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與中國發達城市相比,人口素質、社會風氣等方面有何優劣可言
熱心網友
主要說我認為是觀念還有很大的差距,城市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思想觀念還是太保守,排外思想還很嚴重!煙臺還是政客往上爬的墊腳石!
熱心網友
與上海相比,思想觀念需要革新一下;與北京相比,文化氛圍需要加強一下;與廣州相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一下;與深圳相比,招資引才需要強化一下。
熱心網友
煙臺的發展令人嘆服:今年上半年,完成生產總值的增幅是全國平均增幅的兩倍,發展速度居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首;今年1至8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59%,占山東省實現利潤的七分之一,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32。2%。 金秋時節,港城煙臺天高海闊,云淡風清。記者沿黃渤海黃金海岸線一路走來,探尋煙臺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努力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活力之源。 “支柱”少了三根 能耗降了三成 過去,煙臺人每每提到自己齊全的工業門類就底氣十足:全國有40個行業,而煙臺就有36個,除了飛機、大炮,幾乎無所不造。然而,傳統產業平面擴張,低水平重復建設,消耗了寶貴的資源,擠占了發展的空間,那種“傳統產業唱主角,新興產業跑龍套”的格局更使煙臺陷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難循環的傳統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之中。該市水泥、紙、日用玻璃等產品的能耗量一度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發電設備耗煤量比全省先進水平高出一大截,等于每年多用100萬噸標準煤,全市有15%以上國家明令淘汰的用電設備在“超期服役”,80%的未采用節能新技術的電機,每年浪費電能價值近億元。高消耗還伴隨著高污染,僅“金都”招遠一地,在尾礦綜合利用項目實施前,每年采金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就達780萬噸,占地800多畝。多年培育起七大支柱產業,而每個產業的比重都不超過5%,“支柱”也就有名無實。進入“九五”后,煙臺的發展速度明顯放慢,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曾落后于山東省平均水平,更落后于廣東、江蘇等省的先進城市。 嚴峻的現實,讓煙臺人汗顏。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加快發展,成了煙臺600多萬干部群眾最大的心愿。“東部突破煙臺,使其在全省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2003年,山東省委、省政府的這一戰略決策再次讓煙臺站在了新的起點上。對此,省委常委、煙臺市委書記焉榮竹說:“完成這一使命,煙臺首先必須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一思想,提高境界。” 為加快培育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的產業和產品,煙臺痛下決心進行傷筋動骨的結構調整,縮減支柱產業,由7個“砍”為4個,將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逐步調整出局,重點發展以汽車及零部件為主的機械制造業和以手機、電腦為主的電子信息業兩大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龍頭新興產業,一舉使能耗降低了30%。市里還進一步將汽車、手機、電腦及其零部件作為三大集群,傾力培植。到去年底,全市范圍內累計否決千萬元以上的高能耗、高污染項目100多個,放棄直接投資30多億元。同時,對上馬的“五小”企業進行清理整頓,先后對130戶五小企業實施關停并轉,年減少廢棄物排放38萬噸。 如今,輕裝上陣的煙臺工業經濟,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不斷提升經濟增長的效益和質量。今年上半年,機械、電子投資增長率均達90%以上,四大支柱產業銷售收入和利稅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1。6%和50。6%;三大集群規模初具,預計3到5年內可形成2600億元銷售收入,等于再造一個煙臺工業。 排污口變成取水口 廢氣里“冒出”產業鏈 近日,記者在國內最大的聚氨酯工業基地————山東煙臺萬華合成革集團采訪著實開了回眼。這個昔日每天向外排放15600立方米生產廢水的排污大戶,周圍竟然找不到排污口,污水處理場的工作人員指著一條銹跡斑斑的粗大管道告訴記者,這就是從前將污水直接排進大海的排污口,而今已被截流改道,成為循環再利用的取水口。 在污水處理車間記者看到,廢水經過逐級處理,已重新變得清澈、透明,達到工業循環水、鍋爐用純水的標準進行循環使用。據了解,萬華集團像這樣每天重復使用的工業循環水和工業純水達1萬多噸,年節水多達330多萬噸,每年可節約資金1000多萬元。 2000年以來,萬華集團先后投資2500多萬元對各類廢水進行資源化改造和利用,實現了企業生產和生活污水兩個“零排放”。公司的MDI產量由每年的1萬噸擴大到了10萬噸,聚氨酯合成革產量由年產300萬平方米擴大到1000萬平方米,而日用新鮮水卻下降了35%。目前,該企業在生產規模、產品質量、噸產品資源能源消耗及生產成本等方面均已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為了將廢水徹底“吃干榨盡”,萬華集團正進行“MDI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鹽水進行處理”的中試。