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難,中的也難!!缺乏誠信,怎有信心!!??看你傷俘林怎么收拾...
熱心網友
不回頭未嘗不可,關鍵是對價比例公正、合理。“解決股權分置”之“轉A” (非流通股在A股二級市場流通,變為流通股A股,即叫“轉A”。)首先應該統一思想,要正視“轉A”是政府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是改革的需要。這是一項重大的政策,是一種政策行為。雖然所有投資者必須接受,但對非流通股東而言,有強烈要求,是重大利好。對流通股東而言,是股票通脹、貶值,是重大利空。政府在股市當前的要務是公正、公平處理好非流通股東與對流通股東的對價比例,而不是讓非流通股東與對流通股東去談判。非流通股東與對流通股東談判,一是容易再次滋生腐敗。非流通股東公關基金高層人員。二是耗費大量的時間、錢財、人力。三是投機資金輪炒。四是對價補給對象不實。社會成本太大。目前的試點方案還沒有一個體現了真正保護流通股股東權益,相反,投機資金、現入市的資金漁人得利。從試點股票的結果看,“轉A” 對價比例經過幾年的討論以及前期的試點,目前宜快刀斬亂麻。方案如下:(一)對價補給對象:1、2001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股票,統一以2001年年報登記的流通股東為準。2、2002年1月1日至今上市的股票,統一以2005年一季度季報登記的流通股東為。(二)對價比例:方案一:按發行價(A)除以發行時的8折凈資產(0。8B),即A/0。8B,非流通股東按此比例送股流通股東。(目前建行就是8折凈資產賣股給老外。)方案二:1、非流通股/流通股≧2,按10:10,非流通股東送股流通股東。2、1≦非流通股/流通股<2,按10:5,非流通股東送股流通股東。3、非流通股/流通股<1,按10:2,非流通股東送股流通股東。兩種方案可由非流通股任選其一。對于上市公司質地的優劣,不應成為第一大股東討價還價的借口,無論上市公司質地的優劣,其價值已經在發行時得到了體現,在二級市場股價也得到了體現,而不應該在“轉A”過程中要求流通股股東再給一次溢價。。
熱心網友
同意老余的觀點.關鍵是選對個股.
熱心網友
喪服林千萬別再出手了,怕怕怕
熱心網友
此箭早已偏離了方向。
熱心網友
日前,《中國證券報》與深圳華鼎市場調查公司對股市投資者上半年收益狀況調查結果顯示,上半年僅有4%的股民從股市中賺到錢。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則對“4%”表示質疑,“并沒有這么高的比例,實際賺錢的人可能不足萬分之四。”經過對2792名投資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上半年中小投資者虧損面仍在八成以上,投資者盈利面由去年底的5%減小到4%;虧損面由去年年底的80%上升到85%;處于持平狀態的投資者則由15%下降到11%。 但這位證券市場資深人士表示,這樣的調查結果并不是很準確。因為,目前有許多虧損很多的股民已經“割肉”退出股市,而且中小城市股民的虧損程度要更嚴重。“上半年在中國股市中實際賺到錢的股民可能不足萬分之四。”“股市如此低迷,就連機構投資者都難以從股市中賺到錢,更不用說散戶了。”據了解,今年上半年100多只基金中僅有2只基金是賺錢的。 事實上,盡管管理層連出利好,為根除市場痼疾的股權分置改革力排萬難,但目前股市仍然缺少持續走牛的動力。 上述資深人士建議,在這種熊市中,投資者沒有必要怨天尤人。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
熱心網友
新聞發布會上,具體的問題都答不上來,難道是無的放矢?這開弓沒有回頭的箭究竟射向何處?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熱心網友
破罐破摔 下臺還有幾千元養廉銀呢
熱心網友
惱羞成怒,錯照錯辦.窘之一言,是馬難追.
熱心網友
不孝子孫這枚箭射的好,正好射中養育你的父母鄉親!!!
熱心網友
下臺唄!!!在換個人!!!接著瞎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