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廈門、青島、大連、寧波、深圳、包頭、中山、煙臺、廊坊、張家港、天津和平區、上海浦東新區、北京西城區……9月5日,中央文明委辦公室在媒體和網站上公示全國首批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候選名單,廣泛征求社會意見,接受群眾監督。 名單一經公布,立刻引起廣泛關注。10個全國文明城市、3個全國文明城區更是成了焦點。要知道,這是創建文明城市活動20多年來第一次評選全國文明城市,也是繼1999年和2002年表彰兩批121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區)后,第一次“少而精”地給少數城市(區)戴上“全國文明城市(區)”的桂冠。(小標題)7大類119項指標……定性定量,科學合理,測評體系一改那種憑主觀印象評選的做法,使文明城市評選步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放大器”和“加速器”,聚焦和折射著人類文明演進的軌跡。 創建文明城市活動,始于上世紀80年代。文明窗口、文明行業、文明城市……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以來,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日漸提上黨和國家的重要日程,創建活動節節升溫。 1996年,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作出了《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明確提出,要以提高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為目標,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活動,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明城市和文明城區。 1997年5月26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成立,成為黨中央為全面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而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 1999年和2002年,中央文明委分兩批共表彰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區)121個。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以創建文明城市為龍頭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發展,在提高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創建文明城市活動20多年,“文明城市”的桂冠始終沒城市能戴上。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文明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概念,包含方方面面的內容,指標體系難以確定,許多定性指標難以量化,許多主觀指標難以測量。中央文明委領導明確要求,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評選表彰工作要逐步走上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做到有章可循,規范操作。 從2002年起,中央文明辦組織專家開始研制《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試行)》,并被列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托項目,幾乎動員了全國各省市文明辦的力量,征求了中央30多個部委的意見,歷時2年零8個月。研制要求之高,工作量之大,涉及面之廣,參與人數之多,在我國精神文明建設領域是空前的。 綜合參考衛生城市、園林城市、環保模范城市等國內外有關指標體系,深入9個城市調研,5次專題研討會,4次座談會,13個城市測試……反復修改,專家組最終形成測評體系送審稿,然后分別報送中央文明委委員審改。再次修改后形成試行稿,報中央文明委領導審批同意。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規范守信的市場環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扎實有效的創建活動……2004年9月,測評體系正式頒布試行。這是全國第一個評價與考核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成效的指標體系,共119項指標。在測評分值安排上,賦予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良好社會風尚較高的分值。 “測評體系不僅是評價和考核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標尺,也是長期指導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指示器。”中央文明辦協調組負責人說,“它將引導各個城市更加系統、明確、具體地把創建文明城市的任務和要求分解到各個部門、各個方面,融入各行各業的工作中。” 測評體系贏得了權威專家的高度肯定。北京大學湯一介教授說,測評體系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現象予以量化、規范化、程序化,在哲學社會科學的科學化與社會化方面是一個重要的突破。 測評體系的頒布,使全國爭創文明城市的城市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也標志著首批全國文明城市的評選工作即將啟動。 