成功后,可將廢水中的鈉鹽提取出來重復利用,年減少原鹽采購5萬多噸,僅此一項即能減少支出2000多萬元。 黃金冶煉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含有二氧化硫的煙氣,這些既污染環境又浪費資源的廢氣,而今卻在招遠國大黃金股份有限公司成了寶物。他們在國內率先采用先焙燒后氰化的方法,回收煙氣中的二氧化硫,用于制造工業硫酸。去年,該公司的硫酸產量達到了40萬噸,按每噸400元左右的市場價格計算,等于增加了1。6億元的銷售收入。在此基礎上,他們從去年開始,又沿產業鏈開發建設年產3萬噸的“高檔二氧化鈦”和年產10萬噸的“檸檬酸”項目。建成后企業將形成“廢氣—硫酸—高檔二氧化鈦、檸檬酸”新的產業鏈條,資源利用效率和產品附加值會繼續大幅度提升,預計每年可新增企業銷售收入12億元以上,利稅3億多元。 今年上半年,煙臺綜合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145萬噸,利用率達到86。7%。通過發展循環經濟,煙臺保持了經濟發展迅速增長、資源消耗不斷下降和城市環境不斷改善的“三贏”局面,還一舉獲得“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和“中國人居環境獎”。 “畝投資少于500萬元免談” 煙臺把土地投入產出率作為衡量開放質量的重要標志,注重發展產出效益高、成長性好的“小、精、高”企業。僅有315名員工的煙臺漢高樂泰公司,去年銷售收入4。67億元,實現利稅2。05億元,人均利稅65萬元,廠區畝均利稅306萬元。信一精密公司和招金勵福公司等職工不足百人,占地不到30畝,實現利稅都在千萬元以上,人均和廠區畝均利稅在40萬至160萬元。人員不多、占地不大的萊陽中鑫東泰公司利用蛇毒分離提純出神經生長因子等產品,每克平均價格達到40多萬美元,是黃金價格的3萬倍,企業產出效益驚人。 近年來,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消耗、占地少的健康產業集群,正在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迅速崛起。分別肩負著攻克人類兩大生命頑癥———癌癥和艾滋病重任的麥得津生物有限公司、山東中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運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依托強大的科研、中試和產業化力量,雙雙躋身國家863計劃,并享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煙臺新時代健康產業公司去年實現銷售收入6億元,今年可突破13億元。康達爾藥業、東誠生化等一大批中小企業也蓄勢待發,并將陸續建成國內重要的肝素鈉、抗栓酶等生產基地。預計到2008年,煙臺開發區健康產業集群產值可達100億元以上。 目前,煙臺招商已由過去的“引資”發展到現在的“選資”。全市土地畝投資強度平均已達100萬元以上,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今年更打出了“畝投資少于500萬元以下項目免談”的牌子,最高畝投資強度已超過700萬元。如今,該開發區建成區項目已全部滿員,每平方公里工業用地投資密度超過了5億美元,去年每平方公里工業增加值7。85億元,每平方公里稅收8853萬元。 煙臺市外經貿局局長程顯萃告訴記者,最近4年全市到位外資60億美元,比開放以來前17年的總和還多。產業招商也吸引了巨額內資搶灘煙臺,近3年來,全市吸引內資連年翻番,去年實際利用內資338億元,今年上半年已經超過400億元 煙臺市是中國環渤海地區重要的沿海開放城市,位于山東半島東部,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煙臺市轄5區、1縣、7個縣級市,總面積1。3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3O多萬,其中市區人口15O多萬。 煙臺是一座美麗的港口城市,也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旅游勝地。這里年平均氣溫在12度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在900多公里海岸線上,有"人間仙境"蓬萊閣、秦始皇東巡遺址養馬島等眾多的名勝古跡,每年吸引數百萬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煙臺物產富庶,是全國著名的漁業基地、水果之鄉,是中國重要的黃金產地。 煙臺是中國十大商貿港口之一,有便捷的交通、通訊,已進入"全國投資硬環境4O優城市"行列。8O年代以來,煙臺經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成為中國沿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城市。到1995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已在全國城市中居第18位。煙臺市的科學教育文化等事業也比較發達,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第一個教育改革試驗區,是"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 作為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煙臺市已成為外商投資與貿易的熱點地區。特別是1997年6月,煙臺市成功地舉辦了第二屆亞太經合組織國際貿易博覽會,向世人展示了新興亞太經貿城市的形象。在邁向21世紀的過程中,煙臺市將積極順應世界尤其是亞太地區經濟發展趨勢,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經濟發展,力爭經過二三十年的努力和奮斗,建成現代化國際性港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