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十個月, 容易上火, 上火以后抵抗力差, 容易感冒 我想問一下該怎么辦?
熱心網友
小兒為什么容易“上火”呢?中醫認為,這是由小兒時期特殊的生理、病理特點所決定的。小兒時期是未成熟的機體不停地向成熟方面發展,經生長發育達到陰足陽充的成人時期的一個階段,因此小兒時期的生理、病理與成人相比,均有明顯的差別,年齡越小差別越小。小兒時期臟腹器官及體格發育未成熟,功能未完善,正所謂“臟腹嬌嫩,形氣未充”,宋代錢乙《小兒藥證直訣》把這一現象歸納為“五臟六腹,成而未全”“全而未壯”。小兒生理與...
熱心網友
小兒為什么容易“上火”呢?中醫認為,這是由小兒時期特殊的生理、病理特點所決定的。小兒時期是未成熟的機體不停地向成熟方面發展,經生長發育達到陰足陽充的成人時期的一個階段,因此小兒時期的生理、病理與成人相比,均有明顯的差別,年齡越小差別越小。小兒時期臟腹器官及體格發育未成熟,功能未完善,正所謂“臟腹嬌嫩,形氣未充”,宋代錢乙《小兒藥證直訣》把這一現象歸納為“五臟六腹,成而未全”“全而未壯”。小兒生理與成人生理相比,是處于臟腹未壯,精氣未充,氣血未足,經脈未盛,筋骨未堅,腠理未固,神氣怯弱的狀態。從病理的角度來看,小兒常處于“陰常不足,陽常有余”的狀態。小兒時期若喂養不當,或因病傷脾,導致脾運失健,納食減少,營養供應不足不能養臟化精生髓,則精、血、津液虧虛,證見面黃唇淡,發枯少華,皮膚甲錯,疳熱,方顱、雞胸、羅圈腿,甚至生長發育遲緩等陰分不足的證候。陽有余可由陰不足不能和陽,則陽浮為熱為火所致,同時當熱起火熾之時,也隨之傷津耗液,使陰分進一步不足,而呈現口渴、唇干、舌燥、尿少,五心煩熱等傷陰證候。小兒“陽常有余”主要表現在心、肝兩方面。心主火,火性熱。小兒無論外感六淫時疫,或內傷飲食積滯,病之初多出現發熱、口渴、苔黃、脈數的熱證。即使是外感風寒,也常出現惡寒,無汗的表寒證未解,而兼見咽部紅腫,涕黃、舌尖紅等邪已化熱的表寒化熱證,或見痘、疹斑上;或見腮腫、肺閉喘憋等熱癥。若熱邪囂張肝風被擾,或正不御邪,熱邪內陷厥陰,心火肝風相扇熱極生風,可出現驚風癥候。正是由于小兒常處于這種“陰常不足,陽常有余”的病理狀態,所以小兒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家長護理失宜,衣帽穿著過多過厚,或辛辣、肥膩、溫熱食物進食過多,就容易出現手足心熱,目赤,眼屎多,口臭,口舌生瘡,大小便穢臊味重,心煩不寧,苔濁等“上火”的現象。臨床常見小兒,扁桃體腫大,遇感冒或進食辛辣油炸之品則紅腫疼痛,充分顯示了小兒易從火化的病理特點。這里需要特別指出,常有小兒夜寐(特別是才寐后不久)汗出,許多家長以為這是陰虛,其實不然。在以往、衣著不暖,食不能飽。小兒陰血不足,尚多陰虛而夜寐出汗之證(中醫稱之為盜汗);但在現代,小兒常是衣著過暖,飲食過雜過飽,結果食物消化不良而生熱以致辭夜寐汗多,故其陰虛者已屬少數。不可誤以為陰虛而濫進滋陰之品,以致更加影響其脾胃的消化功能。治療宜用清熱再加消食健胃之品,消其食積,清其郁熱,則夜汗可愈。 小兒為什么易“傷食” 小兒生長迅速,每日所需要的熱量的單位體重計算較成人為多,故小兒脾胃運化水谷的負荷相對比成人大,但由于小兒臟腹功能不足,又乳食不知自節,饑飽無度;生活不能自理,對食物不擇優劣,生冷,因此,小兒脾胃運化功能易受損傷而出現吐涂,腹痛,腹脹,納呆等傷食積滯的胃腸病的證候;或易受寒,濕傷脾而吐瀉兼作。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位居中洲,其他臟腹的疾病也常影響脾胃功能,而出現脾胃虛弱,功能不足的證候。這種易出現脾胃功能損傷證候的現象,中醫稱之為“脾常不足”,這也即是小兒易“傷食”的病理生理基礎。 1、奶粉上火:嬰兒出生以后,以母乳喂養為佳,但是由于母乳缺乏或其它原因不能堅持母乳喂養,許多小兒改用代乳品喂養,其中牛奶及其加工品奶粉是目前最廣泛運用的代乳品。