從116個到38個,從38個到33個,再到13個……優中選優,精益求精,獨立測評為文明城市的誕生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3年8月,中央文明委下發《關于評選表彰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的暫行辦法》,明確了全國文明城市的標準、申報和評選范圍、指導監督辦法,決定2005年評選表彰首批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的具體考核工作依照《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進行,并且規定“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每三年評選表彰一次”。今年3月,在中央文明辦下發推薦通知后,評選工作開始緊鑼密鼓地進行:先是城市自愿申報,各地測評推薦;繼而中央文明辦征求意見,委托國家統計局進行測評;最后是媒體公示,中央文明委審批表彰。 自測后,116個城市向所在省區市文明委提出參加全國文明城市(區)評選的申請。各省委托當地統計部門按照測評體系進行測評,依據測評得分提出擬推薦名單,征求文明委各成員單位和有關主管部門意見,并在當地媒體公示15天。截至今年7月,中央文明辦收到20多個省市推薦的70個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名單,其中38個參加全國文明城市(區)的評選。 為使測評更具公信力和可靠性,中央文明辦委托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總隊來進行獨立測評。 “這是我們當前的頭等大事。”接到任務,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高度重視。 在自學和集中培訓后,8月初,180多位調查隊員分成12個組赴30多個候選城市(區),進行實地考察。“從事城市調查18年,從沒一次像這次那樣感到責任重大,也從沒有這次這么累。”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總隊程學斌處長感嘆,“為避免數據失真,我們不得不像地下工作者一樣,悄悄潛入一個城市。”8月初,他帶領14個來自不同省份的調查隊員,前往3個參評城市進行測評。他們以普通旅游者身份準時進入一個城市,抵達當地后,打開一個保密大信封,里面羅列著在這個城市要實地考察的汽車站、建制村、文明社區、醫院、集貿市場、主要商業大街等20個電腦隨機指定的申報地點,以及出租車、飯店、街巷、交通路口等50個隨機選取的非申報地點。第二天,隊員們奔赴指定地點,根據有關指標進行暗訪式考察,現場打分。為確保“不泄露天機”,中央文明辦和國家統計局煞費苦心:“登機前,除了組長,其他人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座城市。每個隊員還簽了責任狀。” 為反映一個城市的常態,不對真實狀況產生干擾。訓練有素的調查隊員們想盡辦法:有的冒充夫妻倆租房子,進入老城區,察看排水設施是否“完善,無露天排水溝渠”,街巷路面是否“硬化,無明顯坑洼積水”;有的以消費者身份進入美發店,察看從業人員是否“持證(健康證)上崗”,公共用具是否“嚴格消毒”。測評組中“流傳”著一個“二進黃島”的故事。兩名測評隊員去青島市黃島區的一個指定社區,由于正值中俄軍事演習,當地居委會全部動員起來,十分警惕。“亮明身份,肯定可以進去。但是了解的情況就可能失真。”國家統計局王文亮處長介紹,第一次未進社區,調查隊員又以找工作的打工妹名義重返社區,察看是否“有宣傳欄,且整潔美觀,無破損”,宣傳欄里是否“有科普宣傳內容”,看到了真實情況。 審核材料時,定量數據以統計報表、統計公報和省級部門法定統計數據為準,定性數據以原始材料和取得的證據為準。海量數據如何去偽存真?調查隊員們睜大了眼睛,著重“察看”重點和疑點指標。“交通死亡率怎么一下子降低了這么多?還剛好過指標?”于是打電話詢問車管所當地機動車保有量,果然被“放大”了,于是死亡率下降了;整體觀察“一般是3個小時,前一個半小時是按照當地的路線走。剩下時間就必須聽我們的,去背街小巷。”統一在周二至周五上午的十點左右進入醫院調查,同一時段進入沿海城市和旅游城市……不管是明察暗訪、入戶調查,還是發放問卷,統計部門都做到標準、時段、方式、對象的統一性。20多天里,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總隊考察了30多個全國文明城市(區)候選城市,從而為首次評選全國文明城市打下了堅實可信的基礎。到醫院排隊、打出租車、乘坐4站公交車、撥打政府部門熱線電話、街頭隨機訪談……“我們就像市民一樣,感受著一個城市跳動的脈搏。”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司副司長孟慶欣說,“這種完全平民化、體驗式的調查,是以往沒有過的,也使我們看到了一個城市盡可能真實的一面。” “群眾分值”近七成,5城市中途“出局”……創建為民,突出群眾,老百姓越來越成為文明城市的最大“評判官” 城市文明程度如何,老百姓最有發言權。 “測評體系本身就是以人為本,軟環境的指標占了69。5%。”孟慶欣說,“從實際測評來看,我們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以各種方式和老百姓接觸,和政府接觸只有半天。” 見義勇為是衡量城市文明的“小窗口”。程學斌說:“我們到了南方一個城市,隨機給見義勇為基金提供的三個人打了電話,看獎金落實沒有。最后還要問,再碰到危險情況,是否還愿意見義勇為?都回答愿意。”“您知道本市正在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嗎”、“您認為本地市場存在對外地商品歧視的情況嗎”、“在本市,您感覺出行是否方便”、“對于捐獻造血干細胞等行為,您是何態度”、“您覺得本市近年來販毒、吸毒等社會不良現象是否嚴重”……一份《入戶調查表》上,正反兩面共印著29道題。市民對每一道題目做出的選擇,都是對所在城市“打分”。 無論是實地考察的項目,還是問卷調查的題目,測評組都盡可能選擇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聽取市民意見,了解群眾評價,發揮廣大群眾參與支持創建、評價創建成果的主體作用。 為確保客觀、真實、全面地反映群眾的意見,測評體系要求在副省級/省會城市入戶調查800戶,地級市600戶,縣級市400戶。