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諾曼底登陸戰 盟軍諾蘇德戰爭爆發后,蘇、美、英三國曾商定在西歐開辟打擊法西斯德國的第二戰場。1943年11月德黑蘭會議決定,不遲于1944年5月1日前在法國開辟第二戰場。隨后,美國總統羅斯福任命陸軍上將艾森豪威爾為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全權指揮登陸戰役。 諾曼底登陸作戰是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登陸戰役。盟軍投入總兵力約278萬人,計有36個師、13700架飛機、9000余艘各類艦艇。德國用于西線防御的軍隊為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的“B”、“G”兩個集團軍群共計58個師。當時德軍已喪失海空優勢,能夠用于抗登陸的兵力只有500余架飛機和中小型艦艇500余艘。 盟軍開辟第二戰場的意圖是:先在法國西北部登陸,建立登陸場,保障主力登陸和后勤供應。攻占法國西北部后,再向德國內地發展進攻,協同蘇軍最后戰勝德國。登陸點之所以選在諾曼底,是因為該地德軍防御配備遠不及距英僅有20海里的加來地區,且沿海地勢開闊,便于展開大部隊(26-30個師),該地區處在盟軍戰斗、轟炸機航程內,便于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掩護。登陸時間定于6月初,代號“霸王作戰計劃”。 為隱蔽登陸意圖,英美盟軍在戰役準備期間,猛烈轟炸加來地區德軍陣地,盟軍還在英國東南沿海港口設置大量假登陸艇和作戰物資堆積場,制造從加來地區登陸的假象。登陸前夕,盟國空軍猛烈轟炸德軍縱深空軍基地、軍火工廠、交通樞紐和海岸防御工事。在盟軍欺騙下,德軍誤認為盟軍的主要登陸方向將是海峽最窄處的加來地區,遂集中主力機動部隊于加來方向,準備待盟軍登陸后用決定性的反突擊擊敗盟軍。 1944年6月6日凌晨,盟軍2400架運輸機搭載3個傘兵師,從英國20余處機場起飛,在登陸地域后方10-15公里縱深降落,占領戰略要地。美、英、加三國遠征軍5個師乘坐4000余艘艦艇,橫渡風急浪高的英吉利海峽,英、美出動1000架次飛機對德軍海岸防御工事進行飽和轟炸,英美海軍艦炮火力完全覆蓋了德軍防線縱深。經過激烈戰斗,至日落前,盟軍已有13萬人登陸上岸,奪取了數個8?/FONT10公里的登陸機場。德軍“大西洋壁壘”僅數小時即被盟軍突破。由于德軍頑抗,當日盟軍未能建立起統一的登場。因進攻數度受阻,傘兵孤懸敵后傷亡很大。但到12日,盟軍在后續部隊支援下,以巨大火力優勢粉碎德軍抵抗,將登陸場連成一條長80公里,縱深12-18公里的陣線,開始向法國內陸推進。 為干擾和阻止盟軍登陸,德軍于6月12日大量發射“I”導彈襲擊倫敦,同時調集4個師增援,但已無濟于事。6月27日,盟軍攻占瑟堡港。7月初,盟軍已有25個整師(100萬人),56。7萬噸物資,17。2萬臺車輛上岸,諾曼底德軍司令率殘部向美第7軍投降。整個戰役中德軍傷亡、被俘11。4萬人,盟軍傷亡12。2萬人。 諾曼底登陸標志著反法西斯第二戰場正式開辟。它的軍事意義在于使納粹德國陷入了盟軍兩面夾擊的困境,加速了德軍最后失敗。 。

