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天路滑,今天看到路上有好多的車翻到了溝里,是怎么進去的?這樣的路面怎么駕車才安全?
熱心網友
雪地與冰面駕駛技巧 雪地、冰面、泥濘、松軟的泥土、濕路、石面、帶油瀝青路面或以上情況的組合,如濕且有油漬的瀝青路面或壓緊的雪又在表面形成水膜,這些不同的路面都會使車輪打滑、使車側滑。本章將講述在這些路面駕駛的技術。 應該在情況變糟前就預料到需要使用四驅并掛上分動器。如果車輛的四驅系統有分時與全時四驅選擇,那么在偶有雪面或冰面的干燥鋪裝路面行駛時,應該用全時四驅;而在長距離的濕路面、冰面、雪地、土路、碎石路、泥漿路面或沙地行駛時,則要換到分時四驅,鎖住分動器。 駕車要緩慢平穩。加速時,如車輪空轉則應該輕收油門,然后再輕緩地加油使車前進。剎車要平穩小心,在雪地與冰面保證安全的主要途徑是保持底速。在雪地胎、雪釘、吸槽、防滑鏈或四驅車上花多少錢都不可能讓你在濕滑路面上開得太快。 雪地胎——要帶雪釘的還是不帶雪釘的? 假如你主要在雪地或冰面行駛,就需要買一副專用雪地胎,還要一副單獨的輪圈與雪地胎相配,冬季來臨時將雪地胎換上。 許多駕車者在冬天喜歡用帶雪釘的輪胎。雪釘是一種像火柴棍般粗細的、在胎面上的小鋼條,從胎面伸出1/8英寸,可抓住接冰路面。喜歡用雪釘胎的人認為它可以在冰面彎道和坡道時有更好的控制性,但也不要因此而過分自信,車要在冰面上停下來時,帶雪釘的輪胎并沒有多少幫助。在硬的冰面上時,應該考慮用放滑鏈來改善車輛停止的能力。索狀防滑鏈沒有常規的防滑鏈那么有效,會增加停車距離,特別是用與專用雪地與冰面胎是尤其如此。 雪釘胎的使用不是在所有州都合法的,即使在允許使用的州也通常將其使用時間限制在冬季。所以在買雪釘胎前應先了解你所在州的相關法規。 在雪地胎制造水平得以提高的同時,對于是否需要加雪釘也還有爭論。最新型號的雪地胎,如石橋生產的Blizzak胎即使在不加雪釘的情況下也與其它加雪釘的胎一樣有很好的抓地性,同時還有很好的制動性能。為什么不綜合兩方面的優點在Blizzak上加雪釘呢?因為雪釘會掩去Blizzak輪胎所具備的優良特性。Blizzak胎的設計制造就是用于抓住冰面的,雪釘會將胎面抬離冰面,使輪胎不能在冰面粘著。 雪釘有其缺點。在干燥路面急停時,雪釘會滑動并使輪胎不能抓住地面,也就增加了剎車距離。在經過數周的磨損后雪釘磨圓,也不能很好地抓住冰面。一些專家認為雪釘在彎道時抓地不好,會引起側滑,因為雪釘不能承受轉向時的側向作用力。雪釘胎在干燥路面上的噪音很大,所以請關注“加與不加雪釘”之爭的發展。雪釘也許會改善普通雪地胎的表現,但最好是把你的錢花在頂級的雪地胎上,并且不要用雪釘。 為輪胎開吸槽 如果經常在雪地中行駛,應該給車輪刻上吸槽,加雪釘或不加都行??涛鄣募庸し椒ň褪窃谳喬ヌッ嫔祥_一些小的橫切口,這些小切口在壓緊的雪或冰上會張開,可以增加附著力。如果是帶雪釘的寬胎,可以在胎面的中央部分開吸槽,雪釘可提高胎面內外側的附著力,吸槽可改善胎面中央的附著力(圖76)。許多雪地胎出廠時就已開吸槽。 開吸槽似乎對輪胎沒有明顯的不利影響,但有些卡車隊使用開吸槽的輪胎后發現胎面的磨損降低了10%。