“比如說一個區要隨機調查240戶,每個社區要調查30戶,就需要隨機從現有40個社區中找8個社區進行調查。”程學斌說。新聞媒體和網站的公示,更是使文明城市的評選置身于眾目睽睽之下。“陽光下的評選”,使評選結果經受得起歷史和時間的檢驗。 廣大干部群眾的意見,還通過來信和電子郵件等方式,源源不斷地匯總。“全國文明城市的名單公布后,我們每天都收到100多個電話和電子郵件。”中央文明辦協調組工作人員說。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8月11日,根據群眾舉報個別申報城市在迎接測評過程中存在錯誤做法的情況,中央文明辦給各省區市文明辦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堅決防止和糾正臨時突擊迎檢、干擾群眾生活等錯誤做法。58個實地考察項目中,直接接觸市民,明察暗訪,占總分值的28%左右;問卷調查項目也占到總分值的20%左右。“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是創建文明城市的主要評判依據。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些都充分體現了黨的群眾路線。”詳細“解讀”測評體系的青島市委副書記王永生說。 測評為基,但文明城市的孕育和出生,還要過“部門關”。 文明城市評選過程中,在匯總各地推薦的38個參評城市后,中央文明辦將38個城市名單送中央文明委各成員單位和有關主管部門征求意見,進行資格審核。由于一些部門提出意見,有5個城市被一票否決,最終“出局”:有的城市是環保不過關,水、氣等污染嚴重;有的城市是黨政領導班子成員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存在問題。--一些城市在日常衛生管理上還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科普工作是文明城市測評的重要指標之一,建議在評選全國文明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城市時予以優先考慮。 …… …… 一條條意見,一項項建議,從四面八方,從各部門、各單位和干部群眾中向中央文明辦匯聚。 下一步,中央文明辦將在匯總意見后,形成全國文明城市(區)建議名單,報請中央文明委全體會議討論決定,并適時進行表彰。 創建文明城市,重在過程,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建立長效機制。專家指出,無論結果如何,當選城市和落選城市今后都要進一步總結經驗,鞏固成果,加大力度,不斷提高城市整體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質,推動創建文明城市活動深入開展。 我們有理由相信,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將進一步走上規范化、系統化、制度化的軌道;評選引起的沖擊波,將永遠激勵著所有城市奮發進取,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熱心網友
10ge
熱心網友
廈門、青島、大連、寧波、深圳、包頭、中山、煙臺、廊坊、張家港、天津和平區、上海浦東新區、北京西城區……9月5日,中央文明委辦公室在媒體和網站上公示全國首批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候選名單,廣泛征求社會意見,接受群眾監督。 名單一經公布,立刻引起廣泛關注。10個全國文明城市、3個全國文明城區更是成了焦點。要知道,這是創建文明城市活動20多年來第一次評選全國文明城市,也是繼1999年和2002年表彰兩批121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區)后,第一次“少而精”地給少數城市(區)戴上“全國文明城市(區)”的桂冠。(小標題)7大類119項指標……定性定量,科學合理,測評體系一改那種憑主觀印象評選的做法,使文明城市評選步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放大器”和“加速器”,聚焦和折射著人類文明演進的軌跡。 創建文明城市活動,始于上世紀80年代。文明窗口、文明行業、文明城市……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以來,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日漸提上黨和國家的重要日程,創建活動節節升溫。 1996年,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作出了《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明確提出,要以提高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為目標,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活動,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明城市和文明城區。 1997年5月26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成立,成為黨中央為全面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而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 1999年和2002年,中央文明委分兩批共表彰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區)121個。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以創建文明城市為龍頭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發展,在提高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創建文明城市活動20多年,“文明城市”的桂冠始終沒城市能戴上。