Sj——當期因回購或縮股等減少股份數;Mo——報告期月份數(一般為12)Mi——自增加股份下一月份起至報告期末的月份數;Mj——自減少股份下一月份起到報告期末的月份數;二、競價確定法競價發行方式是指投資者以投標方式相互競爭確定股票發行價格。由于競價法是一種“直接”的市場定價方式,因此其更能夠直接的反映出投資者主體對新股價格的接受程度,最終確定的價格更接近于新股未來上市后的市場價格。但在不成熟的證券市場中,卻又可能造成新股發行定價過高,上市公司籌資額過大、市場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現象,閩發電力、青海三普、廈門愛華電子等新股競價發行中已嚴重的暴露了這一問題。具體實施過程中,競價發行方式又有以下兩種形式:1.網上競價指通過證券交易所電腦交易系統按集中競價原則確定新股發行價格。新股競價發行中申報時,主承銷商作為唯一的“賣方”,其賣出的數為新股實際發行數,賣出價格為發行公司宣布的發行底價。發行底價由發行人和承銷人、商根據發行人的業績、盈利預測、項目投資規模、市盈率、發行市場與股票交易市場上同類股票的價格及影響發行價格其他因素共同研究協商確定。投資者申購時,在指定時間內通過證券交易所交易網絡,以不低于發行底價的價格并按限購比例或數量進行認購委托,申購期滿后,由證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統將所有有效申購按照“價格優先、同價位申報時間優先”的原則,將投資者的認購委托由高價位向低價位排隊,并由高價位到低價位累計有效認購數量,當累計數量恰好達到或者超過本次發行數量的價格,即為本次發行價格;如果在發行底價上累計有效認購數量少于本次發行股票的數量,則發行底價為發行價,則發行后剩余的股票按發行人與主承銷商簽訂的承銷協議規定方式處理。2、機構投資者(法人)競價新股發行時,采取對法人配售和對一般投資者上網發行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法人投資者競價采取確定股票發行價格。一般由承銷商確定發行底價,法從投資者根據自己的意愿申購申報價格和申報股數,申購結束后,由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對法人投資者的有效預約申購數,按照申購價格由高到低進行排序,根據事先確定的累計申購數量與申購價格的關系確定新股發行價格,在申購時,每個法人投資者都有一個申購的上限和下限,申購期間申購資金予凍結。通過機構投資者競價來確定股票發行價格的具體方式有如下三種:A、申購倍率法。即法人申購結束后,主承銷商對法人投資者的有效預約申購按申購價格由高到低進行排序,并對申購數量進行統計,根據募集資金需求總額確定超額申購倍率,當某一申購價位上的累計申購數量達到超額申購倍率所對應的股票發行數量時,此價格即為新股發行價格。股票發行數量為募集資金需求總額與發行價格的比值。B、價格分布法。即當法人投資者的申購價格排序和申購數量統計完成后,先將前幾位最高申購價格作為非理性報價剔除,然后將申購價格最集中的區間,作為新股發行價格的確定范圍,并根據計劃募集資金的數量確定新股最終發行價格。C、完全競價法。這是申購倍率法的一種特例,即申購倍率等于1,當某一申購價格的累計數量達到股票發行數量時,此時的價格即為發行價格。在目前市場環境下,完全競價法因無法事先確定募集資金總量,會出現實際莫集資金總額大大超過籌資計劃的情況。三、凈資產倍率法凈資產倍率法又稱資產凈值法,指通過資產評估(物業評估)和相關會計手段確定發行人擬募股資產的每股凈資產值,然后根據證券市場的狀況將每股凈資產值乘以一定的倍率,以此確定股票發行價格的方法。其公式是:發行價格=每股凈資產值*溢價倍率凈資產倍率法在國外常用于房地產公司或資產現值重于商業利益的公司的股票發行,但在國內一直以來未采用。以此種方式確定的每股發行價格不僅應考慮公平市值,還需考慮市場所能接受的溢價倍數。四、經濟模型估值法1、經濟收益附加值(EVA)估值模型經濟收益附加值(EVA)估值模型的基本原理是:股票市場根據企業管理層為資本創造價值的能力而對企業坐標進行評估。那部分超過實際投入資本的價值就是經濟收益附加值(EVA)。EVA對公司管理層的啟示是:投入企業的資本必須贏得超過資本成本的回報。