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wǎng)友
1.海拔基準誤差。2.測量誤差: 前一次測定,誤差為0.6m,這次誤差為0.2m。3.冰層厚度: 前一次測定用鋼釬刨了約30cm,認為到了巖石層;這次用了先進儀器,準確測定了冰層的厚度。 其實珠穆朗瑪并沒有升高。(前些日子在網(wǎng)上閱讀文章而得,有些東西記不準確了)
熱心網(wǎng)友
測量的誤差
熱心網(wǎng)友
因為板塊活動活躍
熱心網(wǎng)友
上次不是 海嘯 加地震了馬
熱心網(wǎng)友
1、雪的厚度變小了。2、測量的高度有誤差。
熱心網(wǎng)友
測量技術的原因、海平面的原因、珠峰本身運動的原因可能都有。
熱心網(wǎng)友
見證最高峰的5 次測量 核心提示 共和國成立至今,我國先后5次對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進行了測量。5次測峰重任都由國家測繪局第一大地測量隊承擔。其中,1975年和今年的測量廣為人知,而1966年至1968年、1992年和1998年的測量卻鮮為人知。值此珠峰最新測量結果公布之時,本報記者分別采訪了國測一大隊第1次到第5次參加測峰工作的測繪隊員,從而“挖掘”到許多背后故事…… 1測 中國首個測量高度8849。75 測量背景:共和國成立不久,提出要“精確測量珠峰高度,繪制珠峰地區(qū)地形圖”的計劃,并將其列入新中國最有科學價值和國際意義的“填空”項目之一。1966年至1968年我國對珠峰進行了第一次測量。這次測量,測繪人員兩次進入珠峰測區(qū),建立定日到珠峰山麓的大地控制網(wǎng),并獲取珠峰地區(qū)大氣折光的試驗數(shù)據(jù)。測得珠峰高度為8849。75米。 權威解讀 珠峰首次有了中國高度 葛志成老人是當年參加珠峰第一次測量的人員之一。 談及37年前的往事,老人平靜地拉開了話匣子。測量珠峰,首先要建立大地測繪網(wǎng)。建國初期,我國的大地測繪網(wǎng)是從前蘇聯(lián)引入中國的。1966年至1968年的測量,首先是要把大地測繪網(wǎng)推進到珠峰地區(qū)。這次測量大多使用的是西方比較先進的儀器,但有些儀器并非十分符合珠峰的測量,容易出現(xiàn)誤差。為了提高測繪的準確度,測量人員單單三角測量一項就設立了20多個點,每個三角點還要進行測量。重力測量點則設立了10個,高度還推進到7500米處。經(jīng)過天文、重力、水準、物理測距、折光試驗等各項測量工作,經(jīng)計算,珠峰峰頂?shù)难┟娓叱虨?849。75米。這是珠峰第一次有了中國測量的高度。 高度遺憾 沒登頂也沒在峰頂豎覘標 說起這次測峰的遺憾,葛志成老人說,這次測量沒有登頂,也沒有在峰頂立覘標,科普意義大于測量意義。可以說是為1975年的測量積累了第一手資料,是次“戰(zhàn)前實兵演練了”。 2測 8848。13 世界公認 測量背景:一百多年以來,不斷有一些國家甚至個人,前往珠峰測其高度。外國人第一次測量珠峰是1852年印度測量局進行的,公布珠峰測量高度8839。8米。到1975年中國公布珠峰測量數(shù)據(jù)之前,外國人已5次在國際科學期刊上正式發(fā)表他們各自的珠峰高程值。我國作為珠峰的主權國家之一,卻一直沒有自己的精確測量數(shù)據(jù),繪圖引用的外國數(shù)據(jù)又不令人信服。 經(jīng)典記憶 1975年5月 紅旗插上珠峰 陸福仁是參加1975年測量珠峰的國測一大隊的測繪隊員。30年后的今天,當記者見到他時,他激動地對記者說:“1975年的5月27日,是我一生中永遠難忘、永遠刻骨銘心的日子,那一天我看到五星紅旗在珠峰峰頂高高飄揚,中國的覘標矗立在了世界的最高端!” 老人回憶,1975年5月27日清晨,登山隊員向珠峰發(fā)起最后的沖刺。14時40分,步話機傳來大本營收到的喜訊:我國9名男女登山隊員已于14時30分勝利登上頂峰! 陸福仁告訴記者,當中國隊登上頂峰,插上中國國旗,并在最高端豎起中國的紅色測量覘標的那一刻,所有的參戰(zhàn)人員激動得心臟都要從胸膛里跳出來。 權威解讀 8848。13米世界公認 談起珠峰測繪,陸福仁相當興奮:“中國公布的8848。13米數(shù)據(jù)世界公認!”當年他和張志林是黨員,負責測繪的主要工作。他們的任務是要在登山運動員攀登珠峰前,從海拔5400米的絨布寺大本營出發(fā),把大地控制網(wǎng)推進珠峰北麓的東絨布、中絨布、西絨布三條大冰川。最終求得珠峰的海拔高程為8848。13米。而這個數(shù)據(jù)也得到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各國的承認。 3測 開啟中外協(xié)作先河 測量背景:1992年,意大利科學家喬治·普瑞迪帶隊的意大利登山隊對珠峰進行測量,國務院指定國測一大隊協(xié)作。這是我國第一次與外國合作聯(lián)合測量珠峰高度,也是國測一大隊第3次測量珠峰。 