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左與右>為話題 如何思考,立意謝謝!

熱心網友

生活中有許多的左和右的關系,它沒有明確的對錯,只是思考問題的兩個角度罷了。比如傳統和流行,沒有對錯之分,只看欣賞者的眼光和愛好。你可以在文章中把左和右明確起來,這種比喻性的作文,只要言之成理皆可。

熱心網友

左與右——記當代學生的思想走進校園,遠見都是一群群的獨生子女,各個衣著瀟灑脫俗,舉手投足之間盡灑傲氣。但是誰有知道這一張張青春的笑臉,時尚的衣著,肆意的揮霍的背后是怎樣的一幅圖畫……——題記 一間簡陋的屋子,墻上的膩子已經發黃甚至脫落,老制的木桌擺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桌上擺著幾個小瓷碗,零星的剩菜可憐的失去了溫度,一個稍大一點的簸箕反罩住瓷碗,隱約可見幾只嘰喳的蒼蠅在附近游走,或者在油似旱冰場的的桌子上進行“冰”上體操。21寸的電視,脫皮了的柜子,一切顯得那么的遠離時代。 房間里,一個忙碌的身影在不停地打掃,小小的摸布擦過了陪伴家主幾十年的老木家具,咿呀的拖把濕潤了這經歷無數揉膩卻絲毫沒有怨言的地板……咚咚咚,急促不帶禮貌的扣門聲讓忙碌的身影停了下來。 “來了,怎么還是這么不聽話,叫你小聲點就是不聽?!鄙碛按反纷詡€兒的腰,邊嘟囔邊走向門口。 “行啦行啦,快點給我100元,我今天晚上要和同學出去吃,你不用煮我的了,吃完以后去唱K,可能回來晚點,不用給我留門,我自個兒有鑰匙?!迸⒌哪_步停留在門口沒有進來,時尚前衛的衣著與房子格格不入。 “不行,我都煮你的飯了,再說了,干嗎要100元?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們家的情況,你爸爸和我都是下崗的,哪里有錢讓你這樣揮霍?別去了,來,進來?!? “你別老土了,如果我不去會很沒有面子的,這樣子我以后還怎么做人呀。” “沒錢就不是人啦?這是什么話呀,真是。” “好啦,你到底給不給嘛,羅嗦了半天我同學都等急了,我可是跟人家說我家在新時代花園的列,等一下去晚了他們到那里找我,我怎么辦?快點!”眼看可能會超過預約的時間,她的手開始直接伸向婦人的圍裙。 “你干嗎?這可是買菜錢,你爸爸才給我的,你怎么……”婦人沒有來得急反應過來,圍裙里的200元錢就遷移到了女孩的手里。 “說好只要100就100,喏,其他還給你?。。 迸⑺斓膩G過錢,轉身甩上門,把她的母親留在了門里,母親在門里輕輕地搖著頭,嘆著氣…… …… 樓道的角落,女孩望著剛剛不經意用力過度甩上的門,眼里有一絲絲愧疚,她低下頭,看著自己一身的時尚衣著,又搖搖頭,快速的走下樓。 時代的步伐已經要求她從下崗貧困的家庭背景走出來,成為新住宅新思想的有錢學生,這樣同學才能夠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她,那種平等是在憐憫之上的。而這一切的代價就是無數次參與同學們舉辦的各項奢侈的活動,就是無數次向家里要錢! 剛剛開始好奇心和自尊心指使她這樣做,但是一次又一次的要錢,對于出生并不富裕的她都覺得過意不去。她曾經做過很詳細的分析: 如果跟同學坦白自己家里面沒有新房沒有電腦,是下崗的低保家庭,那么同學就會互相的說“她真的是貧窮喲,在這種時代居然生活在這么破舊的房子里,真是可憐,平時零花錢又少,幾塊錢在身上能買什么喲,真是悲哀喲……”從此以后,同學們都會把她當活寶來看,都是用憐憫同情加好奇的眼光來看待她,那么她還有尊嚴與平等嗎? 反之,如果她假裝自己家很有錢,時常參與大家的活動,并且偶爾買買東,那么她所得到的待遇肯定不一樣,同學們會把什么事情都算她一分,可以說是死黨,而且最起碼的是不會用憐憫的眼光去看待她,然后她可以用較為“正?!钡纳秩谌胪瑢W中,不會孤獨…… 在反復的思想斗爭中,在尊嚴與平等的強烈要求下她選擇了隱藏家事,做一個有錢學生!于是就有了開頭的一幕…… 試問,究竟是校園新風進步了,還是社會退步了,使得現在的N多學生不得不面臨這種不想欺騙同學,不想為難父母卻又不得不這么做的難題,在這緊緊相連卻又在一念之間有萬丈差別的兩種思想中,到底有多少學生選擇了前者,有多少學生選擇了后者呢?我們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