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式賽車的車型有什么要求?如外觀、性能等
熱心網友
很多人誤以為四個輪胎外露的單座位賽車都稱為F-1,那就誤會大了。F-1就是Formula One的縮寫,中文叫做一級方程式賽車。以共同的方程式(規則限制)所造出來的車就稱為方程式賽車,而其中等級最高者就屬F-1。 F-1在現今賽車領域代表的地位就像“奧運”或是“世界杯足球賽”。而F-1賽道上最受關注的焦點除了出色的駕車高手外,莫過于配備精良的頂級賽車了。 MP4-19賽車 想做"法拉利殺手" 奔馳款賽車MP4-19曾被邁凱輪車隊賦予“法拉利殺手”的任務。MP4-19絕大部分的設計理念是從MP4-18而來的,也對應了2004賽季新規則,像是單一引擎規則,限制了車手在比賽周只能使用一個引擎。 奔馳采用的是邁凱輪鑄模碳纖維、鋁制多孔構件組合成前面和側面的撞擊結構,還包括固定安全燃料箱。 這一完全嶄新的新奔馳引擎的設計是以符合新規則為前提的。新的引擎比以往的體積要來得更小,因而有著重心更低的優勢。采取置式扭力桿、推桿式避震器、鐘錘型曲柄與呈叉骨式懸吊系統。車身的構造由一個兩件式邊吊艙和發動機蓋,分離的底板,有組合前翼的大塊結構車頭組成。 FW26賽車 最安全的車 FW26賽車的前身是FW25,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特殊的車鼻設計,徹底顛覆近年來威廉姆斯賽車的設計風格。 雙龍骨車體前方,連接前翼的地方仿佛伸出兩顆碩大且鋒利的獠牙,這種大膽的設計在F-1賽車上還是第一次見到。 FW26的特色在于那造型特殊的短車鼻,與前鼻翼相結合,在視覺上形成一個如同動物獠牙的造型。這個構想源自于前后串聯的雙龍骨單體車身結構,有助于下方與上方的氣流更流暢地通過,提升整體空氣力學效果。此外,側邊進氣艙也變窄,搭配新的冷卻系統,這都有助于空氣力學的表現。FW26變速箱是威廉姆斯F-1的半自動變速,由威廉姆斯F-1制造的底盤是碳纖維環氧化物復合材質。威廉姆斯強調FW26不僅是一輛最強的車,也是一輛最安全的車。 F2004賽車——— 法拉利車隊第50款新車 在2004賽季F-1揭幕站上,法拉利車隊以紅色躍馬F2004賽車登場亮相,馳騁在澳大利亞大獎賽的賽車場上。 。
熱心網友
車體和尺寸 3。1 車輪中心線 車輪中心線穿過兩側輪緣的中心面并與賽車所在平面垂直。 3。2 高度測量 所有的高度測量都是基于基準面進行的。 3。3 賽車總寬度 在方向盤打正的狀態下,賽車總寬度(包括車輪)不得超過1800mm,總寬度的測量將在輪胎充氣至1。4個大氣壓狀態下進行。 3。4 后輪中心線前賽車寬度 3。4。1 后輪中心線前車體寬度不得超過1400mm。 3。4。2 為防止對其他賽車的輪胎造成損壞,前輪前面的任何車體側面的末端前緣厚度不得超過10mm,弧面半徑至少5mm,與賽車中心線傾角不得小于60度。車體的任何水平部件前緣無須遵守此規則。 3。4。3 為避免撞車等事故發生后賽道表面布滿碎片,賽車前翼終板的外層以及前輪附近的旋轉片(包括此區域內類似的易受攻擊的車體部件)都要由特殊的防碎材料制成。 FIA要提供了所有部件制造的細節。 3。5 后輪中心線后部賽車寬度 后輪中心線后面的車體寬度不得超過1000mm。 3。6 總高度 車體任何部件高度不得超過基準面950mm。 3。7 前車體高度 3。7。1 前輪中心線后330mm處前方且距離賽車中心線超過250mm的車體高度應在150-350mm(基準面)之間。 3。7。2 前輪中心線前方的車體高度應超過50mm(基準面)。 3。8 后輪前方的車體 3。8。1 俯視最大面積不得超過12000平方毫米,前輪中心線330mm后、后輪中心線330mm前的車體高度不得超過600mm(基準面)。 3。8。2 后輪中心線前800mm處和后輪中心線之間的車體(與賽車中心線距離超過500mm)高度不得超過500mm(基準面)。 3。8。3 后輪中心線前400mm處和后輪中心線之間的車體(與賽車中心線距離超過500mm)高度不得超過300mm(基準面)。 3。8。4 與賽車中心線距離超過500mm且在后輪中心線和后輪中心線前400mm之間的區域無車體。 3。9 后輪之間的車體 3。9。1 與賽車中心線距離超過100mm、位于后輪中心線和后輪中心線前330mm的車體高度不得超過600mm(基準面)。 3。9。2 與賽車中心線距離在75-480mm之間、位于后輪中心線和后輪中心線后150mm的車體高度應在375-600mm之間(基準面)。 3。10 后輪中心線后面車體的高度 3。10。1 后輪中心線后150mm以外的車體高度不應超過800mm(基準面)。 3。10。