熱心網友

傳說中的奧馬哈之獸 對Hein Severloh來說,1944年6月6日“最長的一天”,意味著他在九個小時里不停的用機槍射殺那些試圖在奧馬哈海灘登陸的美軍士兵。   在這場血戰中,有一個讓他始終難以忘懷的場景。一個年輕美軍士兵從他的登陸艇里跑出來,并且試圖將自己隱蔽在一個混凝土反坦克工事后面,Severloh,在諾曼底的德軍中一個年輕下士,用他的步槍瞄準了那個美國兵,他扣動了扳機并且準確的命中了敵人的額頭,那名美軍士兵的鋼盔飛起來滾入大海,栽倒在海灘上死了。      這是段痛苦的記憶,幾十年后的今天,Severloh一想起那些戰死的士兵都會流下悲傷的淚水。      Severloh安全的呆在一個可以俯視整個海灘的混凝土碉堡中,面對接近的盟軍,視野很好,他是戰斗到最后的德軍士兵,并且可能殺傷了大約3000名美軍,這幾乎是美軍在奧馬哈海灘傷亡的三分之一。美國人從奧馬哈海灘認識了這個年輕的德國士兵。      由于惡劣的天氣,他從盟軍的空襲中幸免。讓美空軍郁悶的是,如果他們投彈過早的話,可能會誤傷到自己的登陸船隊。而當他們延遲投放,又意味著炸彈常常遠遠的落在德軍碉堡的后面 。德軍士兵給美國空軍起了個綽號叫“Amis”,笑話他們只會轟炸法國的奶牛和農場,而不是德軍陣地。   在空襲之后,Severloh和其他29人沖出了隱蔽部進入碉堡,在射擊口前準備應付登陸部隊的沖擊。他當時才20歲,看著海面幾乎透不過氣來,他將面臨這密集的盟軍船隊。他說:“天哪,我要如何應付這場混亂。”      旁邊的老兵對他說:“應該怎么辦?我會把這些置之腦后,要考慮的只有射擊,不是敵死就是我亡,這才是要考慮的。”      當登陸艦逼近海灘,Severloh聽見了他的指揮官,中尉Berhard Frerking最后的命令。他們試圖阻止仍在航渡的美軍,不讓他們輕松上岸。但是當那些士兵還在水中掙扎的時候,如果他開火得太快,就有可能遺漏一些仍然在水中的美軍士兵。      Frerking解釋說:“你應該在美軍到了膝蓋深度海區的時候開火,那時他們跑不快”Severloh曾參加過一些小型戰斗,開始在東線服役,但他并不熱衷于戰爭,“我從不想卷入戰爭,也從不想呆在法國,更不想呆在碉堡里用機槍射擊”“我看見當機槍子彈打在海灘上水花四濺,當這些小噴泉接近那些美國兵的時候,他們開始倒下,很快的,第一具尸體開始漂浮在漲潮的海浪上,不久,所有的美國兵趴下開始還擊”他射擊了9個小時,用光了12,000發子彈,海水被尸體的鮮血染紅了。打完了所有的機槍子彈,他用自己的步槍繼續射擊,接著打光了另外400發步槍子彈。   一位著名的德國二戰歷史學家Helmut Konrad Freiherr von Keusgen,認為Severloh可能在當天造成了美軍約3000-4200人的傷亡。Severloh認為數字沒那么大,但他承認“很明顯,至少1000人,很可能超過2000人,但我并不知道我打死了多少人,這很可怕,想象一下都會讓我作嘔。我幾乎消滅了一個團的登陸部隊,周圍的海水都染紅了,我能聽見美軍指揮官在喇叭里面歇斯底里的喊叫。”      Stuart Crawford,服役于英國皇家裝甲兵團,擔任防務顧問,他認為一個德軍士兵是完全有可能造成美軍如此之多的傷亡 。他說:“我曾經作為訓練的一部分試用過那種機槍(注:指MG42)。那種機槍可以以極高的射速開火,Severloh當時處在一個幾乎不可能被武器傷害到的位置,美軍無法瞄準到他。美軍的失誤在于沒有登陸坦克在第一波登陸部隊中,于是他們沒有掩護。。

熱心網友

要是隆美爾在!聯軍是不可能實現登陸的!希特勒最大的實誤~是沒有用好隆美爾和泰因施曼.這兩位二戰最勇猛的將軍.也不該太早入侵蘇聯.