在沒有積雪的碎石路面行駛時也有缺點,小塊的碎石會嵌入吸槽中產生噪音及發生磨損。 輪胎的胎痕 顯然,在任何時刻都只有輪胎底面上的一小片與地面接觸,與地面接觸的一片就叫輪胎的胎痕。在干燥路面時,胎痕面積大可增加輪胎抓地性;而在濕滑路面,特別是在雪地與冰面上,輪胎的抓地性不僅取決于胎痕的大小,而且還取決于其形狀。在面積相同時,在冰雪路面上越長、越窄的胎痕比寬胎痕有更好的抓地性。在附著力下降的情況下,輪胎的設計與制造主要照顧的是抓地性,而不是只考慮胎痕。 胎痕的大小由幾種因素決定。合適的胎壓可增加胎痕面積。胎壓過高時,只有胎面的中央部分壓在路面上,胎面的外側與內側與地面不接觸;胎壓過低時,在堅硬的路面行駛時胎面中央不能緊抓路面。讓輪胎的胎壓適合你要走的路是非常重要的。參見第12章有關在沙地與泥地放氣的相關內容,了解不同胎壓時胎痕的大小與形狀。 寬胎的利弊 有些人喜歡用在濕滑路面上使用寬高比特別大的輪胎,但寬胎不能提供窄胎所能提供的方向穩定性。寬胎在諸如沙地或淤泥這樣的軟地面上行駛時有優勢,因為寬胎可以讓車浮在松軟物的上面,特別在放氣加大胎痕時更是如此。 但在堅硬的濕滑路面時,如壓緊的雪、覆蓋著一層淤泥的山路或潮濕的巖石,寬胎的胎痕會更圓。窄胎的胎痕在某種程度上像雪橇,使車按雪橇狀胎痕所指的軌跡前進。而寬胎的胎痕更近碟狀,就像一個你或你的孩子坐其上滑下雪山的金屬盤。當側向斜坡使車向一側時,寬胎會讓車滑下路面。窄胎則可抵抗側向的力量。除非你要在很深的淤泥或沙漠中旅行,否則在買寬胎前請再三斟酌。 剎車的技巧 在濕滑路面上正確使用剎車是需要技巧的。應該在車保持直線行駛時剎車,在彎道內剎車會使車側滑。在轉向避讓障礙物時,應先在直線行駛時踩剎車,然后松開剎車再轉向繞過障礙,不要一直踩著剎車。沒有ABS系統的車在緊急制動時需要連續踩剎車,先踩下剎車,至剎車即將鎖住時立即松開,然后再用力迅速踩下剎車。迅速地交替進行——用力踩、松開、用力踩、…。 有ABS系統的車則不要連續踩、放剎車,因為系統的電腦會自動進行這一過程。要使系統的電腦開始工作,只需用力穩踩踏板即可。所以熟悉你所駕駛的車、了解車是否有ABS系統是非常重要的。用錯誤的方法踩剎車會付出生命的代價。再次強調,沒有ABS的車在緊急制動時要連續踩、放剎車;而有ABS的車則要用力踩住剎車——不要連續踩、放。并且還要記住,要使ABS處于最佳工作狀態,應該使四條輪胎的胎面花紋與胎壓均相同。前后輪胎不一樣會使ABS電腦產生混亂。 行車時不要在制動、轉向同時進行,當車輪接近鎖止點時,會失去轉向能力。一定要在直線行駛時剎車,然后松開剎車后再轉向。有ABS系統的車在剎車時有一定的轉向能力,但最好是不要依賴這種能力。 方向盤 你如何握方向盤?我所上過的所有高級駕駛課都提倡兩手以3點、9點的位置握方向盤,轉向時手在12點與6點的位置間滑動,千萬不要讓任何一只手越過中間。在車輛轉向方向一側的手向下拉,而另一只手則往上推方向盤。 為使該技術更形象化,假裝你正握著方向盤,右手放在3點的位置、左手放在9點的位置。