2 后輪中心線后部、且與賽車中心線距離超過150mm的車體部分高度不應低于300mm(基準面)。 3。10。3 任何后輪中心線后150mm、高度在300-600mm(基準面)、距離賽車中心線75-480mm的車體應位于以下區域-側視圖上高度在300-375mm(基準面)且在后車輪中心線后150-500mm處。 任何后輪中心線后高度在375mm(基準面)、距離賽車中心線75-480mm的車體應位于以下區域-側視圖上高度在600-800mm(基準面)且在后車輪中心線至后輪中心線后350mm點之間。 側面圖上,高度在300-800mm(基準面)且在后車輪中心線至后輪中心線后600mm點之間的車體投影面積應超過230000平方毫米。 3。11 前輪附近車體 除剎車導流管外,從俯視圖上看,在平行且距離賽車中心線400-900毫米之間以及位于前輪中心線前350mm至前輪中心線后800mm之間的區域內無車體。 3。12 面向地面的車體(略) 3。13 剎車塊 3。13。1 呈長方形的剎車塊四個端點半徑皆為50mm,剎車塊可由幾個小塊組成,但必須滿足: a) 長度從前輪中心線后300mm直至后輪中心線。 b) 由比重為1。3和1。45之間的同一材料制成。 c) 寬度為300mm,公差為+/- 2mm。 d) 厚度為10mm,公差為+/- 1mm。 e) 新剎車塊厚度均勻。 f) 除連接處以及g條款特例外剎車塊表面無孔。 g) 參見圖1,剎車塊上分布有幾個孔,剎車塊厚度只能通過50mm孔處測量。 剎車塊表面有四個用于連接螺栓的10mm直徑的孔。 h) 剎車塊嚴格沿賽車中心線兩側對稱。 3。13。2 連接剎車塊和賽車的螺栓 a) 從賽車底部向上看螺栓總面積不得超過40000平方毫米; b) 從賽車底部向上看單個螺栓面積不得超過2000平方毫米; 3。14 懸垂部件 前輪中心線前方1200mm外或后輪中心線后部600mm外無懸垂件。 距離賽車中心線480mm以內且位于后輪中心線后500mm外無懸垂件。 距離賽車中心線200mm外且位于前輪中心線前方900mm外無懸垂件。 3。15 空氣動力學影響 任何影響賽車空氣動力學性能的部件應遵循以下條例(除6。5。2條款中描述的蓋子以外): -必須遵循與車體有關的規定; -必須保證安裝不留有自由度; -和賽車彈性部分相關的部件必須保持穩定。 任何彌補賽車彈性部分和地面間隙的裝置都是不允許的。 3。16 賽車上部車體 3。16。1 除條款3。16。3外,當從側面看賽車時,賽車在四條線包圍的區域內必須有車體。這四條線是分別是:后輪中心線前方1330mm處垂直線、高度為550mm(基準面)的水平線、高度為925mm(基準面)的水平線、925mm高度水平線與后輪中心線前方1000米交點和550mm高度水平線與后輪中心線交點的斜線。 此區域內的車體必須沿賽車中心線對稱,斜線上兩個端點垂直下方車體最小寬度應分別為150mm和50mm。這一段的車體應呈線性錐面分布。 3。16。2 如3。16。1定義,位于上邊界垂直方向上方的車體寬度不得超過125mm,且沿賽車中心線對稱。 3。16。3 當賽車因故停在賽道上時,為便于提拉,賽車應留有60mm x 30mm專門設計的開口。 3。17 車體撓度 3。17。1 對位于前輪中心線前700mm且距離賽車中心線625mm處的點,當沿垂直方向施壓500牛頓載荷時,車體在垂直方向上變形不得超過5mm。載荷將由一個50mm直徑的撞擊器施加,車隊要在測試時提供此工具。 3。17。2 對位于后輪中心線前450mm且距離賽車中心線625mm處的點,當沿垂直方向施壓500牛頓載荷時,車體在垂直方向上變形不得超過10mm。載荷將由一個50mm直徑的撞擊器沿向下方向施加,車隊要在測試時提供此工具。 3。17。3 對位于高度在780mm以上且在后輪中心線130mm外的車體向后方向施加1000牛頓載荷時,車體水平方向變形角度不得超過1度。 3。17。4 對位于前輪中心線后380mm且在賽車中心線的點,當垂直方向施壓500牛頓載荷時,車體在垂直方向上變形不得超過5mm。載荷將由一個50mm直徑的撞擊器沿向上方向施加,車隊要在測試時提供此工具。 3。17。5 當對后輪中心線后面最高位置的兩翼沿水平方向施加500牛頓載荷時,兩翼水平方向變形不得超過5mm。此載荷將在高度為800mm(基準面)的平面上取三點施加,三點分別位于賽車中心線以及兩側250mm線上。 3。17。6 為了確保3。15條款得以貫徹,FIA保留對車體任何活動部件做進一步載荷/變形測試的權利。十分詳細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熱心網友
速度。
熱心網友
俺還真是外行呢,看專家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