企業價值=實際投入成本+未來EVA現值實際投入成本:公司負債+股東權益EVA:衡量一個企業稅后營業利潤超過其資本成本的部分EVA=(POIC-WACC)×實際投入資本其中:POIC為實際投入資本回報率,WACC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綜合考慮市場平均借貸利率水平)。POIC-WACC被成為回報利差,可以使分析人員以一個標準尺度來衡量不同行業公司的業績表現。POIC=稅前營業邊際利潤×資本周轉率×(1-現金納稅率)WACC=Rd[D/(D+E)]+Re[E/(D+E)]Rd:債務成本Re:股本成本D:債務E:股東權益MVA=未來EVA的現值(貼現率可參考同行業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值)每股價值=企業價值/總股本該種模型主要適用于高增長類型的股票發行定價。一般而言,國際本市場的通常做法是:股票發行的價格區間上下限距中點的距離通常為10%,在此基礎上,確定一定的的折扣比率,以使確定的價格能夠使廣大投資者接受。在我國,也開始參照國際慣例,尤其表現在首發及增發股票定價時折扣比率的確定上。但考慮到我國目前新股首次發行時一、二級市場差價較大。因此,根據國內市場實際情況,建議確定略高的折扣率(20%——30%)。2、現金流貼現法現金流貼現法主要是根據一段時間預期的自由現金流和公司末期價值的現值測定。在實際運用中可以通過深入調查公司的銷售、生產情況和未來投資計劃,獲得企業在未來數年的收筆入、成本和資本支出的變動趨勢和企業終值,從而預測未來現金流的狀況,然后根據公司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作為貼現率,求得公司的價值。計算依據:歷史和預測的財務數據未來的自由現金流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WACC=Rd[D/(D+E)]+Re[E/(D+E)]Rd:債務成本Re:股本成本,決定股本成本的因素包括無風險利率、股票市場的風險溢價、股價Beta。通常利用資產定價模型來計算股本成本,其中股價Beta取可比公司股價Beta的平均值。D:債務E:股東權益股權價值=企業價值-凈債務其中凈債務=負債總額+少數股東權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每股價值=股權價值/總股本對于發行期間并無盈利的公司而言,運用現金流貼現法對上市公司發行價格進行評估和定位,顯然是比較合理的。國際主要股票市場對新上市的公路、港口、橋梁、電廠等基建公司的估值和發行一般采用現金流貼現法。由于未來收益存在不確定性,發行價格通常要對上述每股價值折讓20%——30%。五、固定價格法固定價格定價方式是由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在新股公開發行前商定一個固定價格,然后根據這個價格進行公開發售。在我國臺灣省,新股發行價格是根據影響新股價格的因素進行加權平均得出的。市場上慣用的固定價格定價方式的計算公式為:P=40%A+20%B+20%C+20%D其中:P——新股發行價格A——公司每股稅后純收益B——公司每股股利C——最近每股凈值D——預計每股股利/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比值固定價格發行定價方式的優點就在于籌資金額確定、定價過程相對簡單,時間周期短,但定價的準確性、靈活性不高。同時,如獲準發行后市場形勢發生不利變化而未做及時調整,很有可能出現認購不足的情況,對股票成功發行和股價穩定造成不利的影響;相反,如市場反映良好,超額認購倍數很高,承銷商也必然要對發行公司因定價過低,籌資過少的指責。六、市場詢價法這種定價方式目前在美國得到了普遍的應用,當新股銷售采用包銷方式時,一般采用市場詢價方式。這種方式一般包括兩個步驟:1、根據新股的價值(一般用現金流量貼現法等方法確定),股票發行時的大盤走勢、流通盤大小、公司所處行業股票的市場表現等因素確定新股發行的價格區間;2、主承銷商協同上市公司的管理層進行路演,向投資者介紹和推介該股票,并向投資者發送預定邀請文件,征集在各個價位上的需求量,通過對反饋回來的投資者的預定股份單進行統計,主承銷商和發行人對最初的發行價格進行修正,最后確定新股發行價格。。
熱心網友
競價決定
熱心網友
由主力莊家說了算的
熱心網友
當然了,散戶要是都知道了主力用什么方法操縱股價,那這種主力早就完蛋了,散戶還能輸得這么慘嗎?