請進行這樣的移動:右轉,左手握方向盤從9點到12點的位置向上推;右手在方向盤上從3點滑到12點摸到左手;然后右手握住方向盤從12點的位置向下拉到6點,與此同時左手在方向盤的另一邊從12點滑到6點碰到右手,然后用左手握住方向盤從6點向上推到12點,同時右手從6點滑動到12點碰到左手。轉向完畢要回正方向盤時,只要按方向重復前面的操作就行。 用這種方法車的轉向比用雙手交叉打方向的方法快,而且這種方法可以讓你有更好的路感,讓你能分辨車對路面的反應。 重力的移動 加速或減速會改變輪胎在地面的抓地性。在加速時,車向前急沖,車的重力會被向后甩到后輪上,后胎的胎痕就會變大,后輪會有更大驅動力。 當把腳從油門上抬起或踩剎車時,車的重力會繼續向前被加在前輪上,前輪的胎痕變大,就會使前輪有更好的驅動力及更好的轉向能力。 在彎道中,離心力將車的重力向外側甩,車的重力就會加在外側車輪上,外側車輪的胎痕也會變大。 轉向不足與轉向過度 車進入彎道時,慣性的作用會使車保持直線行駛的趨勢,剛進彎時車對轉向的反應不很靈敏,這種情況稱為轉向不足,因為車的實際轉向量要小于方向盤轉動所應有的量。 在快出彎道時,即使在方向盤上只用了很小的力,車仍傾向于繼續轉彎,這種情況叫轉向過度,因為車轉彎的量要大于你操縱的轉向量。有幾種因素可導致轉向過度。轉向的幾何特性會使車有轉向過度的傾向,但大多數車在設計時就讓車有一點轉向不足,這會使車有更好的轉向穩定性,有助于轉向后前輪的回正。 后輪驅動的車有轉向過度的傾向,而前輪驅動的車則有轉向不足的傾向。這是由于在彎道中驅動橋更傾向于使車直行而不是轉彎。如果是后輪在驅動車輛,加速會將車輛后部向彎道外側推,軸向的轉動使車轉向過度(實際轉向比駕車人所希望的要多);前輪驅動的車加速時會將車的前部往彎道外側推,使車難以象駕車人所希望的那樣轉向,就形成轉向不足的情況。全時四驅的車在彎道時比前輪驅動或后輪驅動的兩驅車平衡性更好,后輪驅動所產生的轉向過度傾向可平衡前輪驅動所產生的轉向不足傾向。 重力向彎道外側移也會造成轉向過度。離心力使車的重量移向外側,重力會加在車的外側車輪上,使外側車輪的胎痕加大,使外側車輪獲得更大驅動力,將車推向彎道內。 轉向不足與轉向過度的傾向在不同的車上是不同的。一些轉向不足傾向強的車要用更多的力量轉動方向盤使車轉向;還有些車在彎道內行駛時轉向會越來越大——傾向轉向過度,你需要回正方向盤使車停止轉向。了解你的車,并實際操作以清楚你的車是傾向于轉向不足,還是轉向過度。 在彎道中間,車處于轉彎前半程的轉向不足與轉彎后半程的轉向過度之間的過渡點,這一過渡點稱為車輛行為點。了解你的車的車輛行為點的所在將有助于你在轉彎最大限度地發揮車輛轉彎性能。在干燥路面上,這種變化是很細微的,你可以在濕滑的彎道上很容易地測試出來。 轉向不足或轉向過度的傾向還受車輛的前后重量分配影響,比如在車輛進入下坡的彎道時,車的重量被甩向坡下的前輪上,除了由重力所致的重量轉移外,剎車時會使更多的重要移到前輪。在前輪負荷增加的情形下轉動方向盤就會使車轉向過度,車的轉向會比你實際操縱的量要大,因為轉動的前輪比負荷小的后輪抓地更牢。 當車上坡時,車的重量向后移到后輪上,如果你在此時還在加速,那么更多的重量就會加到后輪上。在這種情況下駛入彎道,轉動的前輪負荷要比后輪小,這會發生什么情況呢?