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文明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概念,包含方方面面的內容,指標體系難以確定,許多定性指標難以量化,許多主觀指標難以測量。中央文明委領導明確要求,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評選表彰工作要逐步走上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做到有章可循,規范操作。 從2002年起,中央文明辦組織專家開始研制《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試行)》,并被列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托項目,幾乎動員了全國各省市文明辦的力量,征求了中央30多個部委的意見,歷時2年零8個月。研制要求之高,工作量之大,涉及面之廣,參與人數之多,在我國精神文明建設領域是空前的。 綜合參考衛生城市、園林城市、環保模范城市等國內外有關指標體系,深入9個城市調研,5次專題研討會,4次座談會,13個城市測試……反復修改,專家組最終形成測評體系送審稿,然后分別報送中央文明委委員審改。再次修改后形成試行稿,報中央文明委領導審批同意。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規范守信的市場環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扎實有效的創建活動……2004年9月,測評體系正式頒布試行。這是全國第一個評價與考核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成效的指標體系,共119項指標。在測評分值安排上,賦予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良好社會風尚較高的分值。 “測評體系不僅是評價和考核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標尺,也是長期指導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指示器。”中央文明辦協調組負責人說,“它將引導各個城市更加系統、明確、具體地把創建文明城市的任務和要求分解到各個部門、各個方面,融入各行各業的工作中。” 測評體系贏得了權威專家的高度肯定。北京大學湯一介教授說,測評體系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現象予以量化、規范化、程序化,在哲學社會科學的科學化與社會化方面是一個重要的突破。 測評體系的頒布,使全國爭創文明城市的城市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也標志著首批全國文明城市的評選工作即將啟動。 從116個到38個,從38個到33個,再到13個……優中選優,精益求精,獨立測評為文明城市的誕生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3年8月,中央文明委下發《關于評選表彰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的暫行辦法》,明確了全國文明城市的標準、申報和評選范圍、指導監督辦法,決定2005年評選表彰首批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的具體考核工作依照《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進行,并且規定“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每三年評選表彰一次”。今年3月,在中央文明辦下發推薦通知后,評選工作開始緊鑼密鼓地進行:先是城市自愿申報,各地測評推薦;繼而中央文明辦征求意見,委托國家統計局進行測評;最后是媒體公示,中央文明委審批表彰。 自測后,116個城市向所在省區市文明委提出參加全國文明城市(區)評選的申請。各省委托當地統計部門按照測評體系進行測評,依據測評得分提出擬推薦名單,征求文明委各成員單位和有關主管部門意見,并在當地媒體公示15天。截至今年7月,中央文明辦收到20多個省市推薦的70個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名單,其中38個參加全國文明城市(區)的評選。 為使測評更具公信力和可靠性,中央文明辦委托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總隊來進行獨立測評。 “這是我們當前的頭等大事。”接到任務,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高度重視。 在自學和集中培訓后,8月初,180多位調查隊員分成12個組赴30多個候選城市(區),進行實地考察。“從事城市調查18年,從沒一次像這次那樣感到責任重大,也從沒有這次這么累。”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總隊程學斌處長感嘆,“為避免數據失真,我們不得不像地下工作者一樣,悄悄潛入一個城市。”8月初,他帶領14個來自不同省份的調查隊員,前往3個參評城市進行測評。他們以普通旅游者身份準時進入一個城市,抵達當地后,打開一個保密大信封,里面羅列著在這個城市要實地考察的汽車站、建制村、文明社區、醫院、集貿市場、主要商業大街等20個電腦隨機指定的申報地點,以及出租車、飯店、街巷、交通路口等50個隨機選取的非申報地點。第二天,隊員們奔赴指定地點,根據有關指標進行暗訪式考察,現場打分。為確保“不泄露天機”,中央文明辦和國家統計局煞費苦心:“登機前,除了組長,其他人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座城市。每個隊員還簽了責任狀。” 為反映一個城市的常態,不對真實狀況產生干擾。訓練有素的調查隊員們想盡辦法:有的冒充夫妻倆租房子,進入老城區,察看排水設施是否“完善,無露天排水溝渠”,街巷路面是否“硬化,無明顯坑洼積水”;有的以消費者身份進入美發店,察看從業人員是否“持證(健康證)上崗”,公共用具是否“嚴格消毒”。測評組中“流傳”著一個“二進黃島”的故事。兩名測評隊員去青島市黃島區的一個指定社區,由于正值中俄軍事演習,當地居委會全部動員起來,十分警惕。