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晚上看不見月亮的就是朔日,農歷初1,就是有可能發生日食的時間
熱心網友
你問的是望和朔是什么現象吧?當月亮處于太陽和地球之間時,它的黑暗半球對著我們,我們根本無法看到月亮的任何一點形象,這就是“朔”,朔在天文上是指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同的時刻。逢朔日,月亮和太陽同時從東方升起,即使地球把太陽光反射到月亮,然后再由月亮反射回來的那部分光,也完全淹沒在強烈的太陽光輝中。而當地球處于月亮與太陽之間時,雖然三個星球也是處于一條線上,但這時,月亮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朝向地球,柔和的月光整夜灑在大地上,這就是滿月,也就是“望”。這時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差180度。 月相變化的周期,也就是從朔到望或從望到朔的時間,叫做朔望月。觀測結果表明,朔望月的長度并不是固定的,有時長達29天19小時多,有時僅為29天6小時多, 它的平均長度為29天12小時44分3秒。 月亮與某一恒星兩次同時中天的時間間隔叫做“恒星月”,恒星月是月亮繞地球運動的真正周期。朔望月比恒星月長,道理與太陽日比恒星日長是一樣的。恒星月與日常生活關系不大,而朔望月卻因為是月亮圓缺變化的周期,與地球上漲潮落潮有關,與航海、捕魚有密切的關系,對人們夜間的活動有較大的影響,同時在宗教上月相也占有重要位置,所以人們自然地以朔望月作為比日更長的記時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