熱心網友

諾曼底登陸戰役盟軍諾蘇德戰爭爆發后,蘇、美、英三國曾商定在西歐開辟打擊法西斯德國的第二戰場。1943年11月德黑蘭會議決定,不遲于1944年5月1日前在法國開辟第二戰場。隨后,美國總統羅斯福任命陸軍上將艾森豪威爾為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全權指揮登陸戰役。 諾曼底登陸作戰是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登陸戰役。盟軍投入總兵力約278萬人,計有36個師、13700架飛機、9000余艘各類艦艇。德國用于西線防御的軍隊為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的“B”、“G”兩個集團軍群共計58個師。當時德軍已喪失海空優勢,能夠用于抗登陸的兵力只有500余架飛機和中小型艦艇500余艘。 盟軍開辟第二戰場的意圖是:先在法國西北部登陸,建立登陸場,保障主力登陸和后勤供應。攻占法國西北部后,再向德國內地發展進攻,協同蘇軍最后戰勝德國。登陸點之所以選在諾曼底,是因為該地德軍防御配備遠不及距英僅有20海里的加來地區,且沿海地勢開闊,便于展開大部隊(26-30個師),該地區處在盟軍戰斗、轟炸機航程內,便于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掩護。登陸時間定于6月初,代號“霸王作戰計劃”。 為隱蔽登陸意圖,英美盟軍在戰役準備期間,猛烈轟炸加來地區德軍陣地,盟軍還在英國東南沿海港口設置大量假登陸艇和作戰物資堆積場,制造從加來地區登陸的假象。登陸前夕,盟國空軍猛烈轟炸德軍縱深空軍基地、軍火工廠、交通樞紐和海岸防御工事。在盟軍欺騙下,德軍誤認為盟軍的主要登陸方向將是海峽最窄處的加來地區,遂集中主力機動部隊于加來方向,準備待盟軍登陸后用決定性的反突擊擊敗盟軍。 1944年6月6日凌晨,盟軍2400架運輸機搭載3個傘兵師,從英國20余處機場起飛,在登陸地域后方10-15公里縱深降落,占領戰略要地。美、英、加三國遠征軍5個師乘坐4000余艘艦艇,橫渡風急浪高的英吉利海峽,英、美出動1000架次飛機對德軍海岸防御工事進行飽和轟炸,英美海軍艦炮火力完全覆蓋了德軍防線縱深。經過激烈戰斗,至日落前,盟軍已有13萬人登陸上岸,奪取了數個8?/FONT10公里的登陸機場。德軍“大西洋壁壘”僅數小時即被盟軍突破。由于德軍頑抗,當日盟軍未能建立起統一的登場。因進攻數度受阻,傘兵孤懸敵后傷亡很大。但到12日,盟軍在后續部隊支援下,以巨大火力優勢粉碎德軍抵抗,將登陸場連成一條長80公里,縱深12-18公里的陣線,開始向法國內陸推進。 為干擾和阻止盟軍登陸,德軍于6月12日大量發射“I”導彈襲擊倫敦,同時調集4個師增援,但已無濟于事。6月27日,盟軍攻占瑟堡港。7月初,盟軍已有25個整師(100萬人),56。7萬噸物資,17。2萬臺車輛上岸,諾曼底德軍司令率殘部向美第7軍投降。整個戰役中德軍傷亡、被俘11。4萬人,盟軍傷亡12。2萬人。 諾曼底登陸標志著反法西斯第二戰場正式開辟。它的軍事意義在于使納粹德國陷入了盟軍兩面夾擊的困境,加速了德軍最后失敗。 如果想看更多的資料請上: 。

