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詳細點
熱心網友
給個簡單的答案,俯沖轟炸機就是用俯沖方式投彈的轟炸機。這種轟炸機有著機動靈活(與戰略轟炸機相比)和轟炸精度高的優點。但俯沖轟炸機的載彈量比戰略轟炸機小,而且多執行戰術任務。
熱心網友
顧名思義 俯沖轟炸的飛機有精度高的特點現基本不用
熱心網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初18個月的歐洲戰場上,沒有一個字能像Ju87“斯圖卡”帶給人們如此極端的恐懼----對成千上萬擁塞在各條道路上的難民和潰退的士兵來說,命中率極高的“斯圖卡”代表著從天而降的死亡!性能諸元:發動機:1具容克斯JUMO-211 J-1型12缸倒V液冷發動機,額定功率分別為:1420馬力(每分鐘2600轉),用于起飛及緊急時;1190馬力(每分鐘2400轉),最大連續出力;960馬力(每分鐘2250轉)。螺旋槳:容克斯VS11型3葉定速螺旋槳性能:最大速度(5715公斤總重,4100米高度):255公里/小時最大巡航速度(72%動力,附炸彈掛載,5100米高度):193公里/小時經濟巡航速度(1800公斤炸彈載重,5100米高度):185公里/小時正常航程:820公里經濟巡航速度時最大航程:1535公里最高升限(5715公斤總重):7285米最高升限(最大載重):4730米成員:2人重量:空重:3900公斤正常起飛重量:5842公斤最大起飛重量:6600公斤尺寸:翼展:13。8米總長:11。5米高:3。88米翼面積:31。9平方米武器配備:2挺固定前射MG17型7。9毫米口徑機槍;1挺MG81Z型雙聯裝7。9毫米口徑機槍,安裝于后坐艙槍座內;1枚1800公斤炸彈于短航程超載時加掛;1枚1000公斤或500公斤或250公斤炸彈掛于機身下;機身加掛500公斤炸彈時翼掛:4枚50公斤炸彈/2枚250公斤炸彈/2只內裝6挺MG81型7。9毫米機槍的吊艙/2門MG FF型20毫米機炮Ju-87的駕駛起飛:將燃油旋塞置于“雙油箱”位置,沖擊馬達數次。再打開燃油泵電源開關,將節流閥控制開關置于“1”,聯接發電機,壓下左下側的控制桿并保持10秒以上,以啟動增壓機,之后將控制桿復位,發動機便順利啟動。發動機于1600轉/分鐘轉速時暖機,然后發動機轉速逐步提高至2200轉/分鐘及8。7公斤增壓,此時再將節流閥減至6。7公斤增壓,檢查發電機工作狀態,隨后松開尾輪,飛機開始進入滑行。起飛前將尾輪歸正并鎖定,打開燃油泵開關,襟翼置于“起飛”處,其余氣動控制面保持“零”位置,槳距控制桿放于“啟動”處。滑行457米后,以時速116公里升空。爬升時,發動機保持2300轉/分鐘和7。7公斤增壓,同時收回襟翼,當其歸“零”時,兩只指示燈發出閃亮提示,此時飛行時速增至215公里。其后高度每增加1000米,時速減低10公里,當達3500米高度時,將增壓機由低速檔轉至自動檔----起飛成功!俯沖及拉起:俯沖前的檢查事項如下:1、襟翼下放至“巡航”位置;2、升降舵平衡于“巡航”位置;3、方向舵平衡于“巡航”位置;4、槳距置于“巡航”位置;5、高度計電源開關打開;6、在高度計上設定投彈高度;7、增壓機設定于“自動”;8、節流閥控制桿后拉到底;9、關閉冷卻空氣進氣口;10、松開俯沖減速板。最后一項操作完成時機首立即下垂,同時聯動機構馬上啟動“安全飛行控制系統”(保證飛機從俯沖中自動拉起的裝置)。當降至1370米時,飛機時速達到540公里。俯沖中需隨時注意高度計上的告警指示燈,燈亮后立即按下操縱桿上的改平控制按鈕,以便在6g的重力加速度下將飛機拉起(俯沖的極限高度為450米)。在拉起過程中,為防止負荷過大的重力加速度,俯沖復原系統利用液壓件限制拉起角度不得超過中間位置5度,在緊急情況下,可解除此限制而進行13度的拉起動作。飛機改平后,一旦機首超過水平線則俯沖減速板立即收回,槳距恢復至起飛/爬升情況,節流閥開升至7。7公斤增壓,最后打開冷卻器遮板。著陸:Ju-87降落時必須為三點著地,否則因其起落架結構不足,容易導致前輪支架損壞,甚至造成整個機輪總成折斷。將時速降至180公里時,放下迎側風一側的副翼,鎖定尾輪,槳距全開,以時速150公里進場,并減至120公里時速著陸。剎車強勁有力,可于三點著地后立即使用。戰績:德國空軍戰時獲得最高榮譽的“金質騎士十字勛章”得主----魯德爾曾駕駛Ju-87出擊2530次以上,且擊毀519輛戰車。 閃電悍將JU-87俯沖轟炸機幾乎每一部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記錄片都有這樣一個鏡頭:一群象兀鷹一樣的飛機遮天蔽日而來。猛然間,它們以近乎與地面垂直的角度向下俯沖,發出尖利的怪嘯聲……。這就是著名的Ju-87R斯圖卡。 希特勒上臺后,德國開始重整軍備。由于空軍首腦戈林與希特勒的親密關系,空軍的發展被放在首位,多種型號的戰斗機、轟炸機和其他輔助飛機投入開發設計。