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中國造航母是早晚的事
熱心網友
我同意以上兩位老兄的意見!!!!你說:假如日本,韓國造航母,馬來西亞買航母,中國會造航母嗎?我想仍不會,因為中國的對外軍事政策是對外永遠不稱霸!!!!因為航母是用于對外作戰,拒敵于千里之外(太平洋)或用于侵略海他國!!!!另外,和造潛艇比,經濟和技術上不成熟和不劃算。航母是個龐大的、復雜的、多元化的、系統的作戰系統,中國仍不具備!!!但關鍵是對外政策因素!!!中國造航母的一天,就是中國敢和美國叫板的一天!!!!相信你我都等著這一天!!!謝謝!!!請采納!!!
熱心網友
至于政治和技術的原因,我是同意大城小子的說法,但經濟上我不是很贊同。實際上,中國造航母,養航母還是可以負擔的。美國人造重型航母要45億美元,但中國人不是造重型航母,只要中型航母就可以了!所以,造價要低一些。此外,這還涉及購買力的問題(現在大概是1:3)。也就是說在美國要300美元購買的東西,在中國只要100美元(物價指數低呀)。當然,不是所有的材料和設備的價格都比美國低。事實上,中國造一艘中型航母,不會高于30億美元。既然,印度能買得起,也養得起。我想中國不會比印度還窮吧?我覺得中國不造航母更多的是政治上的原因!
熱心網友
目前,全球共有10個國家的26艘航母在服役,其中美國有12艘,印度、阿根廷、巴西、泰國等發展中國家也都有自己的航母。日本也于1998年下水了首艘被稱為“準航母”的大型艦船。關于中國要不要造航母的討論在民間一直經久不衰。 和普通人的熱衷形成反差的是,國內從事戰略和裝備研究的專家們對這個問題都出言謹慎。“是不是建造航母,取決于國家的海軍戰略,而海軍戰略要服從國家整個的軍事戰略和發展戰略。”這是專家們說得最多的話。海軍某研究所的研究員尹南先生對記者分析說:“政治原因是中國目前不造航母的最主要的原因,一些西方國家看到中國實力不斷強大,拋出‘中國威脅論’,想要遏制中國的發展。周邊一些國家也對中國的國防力量存有戒備之心,而穩定的周邊環境又對中國非常重要,發展經濟才是中國現在最主要的任務。從這個意義上講,不造航母是中國現階段一個正確的選擇。” 另一方面,從花費上講,航空母艦無疑也是一件巨大的奢侈品。以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為例,它建造費用就要45億美元(合300多億元人民幣)。一支航母戰斗編隊需要有大量艦載機,即使是輕型航母也至少載有二三十架艦載機。此外,以美國航母為例,單一航母編隊通常包括1艘航母、2—3艘導彈巡洋艦或驅逐艦、2—3艘反潛驅逐艦或護衛艦、1—3艘攻擊型核潛艇、1—2艘后勤補給艦、大約7—12艘大小船只。除去航母上上千名工作人員的花費,航母還需要支付衛星導航費用等,這樣算下來,一個航母戰斗編隊需要的經費開支確實是個極其巨大的數目。這還不夠,事實上不是一艘航母就能形成戰斗力的。據海軍方面的專家介紹,理論上,航母需要維修和訓練的時間,美國目前的12艘航母,一般情況下是1/3在工廠維修,1/3在訓練,另外1/3才投入作戰使用。照這樣計算,中國至少要有3艘航母才能保證1艘能作戰使用。一位戰略研究專家在給記者算完這筆賬后長嘆一口氣:“實在是太貴了”。 中國具備航母技術嗎 如果不考慮政治和經費的因素,中國是否具備制造復雜的航母系統的技術能力呢?在技術層面的探討上,專家們明顯分為兩派。一部分船舶專家給出肯定的答案,理由是:按照噸位大小,1萬至4萬噸的航母被稱為輕型航母,4萬至6萬噸的航母被稱為中型航母,6萬噸以上的航母被稱為重型航母。目前中國雖然沒有實際建造航母的經驗,但就造船能力講,中國早就可以建造10萬噸級以上的民用船體,建造中小型軍用艦船的技術經驗也很成熟。另有一些專家則認為,建造航母所需的重要技術中國目前還不成熟。 “比如說很關鍵的彈射技術,這是在兩三百米的甲板上能讓飛機起飛的技術保證,這種尖端技術不易掌握。再比如說艦載機,我國目前也沒有自行研制的合適的機型。”但對艦載機問題,也有不同的看法。一位從事飛機制造的研究人員對記者說:“俄羅斯當年就用蘇—27上航空母艦,這種做法我們也可以借鑒。蘇—27性能不錯,中國也能生產,這種機型完全可供選擇。” 。