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戰斧改裝的紅鳥導彈呢
熱心網友
有。HN1即紅鳥一裝備型(研制號01)。分為HN1A和HN1B,HN1B為空射型。裝備時間在海灣戰爭以后。L:6M W:3M 射程650KM。可裝核戰斗部。采用慣性制導+GPS修正+電子地圖(1994型)+電視修正或微光電視制導(1994夜間型)。重1點2千公斤。H-6D可配兩枚戰術巡航,速度0點75馬赫。HN2即紅鳥二增程型(研制號02)。射程增至1800KM。L:8M W :3M。制導同上精度3M,速度0點9馬赫。重1點4千公斤。有HN2A和H N2B陸空型。另有HN2C潛射型航程縮短為1400KM。1995年裝備軍隊。HN3即紅鳥三裝備型,射程3000KM。L:9M W:4M。速度0點9 馬赫。重1點8千公斤。制導精度2M+/-30%,有陸空潛三種型號。199 8年部隊驗證并少量裝備。
熱心網友
應該有
熱心網友
我國很早就對巡航導彈的應用價值進行論證并得出驚人的作戰結果,因而此類導彈的研制與步署速度一直較快。中國的“X”導彈計劃已實施22年,就是陸攻巡航導彈。 1982年成立了低空掠面導彈工程組。就是現在俗稱的巡航導彈。并將此劃歸于戰術核投擲載具。當時考慮中子彈將研究成功,而低空掠面導彈的確是一種良好的載具。可在敵裝甲群及兵力集結部于核戰術重創。沒想到海灣戰爭這類導彈的高效運作成果給課題組以振奮,加快了這類導彈的研究與布署。 中國進行第一次低空掠面導彈試驗是在1988年,此導彈裝備一渦扇發動機,使用慣性制導和電視制導。巡航高度200-300米,速度0。7馬赫。落點于甘肅境內未擊中目標,偏差點近一公里。航程500公里,有展翼寬2。4米,并有導彈舵翼控制射向。 HN1即紅鳥-1裝備型(研制號01),分為HN1A和HN1B。HN1B為空射型,裝備時間在海灣戰爭以后。射程650公里,可裝核戰斗部。采用慣性制導+GPS修正+電子地圖(1994型)+電視修正或微光電視制導(1994夜間型),重1。2噸。H-6D可配兩枚戰術巡航,速度0。75馬赫。 HN2即紅鳥-2增程型(研制號02),射程增至1800公里。制導同上,速度0。9馬赫。重1。4噸。有HN2A和HN2B陸空型。另有HN2C潛射型航程縮短為1400公里。1995年裝備軍隊。 HN3即紅鳥-3裝備型,射程3000公里。速度0。9馬赫。重1。8噸。有陸、空、潛三種型號。1998年部隊驗證并少量裝備。 最新的一種HN2000型尾段超音速隱形巡航導彈正在研制。射程增到4000公里。 在1995年開始采用仿俄彈射垂直發射系統。可同時進行四枚不同導彈的飽合攻擊發射。此垂直系統將在宋級改進艇上實驗。最終將移植到最新核攻擊潛艇上。目前彈型兼容軟件已完成。發射管長12。5米,直經82厘米。 發射前的彈裝程序測試通過彈上人機接口進行,完成一次任務的軟件制訂大概只需5分鐘,得益于作戰指揮中心的高性能電腦。 。
熱心網友
據說有,看見過類似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