另外,兒童時期為了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許多家長也都給兒童服用一定量的奶制品。中醫認為,牛奶味甘性溫,有補虛損,益肺胃,生津潤腸之功。甘可滿中,溫能助熱,因此許多小兒服用以后會出現消化不良及“上火”的癥候,由于加工工藝的原因奶粉的性味不可避免地較鮮牛奶更加偏溫熱,因此服用奶粉的小兒上火的癥狀就更為多見。 食用奶粉后上火的主要表現是什么? 眼屎多,小便黃,煩躁易哭,口舌生瘡,腹脹,大便干且穢臭異常等,其中以大便干最為常見。 2、為什么0-2歲的嬰幼兒食用奶品后出現不適的比率更高?由于嬰幼兒本身脾胃功能尚不健全,自身抵抗力和調節能力差,因此,容易出現上火和消化不良。 3、引起上火的原因是什么?長期飲用高熱性食品;飲食過量,消化不良等。 “上火”的主要癥狀 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生機蓬勃,發育迅速。中醫認為,小兒之所以有這樣的生理特點,是因其稟“純陽之體”,陽氣相對亢盛所決定的。故小兒陽多陰少,決定了其在疾病上易從火化的病理特點。故小兒如感受外邪或飲食不調,則邪易從火化而表現為一系列癥狀,民間稱之為“上火”,其主要癥狀是:目赤生眵,咽痛咽干咽紅,扁桃體紅腫,口舌生瘡,大便干結不易解,小便偏黃而臊味重,口臭,夜寐心煩踢被,夜寐多汗,舌苔黃厚等。中醫認為,小兒五臟的特點是:肺常不足,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肝常有余。肺主皮毛,肺氣不足,則小兒抵抗力相對較弱,易于感受到邪。脾常不足再加小兒飲食較成人無規律或雜進零食,以致脾胃運化失常而成食滯。有這們易傷食、受邪的基礎,加上小心心常余,肝常有余。心主火,肝主風,心肝有余則風、火易動,故外邪、食滯均易從火化,從而出現上述“上火”癥狀。 4、預防上火有哪些辦法?(1) 1周歲內盡量以母乳喂養(2) 食用奶粉鮮奶應注意喂養量(3) 可在奶粉中添加清火、助消化的輔料(4) 多食蔬菜汁,水果泥等 預防及治療防“上火“的辦法 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決定了其易上火的傾向,但這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采取適當的措施,就可以達到“未雨稠繆“的效果,保證小兒的健康成長。預防的主要措施有: 1. 少食或禁食辛辣,油炸之品。如各種膨化食品,油條,油餅,辣椒,胡椒,生姜,狗肉等。 2. 平時注意護理,避免感冒,以免邪從火化而引起咽痛,目赤,發熱等癥。 3. 飲食不宜過飽過雜,以免消化不良,食滯不化而郁熱。 4. 如常食易“上火”食品,如牛奶,辣椒,生姜等,可以兼食清涼而有健脾消食之品,如蓮心、綠豆、山楂、麥芽等,一方面可清其有余之熱,一方面可助其消化而除其生熱之源,標本兼顧,從而可取得較好的防治“上火”的效果。 5. 如果已有明顯“上火”癥狀的小兒,如咽紅腫疼痛,牙齦紅腫,發熱,苔黃厚等,除了要注意以上措施外,應及時看醫生,給予適當的治療,以免病情纏綿而影響小兒的身體和學習。 蜂蜜清火的誤區:民間俗稱蜂蜜可清火,主要是看到蜂蜜可潤腸通便這一功效,其實這只是對蜂蜜一個片面的了解,如果我們對蜂蜜作一個全面的認識,自然可走出蜂蜜清火之誤區。蜂蜜屬補氣范疇,性味甘平,功可補中緩急,潤肺止咳,滑腸通便。其功用的主導方面是補,正如《藥品化義》所言:“蜂蜜采百花之精,味甘主補,滋養五臟。“其次因蜂蜜體滑主利,潤澤三焦,而呈滑腸通便之效。我們知道,火熱為陽盛所生,其病機主要有四個方面:陽氣過盛化火,邪郁化火,五志過極化火,陰虛火旺。治火熱之邪一般宜用清熱泄火,滋陰降火法,蜂蜜為甘平補益之品,用它來清火,顯然不合時宜。較之蓮心苦寒清火,實用不可同日而語。現代小兒飲食不缺,常常是營養過剩,若再久服蜂蜜等滋補之品,易致小兒肥胖,早熟等不良后果。此外,小兒常常是雜進零食,脾胃運化功能不良,食滯久而蘊生濕熱,表現為納食不佳,厭食,苔厚膩,大便不爽等癥,此時若再服蜂蜜等膩厚味之品。不僅不易消化,而且助生其濕熱,加重小兒的上述癥狀。故有納食不佳,厭食,咽紅腫,苔厚膩等癥的小兒,進食蜂蜜尤當慎之。