權威解讀 GPS首次安裝在珠峰峰頂 記者采訪到了國測一大隊的趙東海工程師,他當年和沈恒輝共同帶隊負責這次的測繪工作。趙工介紹,這次復測,除同1975年一樣應用常規(guī)大地測量技術即在峰頂豎立覘標,在珠峰附近地面進行天文、重力、三角、導線、水準、三角高程等測量外,還首次在峰頂安裝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以及安裝用于激光測距的反射棱鏡。 高度遺憾 13年不知測量結果 13年過去了,當年參加測量的隊員始終不知道當年的測量結果。趙東海工程師解釋說,由于一直沒有公布這次的測量結果,至今在大家的心目中仍是謎團。不過,測繪工作者特殊的工作性質,也使大家養(yǎng)成了良好的作風:不該問的不問,不該說的不說。 4測 覘標證實中國登頂 測量背景:1975年中國珠峰數(shù)據(jù)公布后,盡管得到世界普遍認可。但由于受當時的特殊條件所限,中國登峰的電影資料難以完全證明中國登臨頂峰。1998年,美國地理博物館測量珠峰,謀求與中國合作。這次測量,經(jīng)計算得出珠峰的雪面高程值為8848。58米。 權威解讀 中國覘標見證中國登頂 1998年5月20日11時許,美國登山隊從南坡將GPS接收機帶上峰頂。在美國登峰隊登頂時,在拍照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覘標,經(jīng)核實是中國1975年登峰時留下的,證實中國1975年確實登頂成功。 高度遺憾 測量數(shù)據(jù)沒有取全 劉志良是國測一大隊親歷這次測量歷史見證人。當日11點,美國登山隊從南坡將GPS接收機帶上峰頂,各測站對峰頂GPS進行了同步觀測,遺憾的是由于天線盤太薄,加上背景又是雪墻,以及折光的影響,各測站從經(jīng)緯儀中無法看清它的位置和高度。加之,美國登山隊沒有在峰頂架設棱鏡設備,使測量數(shù)據(jù)沒有取全。 5測 把精確度推向新高度 測量背景:珠峰“身高”究竟是多少?隨著中國測繪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精確度的進一步推進,30年后的2005年中國再測珠峰,測量結果為:8844。43米。 權威解讀 最尖端儀器空前使用 國測一大隊副隊長陳永軍是這次測量副總指揮,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這次測繪使用的幾乎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測繪儀器,所使用的儀器先進性可謂空前,集中了目前全世界最先進的儀器。 所以測量結果將更全面,精確度也將是最高的一次。 高度遺憾 專業(yè)測量人員沒有登頂 陳永軍說,測繪人員在5次測峰中,都沒登到峰頂,雖然每次都完成了測量的目的,然而測量隊員未能親自站在世界之巔,每次都給測繪工作者留下遺憾。 30年 珠穆朗瑪峰矮了3。7 米 1975年7月23日,中國政府向全球宣布,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程為8848。13米;2005年10月9日,中國再次宣布了珠峰的新高程為8844。43米。30年時間,珠峰“矮”了3。7米。珠峰變低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1975年的時候,我國的相關測繪技術手段還沒有達到一定水平,如今經(jīng)過30年的發(fā)展,我國的測繪水平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jīng)和國際水平接軌,水平的提高意味著精確度的提高,此次珠峰復測的精確度達到了0。21米;二是測量峰頂冰雪的厚度有差異。1975年我國第一次給珠峰測高時,是讓一名女登山隊員拿桿子往下插,結果測得冰雪厚度為0。92米;而此次使用冰雪雷達進行測定,測得冰雪厚度為3。5米,相差2米多,準確度要高于上次;三是地殼運動,經(jīng)過30年的變化,地球內部的變化對測量的精度有影響。另外,還有海平面及冰雪融化等因素也有影響。。
熱心網(wǎng)友
珠峰變低的主要原因有兩點:1、測量精度有變化。因為第一次測量是在幾十年這有,儀器沒現(xiàn)在這么精確。2、這次測量是測量的巖面的高度,而不是以前測量的雪面的高度。由于珠峰有3.5米的冰雪,所以比高度自然比以前降低了。
熱心網(wǎng)友
是測量技術更先進了!當然冰雪融化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熱心網(wǎng)友
全球氣溫變暖,導致雪山融化.
熱心網(wǎng)友
可能是:測量方法更加合理、全球變暖致冰層變薄、地質作用等原因。
熱心網(wǎng)友
補充一點,也有重力的因素.
熱心網(wǎng)友
也不一定會低吧,可能原來的測量方法就不對呢。再有了,現(xiàn)在海平面升高,海拔高度的起點也高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