轉向不足——車輛趨向于直行,因為被卸去重荷的前輪不能使車很好地轉向,需要用更大的力轉動方向盤使車轉彎。 你可以通過在干燥的公路上駕駛及在上下坡轉彎過程中體會轉向的動態過程來注意這些原則,了解車輛的特性。那么在你駕車行駛在濕滑路面上時,掌握這些原則會使旅行安全順利,避免發生不幸,你就可以在游戲中領先。 要意識到在松軟或濕滑地面以四驅行駛時,隨道路條件的變化與車輪間附著力的變化,車會在轉向過度與轉向不足兩種傾向間交替變化。一定要保持警覺,注意感覺車輛與道路的情況,讓你的車及車輪成為你感官的延伸。 側滑 有兩種類型的側滑——轉向不足與轉向過度。要記住,轉向不足發生在前輪失去抓地力時,車不對轉彎作出反應;轉向過度發生在后輪失去抓地力時,因為后輪的空轉,車會轉向過多。如果你在濕滑的彎道上錯誤地加速,前輪驅動的車傾向于發生轉向不足的側滑,后輪驅動的車則會因后輪空轉而形成轉向過度的側滑。應該應用重量的轉移來控制側滑,學會什么時候該稍踏油門、什么時候該略點剎車。 當進入轉向不足的側滑時,前輪會打滑而不轉向,車就會保持直行,前輪失去抓地性,不能使車轉向。入彎時過度加速就會發生這種情況,過度加速會使車的重量向后移向后輪。此時應該立即回正方向并松開油門或輕點剎車,然后逐漸再轉動方向盤使車回到正常軌跡。要重新獲得對車輛行駛方向的控制就必須先回正前輪,雖然要做到這點是需要膽量的,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圖77)。 在前輪轉向不足的側滑中常見錯誤是繼續使前輪轉向彎道,狂暴地試圖使車轉彎,但這是不管用的,這會使前輪繼續側滑而不會使車轉彎,減速的同時使前輪回正,然后再逐漸轉向才會起作用。 在發生轉向過度的側滑時,后輪滑向彎道外側,車會側滑進入360度的旋轉。在你感覺到后輪失去抓地力的瞬間,應該迅速地向后輪側滑的方向稍打方向,并應稍稍加油以使后輪上的重量增加,這樣就會使后輪的負荷增加而獲得更大抓地力(圖78)。 在后輪因轉向過度而發生側滑時,往往會有三種常見的錯誤。駕車人可能會將方向盤更多地轉向彎道,強行使車轉彎,這會使車進入360度的旋轉,其結果使車橫著滑入逆行車道、翻入路溝或滾下路旁的陡峭山坡。所以如果車開始后輪側滑,千萬不要向彎道內側更多地轉動方向盤。 第二種常見錯誤是踩剎車。這會使后輪的負荷向前移而使附著力更小,會讓側滑更加嚴重和劇烈,在發生后輪側滑的時候千萬不要碰剎車。 第三種錯誤是向向后輪側滑方向轉向過多,那會使使車頭猛甩向彎道外側,同時后輪又向彎道內側側滑,發生反向側滑。在你向反方向轉向過多時,車又會甩回來,這樣反復幾次,最終在使去控制時會使車旋轉。在一感覺到車發生側滑時就應迅速糾正方向,但糾正方向的幅度必須要小。 前輪驅動或四輪驅動模式下側滑的消除 駕駛前輪驅動或四輪驅動的車輛時,遇到轉向過度的側滑就可以在加速解出時更大膽些。只有后輪驅動時,要讓驅動的后輪將車推出側滑狀態則很困難,一旦后輪開始側滑,你必須非常迅速地做出反應。如果在你向側滑方向轉向及加速前后輪已向彎道外側滑幾度,那么一切就都晚了,你就失去對車輛的控制。 