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陳老總早就說了,是拿竹桿捅下來的!

熱心網友

解放軍空軍與美蔣高空偵察機的斗智斗勇始于1959年,美蔣空軍利用RB-57飛行高度大的特點,擺脫解放軍殲-5、殲-6(這兩種戰斗機都難以在2萬米高度有效攻擊敵機)的攔截,完成偵察任務。為此,我國迅速從蘇聯引進了當時處于世界頂尖水平的SA-2(SA-2是北約代號,蘇聯正式編號為С-75)地空導彈系統,投入到國土防空作戰中。  為逃避SA-2的攻擊而進行偵察,美蔣在1962年1月起改用更先進的U-2飛機進行偵察 。U-2是美國當時最先進的高空偵察機,飛行高度達2。2萬米,可長途飛行9個小時,深入大陸的羅布泊、包頭等內陸目標進行攝影偵察。解放軍空軍僅有5個導彈營守衛大陸廣闊的土地,通過精心設伏,終于在9月9日一舉擊落一架U-2。在上述戰例之前,1959年5月1日,美軍飛行員鮑爾斯駕駛的U-2飛機被蘇聯SA-2導彈所擊落。此后,美蔣迅速改進了U-2偵察機的電子戰設備、飛行路線,飛行員掌握了新的緊急情況處理方法。  此后U-2幾次接近解放軍導彈陣地,一旦地空導彈系統對其進行探測跟蹤,U-2就會得知,馬上轉向逃離。經過幾次失敗后,解放軍以“敵變我變”的方針,研究出全新的設備與戰法與U-2斗智斗勇。這其中包括了深入摸透U-2電子戰系統的特性和回避逃離的航跡特點,研制反電子戰技術和設備,深挖SA-2導彈的作戰潛力,采用“近快戰法”等等。到1965年,解放軍又取得了擊落3架U-2飛機的巨大勝利。在1967年9月8日,解放軍使用仿制SA-2而成的國產紅旗-2地空導彈,成功排除了敵U-2的電子干擾,將其擊落。此后,美蔣再也不敢派U-2進入大陸上空,U-2神話被解放軍地空導彈部隊終結。  國產紅旗-2服役前,在與美蔣U-2的斗爭中,解放軍地空導彈部隊、研究院所和生產廠已經積極開展聯合互助,及時研究出了反電子干擾技術、設備和戰法,屢次挫敗了美蔣的電子戰詭計,為擊落5架U-2奠定了堅實基礎。。

熱心網友

陳老總早就說了,是拿竹桿捅下來的!

熱心網友

當時,所有的報紙都說是薩姆2型導彈打下來的。中國也不加駁斥。至少打下來過兩架U-2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

