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的《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生涯豈料承優詔?世事空知學醉歌。江上月明胡雁過,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滄洲近,顧影無如白發何!今日龍鐘人共老,愧君猶遣慎風波。這首詩到底表達了什么意境?比喻什么?請詳細解釋,謝謝!

熱心網友

此詩是劉長卿被貶南巴(今屬廣東)在江州告別薛、柳二位朋友之作。詩一開始就用反語以示諷意。一聯用“豈料”、“承優詔”寫了一生屢蒙冤屈、兩遭貶謫的經歷。貌似溫和,實極憤激:本來就多年淪落,如今竟得到天子的“厚愛”!遭貶謫之日,正是大雁從胡地飛返、淮南木葉凋盡之時,尤足以使貶謫之人傷懷。第三、四句的上句說:“寄身卻喜滄洲近”,下句緊接著說“顧影無如白發何”,是對上句的否定。詩的最后兩句寫詩人對二位朋友關懷的感謝。“慎風波”三字,語意雙關,既指旅途風波,又喻政治環境的險惡,含義深長。縱觀全詩,詩人滿腹牢騷,寫景抒情筆調低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