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口吃怎么辦?2歲半,發現這種情況一周了,很嚴重。很擔心,有知道該怎么辦的嗎不知是怎么發生的

熱心網友

不要嘲笑、學孩子,如果孩子想給你說什么事情的話,那就讓孩子慢慢說,你靜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充滿愛心地注視著他,給他信心,告訴他,讓他別著急,想好了,一句一句地說給你聽,需要耐心,需要愛心,你會發現很有效果的!往往孩子口吃是因為在外面由于好奇好玩和別的孩子學的;或者是大人太忙了,而孩子急于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媽媽或爸爸,而知道的詞匯又少,安排又不是很合理而造成的!

熱心網友

口吃是兒童講話時常見的現象,如果家長對其有正確的認識,采取正確的措施,就可避免兒童染上口吃病。2至7歲的兒童,正處于言語形成的重要時期。他們的好奇心、模仿能力很強,最容易模仿別人口吃而形成習慣。同時,這個時期的兒童正處于發育階段,發音器官及神經系統都很嬌弱,所掌握的詞匯也有限,有時自己心中形成對某個事物的籠統認識,還不能及時組織出恰當的詞匯來表達,講話時難免有重復、停頓、費力等口吃現象。這是這個年齡階段兒童常 見的生理現象,孩子對自己的口吃無自我意識,無恐懼和害羞心理,并不是真正的口吃病。但一些家長見到孩子出現口吃現象后便嚴厲地責備孩子不要口吃,時常提醒孩子注意口吃。受到多次責備后,孩子對講話就產生了不安、恐懼等心理負擔,而成為一個真正的口吃患者。兒童的口吃是后天形成的。兒童的口吃與家長教育不當有直接的關系。兒童的口吃是常見的現象,大人見到孩子口吃時,應保持平靜的、無所謂的態度,避免嚴厲的責備,不要逼孩子把話講好,也不必提醒"你又口吃了,要注意"。不能給孩子造成講話前的不安心理。若兒童的 口吃較輕微時,不必采取任何措施,時間一長,自然會消失。若兒童口吃現象較明顯時,大人應用緩和的、施長音的語氣把話講慢,孩子也會仿效這種方式去講話。大人要有極大的耐心和愛心,給孩子創造一個平靜、輕松、愉快的講話氣氛,使他對講話產生自信,消除不安心理,口吃就會自然消失。 口吃不是生理缺陷,亦非兒童有意無意的過失,而是心理一時緊張和習慣養成的。口吃雖可矯正,但預防更為重要,必要時,可請專家給予指導,把兒童口吃消滅在萌芽狀態。 。

熱心網友

口吃屬于語言障礙的一種表現。自古以來就有人對口吃的原因進行研究,提出過種種解釋。現代醫學和心理學認為,口吃一般不是因為發音器官出了毛病,而主要是心理狀態異常造成的。當然,口吃也同模仿口吃者有關,但事實證明,只有少數孩子是因為模仿才成為口吃者的。所謂心理狀態異常,首先是指兒童說話時情緒緊張,如果父母此時態度較生硬或受到同學的譏諷,他會越發緊張,日久天長,話到嘴邊便口吃,就成為很自然的了。   性格作為人的態度和行為方面的較穩定的心理特征,是個性的主要組成部分。性格內向同性格開朗形成鮮明的對比。性格開朗的孩子情緒比較穩定、樂觀,也比較合群,即使有口吃的毛病,也不易陷入緊張、自卑、羞怯以及恐懼的心理狀態。他們的口吃很容易得到矯正。性格內向的孩子就不同了,他們不愛拋頭露面,愛生悶氣,愛面子,情緒波動大,經受不住外來的刺激和挫折。一旦發生口吃,如果父母和周圍的人有意無意地加以責怪和譏笑,他就會感到莫大的精神壓力,甚至陷入浮躁不安、焦慮郁悶和自卑自責中。這種心理失常無形中更加助長了他口吃的程度。這就是性格內向同口吃的關系?!  τ谛愿駜认蛴钟锌诔缘暮⒆?,首先要告訴他們口吃的原因,使他們了解口吃可治不可怕,以此緩解和松弛其說話時神經系統的緊張狀態。歧視口吃者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和偏見,要教育孩子正確對待嘲笑,增強矯正口吃的決心和信心。同時,要培養孩子樂觀開朗的性格,逐步克服敏感、急躁、自卑、羞怯等心理狀態。再加上科學的語言訓練方法,他們一定會矯正口吃,成為心理健全的孩子。1歲半到2歲是從“被動”轉向“主動”的言語活動期,孩子非常愛說話,整天嘰嘰喳喳說個不停,表現得積極主動。這時期最大的特點是學會說簡單句,一般由3-5個詞組成。語句結構多為名詞和動詞,由主語與謂語組成。如說“媽媽上班”、“寶寶吃飯”。有時語句不完整,句子只有謂語和賓語,沒有主語。如說“買糖糖”,“沒有娃娃”,意思是“媽媽買糖”、“這里沒有娃娃”。有時句子前后顛倒,如“餅餅沒有”,意思是沒有餅干了。有時“偷工減料”省去句中的詞,如說“寶寶車車去”,意思是寶寶坐車子去。在接近兩歲時,孩子語句中出現了少量的復合句,如“媽媽給我筆,明明畫畫”等。這時語句中增加了少量的副詞、形容詞和代詞?! ∵@時期孩子學說話積極性很高,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強烈,父母應因勢利導,除了在日常生活中鞏固已學會的詞句以外,還可以為孩子講故事、朗誦兒歌、看圖講述,在游戲中對話表演,培養孩子用已掌握的簡單句講述自己的印象,說出故事、兒歌、圖片中的簡單的事物。讓孩子多接觸自然和社會環境,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啟發孩子表達自己的情感,鼓勵孩子說話?! ×硗?,父母應為孩子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增加孩子與人交往的機會,并要注意自己的語言,盡量做到發音正確,口齒清楚,語句完整,語法合理,使孩子易懂、易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