熱心網友

聽說是被薩姆2導彈給弄下來的

熱心網友

在北京軍事博物館眾多的館藏中,有一件十分特殊的展品,它出身于美國洛克西德公司的制作車間,它身上的累累彈痕卻是新中國一支神秘部隊的手筆,發生在高空的那場對抗一直是個謎,所有參與的對手都必須保持沉默。 神秘543部隊:在北京郊區清河的一座禮堂里,中國第一支地空導彈營誕生了。 1958年6月的一天,張伯華上校來到空軍副司令員成鈞中將的辦公室,一個重大任務在等著他。很快,一道道調令飛向全國各地的雷達部隊、飛行部隊、高射炮部隊、探照燈部隊和防化學部隊。沒有解釋,團級干部當營職,營職干部當連職,高職低配,到一個神秘的543部隊報到。 在北京郊區清河的這座禮堂里,張伯華親眼目睹了中國第一只地空導彈營的誕生。新中國如此急切地建立地對空導彈部隊,有著極為現實而且緊迫的原因。上世紀50年代,美國給臺灣的一種RB-57型偵察機從超高空深入大陸偵察,那時,解放軍的兵器還無法在這樣的高度上作戰。 當時的作戰報告這樣描述:殲擊機緊急起飛攔截,盡管飛行員拼死把飛機上升到極限,仍舊相差2000米高度。50年代,航空兵頻繁起落,四處追殺那些膽大妄為的空中間諜,而美國給臺灣的RB-57型高空偵察機卻不斷改進,越飛越高。 高空戰略偵察的最早提倡者是科達膠片公司雇員、美軍第67空中偵察聯隊的退役指揮官萊格霍恩,他相信,由當時飛得最高的轟炸機改裝成的高空偵察機RB-57最終能夠滲透進前蘇聯和中國境內近1300公里,可以拍攝到這兩個國家內85%的情報目標。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美國為什么如此執著地要對她做高空偵察呢?朝鮮戰爭中,美國和中國第一次發生正面沖突,結果令美國感到意外,在戰爭后期,美國就開始重新評價中國的實力和位置。因此,來自中國大陸的情報越來越重要,空中間諜的最佳基地就是臺灣。在臺灣島北端,有一個桃園機場,間諜飛機開始從這里頻繁進入大陸,它的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北京。U-2研制內幕:為避免再次珍珠港偷襲,美國總統想建造一種搜集情報的飛行器。 1953年秋的一天,在美國五角大樓,來辦事的洛克西德飛機公司開發計劃主任助理卡特意外了解到一個內幕,政府中一些有影響力的人士并不喜歡RB-57,認為只有上升到21000米以上的極限高度,才能躲過米格戰斗機的致命攻擊。 為了拿到定單,洛克西德公司啟用了它的王牌:當時世界上最富于創造性的飛機設計師之一凱利。約翰遜。洛克西德公司很快拿出新設計方案,能減輕重量的全省掉,沒有自衛武器,連保護飛行員性命的座艙加壓設備都省掉了。起落架像自行車一樣。為了增加升力,翼展長出機身兩倍。這就是后來的U-2型高空偵察機。 4月初,洛克西德公司的設計方案送到美國戰略空軍司令李梅將軍面前,可李梅對這種沒有槍炮的偵察飛機不屑一顧,摔門而去。 1954年秋,艾森豪威爾總統下決心避免另一次珍珠港偷襲,授權建造一種專門搜集蘇聯戰略情報的飛行器。U-2的特殊設計,正好符合美國高空戰略偵察的要求,洛克西德公司終于拿到了渴望已久的合同。 冷戰時代,U-2提供的情報極為重要,經常是美國重大決策的依據。 1958年,福建前線部隊突然向金門開炮,美國擔心會因為臺灣而卷入一場大戰。中央情報局急于了解,金門炮擊會不會是新中國進攻臺灣的開始。首飛不到兩年的U-2對福建省和沿海島嶼做了6個航次的偵察。 到1962年初為止,大陸的天空清凈了整整兩年零三個月的時間,然而,一個更難纏的對手又悄然登場了。美國巨型運輸機為臺灣送來了蓋著蒙布的神秘客人,隨U-2到達的還有幾十位美國專家,加上在美國培訓學成歸來的飛行員,組成了臺灣的U-2偵察中隊,對外稱“第35氣象中隊”,隊徽是一只黑貓。 同年,在海峽另一邊,人們正在與曾經幫助過中國的蘇聯專家告別,蘇聯不再向中國供應任何兵器和零部件。此時,543部隊總共3個作戰營,只剩下50多發導彈,要防守的卻是整個國土。 U-2的能力:U-2偵察機可飛達21000米以上,可一次拍下一屋子的照片。 U-2,綽號蛟龍夫人,可以飛到21000米以上,遠遠高于當時世界上所有高射炮和殲擊機的作戰高度,可以飛到中國大陸最偏遠的地方再返回臺灣。工程師貝克首創了專門用于高空偵察的B型照相機。B型高空照相機有非常規的鏡頭和容量驚人的膠片盒,它使用的大型底片每幅邊長近46厘米,長達2500米,U-2出一次任務,拍下的照片可以堆滿一間房子。 從U-2飛機拍攝到的前蘇聯核武器實驗場和火箭發射場照片看,地面上高度機密的設施一覽無余。除了照相,U-2的電子偵察也很厲害,它可以自動跟蹤記錄在各種波段上敵方的機密電碼和語音聯絡,留待專家分析破譯。只要敵方的雷達照射U-2,雷達的位置、雷達波的所有特征也都會被記錄在案。 因此,U-2對新中國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空軍部隊一定要找到U-2的活動規律,拿出辦法來。 1962年,東南沿海不斷遭到臺灣武裝登陸人員的襲擊。大陸一有軍事調動,臺灣的偵察機就會過來看看。于是,空軍作戰部擬就了一個引誘U-2上鉤的計劃。 9月7日,解放軍轟炸機群從南京一路招搖飛往向塘軍用機場,加上正在訓練的殲擊機,向塘機場如同真有大事要發生。此時,蛟龍夫人已經有足夠的理由過來看看了。 9月8日,一架U-2果然出動了,但它沒有來南昌,卻在廣州奇怪地轉了一圈。接到上級通報,岳振華營長召集了一個作戰會議,大家分析,9月8日這架U-2有可能是在做反導彈機動飛行。導彈發射前必須接通電源,而接電時間稍長,就必須等22分鐘后才能再次接電,無法發射導彈。這時,U-2突然掉轉頭穿過廣州上空照相偵察,讓人措手不及。 9月9日7點32分,U-2由平潭島進入大陸,飛過福州、南平,然后沿著鷹廈鐵路向北,朝南昌飛來。這時,U-2翅膀輕輕一抬,避開南昌,似乎它此行的任務和南昌毫無關系。8點24分,在九江兩萬米上空,U-2突然掉轉回頭,朝向塘機場直沖過來。 隨著南昌上空的兩聲爆炸,決策者們心中的焦慮一掃而空。U-2可以打下來,導彈打游擊可行!這次任務,首都各報都做了頭條報道,臺灣《中央日報》也承認一架U-2在大陸上空執行任務時失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