熱心網友

1944年6月6日凌晨,美國和英國的2390架運輸機和846架滑翔機,從英國20個機場起飛,載著3個傘兵空降師向南疾飛,準備在法國諾曼底海岸后邊的重要地區著陸。這就是著名的“諾曼底登陸”的開始。 黎明時分,英國皇家空軍的1136架飛機對事先選定的德軍海岸的10個炮壘,投下了5853噸炸彈。天亮以后,美國第八航空隊又出動了1083架轟炸機,在部隊登陸的前半個小時,對德軍海岸防御工事投下了1763噸炸彈。接著,盟軍各種飛機同時出動,轟炸海岸目標和內陸的炮兵陣地。5點50分,太陽已經升起來了,盟軍的海軍戰艦開始猛轟沿海敵軍陣地。諾曼底海灘成了一片火海,地動山搖。 進攻部隊由運輸艦送到離岸7到11英里的海面,然后改乘大小登陸艇按時到達預定攻擊的灘頭。跟在后面的是運載重武器和裝備的大型登陸艇。 盟軍選擇的登陸地點諾曼底海灘,位于法國的西北部,從東到西有5個灘頭──劍灘、朱諾灘、金灘、奧馬哈灘和猶他灘,全長約50英里。登陸計劃第一批進攻部隊是5個師,每個師占領一個灘頭。 6點30分,美軍開始在奧馬哈灘和猶他灘登陸。美軍第七軍第四師在猶他灘沒費多大勁兒就登上海岸了,只遇到斷斷續續的炮擊。3個小時內,他們就肅清了守衛這個地區的敵人,后續部隊和裝備也源源運到岸上。但在奧馬哈灘,美軍第七軍第一師的情況并不妙。大浪,晨霧,加上硝煙彌漫和側面的氣流,把部隊折騰得精疲力盡,登陸時又遭到敵軍炮火的襲擊。一時間,死傷的士兵布滿了海灘。而下一批進攻的部隊也遭到同樣的不幸。在這危急關頭,美軍兩個突擊營用繩梯爬上了海岸上的懸崖峭壁,奪取并摧毀了敵人的一座炮臺。但是敵人繼續猛烈射擊,把美軍阻擋在海灘邊上。美軍第一步兵師長許布納當機立斷,要求海上的驅逐艦冒著可能殺傷自己人的危險,向德軍炮群和火力點進行近距離的轟擊。驅逐艦的大炮果然發揮了巨大的威力,不一會兒,工事里的德軍就舉手投降了。經過美軍第一師的艱苦血戰,終于占領了一條縱深不到兩英里的灘頭陣地。 英國第二軍團的第五十師于7點20分開始在金灘登陸。他們開始遇到一些困難,但逐漸摧毀了德軍的抵抗。到黃昏時,他們進入了內地5英里。 在朱諾灘,加拿大的第三師在肅清灘頭的德軍之后,進展最快,當晚就到達了岡城──貝葉公路。 英國第三師在劍灘上也遇到激烈的抵抗。黃昏時,他們就同空降的第六個兵師會會了。 當天傍晚,盟軍已在歐洲大陸建立了牢固的立足點。傷亡人數比預計的要少。有將近10個師的部隊連同坦克、大炮及其他武器都上了岸,后續部隊也源源而來,不斷擴大盟軍對德國守軍的優勢。盟軍的諾曼底登陸成功了。 希特勒吹噓他的長達2500英里“大西洋壁壘”防御工事為什么不堪一擊呢?原來每年6月,英吉利海峽總是狂風大作,惡浪滔天,艦只行駛艱難。德軍在西線的大部分將軍都認為在這個氣候惡劣的6月里,盟軍是不會發動進攻的。6日凌晨2點左右,駐守在巴黎的德軍總司令部接到報告說,有美英空降師著陸,看來像是一次“大規模行動”。但總司令龍德施泰特卻認為這是盟軍聲東擊西的手法,并不在意。接著,西線德國海軍部隊又向總司令部報告說:據海岸雷達報告,熒光屏上有大量黑點,一支龐大的艦隊正向諾曼底海岸進發。而德國西線的參謀長卻回答:“什么?在這樣的天氣里?一定是你們的技術員弄錯了!也許是一群海鷗吧?”后來,當他終于看到形勢不好,請求希特勒出動兩個裝甲師去對付盟軍空降師時,希特勒卻禁止動用他的這支戰略預備隊。希特勒還是堅持認為這只是牽制性的佯攻,認為盟軍一定會在加來地區登陸。 希特勒中了盟軍總部的疑兵之計了。在諾曼底登陸以前,盟軍偽裝集結了一支艦隊,發出大量電訊,造成假象,好像盟軍總部設在英國的肯特郡;又讓以勇猛著稱的美國巴頓將軍在肯特郡街頭散步,而德國情報人員正斷定他是盟軍總司令。在進攻前夕,英國飛機又撒下大量的錫箔片,使德軍的海岸雷達上顯示出,好像盟軍的一支艦隊向東駛去,開往加來。 為了嚴格保密,整個英國南部已同英國其他地區斷絕了一切交通,成了一個大兵營,盟軍為“霸王行動”在這里塞滿了堆積如山的軍事裝備和物資。為了防止泄密,英國政府還中止了英國同外國的一切外交關系,撤消了沿岸的正常航運,把所有船只用于“霸王行動”的運輸,使得美國艾森豪威爾將軍在調動集結軍隊上,沒有任何妨礙。英國政府在這個地區設置了警戒線,任何人未經許可都不得穿過警戒線。每一座帳篷,兵營,停車場和每一支部隊,都仔細地標志在行動的指示圖上。每一支部隊的預定行動都作了準確的安排。這支在諾曼底登陸的軍隊是龐大的,擁有盟軍陸海空三軍287萬多人,戰艦6000多艘,飛機1.3萬多架。這么大的軍事行動的準備工作,德軍竟絲毫不知。 為諾曼底登陸進行的準備工作是巨大而復雜的。改進了許許多多的裝甲車,有供清理海灘的壓路機,有在布雷區開道的裝有掃雷器的裝甲車,有供跨過溝渠的裝甲便橋等,甚至還制造了兩座人工港口,以便登陸部隊卸下裝備物資之用。對于進攻目標的地形偵察,早在一年之前就開始用飛機拍攝從荷蘭到西班牙的海岸線,特別是從1944年4月到6月,共出動飛機偵察4500架次。此外,還有法國地下抵抗組織提供的數以千計的情報。這樣,德軍在歐陸沿海的防御工事、橋梁、機場、沼澤地區、倉庫、公路、火車站等等,都被盟軍弄得一清二楚。每一個登陸部隊負責人帶著的作戰計劃上,連樹木都標了出來。 到6月12日,盟軍在諾曼底的幾個灘頭已經連結成一條陣線,后續部隊源源而來,軍需物資不斷增加,這些,都保證了諾曼底登陸的成功。8月19日,盟軍占領了塞納河西岸的芒特。這一天,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解放了自己的首都。8月25日,艾森豪威爾指揮的法國第二裝甲師從巴黎南門和西門進入市中心。當天下午,法國勒克萊將軍奉命接受德軍投降。 巴黎的解放是諾曼底戰役的結束。德軍有40多萬人傷亡和被俘。德國再次被迫兩線作戰,陷入了蘇聯和美英盟軍東西夾擊的鐵鉗之中,滅亡的日子已經為期不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