熱心網友
你好,對于治療,中醫常用清熱解毒,消炎瀉火等治療方法,如用銀翹散,龍膽瀉肝湯,六神丸等平常應注意保持口腔清潔,常用淡鹽水漱口,生活起居有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堅持體育鍛煉,飲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
熱心網友
給寶寶喝點貢菊花水(藥店、超時均有售),在賣點菊花(藥店有,1斤約35-45元之間)給寶寶做個小枕頭,可以外治去火。每天讓寶寶喝些或吃些水果、蔬菜湯。您是否給寶寶穿得太多,蓋得太厚?寶寶內火大也容易感冒
熱心網友
平時可常喂一些蜂蜜.蜂蜜最好用燒熱的鐵器燙一下.
熱心網友
孩子在經歷了夏日的炎熱之后,機體組織中的水分丟失了很多,加上秋季氣候的干燥,常常會出現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大便秘結等癥狀,即我們常說的“上火”。如何判斷孩子是否上火了呢?除了上述3點外,出現臉蛋發紅、手心和腳心發熱、口臭、舌苔厚膩、鼻子愛出血、小便赤黃、喜冷怕熱等癥狀時就說明孩子已經上火了。孩子上火首先應以調理為主。可以增加液體的攝入量,多喝些涼白開、果汁、綠豆湯、魚湯等。多吃些潤...
熱心網友
孩子在經歷了夏日的炎熱之后,機體組織中的水分丟失了很多,加上秋季氣候的干燥,常常會出現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大便秘結等癥狀,即我們常說的“上火”。如何判斷孩子是否上火了呢?除了上述3點外,出現臉蛋發紅、手心和腳心發熱、口臭、舌苔厚膩、鼻子愛出血、小便赤黃、喜冷怕熱等癥狀時就說明孩子已經上火了。孩子上火首先應以調理為主。可以增加液體的攝入量,多喝些涼白開、果汁、綠豆湯、魚湯等。多吃些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如銀耳、藕、蘿卜、百合、西紅柿、豆腐、香蕉和柿子等。多吃些新鮮水果和蔬菜,因為果蔬除了含有大量水分外,還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這些營養素不但有助于孩子生長,還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給孩子提供平衡膳食,做到主副食、粗細、葷素以及干稀搭配合理。讓他們少吃刺激性、多油膩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消耗體內的水分,加重燥熱的程度。第二,添加衣服要適度。俗話說“春捂秋凍”,此話不無道理。秋季燥熱,且一天內的溫差較大,故不宜在短時間內為孩子添加過多的衣物,捂得太過了孩子也容易“上火”。再者,不宜輕易使用“瀉藥”。這類藥物容易打亂孩子機體自身的平衡狀態,會引起消化等功能的紊亂,甚至可因神經、消化系統的失調而導致孩子出現持續性的腹瀉。這類藥還會使孩子產生依賴性,影響正常的腸蠕動。如果孩子確實需要借助藥物“去火”,建議家長帶孩子到醫院就診,有針對性地用藥。
熱心網友
應該多吃營養米粉,少吃或不吃奶粉。另外應該要多喝涼白開水。
熱心網友
用玳瑁(中藥鋪有售)磨汁服用,每日一次,連服兩三天即可。平時可多飲用點白開水,祝寶寶健康成長。
熱心網友
吃的柚子也許可以
熱心網友
我女兒也容易上火,可采用以下方法: 1、如果火氣較大,如口舌生瘡等,可喝金銀花水,藥店有售。 2、因免疫力下降,引起感冒,可服維生素C(如半粒力度升,或5片安利維C),平時可給他用安利的小兒蛋白質粉(半勺)、多種維生素片保健。 3、如內火大引起感冒,不要加太多衣服,這樣火氣會更大。
熱心網友
你應該讓他多響喝水,不要吃太多的奶粉,且室內不要開空調。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