前輪驅動的車輛,有動力驅動的前輪會將車拉出側滑的狀態,你可以在朝側滑方向轉向的同時大膽地踩油門加速,即使后輪已側滑擺動90度也同樣可以使車回正。 四輪驅動同樣有助于使車從轉向過度的側滑中解出??梢约铀儆糜袆恿︱寗拥那拜唽④嚴鰝然瑺顟B,但不如僅有前輪時那么有效。 在降檔時要小心操作 在松軟或濕地面向山下開時,手動檔的車將排擋放入低檔或自動檔的車放入低檔范圍會非常有用。這樣發動機的牽制力會使車減速,不必 頻繁使用剎車。但減檔應逐漸進行!突然減檔會像猛踩剎車那樣使車側滑,車輪轉動的突然減慢會使其抱住而失去附著力。這種情況特別容易發生在兩輪驅動的情況下,降檔使后輪轉動受阻而發生劇烈的轉向過度側滑。無論是四驅還是兩驅都應該在降檔之前輕點剎車減速。 即使車輛在爬坡時,降檔也會有不可思議的事發生。我的一個朋友帶著全家人開著全時四驅的廂式車出行,在高速公路上用自動巡航行駛。在車行駛到一段有相當坡度的上坡道時,就在車的自動變速箱降檔以保持巡航速度時正好壓上了一塊冰面,車輪上突然增加的驅動力破壞了附著力,車四輪側滑而打轉,整旋轉了兩圈。所幸車依然在高速路上,而且附近沒有別的車,所以他們這段嚇人的經歷結局還不錯。當然應該吸取的教訓是,即使車在上坡時降檔也應該小心謹慎,只有在車少而且無異物的干燥公路上才使用自動巡航駕駛。 進彎前要減速 即使你駕駛四輪驅動或前輪驅動的車也要避免過分自信。在接近彎道時應該有充分的時間減速,在接近彎道時應盡量使車與彎道外側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這樣可以使車轉彎不至太急。在彎道的前半段轉彎向應大些,這樣在過彎時就可以逐漸回正方向出彎。這可以讓你避免在彎道中間糾正方向過度,在彎道中方向盤打得太急會使車側滑。 在車駛向濕滑的下坡彎道時,車會有進入后輪轉向過度側滑的趨勢,因為后輪的負荷相對變小了。 彎道——路面內傾與外傾的彎道 在入彎前必須清楚彎道路面的傾斜度。彎道內路面外側高于內側的路叫內傾彎道,在這種彎道上轉彎車輛會相當穩定。車的重量會將車拉向彎道內側以抵消將車向彎道外側拉的離心力。 在水平彎道上車就不會如此穩定,因為重力不能抵消離心力。而在彎道內側比外側還高的外傾彎道上則會更糟,這種彎道是種危險的彎道,車行駛在這樣的彎道上會非常不穩定,因為重力和離心力都會將車往彎道外側拉。行駛在外傾彎道上要非常當心,如果看到這樣的彎道,那么在進彎前就要將速度降下來。如果進彎太快并同時用剎車減速,后輪的負荷就會減小,重力與離心力會輕易地使車形成強烈的轉向過度側滑而甩出彎道。 以較快的速度進入水平或外傾彎道是需要技巧的。緊靠路肩的鋪裝路面通常約有6英寸左右是向下斜與路肩相接的。彎道的“內側”是指轉彎方向的一側,比如向右轉的彎道,路向右彎,彎道內側就指路的右側。將車的右側車輪(內側車輪)放在向下斜的路面邊沿或路肩上,可使車的內側降低而部分補償路面傾斜的不足。在美國這樣進行右手轉彎就非常有效,因為是我們是靠右行駛。在左轉彎道上使用這一技巧意味著要越過中線駛入逆行車道,這顯然不什么好主意,尤其是在有盲區的彎道上更是如此。 雪地駕駛 在雪地中如何駕駛要取決于雪有多厚、是否緊密及雪下的路面情況。