熱心網友
主力需要有一定的籌碼才可以控制盤面,才可以通過買進制造資源緊張的局勢,然后還需要所謂的題材來炒做.最終把所謂的題材讓買進的人接收后撤離,完成一輪日升.讓最后進去的守望在山崗.
熱心網友
在100分的后面,用了3個“!!!”,說明真想知道這個的“具體”,另外,也可能是掛個“高分”,希望有人看了這個“100”來回答出“具體”來。但是,這個股市里最核心的問題,(遠比這愛問里成千千,上萬萬個問題重量級得多)有誰能夠回答出?能夠回答出“具體”的,是1后面兩個“0”就能夠等量的?恐怕在1后面加上0000000000的真金白銀也不會說的。個人淺見,僅供一笑。
熱心網友
主力通過對場外資金的吸納起到拉高股價的目的!具體來說,主力對一個或者多個股票進行長炒做,短時間內,這個股票的漲幅會出現在每日漲幅榜的前列,由于這種炒做的存在,場外的散戶資金都會被吸引過來,最終導致該股票的大漲。而當價格到達了預期目標,主力會很快的撤離資金。
熱心網友
股票市場價格=原始價值(凈資產+未分利潤+公積金)+K*益出價格K可以為負值,K由市場因素與股票的業績\市凈\市盈率有關. 總的來說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是很多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當然這僅只是我個人的認識,但也應該不會差太多)1.國家經濟政策2.政治因素,例如戰爭3.世界金融形勢4.股票買賣的成交量5.公司的經營狀況6.自然災害以及不確定的隱蔽災害,例如地震、瘟疫7.股票大買家的操縱8.不同行業不同時期在市場上的緊缺程度,比如說現在的能源股
熱心網友
資金.實力.拉抬.打壓.洗盤.再拉抬.再打壓......不斷循環,不斷重復,找準機會,配合市場...出貨!
熱心網友
現在的股市和以前不同的,套牢一族鎖定了多少股票應該受到重視了。這個期間主力要想操作那只股票的價格更容易了,只要不讓套牢族解套,就可任意操作。具體操作方法和手法更是多種多樣,要一一說出,太費事兒。還是不說的好!
熱心網友
有這樣幾種情況:1。越垃圾,越能漲。因為好的股票“吃”不著或“吃”不飽,垃圾股一旦吃進就不容易出來,因為沒人要,只有拉得高高的,才有人覺得便宜才敢接貨。2。橫有多長,豎有多高。橫盤的時間越長,就說明莊家有很長的時間吃貨,時間越長,吃的越多,要想把貨成功出掉,就必須把股價拉得高高的,給出貨留出足夠的空間和時間。
熱心網友
莊家的資金實力,心理戰術.行業前景等等.
熱心網友
一切由市場說了算。炒作的人多了它就漲,沒人追它就迭。
熱心網友
每天開市第一單由證券交易所商定價格,從第二單開始才是真正的市場價格
熱心網友
同意學妹的意見,市場需求決定價格.
熱心網友
三年的股市經驗告訴我股票價格實政府和莊家在賺股民錢的前提下定的 什么買進拉升賣出下跌都是掩眼法的
熱心網友
市場需求決定價格,寶鋼權證的炒作說明了一切.
熱心網友
最簡單的就是買進拉升賣出下跌但是這些可以演變成不同的方式如跟風者的跟風以及莊與莊之間的做法這個問題絕對不是用幾句話可以講清楚的可以自己去買賣體會
熱心網友
各位股友高手, 這是我的個人主頁,里面有新浪愛問導航,直接進入就可以了,比這里快啊,還有新浪財經。請多多關照。關于我個人對股市的看法,還有各位網友的留言
熱心網友
股票的價格是怎么定的呢?一個是它的價值,也就是值多少錢,另一個就是它的題材,也就是未來有多大的增長空間。價值是固定的,一算就算出來了,而增長空間是無法計算的,這就對股價的變動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個不確定性就是股市的魅力。散戶之所以輸,就是因為在不合適的價格買進股票,又在不合適的價格賣出股票,所以今后每一位散戶在買股票的時候就首先思考一個問題,這個價格能買嗎?還能漲嗎?它未來有增長空間的題材嗎?
熱心網友
就是物以稀為貴的道理,莊家把股都買斷了,相當于壟斷,所以他賣什么價就由莊家決定了.就象你在市場把大米全買了,別人沒有賣的了,大米的價格是不是就由你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