考慮到精確轟炸的需要,34年德國空軍決定研制一種俯沖轟炸機,幾家飛機公司投入競爭設計,由空軍技術部決定最后采用哪種方案。 項目的主持決策人烏迪特,是一次大戰德國最著名的王牌飛行員之一,創下擊落62架敵機的戰績。出于一個老飛行員對飛行的酷愛,他親自試飛各原型機。首先飛的是海因克爾公司研制的He118,結果飛行中飛機失去控制,烏迪特被迫跳傘。當救護人員在一片玉米地里找到他時,發現他身上傷痕累累,原來他被降落傘纏住了。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他嘴里還不停地喃喃咒罵著“這該死的降落傘……”。但由于沒有傷筋動骨,他恢復得很快。第二天He118的設計師海因克爾帶著六瓶香檳去醫院看望烏迪特,結果倆人半小時里就干了三分之一。 接著輪到容克公司的Ju-87。它有一對象海鷗一般微微上揚的機翼,能以比He118更陡的角度俯沖,也沒給烏迪特什么麻煩。于是,Ju-87在37年春季投入批量生產。德軍把這種俯沖轟炸機稱為Stuka──斯圖卡。由于它在二次大戰,特別是大戰前期的赫赫威名,斯圖卡這個詞被收入軍語詞典,成為俯沖轟炸機的代名詞。 1937開始的西班牙內戰,為各國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武器實驗場。德國許多新裝備的武器都在那里接受了實戰的檢驗,其中也包括了斯圖卡A1型。在這場戰爭中,斯圖卡用西班牙人的鮮血證實了它的威力,也完善了德軍“閃電戰”的構想:德軍裝甲部隊無需配備重型火炮,而以斯圖卡代之。 西班牙內戰后開始大量生產經過改進的斯圖卡B型。它采用雙人機組。推進動力為一臺1100馬力的Jumbo211Da液冷V型12缸發動機。防御火力為由駕駛員控制的固定在機翼兩側的兩挺MG17型7.92毫米機槍和由后座無線電員操縱的一挺MG15型7.92毫米機槍。機身腹部中心線可懸掛一枚500公斤重型炸彈,兩側翼下另可加掛110公斤炸彈各一枚。斯圖卡機體非常牢固,故能以80度的角度向下急劇俯沖。它所裝備的自動計算裝置可正確計算出開始俯沖和拉起機頭的時機,在前翼梁下裝有一對俯沖減速板,而其肥大的主起落架在飛機俯沖時也起到減速的作用。這些特點使斯圖卡具有極高的轟炸精度,圓徑誤差在25米以內。在斯圖卡的機頭冷卻進氣口裝有一個空氣驅動的發聲裝置,在俯沖時發出類似空襲警報的凄利的尖嘯聲,在炸彈還沒落下以前,已對地面的人的心理造成極大的沖擊,加強了打擊效果。 1939年9月1日,斯圖卡是第一批越過波蘭邊境實施空襲的飛機。之后,轟炸荷蘭兵營,摧毀比利時堅固堡壘,粉碎法國坦克部隊的反沖擊,掃射敦刻爾克海灘上等待撤退的英國遠征軍,斯圖卡作為德軍閃電戰的先導縱橫歐洲戰場。除了轟炸交通樞紐、軍用設施等固定目標外,斯圖卡最重要的作用是為德軍裝甲部隊提供近距支援。在德軍每個坦克師都配備有空軍的聯絡員,一旦遇到敵軍的抵抗,立即呼喚空中支援,大批斯圖卡隨之而到,以準確的轟炸迅速瓦解對方的防御,可以說斯圖卡就是德軍裝甲部隊的(飛行)遠程火炮。由于有斯圖卡開道,德軍坦克才能以令所有軍事評論家瞠目結舌的速度快速推進。斯圖卡也由此名聲大振,成為德軍閃電戰的王牌。 1940夏季的大不列顛空戰中,斯圖卡同樣充當轟炸英國南部的主力之一。但此時缺少己方戰斗機的護航(作為德軍戰斗機主力的Bf109因航程所限,無法提供全程保護),斯圖卡失去了往日的威風。因為自身防御火力的不足,在英軍戰斗機的攻擊下,斯圖卡損失慘重,不久就不再出現于倫敦上空。一部份移交給意大利、保加利亞、匈牙利和羅馬尼牙等國空軍使用,并出現了加裝副油箱以增大航程的Ju-87R型。 1940年之后,容克公司又發展出Ju-87RD型。其發動機馬力增加至1400馬力,總載彈量也隨之提高到1800公斤。后座機槍增為兩挺,以彌補防御火力弱的缺陷。該型機廣泛活躍于東線(蘇聯)和北非戰場。只要德軍掌握了戰場的制空權,斯圖卡仍可一顯身手。 在向斯大林格勒挺進途中,德軍在一個小鎮外遭到頑強抵抗。于是召喚空中支援。十余架斯圖卡馬上飛臨小鎮上空,只經過一輪俯沖轟炸,鎮內的蘇軍即宣布投降。斯圖卡的威力由此可見一斑。 為對付蘇軍數量眾多的坦克。1942年德國研制出Ju-87RG型,兩邊機翼下裝有37毫米機炮各一門,專門擔任坦克殺手的角色,戰績相當不錯。 本來德軍是準備以Ju-187作為Ju-87的后繼機,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未能投入生產。在整個二次大戰期間,斯圖卡始終是德軍有效的戰術支援武器,為同類機種中的經典杰作。 。
熱心網友
二戰時的轟炸機分為高空轟炸機\魚雷轟炸機和俯沖轟炸機。其中后兩種為航母艦載轟炸機.陸航也有俯沖轟炸機俯沖轟炸機是指以俯沖投彈為主要攻擊方式的輕型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