如果在8-9英寸深的疏松雪層的表面下是堅硬的路面或緊密的雪,你就能駕車通過,疏松的雪層下堅實的表面可以使你獲得附著力。雪表面有一層硬殼時,硬殼必須足夠厚和結實以支撐車的重量,但要小心,一旦硬殼被壓碎而壓在幾英尺深的粉狀絨雪層上就會使你陷入難以自拔的境地。 要記住在清晨能承受車輛的一層硬雪殼可能會在白天融化,當你回家的路上經過同一地點就難以再承受車的重量,如果沒有別的路可走,你就懸了! 在雪非常深但很緊密時,相對較輕的車輛在給輪胎放氣后可以浮在表面通過。在稠泥漿中駕駛也與此相似。在輪胎放掉些氣后千萬不要使用防滑鏈,輪胎氣壓不足時是難以承受的。 在壓緊的雪地上不要降低胎壓,如果那樣做實際上是降低了輪胎在路面上的附著性,因為降低胎壓會阻斷稱之為差異壓緊的過程,其結果是使被壓得很緊的雪塊與不太緊的雪塊之間的更好地粘在一起,路面上被壓緊的雪就會變得更緊密。被擠進雪地胎胎紋間的雪是不太緊密的,輪胎在被壓緊的雪覆蓋的路面上的黏附性來自胎紋間較松的雪與路面上更緊密的雪之間的黏附性。如果你給輪胎放氣,胎面中央部分就會脫離路面,從而削弱了胎面上的雪與路面的黏附;也改變了胎面凹槽的角度,同樣削弱了雪與雪的黏附。在深而疏松的雪地或者深而泥水狀雪地上,則需要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降低胎壓、裝防滑鏈或使用絞盤。 在白雪覆蓋的鄉村越野時與別的車輛同行是特別重要的,如果你的車陷在雪里你可以讓同行的車幫你。在寒冷下雪的季節被困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地方可不是獲取野外生存經驗的好辦法。同時別忘了冬季去野外探險時帶上車載電臺、保暖性好的衣服、單人使用的寒冷型睡袋,油箱中要加滿油,還要有生火的裝備。 接受培訓 在雪地或冰面上安全駕駛是需要技巧的。假如你有時間、金錢及動機,最安全的辦法是從有資質、有經驗的教官那里學習這些技巧??屏_拉多州的石橋冬季駕駛學??梢蕴峁┻@一培訓。 許多家庭購買四驅車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能在雪地中安全行駛。作為一個四驅車的擁有者,哪怕你根本就沒打算將你的車開下公路去越野,你也當然會希望掌握本章的技術。美國東海岸在1995-1996年冬天所經歷的不期而至的暴風雪告訴我們應該有備無患。 。
熱心網友
要不別開,要不裝個防滑鏈。聽他們說那些廢話沒用。
熱心網友
最簡單!裝個防滑鏈不就可以了啊!
熱心網友
不開不上街,最安全
熱心網友
如果僅僅是在下雪,你只要降低車速,保持足夠的車距,打開防霧燈或示廓燈,不要盲目的超車,不要占道,遇到超車時平穩的讓道就行了;如果路上結了冰,最好不要開車,因為道路很滑,如果是在途中,有防滑鏈最好掛防滑鏈,減慢車速,加大車距,掛低速檔,走低處不走高處,減速呀停車時以點剎為主,手剎為輔,遇到情況要提前防患于未然。
熱心網友
千言萬語匯成一個字“小心”只要小心就可以了。
熱心網友
你最好別開車:如果非開不可的話,你可以把輪胎的氣壓放的底一點(半袋氣)避免急加速,急減速,急轉彎,猛打方向,放空檔滑行也是很危險的,慢慢的提前除理情況,等等總之一定要慢.
