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人性自私論不成立? 馬克思主義說不成立,可是按他的觀點.事物都是矛盾雙方面的,要辯證的看問題,就應該成立.還有唯心主義也是.為什么就要肯定的說那是錯的?
熱心網友
樓上各位不該去見馬克思,該去見老莊。馬克思主義的意思是:人天生既不是自私的,也不是無私的,而是蒙昧無知的。只有進入社會,接觸了社會存在,才會產生意識,才會有善與惡之分。孩子出生雖然也會與別人爭奶吃,但不是帶有惡意的競爭,而是本能的需要。孩子想吃奶夠不著奶時也會出現類似競爭的動作。因此,他們表現出的競爭,沒有任何主觀故意。所以,人之初,性本純,無所謂惡,無所謂善,善與惡都是后天形成的。就如石頭不燒成不了石灰,也煉不出鐵一樣。所以人性本惡與人性本善都是錯誤的。
熱心網友
因為“存在決定意識”,所以人之初,性本善。 人一生下來無所謂善惡,但人類是一種需要父母(或者養育人)撫養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自立的生物,而養育的過程必然是關心、愛護、善意為主要內容的,所以他形成了善良、純潔的品質就是生活的必然結果。但這種善良只是一種愚昧、幼稚、盲目的善良和老實,一方面他認為所有的人都應該像父母一樣給予自己關心和愛護,另一方面他也以為社會會像父母一樣來關心和愛護自己。當然,當他抱著這樣的心態來到目前這個生產力還很落后、生存競爭還非常激烈的社會現實中,就必然會由于許許多多的打擊而或快或慢地轉變到對別人的憎恨、仇視,從而掩蓋了他的善良和純潔。這樣他一方面很希望有善良、有真誠,但另一方面又由于為了生存以及提高生存的質量而不得不恐懼、不得不自私。大多數人就停留在這樣一個思想階段終期一生。只有少數人由于仇恨的太多而變得毫無人性。同時也有極少數人通過不斷的探索和積累終于達到了成熟的老實人的階段。孟子說過: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偉大的人物,就是(既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和高超的處世能力,同時又)不失去純潔善良的赤子之心的人啊!孔子所說的君子,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所說的自我實現者,就是這樣的人。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原理就是存在決定意識,而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將它運用于實際,用來觀察社會和人生。
熱心網友
不成立嗎?人的弱點都是自私的懶惰的啊
熱心網友
誰要信馬克思就去見馬克思好了!這個世界的所有生物,動物包括人都不存在“對”與“不對”;不存在“錯”與“不錯”,不存在“自私”與“不自私”,更不存在“該”與“不應該”不存在“強”與“不強”,一切都是自然的,那些定義這些概念的都是人類憑自己的主管意識自己規定的!
熱心網友
那是為宣傳他自己的學說,要客觀的看問題,俗話說,河有兩岸,事有兩面,一分兩面的看嘛
熱心網友
因為很少人會承認自己本來自私,大家都把自私的原因歸到別人的影響上.世界上本無對錯,那方面強,那方面就是對的.唯心主義沒有錯,當馬克思要讓他的思想顯的進步,于是唯心主義就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