“亮明身份,肯定可以進去。但是了解的情況就可能失真。”國家統計局王文亮處長介紹,第一次未進社區,調查隊員又以找工作的打工妹名義重返社區,察看是否“有宣傳欄,且整潔美觀,無破損”,宣傳欄里是否“有科普宣傳內容”,看到了真實情況。 審核材料時,定量數據以統計報表、統計公報和省級部門法定統計數據為準,定性數據以原始材料和取得的證據為準。海量數據如何去偽存真?調查隊員們睜大了眼睛,著重“察看”重點和疑點指標。“交通死亡率怎么一下子降低了這么多?還剛好過指標?”于是打電話詢問車管所當地機動車保有量,果然被“放大”了,于是死亡率下降了;整體觀察“一般是3個小時,前一個半小時是按照當地的路線走。剩下時間就必須聽我們的,去背街小巷。”統一在周二至周五上午的十點左右進入醫院調查,同一時段進入沿海城市和旅游城市……不管是明察暗訪、入戶調查,還是發放問卷,統計部門都做到標準、時段、方式、對象的統一性。20多天里,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總隊考察了30多個全國文明城市(區)候選城市,從而為首次評選全國文明城市打下了堅實可信的基礎。到醫院排隊、打出租車、乘坐4站公交車、撥打政府部門熱線電話、街頭隨機訪談……“我們就像市民一樣,感受著一個城市跳動的脈搏。”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司副司長孟慶欣說,“這種完全平民化、體驗式的調查,是以往沒有過的,也使我們看到了一個城市盡可能真實的一面。” “群眾分值”近七成,5城市中途“出局”……創建為民,突出群眾,老百姓越來越成為文明城市的最大“評判官” 城市文明程度如何,老百姓最有發言權。 “測評體系本身就是以人為本,軟環境的指標占了69。5%。”孟慶欣說,“從實際測評來看,我們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以各種方式和老百姓接觸,和政府接觸只有半天。” 見義勇為是衡量城市文明的“小窗口”。程學斌說:“我們到了南方一個城市,隨機給見義勇為基金提供的三個人打了電話,看獎金落實沒有。最后還要問,再碰到危險情況,是否還愿意見義勇為?都回答愿意。”“您知道本市正在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嗎”、“您認為本地市場存在對外地商品歧視的情況嗎”、“在本市,您感覺出行是否方便”、“對于捐獻造血干細胞等行為,您是何態度”、“您覺得本市近年來販毒、吸毒等社會不良現象是否嚴重”……一份《入戶調查表》上,正反兩面共印著29道題。市民對每一道題目做出的選擇,都是對所在城市“打分”。 無論是實地考察的項目,還是問卷調查的題目,測評組都盡可能選擇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聽取市民意見,了解群眾評價,發揮廣大群眾參與支持創建、評價創建成果的主體作用。 為確保客觀、真實、全面地反映群眾的意見,測評體系要求在副省級/省會城市入戶調查800戶,地級市600戶,縣級市400戶。“比如說一個區要隨機調查240戶,每個社區要調查30戶,就需要隨機從現有40個社區中找8個社區進行調查。”程學斌說。新聞媒體和網站的公示,更是使文明城市的評選置身于眾目睽睽之下。“陽光下的評選”,使評選結果經受得起歷史和時間的檢驗。 廣大干部群眾的意見,還通過來信和電子郵件等方式,源源不斷地匯總。“全國文明城市的名單公布后,我們每天都收到100多個電話和電子郵件。”中央文明辦協調組工作人員說。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8月11日,根據群眾舉報個別申報城市在迎接測評過程中存在錯誤做法的情況,中央文明辦給各省區市文明辦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堅決防止和糾正臨時突擊迎檢、干擾群眾生活等錯誤做法。58個實地考察項目中,直接接觸市民,明察暗訪,占總分值的28%左右;問卷調查項目也占到總分值的20%左右。“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是創建文明城市的主要評判依據。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些都充分體現了黨的群眾路線。”詳細“解讀”測評體系的青島市委副書記王永生說。 測評為基,但文明城市的孕育和出生,還要過“部門關”。 文明城市評選過程中,在匯總各地推薦的38個參評城市后,中央文明辦將38個城市名單送中央文明委各成員單位和有關主管部門征求意見,進行資格審核。由于一些部門提出意見,有5個城市被一票否決,最終“出局”:有的城市是環保不過關,水、氣等污染嚴重;有的城市是黨政領導班子成員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存在問題。--一些城市在日常衛生管理上還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科普工作是文明城市測評的重要指標之一,建議在評選全國文明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城市時予以優先考慮。 …… …… 一條條意見,一項項建議,從四面八方,從各部門、各單位和干部群眾中向中央文明辦匯聚。 下一步,中央文明辦將在匯總意見后,形成全國文明城市(區)建議名單,報請中央文明委全體會議討論決定,并適時進行表彰。 創建文明城市,重在過程,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建立長效機制。專家指出,無論結果如何,當選城市和落選城市今后都要進一步總結經驗,鞏固成果,加大力度,不斷提高城市整體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質,推動創建文明城市活動深入開展。 我們有理由相信,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將進一步走上規范化、系統化、制度化的軌道;評選引起的沖擊波,將永遠激勵著所有城市奮發進取,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熱心網友
真詳細
熱心網友
廈門、青島、大連、寧波、深圳、包頭、中山、煙臺、廊坊、張家港、天津和平區、上海浦東新區、北京西城區等十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