熱心網友
慢
熱心網友
行車中保持低速平穩 由于制動距離會隨著車速的提高而加大,所以控制車速和與前車保持較大的安全距離是冰雪路面行車的關鍵。一般來說,多高的行駛速度,就要保持多長的安全行車距離,如每小時30公里的速度,就要保持30米長的距離。因為駕駛員從發現情況到踏下制動踏板的時間最快也要0.03秒,而機械反應時間也需要8.33米的距離。所以,如果車輛行駛速度過快,兩車之間的安全距離越小,一旦遇緊急情況后果不堪設想。 路面上禁忌急打方向盤 當需要轉向時,也要先減速,適當加大轉彎半徑并慢打方向盤。雙手握住方向盤操作要勻順緩和,否則就會發生側滑。這是因為轉向過猛、轉向輪橫向偏移,造成車輛前輪阻力突然加大,在慣性的作用下車尾向外甩出的現象。特別是在郊區的山區公路上,有時冰雪路面是間斷的,打方向時,最好提前采取措施在間斷處完成。如果在冰雪路面打急方向,很可能因側滑橫在路上或沖出路基發生重大交通事故。 有無ABS剎車踩法不一樣 沒ABS設備的車:冰雪路面減速停車時,應先快速逐個減擋利用發動機的“牽阻力”減速,再反復快點踏制動踏板平穩停車。 有ABS設備的車:也可換到低速擋,先期利用發動機的“牽阻力”減速,但是剎車必須一次踩到底,同時控制好方向盤,千萬別用“點剎”的方法,否則ABS不發揮作用,反而易發生危險。 另外,有無ABS的車在雪地上都不要空擋行駛,剎車時靠雪的阻力和發動機阻力減速,在冰上,靠減擋、拖擋制動即使打滑,因驅動輪有動力,同時受力,遠比空擋打滑好得多,而且輪胎不易抱死。 保持橫向的安全距離 冰雪路面行車進出主路、通過十字路口、左右轉彎、雙方會車,以及遇有行人和自行車時,要充分顧及他人,禮貌讓行,始終保持較大的橫向安全距離,一般不要閃燈鳴笛催促,否則會給他人精神上造成恐慌。有時,自行車和行人可能會在混合路段的非機動車道內或胡同的兩側,因路滑不慎摔倒,駕駛員寧可停車讓行,也不要搶道行駛,隨時避免可能發生的人身傷亡事故。 要保持良好心理狀態 對于那些有經驗的老司機來說,冰雪路面雖然不可怕,但也要謹慎慢行,分別不同情況具體處理就行了。而冰雪路面對新司機而言確實是一個考驗。常言道“以柔克剛”,駕駛車輛的各種操作動作都要溫柔。尤其是在坡度較大的立交橋上行駛,上下坡難度大、易熄火,新司機可改走輔路,避免多次上下橋區行駛的危險。一定切記遇上突發緊急情況千萬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要做過激的動作,應該做到頭腦沉著冷靜,按照自己的分析判斷,果斷處理。。
熱心網友
如果僅僅是在下雪,你只要降低車速,保持足夠的車距,打開防霧燈或示廓燈,不要盲目的超車,不要占道,遇到超車時平穩的讓道就行了;如果路上結了冰,最好不要開車,因為道路很滑,如果是在途中,有防滑鏈最好掛防滑鏈,減慢車速,加大車距,掛低速檔,走低處不走高處,減速呀停車時以點剎為主,手剎為輔,遇到情況要提前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