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歷史的發展有時真讓人難以猜測,很多已經非常久遠的東西在現實中又得到了重現。2003年3月20日凌晨5點36分,美國以“斬首行動”揭開了伊拉克戰爭的序幕。兩國交戰,一方于戰爭正式爆發前發動突然襲擊,企圖通過一舉消滅對方的統帥來盡快結束戰爭,這在近現代戰爭史上確實罕見。然而,細細追究起來卻也并不奇怪,美國的“斬首行動”在世界戰爭史上既非首次,也顯然不會就此終結。這給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示是:最高統帥經歷了從戰爭的首要打擊目標到戰爭的幕后操縱者的漫長歷程,重新又處在了戰爭的最前線。 統帥重回戰場最前線 毫無疑問,統帥在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是至關重要的。 隨著世界網絡化和民主化進程的迅猛發展,人們逐漸形成這樣一個感覺——在一個穩定而健全的機制中,統帥的地位和作用日漸消退。事實果真如此嗎?一系列血淋淋的事實向我們昭示,情況恰恰相反。信息時代的戰爭,作戰雙方的實力較量早已擺脫了單一戰場、單一兵種、單一兵器的對抗方式,而成為作戰體系之間的整體較量。由于統帥或指揮機關都處在作戰體系的核心位置,因此對這些目標的打擊會迅速對敵人的作戰系統構成整體的威脅,可以使敵人的心理瓦解,并最終放棄抵抗,達到“畢其功于一役”的目的。因此,可以認為,在現代戰爭和未來戰爭中,統帥一旦被制伏,整個作戰體系就很容易走向崩潰。這也符合信息戰的一個重要原則——“電子斬首”。這種投入少而收益高、代價小而勝算多的方法和途徑不能不引起戰爭指揮者的高度重視。 美軍打仗鐘愛“斬首” 作為世界信息強國的美國早就認識到了統帥在現代和未來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美軍一直強調,指揮官作為潛在的、重要的節點目標,不僅容易遭受直接攻擊,而且還容易受到各種欺騙和心理戰的影響。美軍在實戰中的一次次勝利也確實證明了這一點。通過集中精銳消滅對方的統帥或指揮機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一種破壞力較小的理想戰爭。 而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聯軍的作戰意圖表現得更是淋漓盡致,打擊目標直接指向薩達姆。戰爭中,美軍采取的戰法也是主力部隊避輕就重直搗巴格達,目標是一舉將薩達姆趕出權力和信息的中心。大規模地面戰爭結束后,美國對在逃的薩達姆及其軍政要員,仍然不依不饒,發出撲克牌通緝令,重金懸賞捉拿。 未來的“斬首”式戰爭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戰爭趨于一體化,戰場前后方界限日益模糊。現代攻擊手段已經發展到遠程精確攻擊的程度,與高精度的偵察手段相配合,基本上具備了發現目標就摧毀的能力。目前的作戰部隊已經能夠使用各種手段對敵人各級指揮決策機構進行攻擊,上到國家統帥本身、指揮中心、聯合司令部,下到各野戰軍、師、團的司令部。由于攻擊手段的多樣化,統帥受到的威脅極大增加。 當今世界,攻擊目標直指統帥的做法不僅是美軍等發達國家軍隊的重要作戰原則,還成為了恐怖組織的慣用手段。這可以從本·拉登“9·11”恐怖行動所設定的目標、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屢遭襲擊等事件中窺見一斑。可以認為,“斬首”式戰爭的出現必將成為影響世界軍事戰略走向乃至國際戰略形勢發展的重要因素。這同樣也應該引起我們的警覺。。

熱心網友

是一種恐怖襲擊,心理戰術。

熱心網友

見兵器知識11期

熱心網友

現代的“擒賊先擒王”的應用。

熱心網友

消滅敵人領導人物,使其指揮混亂.發可以有助自己一方

熱心網友

消滅敵人首領,瓦解敵人的軍心。

熱心網友

消滅敵方的首腦人物

熱心網友

用精確制導的導彈或炸彈消滅敵方的首腦人物,以使敵方的指揮系統陷于無人指揮的癱瘓狀態,從而達到減少己方傷亡或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